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节段脊髓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5例多节段脊髓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累及3~14个脊髓节段。术前脊髓功能McCormick分级Ⅰ级9例,Ⅱ级11例,Ⅲ级4例,Ⅳ级1例。采用后正中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直接切除全椎板5例,椎板回植复位13例,椎弓根钉棒固定7例;肿瘤全切除21例,部分切除4例;肿瘤整块切除2例,分块切除23例。术后随访时间18~140个月,平均70.8个月;未发现脊柱变形或畸形;术后术后12月脊髓功能McCormick分级Ⅰ级10例,Ⅱ级9例,Ⅲ级5例,Ⅳ级1例,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改善(P>0.05)。结论 多节段脊髓肿瘤在显微镜下可获得完全切除,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合理的肿瘤分离技术及正常脊髓血管的保护是获得手术成功的关键,椎板复位与固定可避免或减少术后远期脊柱畸形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和评估高颈段髓内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3年2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8例高颈段髓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高颈段髓内肿瘤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0例,近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13例,无明显改善3例,加重2例,无1例死亡。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颈段髓内肿瘤是一种确切、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髓室管膜瘤的临床特点、显微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显微手术治疗的35例脊髓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Mc Cormick临床功能分级Ⅰ级15例,Ⅱ级15例,Ⅲ级3例,Ⅳ级2例。肿瘤主体位于脊髓颈段6例,颈胸交界区3例,胸段10例,腰段16例。35例中,肿瘤全切除33例,次全切除2例。30例出院后随访1年,肿瘤复发2例,再次行手术治疗;术后Mc Cormick临床功能分级Ⅰ级19例,Ⅱ级8例,Ⅲ级2例,Ⅳ级1例。结论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脊髓室管膜瘤,术中熟练运用手术技巧以及肿瘤切除后行椎板复位,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创理念及操作技巧在切除超长节段(≥5节)颈髓髓内室管膜瘤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超长节段颈髓室管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脊髓原位原则、沿肿瘤界面分离、避免热损伤等微创理念及操作技巧切除肿瘤。统计肿瘤全切除率,并比较手术前后脊髓功能状况。结果 肿瘤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1例;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Mc Cormick分级:术前Ⅰ级9例,Ⅱ级15例;术后1周Ⅰ级8例,Ⅱ级14例,Ⅲ级2例;术后半年Ⅰ级18例,Ⅱ级5例,Ⅲ级1例。术后1周脊髓神经功能较术前变差(P 0.05),术后半年脊髓神经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提示手术对脊髓功能有一定影响,但经康复治疗病人恢复良好。结论 应用微创理念及操作技巧切除颈段超长节段髓内室管膜瘤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种电生理监测技术联合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颈髓髓内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中心20例颈髓髓内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电生理监测技术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肿瘤。肿瘤位于颈髓20例,其中累及延髓5例,累及胸髓5例。结果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3例。采用脊髓地形图描记脊髓协助判断脊髓后正中沟8例。术中13例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预警1~3次,16例运动诱发电位(MEP)报警1~3次,8例肌电图(EMG)报警1~4次。McCormick评估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脊髓功能好转明显(P 0.05),但是术后3个月和6个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0例,时间6~30个月,肿瘤复发3例,术后12~16个月死亡。术后1例出现颈椎后凸畸形,随访观察。结论电生理监测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是颈髓髓内肿瘤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3个月内是脊髓功能恢复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6.
