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和同步性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6例心肌缺血患者(缺血组)、44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组)及6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分别行RT-3DE检查,获取左室舒张末容积(3D-EDV)、左室收缩末容积(3D-ESV)及左室射血分数(3D-EF)等左室收缩功能参数,以及16、12节段达最小容积时间标准差和最大差的校正值(Tmsv-16-SD%、Tmsv-16-Dif%、Tmsv-12-SD%、Tmsv-12-Dif%)等同步性参数。结果缺血组左室收缩功能指标(3D-EDV、3D-ESV、3D-EF)无明显改变,而校正的左室16及12节段收缩同步性参数(Tmsv-12-SD%、Tmsv-12-Dif%、Tmsv-16-SD%、Tmsv-16-Dif%)均明显延长,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梗死组左室收缩功能参数及校正的同步性参数与缺血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梗死组左室校正的16及12节段收缩同步性参数均与3D-EF呈负相关,其中以Tmsv-16-SD%相关性最高(r=-0.732,P0.01)。结论 RT-3DE可早期客观评价缺血心肌左室收缩同步性,能准确测量梗死心肌左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左室不同步运动可影响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和心电图碎裂QRS波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5例冠状动脉造影血管正常、不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帧数、观察组患者心电图碎裂QRS波与冠状动脉血流帧数进行比较,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支冠状动脉血流帧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心电图碎裂QRS波患者与无碎裂QRS波患者的血管造影的TIMI帧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心电图QRS波的发生有关,与其他的变量没有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心电图碎裂QRS波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心电图碎裂QRS波对冠状动脉慢血流具有一定的预测、诊治价值。  相似文献   

3.
赵清珍  刘坤申 《新医学》2009,40(11):745-746
抑郁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抑郁可能通过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改变、炎症过程、血栓形成、内皮功能障碍、ω-3脂肪酸水平降低、遗传因素等机制诱发、加重心血管疾病。该文作者认为,应采用更严密的设计和更严格统一的评估工具,在不同人群中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抑郁症与冠心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es,fQRS)与心功能接近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心室同步性的关系。方法:176例窄QRS波、左室射血分数接近正常(≥50%)的冠心病患者(68±9岁,男性145名,女性31名),根据心电图有无fQRS分为fQRS阳性组和fQRS阴性组。采用组织多普勒技术测量左室各节段收缩速度,速度达峰时间,并计算12节段速度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s-12)及标准差(Ts-SD),以Ts-SD≥32.6ms作为存在左室内不同步标准。结果:55例(31%)患者伴随fQRS。与阴性组比较fQRS阳性组Ts-12,Ts-SD明显延长(Ts-12 128.8ms±49.6ms vs. 110.6ms±46.3ms, P=0.019; Ts-SD 43.7ms±17.7ms vs. 37.8ms±17.4ms, P=0.04)。且fQRS阳性组发生左室收缩不同步比例明显高于阴性组(75%vs. 58%,P=0.033)。多因素回归统计分析显示:fQRS与左室不同步指数Ts-SD(OR:1.06;95%CI: 1.01-1.11,P=0.016)和多支冠脉病变相关(OR:2.85:95%CI:1.27-6.41,P=0.01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北京友谊医院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患者共797例,分析血尿酸水平与患者的自然情况、存在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显著低于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吸烟的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显著高于不吸烟的冠心病的患者;冠状动脉左主干/三支血管病变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单支/双支病变患者血尿酸水平。经logistic分析,仅左主干/三支血管病变与冠心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独立相关。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可能是冠状动脉左主干/三支血管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以往的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研究将左室压力微分最小值 (- dp/ dtmax)作为判断左心室舒张功能的金指标 ,但动物实验及临床资料研究显示 :该指标易受心脏前、后负荷的影响 ,因而限制了该指标的特异性。作为等容舒张期压力呈一次指数下降的时间常数 (T)却弥补了这些不足〔1〕。我们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检测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和同步性的变化,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6例心肌缺血患者(缺血组)、44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组)和6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均行2D-STI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左室整体纵向应变、环向应变、径向应变及16节段纵向应变达收缩峰值时间的标准差(Tls-l6-SD)、12节段径向、环向应变达收缩峰值时间的标准差(Trs-l2-SD、Tcs-l2-SD),各组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组左室整体纵向应变明显降低(P0.05),Tls-16-SD明显延长(P0.05)。梗死组左室收缩功能参数及同步性参数与缺血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收缩同步性参数均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结论 2D-STI技术可早期客观评价心肌缺血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和同步性,能准确测量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和同步性,左室不同步运动可影响其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
9.
高尿酸血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汪一波 《临床医学》2006,26(8):25-26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70例与40例非冠心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并将冠心病按稳定型心绞痛(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B组)、急性心肌梗死(C组)分为三组,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中B组与A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伍卫 《新医学》2003,34(3):139-139
1引言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血压升高是脑卒中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卒中和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尽管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现已明确,高龄、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在西方人群中,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经证明,不论高龄、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均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60%~70%伴有高血压,高血压者发生冠心病较正常血压者高3~4倍。我国流行病学研究也同样表明,血压…  相似文献   

