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脏》2018,(12)
目的探讨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lymphocyte,Tfh)细胞及其转录因子无刚毛鳞甲复合体样蛋白2(achaete-scute homologue 2,Ascl2)在慢性HBV感染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择CHB患者40例,健康对照者30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XCR5~+Tfh细胞及CD4~+CXCR5~+PD-1~+Tfh细胞频数;实时定量PCR法检测Tfh细胞中Ascl2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CHB患者的CD4~+CXCR5~+Tfh及CD4~+CXCR5~+PD-1~+Tfh细胞频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6,P0.05);CHB患者中Ascl2mRNA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5,P0.05);CHB患者的IL-21、IL-17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96和t=3.764,P0.05)。结论 Ascl2可能与HBV感染者Tfh细胞的分化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慢性HCV感染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Tfh)所占比例,ICOS及负性调控因子PD-1、Tim-3在Tfh细胞上的表达。方法以31例HCV感染者、9例HCV感染自愈者(SR-HCV患者)及1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CD4+CXCR5+Tfh细胞在CD4+T细胞中所占比率,同时检测其ICOS、PD-1及Tim-3分子表达,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21及HCV抗体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HCV RNA滴度;多组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变量之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V感染者及自愈者外周血CD4+T细胞比率升高(P〈0.05);HCV感染者CD4+CXCR5+Tfh细胞比率高于自愈及健康对照(P〈0.05);HCV感染及自愈者CD4+CX-CR5+Tfh细胞ICOS、PD-1、Tim-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5);血清IL-21水平HCV感染者与健康对照无统计学差异(P〉0.05);HCV感染者HCV RNA载量与Tfh细胞比例呈负相关。结论 CD4+CXCR5+Tfh可能参与了抗HCV感染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病毒载量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情况。方法根据血清HCV RNA水平不同,将180例CHC患者分为低病毒载量组76例,3 lg copies/ml≤血清HCV RNA 6 lg copies/ml和高病毒载量组104例,血清HCV RNA≥6 lgcopies/ml。比较两组外周血Tfh细胞百分比、Tfh细胞表面PD-1阳性率、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的差异。结果低病毒载量组和高病毒载量组血清HCV RNA水平分别为(4.5±1.2)lg copies/ml和(6.4±0.7)lg copies/ml,Tfh细胞表面PD-1阳性百分比分别为(26.2±2.2)%和(37.2±1.1)%,Tfh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9±0.7)%和(5.1±0.4)%,血清IL-21水平分别为(46.8±1.3) ng/L和(21.7±1.1)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病毒载量组和高病毒载量组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1.1±4.6)%和(37.6±4.4)%,CD8~+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4.0±3.1)%和(31.7±3.9)%,CD4~+T/CD8~+T细胞比值分别为(3.3±0.2)和(2.3±0.1),CD19~+B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6.7±3.9)%和(11.8±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病毒载量组和高病毒载量组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PD-1阳性率分别为(10.1±2.3)%和(2.4±0.6)%],CD8~+T细胞表面PD-1阳性率分别为(6.3±2.2)%和(1.0±0.3)%,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血清病毒载量的CHC患者外周血Tfh和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1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探讨它们对病情、抗病毒治疗应答和预后的关系,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复制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CHC患者65例和健康体检者20名,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的T细胞亚群,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血清HCV RNA复制程度。结果 CD3+T细胞亚群在两组人群中分布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亚群在CHC患者中分布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P0.05),而CD8+T细胞亚群在CHC患者中分布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CD3+T细胞亚群百分率与HCV复制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CD4+T细胞亚群、CD8+T细胞亚群百分率和CD4+/CD8+比值与HCV复制程度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H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改变与导致HCV感染慢性化密切相关。HCV RNA复制程度增加进一步导致T细胞亚群紊乱,CD4+/CD8+比值的动态变化可提示HC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不同阶段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CD4+CXCR5+Tfh细胞及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百分比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5例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chronic asymptomatic HBV carriers,AsC)、42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B,CHB)患者(HBeAg阳性25例、HBeAg阴性17例)、11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nactive HBsAg carriers,InC)外周血CD4+CXCR5+Tfh细胞及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并与15例健康对照(healthycontrol,HC)进行比较.