脊髓髓内肿瘤43例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术前诊断措施和显微外科技术及术中监护技术的发展 ,脊髓髓内肿瘤采取积极手术治疗 ,并且手术效果有了很大提高。本文总结自 1984年 5月到 2 0 0 3年 3月共 4 3例病人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6例 ,女 17例。年龄 2~ 5 4岁 ,平均 (36±16 8)岁。病程平均 2~ 3年 ,住院时间平均为 (2 8 7± 1 9)d。运动障碍 38例 (肌力 0级者 7例 ) ,4 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 ,自发性疼痛 12例 ,括约肌功能障碍 2 4例。肿瘤位于颈段 16例 ,其中上颈段 5例。胸段 2 1例 ,胸腰段 6例 ,多数累及 2~ 5个脊髓节段。病理类型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5年显微手术治疗的13例脊髓髓内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的肿瘤均获得完整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3年;术后2例肌力较术前出现暂时性减退,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6个月恢复正常;1例截瘫患者肌力由术前Ⅰ级恢复至术后Ⅲ级,6个月恢复至Ⅴ-级,2年后肌力恢复正常,大小便障碍恢复正常;所有患者疼痛症状术后完全缓解;3例术后出现深感觉障碍,6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7例遗留有载瘤神经支配区的麻木;其余患者症状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所有患者MRI复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脊髓髓内神经鞘瘤与脊髓关系密切,临床症状较重,影像学特点没有明显特异性,显微镜下精细操作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颈段脊髓肿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23例高颈段脊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或活检4例。19例患者术后随访8~20个月,17例患者恢复良好,恢复正常工作能力;1例无明显变化;1例病情加重,高位截瘫;其中3例病人出现颈椎后凸畸形。结论高颈段脊髓肿瘤早期诊断存在困难,MRI是最有效的辅助检查;利用显微外科技术能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对脊髓的损伤;半椎板入路对颈椎生理曲度及运动度影响小,手术后不稳定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多节段脊髓室管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 探讨多节段脊髓室管膜瘤的手术技术和手术治疗疗效。方法 本文回顾分析了2003年至2005年治疗的10例多节段脊髓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颈髓室管膜瘤6例,胸髓室管膜瘤3例,1例术后复发肿瘤累及胸、腰髓并累及椎旁。平均累及脊髓9.4个节段。双下肢截瘫4例,高位截瘫6例,括约肌功能障碍5例,呼吸困难4例。MRI可见脊髓空洞形成8例。手术采用椎板复位9例,C-D钉棒系统脊柱后路内固定1例。术后患者肌力恢复7例,无改变3例。呼吸困难,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1例。术后复查MRI无肿瘤残留9例,1例部分椎旁肿瘤残留。结论 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以达到镜下多节段室管膜瘤全切,患者术后症状大多数可以明显改善。多节段椎板切开术后应考虑椎板复位或脊柱内固定,以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接触式激光刀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脊膜瘤的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3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椎管内脊膜瘤15例,采用接触式激光刀辅助显微手术,对肿瘤切除程度、术后肌力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14例(93.3%),次全切除1例(6.7%),术后肌力较术前改善1级7例,改善2级3例,改善3级1例,无改善1例,感觉障碍好转3例,所有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脊膜瘤。结论采用接触式激光刀辅助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脊膜瘤彻底,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好,能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脊髓内肿瘤,多位于颈、胸段,手术难度大,部分会加重脊髓功能障碍,甚至影响生命。2 0世纪5 0年代,多主张做椎管减压术,直到2 0世纪70年代激光及显微手术的应用才有很大的发展[1] 。我科自1999年以来收治颈胸段髓内肿瘤18例,在显微镜下17例得到了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效果较好。临床资料18例中男7例,女11例。年龄16~6 6岁,平均34 72岁,病程3~72个月,平均16 3个月。临床表现按术前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分类:轻型4例,受累肢体肌力Ⅲ级,有肢体麻木,易跌跤。中型8例,受累肢体肌力Ⅲ级,明显疼痛和不适,生活受影响,部分不能自理和肌萎缩,无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12.
高颈段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位颈段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特点及显微手术切除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36例高颈段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肿瘤全切除31例,近全切除5例,无死亡病例。随访个6月~12年,复发2例;根据Mc-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Ⅰ级26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1例。结论高位颈段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表现,显微手术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是目前最根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脊柱内固定技术在切除多节段(3个或3个节段以上)椎管内肿瘤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脊柱内固定技术结合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2例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在显微镜下手术,应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脊髓神经功能,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行椎弓根或侧块(颈段)钉棒内固定技术重建脊柱后柱。结果 5例室管膜瘤、2例脊膜瘤和2例硬膜外血管畸形均全切除,2例脂肪瘤大部切除,1例星形胶质细胞瘤部分切除;内固定时无神经、脊髓、血管损伤。术后无感染。