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研究对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11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观察,探讨氨甲环酸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出血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全身与局部联合应用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10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2例)。所有患者接受相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其中对照组术前20 min给予氨甲环酸治疗,将15 mg/kg稀释于250 ml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中将氨甲环酸0.5 g溶于20 ml生理盐水注入股骨髓腔,进行局部治疗。比较两组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析两组手术前后血液指标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观察两组血栓类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而观察组术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0.42%,与对照组(11.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全身与局部联合应用对降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减少血细胞丢失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氨甲环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符合标准纳入研究的126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术前术后使用氨甲环酸,64例)和对照组(不使用氨甲环酸,62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总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术后3d血红蛋白、术后30及90d死亡率、术后90d内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90d随访。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总失血量(1 365.7±856.8)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 899.6±989.7)mL(P0.05);试验组总失血量较对照组少(533.9±132.9)mL。试验组患者术后输血量及输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24hD-二聚体水平、术后30d及90d死亡率、DVT发生率等相似(P0.05)。结论氨甲环酸能够降低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总失血量、输血量,而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中,静脉滴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联合局部注射"TXA鸡尾酒"减少围术期失血及缓解早期疼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以2018年2月—2019年3月拟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患者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15),空白对照组(A组)不使用TXA,静脉应用组(B组)仅术前静脉滴注1.0 g TXA,静脉联合局部应用组(C组)术前静脉滴注1.0 g TXA联合术中局部应用"TXA鸡尾酒"。3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折AO分型、病程、合并内科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组患者围术期失血量及输血情况,术前及术后12、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1、3 d 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与缓激肽(bradykinin,BK)表达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及术后3、7 d血栓弹力图最大振幅值。结果 B、C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均明显少于A组(P0.05),C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3组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及PGE2、BK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C组PGE2、BK表达水平及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B组(P0.05)。血栓弹力图显示3组术前及术后3、7 d最大振幅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5例(33.33%)、B组3例(20.00%)、C组2例(13.33%)发生并发症,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21,P=0.550)。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中,通过静脉滴注TXA联合局部注射"TXA鸡尾酒"可以明显减少围术期失血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而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失血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1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FNA-Ⅱ固定者107例,采用DHS固定者89例,计算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失血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显性失血量比较,DHS组PFNA-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隐性失血量比较,DHS组PFNA-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手术创伤对围手术期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正确评估患者围手术期的失血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4):2230-2233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术前30 min静脉单次静滴氨甲环酸,对照组予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隐性出血量,彩超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分别为(304.7±19.9)ml和(348.5±14.8)ml,隐性失血量分别为(282.7±134.9)ml和(533.8±111.7)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有2例,对照组有10例需要输血,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前使用组间比较氨甲环酸,可有效降低失血量及输血率,且不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使用氨甲环酸(TX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20例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为TXA组(术前静脉应用TXA 1 g,术后24 h静脉应用TXA 3 g,60例)和对照组(术前术后不用TXA,60例)。比较两组患者以下指标:总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Hb),术后24 h D-二聚体水平,术后30、90 d病死率,术后12周内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得90 d随访。总失血量:TXA组为(1 468.5±986.4)ml,对照组为(1 998.7±1 078.9)ml,TXA组较对照组少(530.2±126.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输血量及输血率TXA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Hb水平TXA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D-二聚体水平、术后30 d和90 d病死率、术后12周内DVT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应用TXA能够降低围手术期总失血量、输血量,而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氨甲环酸对减少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Asia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A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作用及相关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期间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80例老年转子间骨折APFNA内固定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使用氨甲环酸组为观察组,不使用氨甲环酸组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共40例,其中男11例,女29例;年龄65~91岁,平均(76.15±7.55)岁。