结果:AsC、HBeAg(+)CHB、HBeAg(-)CHB组外周血CD4+CXCR5+Tfh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7.66(15.34%-20.56%),21.95(19.60%-26.32%),22.33(17.58%-24.85%),显著高于HC组的13.67(9.80%-15.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AsC及InC组的16.11(12.33%-19.73%)相比,HBeAg(+)、HBeAg(-)CHB组外周血CD4+CXCR5+Tfh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此外,AsC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为7.70(6.35%-9.13%),显著高于HC组的6.53(5.54%-7.35%),P<0.05.HBeAg(+)CHB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频率为7.52(6.09%-8.49%),与AsC组相比呈降低的趋势.外周血CD4+CXCR5+Tfh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与HBVDNA载量呈负性相关(r=-0.275,P<0.05);而与血清ALT水平、HBsAg滴度无相关性.结论:CD4+CXCR5+Tfh细胞可能参与了慢性HBV感染所介导的免疫反应,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及CD4+CXCR5+Tfh细胞的消长可能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赵爽  许文  陈威巍  赵敏 《传染病信息》2018,(2):149-153,167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外周血CXCR5~+CD8~+T细胞的频率、功能变化及其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0例HIV感染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其外周血CXCR5~+CD8~+T细胞频率及IFN-γ和IL-10表达,并分析其与血浆HIV载量和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IV感染组外周血CXCR5~+CD8~+T细胞频率上调(P0.05),且与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呈弱正相关(r=0.349,P=0.027),与血浆HIV载量呈弱负相关(r=-0.377,P=0.040);HIV感染者外周血CXCR5~+CD8~+T细胞IFN-γ表达与血浆HIV载量呈负相关(r=-0.514,P=0.002);而CXCR5~+CD8~+T细胞IL-10的表达在HIV感染者中明显上调(P0.05),与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呈弱负相关(r=-0.317,P=0.046),与血浆HIV载量呈正相关(r=0.670,P=0.002)。结论 HIV感染者外周血CXCR5~+CD8~+T细胞频率功能变化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肝棘球蚴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和白细胞介素-21(IL-21)表达水平,探讨它们与肝棘球蚴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肝棘球蚴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5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比较肝棘球蚴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Tfh细胞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和比较肝棘球蚴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21水平,分析肝棘球蚴病患者外周血Tfh细胞表达水平和血清IL-21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棘球蚴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XCR5+T细胞(18.49%±5.67%vs. 16.18%±4.04%,P0.05)、CD4+CXCR5+PD-1+T细胞(4.94%±1.91%vs. 2.29%±0.79%,P0.05)和CD4+CRCR5+ICOS+PD-1+T细胞比例(30.93%±24.10%vs.21.07%±14.25%,P0.05)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但肝棘球蚴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RCR5+ICOS+T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9%±0.32%vs. 0.25%±0.31%,P 0.05)。肝棘球蚴病患者血清IL-21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293.35±2 03.65)pg/mL vs.(192.72±70.09)pg/mL,P0.05],但肝棘球蚴病患者外周血Tfh细胞表达水平和血清IL-21含量无相关性(P 0.05)。结论肝棘球蚴病患者外周血Tfh细胞及血清IL-21表达水平升高,Tfh细胞和IL-21可能参与了肝棘球蚴病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HBV感染后不同疾病阶段(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携带状态)患者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方法 2011年4月至2011年9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的HBV感染者105例,HBV感染后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携带状态患者各35例,另选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清IL-10、IFN-γ的表达水平.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HBV感染组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为(12.35±3.48)%,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65±1.21)%(t=9.76,P<0.01);HBV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为(4.95±2.87)%,健康对照组为(4.08±2.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P>0.05).免疫耐受组、免疫清除组、非活动携带组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分别为(15.87±3.18)%、(7.69±3.64)%和(10.12±2.84)%,均高于健康对照组(t值分别为15.12、3.61和8.17,均P<0.01),免疫耐受组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高于免疫清除组(t=10.01,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与IL-10呈正相关(r=0.377,P<0.05),与IFN-γ呈负相关(r=-0.620,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上调,PD-1水平与血清Th1细胞因子IFN-γ呈负相关,与血清Th2细胞因子IL-10呈正相关;HBV感染慢性化可能与PD-1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及与丙型肝炎病毒(HCV)病毒载量和抗HCV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相对数量,与20例正常健康人做比较;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对其外周血HCV病毒载量进行检测,分为3组进行分析;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抗HCV水平,分2组进行比较分析。