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2-03—2015-04在本院初次行TKA治疗的106例RA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给药组、关节注射组和联合组,静脉给药组于止血带充气前15 min静滴氨甲环酸(TXA)1g,关节注射组术毕缝合关节囊后经关节囊切口注射TXA 1g,联合组于止血带充气前15 min静滴TXA 1g,术毕缝合关节囊后经关节囊切口注射TXA 1g。结果联合组术后24、72 h Hb、Hct均高于静脉给药组和关节注射组,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均低于静脉给药组和关节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和术后Fib、PT和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给药组和联合组均无输血者,3组均未发现DVT和肺栓塞。结论 RA患者TKA术前静脉滴注TXA联合经关节囊局部用药可减少围术期失血量,且不会增加DVT和肺栓塞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前瞻性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局部使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联合肾上腺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选择90例因膝关节退变性关节炎行单侧TKA术患者,随机分为TXA组(术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45例)和联合组(术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联合肾上腺素混合液45例)。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D-二聚体,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结果联合组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明显低于TXA组(P0.05);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在术后第3天达最低值,且联合组Hgb值高于TXA组(P0.05),而术后第1、5天Hg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D-二聚体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无一例患者需要输血,而TXA组3例(共1 200mL)患者接受异体输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和TXA组发现下肢DVT分别有2例(4.4%)和3例(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中关节腔内局部使用氨甲环酸联合肾上腺素,可有效降低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而不增加DVT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围手术期氨甲环酸(TXA)不同联合用法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2—2016-02完成的88例初次单侧THA,47例采用术前静脉滴注联合术后经引流管逆行灌注TXA(A组),41例采用术中局部浸润联合术后经引流管逆行灌注TXA(B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第1天及第3天血红蛋白(Hb),以及术后第3天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第1天Hb、术后第3天Hb、术后第3天PT、术后第3天APTT、输血例数、术后DVT发生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术前静脉滴注及术中局部浸润TXA起到一定程度的止血作用,术后经引流管逆行灌注TXA起到进一步止血作用。术中局部浸润在不延长手术时间的情况下与术前静脉滴注达到相似的止血效果,同时术中局部浸润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内应用氨甲环酸(TXA)对减少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失血量及输血率的疗效。方法将50例行单侧TKA患者随机分为TXA组(25例,将1 g TXA融入50 ml生理盐水关节内注射)及对照组(25例,将50 ml生理盐水关节内注射),比较两组输血率、总引流量、总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12个月。TXA组患者输血率、总引流量、总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出现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中局部应用TXA能显著减少术后失血量及输血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与静脉注射氨甲环酸(TXA)对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失血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01初次单侧THA 90例,按TXA应用方式分为3组,局部应用TXA 30例(局部组),静脉注射TXA 30例(静脉组)以及不注射TXA 30例(对照组)。比较3组术后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深静脉血栓发生(DVT)以及髋关节功能。结果局部组和静脉组均可减少术后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及引流量(P0.05)。3组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及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围手术期局部应用和静脉注射TXA均能明显降低围手术期失血量,并且不增加DVT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背景:静脉及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均能有效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围术期出血量及输血率。但局部应用TXA是否能与静脉应用同等剂量TXA的止血效果相当尚不明确。目的:对比THA中局部应用TXA与静脉应用同等剂量TXA的止血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前瞻性纳入拟行初次单侧THA的患者11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8例。静脉组:皮肤切开前10 min给予静脉输注1 g TXA,3 h后再次静脉输注1 g TXA。局部组:术中及关闭切口前局部应用总剂量2 g的TXA。有效性指标包括围术期总失血量、输血率、引流量、术后第1日及第3日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下降值;安全性指标包括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及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发生率。结果:局部组患者的围术期平均总出血量、平均术后引流量、术后第1日及第3日Hb下降值均高于静脉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局部组患者的输血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DVT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未发生PE。结论:THA中局部应用2 g TXA不能达到静脉应用2 g TXA相同的止血效果,若预期达到与静脉应用TXA相同的止血效果,可能需要局部应用更高剂量的TXA。