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切皮的同时应用1 g氨甲环酸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缓慢静滴。对照组患者共40例,其中男13例,女27例;年龄65~91岁,平均(76.28±7.57)岁。对照组患者在术中切皮的同时应用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缓慢静滴。观察两组患者性别、身高、体重、手术时间、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术中及术后失血量,并在术后10d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明确有无血栓。结果总失血量:观察组平均为(681.29±148.04)mL,对照组平均为(973.85±186.50)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隐性失血量:观察组平均为(529.79±56.10)mL,对照组平均为(817.35±92.89)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性失血:观察组平均为(151.50±93.80)mL,对照组平均为(156.50±95.15)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血栓形成的病例。输血情况:观察组有5例(12.50%)接受输血治疗,平均输血量1.40 U;对照组有13例(32.50%,13/40)接受输血治疗,平均2.55U。输血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平均输血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后隐性失血占总失血量的很大比重,接近85%,应用氨甲环酸可以有效减少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APFNA内固定术后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其中隐性失血量可降低约35%,且并未显著增加DVT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4):2248-2250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多次静脉使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减少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本科行PFNA内固定的患者120例,根据是否围手术期使用氨甲环酸及用量不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40例,术前术后均未予TXA;单次给药组40例,术前静脉滴注TXA20 mg/kg;多次给药组40例,术前静脉滴注TXA 20 mg/kg,术后3、6 h再次静脉滴注TXA 10 mg/kg。检测患者的术前、术后1、3、7 d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等,并通过Gross方程计算术后隐性失血量。术后1d、7d行双下肢彩超检查是否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单次给药组的隐性失血量(585.37±239.23)ml较对照组(718.86±380.82)ml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用药组的隐性失血量(351.31±172.29)ml,较单次用药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术前使用TXA可以减少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且不增加血栓风险,术后多次重复应用TXA可有效安全地进一步减少围手术期隐性失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处理的内容和方法。方法110例60-97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合并症、术前准备、手术适应征、内固定的选择以及术后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Tronzo—Evans分型,Ⅰ型21例.Ⅱ型26例,Ⅲ型45例,Ⅳ型9例,Ⅴ型9例。患有不同程度并存症58例。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随访。参照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85例,良25例,本组无手术死亡。结论准确的术前全身情况评估、积极充分的术前准备、合适的内固定器械和术式选择、熟练的手术技巧、合理的用药和功能锻炼,是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处理的重要内容,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的不同给药方法对减少PFNA内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隐性失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安吉县人民医院就诊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全部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用随机数字法让研究对象分为3组:26例单纯PFNA组(A组),27例静脉用药+PFNA组(B组),27例联合用药+PFNA组(C组)。比较3组患者PFNA内固定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各种失血量、输血情况、凝血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术前3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在各时间点上比较,C组高于B组,B组又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围手术期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和输血率的指标比较,C组低于B组,B组又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上3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等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术后1周下肢血管B超、胸部CT及观察临床症状了解血栓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结果显示在减少PFNA内固定股骨转子骨折隐性失血方面,TXA联合给药有良好优势,且并没有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结论在减少PFNA内固定股骨转子骨折隐性失血方面,TXA联合给药有良好优势,且并没有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中局部和静脉应用氨甲环酸两种方式对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以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局部注射组和静脉滴注组,各25例。局部注射组缝合深筋膜后于骨折端局部注射2 g氨甲环酸后关闭切口;静脉滴注组切皮前10~15 min给予1 g氨甲环酸,第1次给药3 h后再次静脉给予1 g氨甲环酸。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和输血率以及术后1、3、5、7 d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及凝血功能指标,并于术后第1、7天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结果术后隐性失血、术后输血量、输血率局部注射组均少于静脉滴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7 d Hb、HCT值局部注射组高于静脉滴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7 d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值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7天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均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局部注射和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均能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输血量,均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但局部注射对减少隐性失血量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和手术安全性。