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矣哲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49-150
目的:分析在人工瓣膜功能评价中应用经食管心脏超声和经胸壁心脏超声的效果。方法:选入我院于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到我院复查的患者60例,以抽签法的形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30例。对照组行经胸壁心脏超声检查,研究组行经食管心脏超声,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的检出率86.67%高于对照组60.00%,组间具有差异(χ^2=5.4545,P=0.0195)。结论:在人工瓣膜功能评价中采用经食管心脏超声的检出率更高,有利于后期的诊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中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在心脏瓣膜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hilips iE33型超声诊断仪,X7-2t经食管多平面实时三维探头,对32例拟行手术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在手术室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即刻行RT-3D-TEE检查,对二尖瓣脱垂患者运用QLAB 7.0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RT-3D-TEE能够实时、直观、清晰地显示心脏瓣膜的三维立体结构及功能状态,在评价病变部位、性质及程度上与术中直视所见基本一致.经RT-3D-TEE检查后补充诊断2例,调整手术方案3例,实施补救性手术1例.结论 RT-3D-TEE成像清晰,在术前诊断、手术方案制定及手术效果评价方面均具有独特优势,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对18例病人行心脏瓣膜再次置换术,术前、术后给予精心护理,严密进行监护,积极预防并发症,痊愈出院16例,术后死亡2例,认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后监护、积极的健康宣教和随诊有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及降低早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围手术期右心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临床诊断为右心占位性病变患者的TEE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资料及临床特征,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比较TEE和TTE的诊断效能。结果本研究40例患者中,除5例经CT证实为界嵴外,余35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包括心脏肿瘤26例,血栓5例,赘生物4例。肿瘤病变中,原发性22例,包括良性19例、恶性3例;继发性肿瘤4例,良性和恶性各2例。术前TEE与TTE对右心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敏感性均为100%,虽然均有误诊,但TEE诊断准确率高于TTE(77.5%vs. 47.5%)。结论在右心占位性病变的术前诊断、术中监测及术后随访方面,TEE较TTE诊断准确率高,在显示病变细节方面效果更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性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senile degenerative heart valvular diseases,SDHVD)诊断中应用超声的价值.方法:将2020年5月—2021年5月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接诊的50例SDHVD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同期50名心脏健康的老年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均行超声检查,对比组间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在二尖瓣成形术患者心脏瓣膜参数变化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1月因单纯二尖瓣脱垂于我院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患者共34例,采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的二尖瓣环参数和二尖瓣叶参数变化,分析术前和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面积(MR)和对合指数(CPI)与瓣环位移参数的相关性。结果:34例二尖瓣脱垂的患者术后的A3Dmin、C3D、DAIPm、DAP、H和H/DAl Pm值均显著低于术前(P0.01)。术前和术后的θ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3,P=0.503),而术后的E2D值显著高于术前(t=2.492,P=0.015),患者术后的A3DE、HProl、VProl和θNPA值均显著少于术前(P0.001),术后患者的Coap A和CPI参数显著高于术前(P0.01),而术后患者的瓣环最大位移和瓣环位移最大速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前后的Coap A指标与CPI指标与瓣环最大位移和瓣环位移最大速率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结论: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能准确监测二尖瓣脱垂患者二尖瓣成形术后的瓣环和瓣叶参数变化,能评估二尖瓣叶的对合和瓣环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7.
8.