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初次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围手术期采用不同方法使用止血带与氨甲环酸(TXA)不同的给药方式来降低围术期失血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为4组:A组(29例)手术开始至骨水泥稳定期间使用止血带同时单独关节腔内灌注TXA,B组(31例)手术开始至骨水泥稳定期间使用止血带同时联合使用TXA,C组(28例)开始截骨至骨水泥稳定期间使用止血带同时单独关节腔内灌注TXA,D组(32例)开始截骨至骨水泥稳定期间使用止血带同时联合使用TXA。比较4组患者术中显性失血量、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得4个月的随访。4组患者术中显性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D组C组B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输血率D组低于A组、B组及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4组术后均未发现症状性DVT和肺栓塞。结论限制性使用气囊止血带与联合使用TXA能有效减少TKA围术期失血量、降低输血率,且两者联合使用不增加DVT与肺栓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万方数据库有关TKA术中应用TXA行关节腔注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qRCT),同时手工检索图书馆馆藏期刊。依照纳入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资料后,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 Man5.2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合计1 42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有效性:静脉组与局部组对比,术后总失血量[SMD=0.14,95%CI(-0.28,0.57),P=0.51]、TKA术后血红蛋白(Hb)的丢失量[SMD=-0.29,95%CI(-0.91,0.33),P=0.36]、术后输血率[RR=1.06,95%CI(0.72,1.58),P=0.76]以及术后引流量[SMD=0.31,95%CI(-0.36,0.98),P=0.37];2安全性:静脉组与关节组对比,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RR=0.64,95%CI(0.28,1.46),P=0.29]。[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静脉与关节腔局部使用氨甲环酸对血红蛋白(Hb)丢失量、输血率、引流量、总失血量以及DVT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以关节腔局部注射氨甲环酸有着和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同样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拟分期行双侧TKA患者60例,随机选择一侧手术时使用TXA(TXA组),另一侧手术时不用TXA(对照组)。TXA剂量为10 mg/kg,于松开止血带前1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两组术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TXA组与对照组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不同时间点Hgb、输血量、输血比例及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us embolism,VTE)发生情况。结果 TXA组引流量、总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6 h及1、3、7 d Hgb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7,P=0.252)。TXA组4例(6.7%)、对照组13例(21.7%)患者术后行输血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其中4例为两次手术均需输血。TXA组的总输血量为14 U,较对照组的38 U显著降低(P=0.004)。TXA组及对照组各3例(5.0%)发生术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均无症状性肺动脉栓塞发生,VT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其中2例两次手术均发生DVT。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7个月,平均13.7个月;随访期间均无新发VTE。结论 TKA术中松止血带前10 min内静脉滴注TXA(10 mg/kg)能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降低输血量及输血患者比例,且不增加VTE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中不同方式应用氨甲环酸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初次行单侧TKA的病人,依照入院时间依次分配至A、B、C组,每组30人。A组采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B组采用静脉滴注,C组采用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术后第1、3、5天复查血红蛋白(Hb)值,记录三组病人术后24 h内的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例数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三组病人术后第1、3天的Hb值较术前持续显著下降,B组下降最多,A组次之,C组最少;术后第5天较术后第3天稍有升高,但Hb值仍显著低于术前和术后第1天。术后24 h,B组的引流量和总失血量最多,A组次之,C组最少,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的输血率(3.3%)显著低于A组(20.0%)和B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人术后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在单侧TKA中应用氨甲环酸对减少手术出血和降低术后输血率有显著作用,且静脉联合局部注射用药效果更佳,止血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应用氨甲环酸(TXA)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3月在本院拟行TKA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4组,每组45例。术前1 h所有患者静脉滴注TXA,10 mg/k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于术毕时静脉给药组给予TXA 1g静脉滴注,局部浸泡组给予切口处TXA 1 g溶液浸泡5 min,关节留滞组给予TXA 1 g关节腔内留置2 h,空白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比四组失血相关资料、凝血参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四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隐性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总失血量、输血量方面,从少到多依次为关节留滞组、局部浸泡组、静脉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四组患者的Hb和Hct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四组间Hb和Hc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Hb和Hct从小到大依次为空白对照组、静脉给药组、局部浸泡组和关节留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比较,四组患者的INR、PT和APTT无显著变化(P>0.05)。