9例术前有下肢肌力下降,术后2周明显好转;2例脂肪瘤术后出现下肢疼痛和麻木,但未出现肌力下降加重。术后X线检查示,内固定置入物基本符合要求。术后随访无固定装置断裂、移位病例。结论 脊柱内固定联合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是在切除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的同时、维护脊柱稳定性并巩固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脊髓髓内肿瘤及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切除方法。方法 对16例脊髓髓内肿瘤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肿瘤全切除10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好转,1例肌力较术前减退,3例未见明显好转。随访3个月~4年,室管膜瘤复发1例,星形细胞瘤复发3例,其余未见复发。结论 脊髓髓内肿瘤应作显微手术切除,避免或减少脊髓损伤,尽量做到全切除,减少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类型、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 笔者对2002-04~2008-05手术治疗脊髓髓内占位性病变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均经MRI明确诊断,其中胶质瘤8例,先天性肿瘤7例,神经鞘瘤2例,海绵性血管瘤1例.18例患者全部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手术治疗.其中病变全切12例,部分切除6例,术后肌力较前提高1~2级者13例,术后肌力暂时下降,经2周~1年恢复,比术前改善3例;术后肌力始终无改善或加重者2例,其他症状亦大部明显改善.结论 临床类型以胶质瘤和先天性病变较多.采取最新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技术,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椎管内脊膜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9例椎管内脊膜囊肿(不包含骶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变累及颈段3例,颈胸段1例,胸段11例,胸腰段18例,腰段5例,全椎管1例。本组35例行囊肿切除术,其中31例囊肿全切,4例囊壁大部切除;4例行囊肿-腹腔分流术。术中22例可见硬膜漏口并对漏口进行结扎或缝合外,或用自体脂肪或生物胶封闭。35例行囊肿切除术患者中,32例术后症状改善,3例无改善。4例行囊肿-腹腔分流术患者中,3例术后症状改善,1例无改善。术后随访3~6个月,影像学复查,囊肿均消失,均未见囊肿复发;39例患者术后Frankel 分级:C级6例,D级22例,E级11例;所有患者切口一期甲级愈合,无脑脊液漏,未有无菌性脑膜炎发生。结论 对于椎管内脊膜囊肿,MRI是首选的检查方法;手术是其有效方法;对于累及长节段脊髓的患者,开放手术难以全切时,可以考虑行囊肿-腹腔分流术以降低囊肿压力,缓解脊髓压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膜瘤老年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11年10月显微手术治疗的56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脊膜瘤老年患者(年龄60~84岁)的临床资料;按McCormick神经功能分级,56例患者中术前McCormickⅠ级6例,Ⅱ级11例,Ⅲ级22例,Ⅳ级14例,Ⅴ级3例。结果肿瘤位于硬膜下髓外55例(98.2%),完全位于硬膜外1例(1.8%);56例患者中38例(67.9%)肿瘤位于胸段。55例(98.2%)肿瘤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McCormick分级改善者31例(55.4%),不变者19例(33.9%),恶化者6例(10.7%)。术后随访3个月至7年,肿瘤无复发。结论老年脊膜瘤患者中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老年患者术前脊膜瘤误诊率高,术前大多数患者有中、重度神经功能障碍。肿瘤多位于胸段及脊髓腹侧及腹外侧,且部分质地坚硬,显微手术应精细操作,尽量避免脊髓及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脊髓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点及治疗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脊髓PA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均行手术全切除肿瘤,术后随访观察6~36个月.结果 本组5例患者均为成年人;术前MRI检查示肿瘤位于脊髓颈段2例、胸段1例、腰段1例、颈至腰段1例;首发症状为肢体疼痛4例、肢体麻木2例、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合并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VHM)的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9年手术治疗的10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术前MRI T2像及病人临床表现评估VHM,并总结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合并VHM的诊治经验。结果 单发肿瘤9例,其中肿瘤位于颈段3例、胸段4例、腰段2例;多发1例(颈段、胸段及腰段均有)。术前存在VHM 6例,术前MRI均可见病变节段以外的脊髓中央区MRI T2高信号,存在明显的脊髓功能损伤症状,如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或大小便功能障碍等。10例肿瘤均全切除,其中1例多发肿瘤一次切除3个胸段肿瘤。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为富含血管的血管性肿瘤,往往有高流量的血流通过,引流静脉常迂曲扩张并同脊髓表面正常引流静脉沟通导致VHM,有症状者应早期手术,避免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伤,肿瘤切除后VHM自然治愈。  相似文献   

20.
脊髓髓内胶质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脊髓髓内胶质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1999年至2005年共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胶质瘤71例,男39例,女32例,年龄4~68岁(平均38.1岁),病程2个月~9年;肿瘤直径占脊髓横断面的60%~90%,长度跨越4~11个椎体;临床表现按McCormick神经功能分级:Ⅰ级11例,Ⅱ级49例,Ⅲ级8例,Ⅳ级3例。早期42例采用传统椎板切除术,后期29例采用整块切除棘突及椎板后再回植重建的方法进入椎管,在显微镜下沿脊髓后正中裂切开脊髓显露肿瘤并分块切除。结果手术全切肿瘤59例(83%),大部分切除12例(17%)。术后病理诊断:室管膜瘤51例(72%),星形细胞瘤19例(27%),恶性小圆细胞瘤1例(1%)。术后近期症状较术前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损害症状者40例(56%),症状改善或无变化者31例(44%)。随访6个月~6年,52例(73.2%)恢复正常工作或学习,13例(18.3%)可自理生活,6例(8.5%)不能自理生活;肿瘤复发2例。患者功能预后与术前神经功能分级密切相关,术前神经损害症状越轻,术后恢复越好。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脊髓髓内胶质瘤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最佳手术时机是在患者尚未发生严重神经损害症状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