另外,分析HCV RNA载量及抗HCV水平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例、NK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低于正常人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正常人组;随着HCV RNA载量的增高CD4+、CD4+/CD8+比值及NK细胞比例逐渐降低,CD8+T淋巴细胞比例逐渐增高。随着抗HCV水平的增高CD4+、CD4+/CD8+比值及NK细胞比例逐渐降低,CD8+T淋巴细胞比例逐渐增高。结论 CH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存在着较严重的失调,随着HCV病毒复制和机体抗体水平的增高,患者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均越受到抑制,机体清除病毒的能力越弱,导致病毒不能有效的被清除,使病情反复迁延,造成HCV病毒持续感染,从而促进了HCV感染的慢性化及疾病的进展,少部分患者甚至发生了恶变导致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血清病毒载量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情况。方法 根据血清HCV RNA水平不同,将180例CHC患者分为低病毒载量组76例,3 lg copies/ml≤血清HCV RNA<6 lg copies/ml和高病毒载量组104例,血清HCV RNA≥6 lg copies/ml。比较两组外周血Tfh细胞百分比、Tfh细胞表面PD-1阳性率、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的差异。结果 低病毒载量组和高病毒载量组血清HCV RNA水平分别为(4.5±1.2)lg copies/ml和(6.4±0.7)lg copies/ml,Tfh细胞表面PD-1阳性百分比分别为(26.2±2.2)%和(37.2±1.1)%,Tfh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9±0.7)%和(5.1±0.4)%,血清IL-21水平分别为(46.8±1.3) ng/L和(21.7±1.1)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病毒载量组和高病毒载量组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1.1±4.6)%和(37.6±4.4)%,CD8+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4.0±3.1)%和(31.7±3.9)%, CD4+T/CD8+T细胞比值分别为(3.3±0.2)和(2.3±0.1),CD19+B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6.7±3.9)%和(11.8±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病毒载量组和高病毒载量组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PD-1阳性率分别为(10.1±2.3)%和(2.4±0.6)%],CD8+T细胞表面PD-1阳性率分别为(6.3±2.2)%和(1.0±0.3)%,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同血清病毒载量的CHC患者外周血Tfh和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1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探讨它们对病情、抗病毒治疗应答和预后的关系,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肝脏》2015,(7)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4例CHC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及30例健康对照者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CHC患者与健康人外周血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差异及其抗病毒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其在抗病毒疗程及随访中的变化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CHC组外周血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CHC组抗病毒治疗后出现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外周血CD3+、CD3+CD4+及CD3+CD8+T淋巴细胞数量均明显高于应答不佳者(P0.01);停用干扰素1年后没有复发的患者CD3+CD8+T淋巴细胞数明显高于复发的患者(P0.01),而CD3+、CD3+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检测CH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可作为预测患者抗病毒应答及应答后复发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患者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96例(LEAD组)以及下肢动脉正常的其他疾病患者10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LEAD患者血清Hcy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结果 LEAD组患者的Hcy、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4+/CD3+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CD3+CD8+T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LEAD患者血清Hcy水平与血CD3+、CD3+CD4+以及CD3+CD4+/CD3+CD8+呈正相关(r=0.356,0.568,P均0.01),与血CD3+CD4+/CD3+CD8+呈正相关(r=0.526,P0.01)。结论 LEAD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的紊乱,其CD4+T细胞异常与LEAD的发病有关,Hcy可通过影响CD4+细胞进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PD-L1)在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表面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62例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和CD4~+CD25~-T细胞群PD-1和PD-L1的阳性率,并设立3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PD-1/PD-L1与实验室各指标和病情活动性的相关性。