本文用经食管超声(TEE)监测观察术中不同时期的心功能变化,并将体外循环终了时降低的左室射血分数(EF)及手术终了时恢复的EF与围手术期心输出指数(CI)、左室搏出作功指数(LVSWI)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术中TEE检测的心功能可预测术后经过情况,特别是体外循环终了时EF显著低下者,多有术后围手术期心功能不全,应列为重点监护对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17例换瓣患者术前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循环、呼吸、心功能监护,抗凝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结果: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2例,实发室颤而死亡1例,其余均康复出院。随访6个月~1年,心功能均达Ⅱ级以上。结论:术前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各系统功能监护及抗凝治疗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再次心脏瓣膜替换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既往进行过心脏瓣膜闭式分离术、直视成形术或瓣膜替换术,术后由于各种原因,原来瓣膜病变复发,人造瓣膜功能障碍,继发瓣膜或人造瓣膜心内膜炎,或者由于原有病变的进展,引起其他心脏瓣膜的病变,统称为术后复发性瓣膜病。如须采用手术予以纠正者,称再次瓣膜手术。一旦出现心脏杂音,心功能不全症状,应引起充分重视,多见于生物瓣钙化、机械瓣失灵等情况。研究表明,对于瓣膜机械功能障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静脉铁剂结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心脏外科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80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Hb90g/L的患者于手术当天开始应用静脉铁剂结合EPO,持续3~4d;70g/LHb90g/L患者于术前3~4d开始应用静脉铁剂结合EPO,持续3~4d。对照组不给于静脉铁剂结合EPO。将患者术后Hb升高值、输血率、输血量、感染率及出院时间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静脉铁剂结合EPO组应用前平均Hb为(96±5)g/L,使用后(术后2周)平均Hb为(123±9)g/L;术后18例患者输血,输血率22.5%,输血量(430.7±41.5)mL;4例患者出现感染,感染率5%;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6.2±1.7)d。对照组治疗前Hb为(98±6)g/L,治疗后为(101±6)g/L;术后30例患者输血,输血率37.5%,输血量(705.8±63.8)mL;10例患者出现感染,感染率12.5%;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9.5±2.2)d。静脉铁剂结合EPO组患者术后Hb升高值、输血率、输血量、感染率及出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应用静脉铁剂结合EPO可提高患者Hb水平,降低术后输血率、输血量及感染率,有利于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的特点及护理经验,提高老年妇女手术治疗护理水平以及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将2007年10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72例老年妇科患者(60~89岁)作为研究组,并随机抽取同期72例中年妇女患者(40~59岁)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数据显示研究组中61.1%的患者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合并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在心力衰竭、肺部感染、血栓、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方面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只要掌握老年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的特点,在围手术期做好充分的准备及术后认真监护,加强护理,老年妇女患者可以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4.
总结32例心脏病患者围术期脑卒中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认为主要原因是血流动力学改变,左心系统有血栓或赘生物的脱落,抗凝药的使用,高凝、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等,本组围术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临床症状的改变,经积极诊断和抢救,加强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1例死亡,31例康复出院,32例均未出现护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16.
介绍了肺栓塞(PE)的发病情况、发生机制及围术期并发PE的预防及护理,为临床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3方面对围手术期感染监控的现状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围手术期感染监控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科学的管理和严谨的态度是提高手术室工作质量和控制手术感染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肺栓塞(PE)的发病情况、发生机制及围术期并发PE的预防及护理,为临床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血浆胶体渗透压(COP)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21例行成人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根据手术不同分为体外循环瓣膜置换组(CPB组)、微创不停跳冠脉搭桥组(OP组)。记录麻醉后5min(T0)、体外循环开始后5min/搭桥血管远端时(T1)、体外循环结束后5min/搭桥血管近端时(T2)、手术结束返回ICU(T3)、术后2h(T4)、4h(T5)、8h(T6)、24h(T7)的COP,以及术后3d检验指标的变化、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等数据。比较各时间点的数据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基本情况相同。2组患者围术期COP均有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组在术中COP变化值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可使COP下降,但通过纠正COP均能恢复正常,对临床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体外循环围手术期患者甲状腺功能改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围手术期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连续测定 45例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甲状腺激素的动态变化。结果 :2组患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游离 T3(FT3)从转流前〔T3: 组 (1.32± 0 .77) nmol/ L , 组 (1.0 4± 0 .72 ) nm ol/ L ;FT3: 组 (2 .92± 0 .94) pmol/ L , 组 (2 .6 1± 0 .80 ) pmol/ L〕至术后 48小时〔T3: 组 (1.2 6± 0 .34 ) nmol/ L , 组 (1.2 3± 0 .0 3) nm ol/ L ;FT3: 组 (2 .81± 0 .86 ) pm ol/ L , 组 (1.83± 0 .31) pm ol/ L〕,各时相值明显低于术前〔T3: 组 (1.77± 0 .6 3) nmol/ L , 组 (1.5 7± 0 .32 ) nm ol/ L;FT3: 组 (3.2 9± 1.36 ) pmol/ L, 组 (4.75± 1.15 ) pmol/ L〕,P<0 .0 5或 P<0 .0 1。T4在整个手术期无明显改变 ,与术前比较 P均 >0 .0 5。FT4各时相值较术前略有上升 ,但 P均 >0 .0 5。TSH各时相无明显改变。结论 :体外循环围手术期对患者甲状腺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可发生 T3降低 ,对心脏直视手术后的功能恢复产生一定影响 ,故围手术期间适当给予患者 T3治疗 ,有利于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