方法对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手术的2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前内科疾病、骨折类型、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平均年龄81·3岁,每例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平均2·8种。成功地进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7%,均在出院前治愈。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前合并内科疾病多,充分评估和治疗术前疾病、降低围手术期的并发症;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手术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的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氨甲环酸降低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输血量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2-01—2015-01诊治股骨粗隆间骨折15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入院后每天给予EPO 10 000 U皮下注射,直至患者出院,手术开始切皮前给予氨甲环酸2 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入院后给予生理盐水2 ml,皮下注射1次/d,术中切皮前给予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收集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含量、凝血相关指标,通过Gross公式计算总失血量,记录及比较2组血红蛋白、围手术期输血率及输血量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72个月随访,平均48个月。治疗组输血率、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24,P=0.038;t=3.212,P=0.026)。2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联合氨甲环酸可以明显降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减少输血率,且不增加围术期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3):2134-2138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围术期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多次应用对减少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拟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3组。A组:术前5~10 min TXA 20 mg/kg静滴以及3、6 h后再次静滴TXA 1 g;B组:术前5~10min TXA 20 mg/kg静滴以及3、6、9 h后再次静滴TXA 1 g;C组:术前5~10 min TXA 20 mg/kg静滴以及3、6、9、12 h后再次静滴TXA 1g。[结果]C组的总失血量(418.50±246.39)ml、隐性失血量(316.21±249.08)ml、血红蛋白下降最大值(14.54±8.31)g/L均明显低于B组的(676.31±289.43)ml、(560.31±385.63)ml、(21.86±7.47)g/L和A组的(770.58±368.06)ml、(663.73±369.46)ml、(25.49±9.4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无1例需要输血。C组术后24 h及48 h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均低于B组和A组,且术后24 h的D-二聚体水平亦低于B组和A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肌间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9)。整个住院及随访期间没有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事件。[结论]在THA术前5 min~10 min以及3、6、9、12 h后多次重复应用TXA可以进一步抑制纤溶,降低术后的总失血量以及隐性失血量,减少血红蛋白丢失,且不增加血栓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背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会产生严重的隐匿性失血,如何预防以及治疗是临床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目的:探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围手术期失血量的特点。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2例,女14例;年龄65-89岁,平均77.97岁。通过术前,术后1 d、3 d、5 d、7 d血常规,以及术中、术后出血的变化,使用Gross方程计算失血量,应用重复测量研究对不同组别间(年龄、性别、体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6例患者平均总失血量为(956.82±207.61)ml,平均显性失血为(88.08±16.28)ml,占总失血量的9.88%;平均隐性失血为(820.96±164.34)ml,占总失血量的90.23%。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失血量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与非肥胖患者相比,肥胖患者的围手术期出血量及隐性出血量显著增加。结论: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中,隐性失血是主要的失血方式,应给予重视并且及时补充血容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75岁以上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主要并发症,探讨其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2002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279例75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的术前、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 279例中,男107例,女72例,平均年龄78.6岁(75~103岁)。术前合并症依次为心血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泌尿系统疾病、营养不良、消化系统疾病、下肢静脉炎、恶性肿瘤,平均合并2.4种。手术方法:髓外固定(DHS)177例,髓内固定102例。平均手术时间77min,术中及术后输血85例,输血量200~1200ml,平均360ml。59例术后6个月失随访,其中9例术后6个月内死亡。其余220例平均随访时间10.2个月(5~58个月)。208例骨折愈合(92.1%)。功能评定,优111例,良85例,优良率89%。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包括肺部感染、心脑血管意外、DVT等。结论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内科合并症疾病复杂,围手术期需要全面评估,多科协作处置。早期手术、避免全麻、缩短手术时间、固定牢固有助于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是术后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需要提高对围手术期DVT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正>2005年2月~2013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9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98例,男38例,女60例,年龄60~86岁。均为闭合骨折。骨折按Evans-Jensen分型:Ⅰ型10例,Ⅱ型24例,Ⅲ型25例,Ⅳ型29例,Ⅴ型10例。根据骨折分型选择内固定器材:1动力髋螺钉(DHS)固定20例,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月~ 2010年10月,我科手术治疗11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115例,男45例,女70例,年龄61~92岁.均为闭合骨折.骨折根据改良Evans标准分型:Ⅰ型12例,Ⅱ型18例,Ⅲ型22例,Ⅳ型24例,Ⅴ型29例,Ⅵ型10例. 1.2治疗方法术前全面检查评估患者全身情况,给予有效控制;对患肢行骨牵引.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根据骨折分型选择内固定器材.  相似文献   

20.
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用国产Richards钉、130°角钢板(新型氮化钛自动加压梯形钢板)及加压螺钉3种内固定技术治疗不同类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82例。结果稳定型骨折术后优良率100%,不稳定型骨折术后优良率92%;3种术式优良率:Richards钉45/48,130°角钢板19/20,加压螺钉3/3。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以手术治疗为宜,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情况和骨折稳定程度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