11.
陈富荣 《新医学》2005,36(11):626-627
1引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逐渐增多,另一方面,社会物质的丰富、人们饮食结构的不均衡,生活节奏的紧张使冠心病患者日趋“年青化”,冠心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对冠心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是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比较窄QRS波和宽QRS波慢性充血性心衰(CHF)患者左室收缩的同步性.方法 将38例CHF患者分为窄QRS组(QRS≤120 ms)20例和宽QRS组(QRS>120 ms)18例;选取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量左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的收缩期达峰时间(Ts)及达峰速度(Vs),计算12节段Ts的标准差(TSI)及Ts的极差(Ts-max-min).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宽QRS组的QRS间期延长(P〈0.01),窄QRS组和宽QRS组LVEDD、LVESD增高,LVEF减低,左室各节段心肌Ts有不同程度的延迟,左室大部分节段Vs均有不同程度的减慢,TSI、Ts-max-min增加(均P〈0.05);宽QRS组收缩不同步比率较窄QRS组增多(P〈0.05).窄QRS波组中有40%存在收缩不同步,宽QRS波组中不同步比例高达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左室收缩失同步化在CHF窄QRS波及宽QRS波患者中均大量存在,而且宽QRS波患者较窄QRS波患者更严重.多普勒组织成像为评估心肌收缩运动及收缩失同步化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患者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前后的左室舒张及收缩功能进行监测。结果:用药后舒张功能参数中等容舒张期〔(90.00±17.80)ms〕缩短,E面积〔(11.67±3.04)cm2〕增加,A面积〔(5.78±1.86)cm2〕减少,E峰平均流速〔(45.43±10.33)cm/s〕增加,A峰平均流速〔(42.09±9.83)cm/s〕减低。收缩功能参数在用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对收缩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复杂得多因素疾病。据统计,冠心病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高达10%~15%;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主要存在于血液及组织液中。自1951年,Gertler等首次提出血尿酸与冠心病之间具有复杂的相关性后,血尿酸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已引起学者们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在西方世界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在美国每年每1000人中有3人死于本病。近15年来的主要进展是如何改善心肌的缺血状态和缓解疼痛;至于如何减少其发病率和防止其病程发展,仍然未能找到一个很有效的办法。新近的研究方向着重对本病病变的了解和形成本病的因素。唯有加强预防才有可能避免它悄悄地侵袭。本文仅就冠心病的预防以及缓和它的病程发展和减轻其症状提供一些必要的知识。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颖玲  李光 《新医学》2005,36(11):633-635
1引言 近年来,在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里最激动人心的进展是药物包被支架对再狭窄的预防研究所取得的进展.目前研究得最多、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涂层支架主要是紫杉醇类药物涂层支架(taxus)和西罗莫司(雷帕霉素)涂层支架(cypher).  相似文献   

17.
钱孝贤 《新医学》2003,34(4):259-260,262
进修医生教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教授早在1844年,Bernard就在其生理学研究中将导管插入了动物的心脏,但是直到1929年,才由德国医生Forssmann开始尝试在临床上进行心导管检查的可能性。针对冠状动脉的介入性诊疗技术开始于1959年,1967年Judkins采用穿刺股动脉的方法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使这一技术进一步完善并得以广泛推广应用。1977年德国医生Gruentzig在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于开胸体外循环状态下,完成了人类第1例冠状动脉成形术。1977年9月Gru-entzig在瑞士苏黎世,在局部麻醉下,经股动脉…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血清胆红素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 Schwerthner等 [1 ]提出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显著负相关 ,低血清胆红素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新的危险因子。为了探讨胆红素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对 135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胆红素进行了检测 ,并与 12 2例非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冠心病组均根据 1979年 WHO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 ,男 90例 ,女 45例 ;年龄 48~ 86岁 ,平均 6 9岁 ;均排除肝胆疾病。对照组为非冠心病组 ,男 72例 ,女 5 0例 ;年龄47~ 88岁 ,平均 70岁 ;均排除肝胆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异常u波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本科近 3年来收治的冠心病 2 84例中异常u波的发生情况 ,同时排除了引起异常u波的各种因素。结果 :发现异常u波 49例 ,表现为倒置、增高、双向。结论 :冠心病中异常U波与心肌缺血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注意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检查,但往往忽略了载脂蛋白A1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本研究观察了载脂蛋白A1的浓度与冠心病的关系,旨在探讨载脂蛋白A1是否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