相同时间点,四组间INR、PT和APT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术后愈合良好,无感染、坏死、肺栓塞及DVT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TXA可明显减少TKA术的失血,其作用与用药途径相关。本研究四种用药途径中,局部关节腔留滞的止血效果最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局部联合应用氨甲环酸(TXA)对全髋关节置换(THA)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初行单侧THA患者随机分为A组(术中20 ml含1.0 g TXA生理盐水,分2次浸润+术后灌注50 ml含1.0 g TXA生理盐水)、B组(术中20 ml含1.0 g TXA生理盐水,分2次浸润+术后灌注50 ml生理盐水)、C组(术中20 ml生理盐水,分2次浸润+术后灌注50 ml含1.0 g TXA生理盐水)各30例,分别在术中局部浸润和术后经引流管逆行灌注。比较3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Hb)以及发生深静脉血栓(DVT)例数。结果术中失血量: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均少于C组(P0.05)。术后引流量: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均少于B组(P0.05)。术后第3天Hb:A组高于B、C组(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DVT发生。结论局部应用TXA可减少初次行单侧THA的失血量,术中局部浸润可减少术中失血量,术后灌注可减少术后引流量,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 TXA)静脉滴注联合局部注射对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6月~2017年7月在南华医院行初次单侧TKA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54例。观察组分别静脉和局部给予20 mg/kg TXA,对照组未给予TXA。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评分。检测比较血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以及白蛋白(Alb)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理论总失血量(TBL)、术中失血量(IBL)、术后引流量(PDV)、隐性失血量(HDL)和输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的HSS评分和WOMAC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室检验方面,术后即刻、6 h、12 h和24 h观察组患者血清DD、FDP和IL-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和术后24 h观察组血清CRP低于对照组,而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TKA患者静脉滴注联合局部注射20 mg/kg的TXA能够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出血量和输血量,显著降低炎症反应,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不同途径应用氨甲环酸的止血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纳入自2016-12—2017-12行单侧TKA治疗的10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4例静脉应用氨甲环酸(静脉组),38例关节腔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局部组),36例不用氨甲环酸(空白组)。比较3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输血率、术后24 h膝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后6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以及术后1、3、7 d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结果静脉组与局部组术后输血率低于空白组,静脉组术后输血率低于局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静脉组与局部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少于空白组,且静脉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少于局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静脉组与局部组术后24 h膝关节疼痛VAS评分低于空白组,术后1、3、7 d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高于空白组,术后6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侧TKA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可减少术中出血,降低输血率,同时可减轻术后早期疼痛,对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康复具有积极意义,而且静脉应用较局部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膜下注射氨甲环酸(TXA)联合罗哌卡因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应用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骨外一科行初次单侧TKA的154例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病例纳入标准为年龄在60~80岁的仅行单侧TKA手术的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患者;排除标准为TXA或罗哌卡因药物过敏、血液指标异常或者相关数据缺失的患者),分为2组。其中TKA术中采用关节腔周围注射1 g TXA以及100 mg罗哌卡因的共80例(传统组),采用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骨膜下注射1 g TXA以及100 mg罗哌卡因的患者74例(改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3 d血红蛋白(Hb)下降值、术后1、2、3、7以及14 d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等行统计分析。 结果154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前血红蛋白、术前VAS评分、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总失血量(t=5.476)、术后3 d的Hb下降值(t=3.705)低于传统组(均为P<0.05)。术后不同时间(1、2、3、7和14 d)不同状态下疼痛VAS评分比较发现,改良组的术后VAS评分在膝关节静息状态(F=13.512)和屈曲状态(F=18.185)均比传统组更小(均为P<0.001)。 结论骨膜下注射TXA及罗哌卡因可有效减少TKA手术失血量,并明显减轻术后早期疼痛。  相似文献   

16.