结果 PD-1在24例高度活动组和38例中低度活动组RA患者CD4~+CD25~+T细胞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27±0.56)%和(1.83±1.08)%],高于健康对照组(1.42±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L1在高度活动组和中低度活动组RA患者CD4~+CD25~+T细胞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06±0.62)%和(1.83±0.63)%],亦高于健康对照组(0.80±0.4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D-1在CD4~+CD25~+T细胞表达水平与DAS28呈正相关(r=0.477,P0.01),PD-L1在CD4~+CD25~-T细胞表达水平与DAS28无相关性(r=0.078,P=0.549)。结论 PD-1/PD-L1在活动性RA患者调节性T细胞表达存在差异,其与DAS28相关性提示PD-1/PD-L1信号通路可经调节性T细胞调控参与R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抗病毒治疗24周时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T细胞)表面表面程序性死亡1 (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抗病毒治疗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 24例CHC患者,均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IFN α-2a)每周皮下注射一次,联合利巴韦林800 ~ 1200 mg/d,治疗24 ~ 48周.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4、12、24周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PD-L1表达水平和外周血HCV R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采用SPSS16.0软件.两样本计量结果分析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的计量结果采用重复测量的单因素或两因素方差分析,所有检验为双侧检验. 结果 CHC患者治疗后4周HCV RNA阴性者19例,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率在治疗前分别为18.6%±6.1%和16.6%±13.8%,治疗24周时分别为10.3%±7.7%和9.4%±4.6%,治疗前后比较,PD-1的表达明显下降,F值为12.406和4.955,P值为0.002和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8+T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率在治疗前为17.5%±13.7%,治疗4、12、24周时分别为25.9%±11.1%、29.6%±15.1%、32.0%±15.7%,治疗后明显升高,F值分别为9.063、8.365、9.736,P值均<0.01.治疗4周时,HCV RNA阳性者5例,仅发现CD8+T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治疗24周(39.2%±15.6%)与治疗前(17.4%±16.7%)比较明显升高,F=10.292,P=0.033.持续病毒学应答者20例:CD4+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在治疗4、12、24周分别为14.4%±7.5%、14.0%±6.9%、10.7%±7.6%,治疗前为20.2%±7.5%,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F值分别为6.133、5.541、14.780,P<0.05或P<0.01.CD8+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在治疗12、24周分别为10.2%±4.6%和10.1%±4.9%,治疗前为16.8%±13.4%,治疗前后比较,PD-1的表达在治疗后明显下降,F值为4.964和4.613,P值均<0.05.CD8+T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在治疗12、24周分别为30.8%±16.6%和35.2%±16.5%,治疗前为19.0%±14.5%,治疗后明显升高,F=6.442,P=0.020和F=12.349,P=0.002.复发组4例,各治疗时间点PD-1和PD-L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快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下调CHC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上调CD8+T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CHC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表面PD-1和PD-L1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与患者抗病毒治疗临床转归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IV-1感染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CD73的表达特点及其与T细胞异常活化和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研究入选65例HIV-1感染者和27例健康对照。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CD73~+CD8~+T细胞的频率和绝对计数,并将患者CD73~+CD8~+T细胞绝对计数和频率与其CD4~+T细胞计数、HIV-1载量以及CD38~+CD8~+T细胞频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HIV-1感染者外周血CD73~+CD8~+T细胞绝对计数和频率均明显降低(P均0.05);HIV-1感染者外周血CD73~+CD8~+T细胞绝对计数和频率与CD4~+T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555,P=0.001;r=0.342,P=0.005),与CD38~+CD8~+T细胞频率呈负相关(r=-0.384,P=0.002;r=-0.387,P=0.001);HIV-1感染者CD73~+CD8~+T细胞的绝对计数与HIV-1载量呈弱负相关(r=-0.261,P=0.035)。结论 HIV-1感染者外周血CD73~+CD8~+T细胞的减少不但与患者T细胞的活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且与AIDS疾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黏附分子L-选择素(L-selectin,CD62L)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其与CD4+CD25+Treg细胞转录因子Foxp3的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8例SLE患者外周血CD4+、CD4+CD25+T淋巴细胞CD62L和Foxp3的表达。根据SLEDAI评分,68例SLE患者中活动组36例,稳定组32例;健康对照组35人。结果活动组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CD62L+T淋巴细胞为(1.71±1.60)%,低于对照组的(5.87±3.03)%(P0.01)和稳定组的(4.91±1.69)%(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且与SLEDAI呈负相关(r=-0.695,P=0.000),与补体C3水平呈正相关(r=0.522,P=0.000)。活动组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CD62L+Foxp3+T淋巴细胞为(1.06±0.47)%,低于对照组的(3.17±0.87)%(P0.01)和稳定组的(3.46±1.15)%(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CD4+T淋巴细胞CD62L的表达与CD4+CD25+T淋巴细胞CD62L和Foxp3的表达呈负相关(r=-0.689,P=0.000;r=-0.568,P=0.000);CD4+CD25+T淋巴细胞CD62L的表达与Foxp3的表达呈正相关(r=0.891,P=0.000)。