戴繁林  熊敏  张鹏  黄晓华  田大为  赵辉  王丹 《骨科》2015,6(6):298-301
目的 前瞻性研究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注射液局部不同给药方式对术后出血的控制情况。 方法 前瞻性观察2012年4月至2014年11月间行单侧初次TKA的患者共计80例,年龄55-78岁,随机等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术中两组采取两种不同的局部给药方式:试验组行TXA关节周围注射,对照组行传统关节腔灌洗处理。观察两组TKA术后术腔引流量的差异性,对比两组术后24h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指标有无差异。 结果 两组术前Hb及HCT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术腔引流量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h复查结果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 TKA术中TXA关节周围注射的止血效果优于关节腔灌洗的局部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中局部应用可吸收止血海绵浸润氨甲环酸(TXA)对腰椎手术患者减少术后失血的的影响。方法将84例行腰椎后路双节段减压融合术的患者按止血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2例。试验组在关闭切口前将可吸收止血海绵浸润TXA后置于腰椎显露伤口中,对照组不放止血海绵浸润TXA。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总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结果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总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D-二聚体、PT及术后DVT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双节段减压融合术中局部应用可吸收止血海绵浸润氨甲环酸可显著减少术后失血量、引流时间,且不会增加DVT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XA)对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患者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探究合理有效的TXA局部使用方式。方法选择择期行腰椎单节段单侧减压椎间融合术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试验组于缝合切口前向切口创面内倒入20ml TXA溶液(1g TXA:20ml生理盐水);对照组不给予氨甲环酸而仅在切口创面内倒入20ml生理盐水。两组均在缝合后夹闭引流管2小时后再开放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术后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D-二聚体、术后输血例数、发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血肿、肺栓塞、心肌缺血、缺血性脑病等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D-二聚体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术后总引流量和隐性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输血例数和血栓事件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关闭切口前局部创面内给予20ml TXA溶液(1g TXA:20ml生理盐水)、缝合后夹闭引流管2小时后再开放引流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失血量,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拔除引流管、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且不会增加DVT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部使用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术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TXA)对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2-12的71例TKA,其中26例术中关节腔内注射TXA(观察组),45例未注射TXA(对照组)。观察记录2组输血量、失血量、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12个月随访。观察组中2例合并糖尿病者切口延迟愈合,3周后均顺利愈合;对照组中1例合并糖尿病者切口延迟愈合,3周后愈合。2组均未出现双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TKA术中关节腔内注射TXA可以减少失血量及输血量,并且未增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危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不同给药途径(局部、静脉以及局部静脉联合)减少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量方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因重度骨关节炎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无TXA使用禁忌的患者共计159例;排除术前存在深静脉血栓DVT、凝血功能异常、术前正使用抗凝药物、术前血红蛋白<100 g/L、伴有恶性肿瘤、伴有或曾发生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患者、伴有出血性疾病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分为A、B、C、D 4组,A组给予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100 ml,B组给予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1 g,C组术前30 min给予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 g,D组术前3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 g +关闭关节囊后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1 g。记录患者术后凝血系列、显性失血量,并计算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输血率。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组间相关测量指标比较使用方差分析。 结果术前、术后1 d、3 d和7 d,同一时间点比较各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无明显差异。4组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10.53%、11.11%、13.64%和13.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1,P >0.05)。B组、C组和D组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都明显低于A组(P <0.05),D组的显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明显低于B组和C组(P <0.05),而B组和C组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均无明显差异(P >0.05)。A、B、C、D 4组的输血率分别为21.05%,6.67%、4.76%和2.94%,B组、C组和D组的输血率明显低于A组(χ2 =9.914,P <0.05)。 结论氨甲环酸局部应用、静脉滴注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均能有效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失血量并降低输血率,而不增加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静脉联合关节腔注射减少术后失血量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