结论CD62L在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T的低表达及与Foxp3表达密切相关,可能在SLE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肝棘球蚴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和白细胞介素?21(IL?21)表达水平,探讨它们与肝棘球蚴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肝棘球蚴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5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比较肝棘球蚴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Tfh细胞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和比较肝棘球蚴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21水平,分析肝棘球蚴病患者外周血Tfh细胞表达水平和血清IL?21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肝棘球蚴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XCR5+ T细胞(18.49% ± 5.67% vs. 16.18% ± 4.04%,P < 0.05)、CD4+CXCR5+PD?1+T细胞(4.94%±1.91% vs. 2.29% ± 0.79%,P < 0.05)和CD4+CRCR5+ICOS+PD?1+ T细胞比例(30.93% ± 24.10% vs. 21.07% ± 14.25%,P < 0.05)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但肝棘球蚴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RCR5+ICOS+ T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9% ± 0.32% vs. 0.25% ± 0.31%,P > 0.05)。肝棘球蚴病患者血清IL?21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293.35 ±2 03.65 pg/mL vs. 192.72 ± 70.09 pg/mL,P < 0.05),但肝棘球蚴病患者外周血Tfh细胞表达水平和血清IL?21含量无相关性(P > 0.05)。结论 肝棘球蚴病患者外周血Tfh细胞及血清IL?21表达水平升高,Tfh细胞和IL?21可能参与了肝棘球蚴病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肝病科收治的CHB患者53例,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fh及其亚群。另纳入同期48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 CHB患者CD4~+ICOS~+、CD4~+CXCR5~+及CD4~+ICOS~+CXCR5~+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Z=-4.319,P0.001;t=3.742,P0.001;t=15.948,P0.001)。CD4~+ICOS~+、CD4~+CXCR5~+及CD4~+ICOS~+CXCR5~+比例在CHB患者不同免疫分期,即低水平复制期、免疫耐受期及免疫清除期不同阶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Bs Ag定量、HBV DNA与CD4~+ICOS~+CXCR5~+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 Tfh参与了HBV所介导的免疫反应,通过调节体液免疫应答来实现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7):1657-1661
目的分析泡球蚴感染宿主后外周血和脾脏中滤泡辅助T淋巴细胞(Tfh)水平与包虫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开腹直视下在右肝接种约2000个原头节,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3个月后麻醉处死SD大鼠,取外周血和脾脏细胞,以CD4~+CXCR5~+PD1~+为Tfh细胞的标记,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脾脏中Tfh细胞的水平。使用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Tfh细胞的差异。结果大鼠感染泡球蚴3个月后,肝脏可见明显病灶,HE染色显示病灶中可见原头节。泡球蚴感染模型组外周血中CD4~+CXCR5~+PD1~+Tfh细胞在CD4~+细胞中的平均占比为25.63%±3.47%,正常对照组为11.12%±2.9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30,P 0.001),模型组CD4~+CXCR5~+PD1~+Tfh细胞在所有细胞中所占的比例较正常对照组下降显著(0.08%±0.02%vs 0.18%±0.05%,t=5.520,P 0.001);在所有细胞中,模型组脾脏中CD4~+CXCR5~+PD1~+Tfh细胞所占的比例(3.00%±0.4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5.30%±1.40%)(t=4.769,P 0.001)。结论外周血中Tfh细胞与包虫病进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反应泡球蚴感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者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CD32高表达亚群(CD32~(hi)Tfh)的特点及其与疾病进展、病毒活跃复制的关系,以期探讨CD32~(hi)Tfh细胞亚群在艾滋病进展中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及Tfh细胞亚群CD32~(hi)的比例,分析CD32~(hi)CD4细胞及CD32~(hi)Tfh细胞亚群百分比与免疫指标及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s)内病毒活跃复制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入组17例健康对照(HCs)和62例HIV-1感染者,其中未抗病毒治疗患者(TNPs)48例、抗病毒治疗完全应答患者(CRs)14例。(1)相较于HCs,TNPs组CD32~(hi)CD4细胞(平均值0.35%vs 0.12%,P0.000 1)及CD32~(hi)Tfh细胞亚群(平均值0.51%vs 0.21%,P=0.001 3)百分比显著增加;相较于TNPs,抗病毒治疗后,CRs组CD32~(hi)CD4细胞百分比显著增加(平均值0.35%vs 0.24%,P=0.030 7);(2)在TNPs中CD32~(hi)CD4细胞百分比与CD4细胞计数(r=-0.377 1,P=0.011 6)和CD4/CD8值(r=-0.328 6,P=0.029 4)呈负相关,与血浆HIV-1病毒载量(VL)呈正相关(r=0.367 4,P=0.014 9);TNPs患者CD32~(hi)Tfh细胞百分比与CD4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376 3,P=0.023 7),与VL正相关(r=0.330 4,P=0.049 1);(3)TNPs患者CD32~(hi)CD4细胞及CD32~(hi)Tfh细胞亚群百分比与HIV脱氧核糖核酸呈正相关(r=0.534 4,P=0.042 4;r=0.575 0,P=0.027 4)。结论 HIV-1感染者体内CD32~(hi)Tfh细胞亚群增加可能与HIV-1活跃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