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症术前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手术治疗前尿动力学检查的必要性。方法对166例拟行手术治疗的BPH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66例患者中,125例(75.3%)证实存在膀胱出口梗阻(BOO ),25例(15.1%)为可疑BOO(BOO±),16例(9.6%)无BOO(BOO-),3组之间在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V)、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DSD)上差异无统计意义,BOO( )组的逼尿肌不稳定(DI)、低顺应性膀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逼尿肌收缩力减弱(DUA)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对诊断BPH、选择治疗方法和预测疗效有重要意义,手术治疗前应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残余尿量(VRU)与膀胱出口梗阻(BOO)程度和逼尿肌收缩力的相关性。方法:临床诊断为BPH的患者152例,均行B超检查测量前列腺体积(PV)和膀胱VRU,自由尿流率检测,全套尿动力学检查评估BOO程度和逼尿肌收缩力。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B超和尿动力学参数行相关性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定义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V与BOO程度和逼尿肌收缩力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432和r=0.343,P0.01)。最大尿流率(Qmax)与BOO程度负相关(r=-0.327,P0.01),而与逼尿肌收缩力无显著相关性(r=0.123,P0.05)。VRU≤150 ml时,VRU与逼尿肌收缩力间无显著相关性(r=0.041,P0.05);当VRU150 ml时,VRU与逼尿肌收缩力有显著负相关性(r=-0.490,P0.01);VRU300 ml时,该相关性尤为明显(r=-0.717,P0.01)。结论:VRU对逼尿肌功能有一定预测价值。VRU150 ml者应重视逼尿肌功能的评估,尤其是VRU300 ml时,建议行尿动力学检查以正确评估BOO程度和逼尿肌收缩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的效果及预测其疗效的尿动力学参数。方法对57例术前尿动力学检查提示膀胱出口梗阻并伴有逼尿肌收缩无力的BPH患者予以TURP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的症状及排尿情况,并将术前尿动力学参数与术后的排尿后剩余尿量及最大尿流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_(max))、残余尿量(PVR)均有显著改善,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膀胱出口梗阻参数比膀胱出口梗阻指数、膀胱收缩指数与术后PVR及Qmax有更强的相关性。结论对合并逼尿肌收缩无力的BPH患者行TURP手术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相对膀胱出口梗阻参数比其它尿动力学参数对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的BPH患者的治疗抉择和疗效预测有更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对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BOO)和逼尿肌功能的诊断意义.方法:对95例BPH患者进行压力-容积和压力-流率测定.结果:95例BPH患者中BOO 57例,无BOO23例,其余15例为可疑或分析困难.BOO组前列腺体积大于无BOO组(62.4±16.1)cm^3 vs(41.0±7.1)cm^3(P<0.05),最大尿流率(Qmax)小于无BOO组(5.4±1.9)ml/s vs(12.4±5.0)ml/s(P<0.05),两组IPSS评分无差别(23.7±4.4)分vs(25.2±4.9)分(P>0.05).BOO组有逼尿肌不稳定收缩(DD34例,无BOO组D119例.结论: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判断有无BOO存在,了解BPH患者的逼尿肌功能.IPSS不能判断患者的下尿路症状(LUTS)是否因BOO导致.BPH患者前列腺体积不足很大,但LUTS明显时,应行尿动力学检查.自由尿流率测定对BOO诊断有一定帮助.DI是无BOO患者发生LUTS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前行压力一流率测定的应用价值。方法BPH患者69例,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直线被动尿道阻力关系(PURR)图结果分为膀胱出口梗阻(BOO)组50例,无或可疑BOO组19例,术前行剩余尿、尿流率、膀胱有效容量和压力-流率测定,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术后3个月复查比较尿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无或可疑BOO组和有BOO组平均Qmax分别为12.8 ml/s和7.6 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年龄、膀胱最大容量、剩余尿、膀胱有效容量、IPSS和QOL等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平均Qmax分别提高了7.2 ml/s和10.8 ml/s,BOO组Qmax提高幅度与无或可疑BO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PSS和QO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SS和QOL的改善幅度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OO组术前逼尿肌活动过度21例(42%),无或可疑BOO例组逼尿肌活动过度7例(37%)。BOO组和无或可疑BOO组术后3个月IPSS和QOL等参数改善不明显分别有15例(30%)和6例(32%)。结论压力-流率测定有无BOO,对大部分BPH患者仍有预测疗效的作用;但术前膀胱有效容量大小以及逼尿肌活动过度等因素影响了手术疗效。部分伴严重下尿路症状(LUTS)的BPH患者无BOO,手术疗效满意。术前BPH患者压力-流率测定应有选择应用,结果分析个体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尿动力学检查与膀胱逼尿肌超微结构的关系.方法 BPH组患者43例,平均年龄(69.5±6.0)岁;无膀胱出口梗阻的其他疾病患者21例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5.4±7.2)岁.2组患者均行尿动力学检查,透射电镜观察膀胱逼尿肌超微结构.比较2组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及逼尿肌超微结构情况.结果 BPH组和对照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分别为(21.1±3.0)和(7.6土1.4)分,P<0.01;最大尿流率分别为(7.7±1.3)和(14.9±2.3)ml/s,P<0.01;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收缩压分别为(60.1±11.o)和(48.7±7.1)cm H2o(1 cm HzO=0.098 kPa),P<0.05;梗阻系数分别为44.8±9.9和19.0±5.9,P<0.01;膀胱逼尿肌细胞线粒体相对密度分别为0.81±0.24和1.03±0.11,P<0.05;膀胱逼尿肌细胞间隙分别为(19.4±4.8)和(14.1±2.0)nm,P<0.05.结论 BPH患者逼尿肌细胞线粒体水肿、相对密度减低,是导致逼尿肌收缩力减弱的原因之一;同时由于细胞间隙增宽,导致逼尿肌收缩速度减慢或不协调,引起膀胱协调收缩力下降.  相似文献   

7.
Chen Y  DU GH  Chen Z  Cai D  Zhang Q  Yuan XY  Zeng XY  Yang WM  Ye ZQ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3):1767-1770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尿动力学特点,为正确合理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就诊的235例BPH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资料.患者年龄52~88岁,平均(68±8)岁.根据患者主诉有无OAB症状分为BPH组和BPH合并OAB组;根据尿动力学检查有无逼尿肌过度活动(DO)又将其分为单纯性BPH组、单纯性BPH合并DO组、BPH合并OAB无DO组及BPH合并OAB伴DO组,比较各组年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初感容量、强烈尿感容量、梗阻指数和逼尿肌收缩力情况.结果 最终入选219例患者,年龄56~88岁,平均年龄(66±8)岁,平均前列腺体积(35±24)ml,平均最大尿流率(11±6)ml/s.33.8%(74/219)的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出现DO.与BPH组(104例)比较,BPH合并OAB组(115组)年龄更大、IPSS评分更高、前列腺体积更大、初感容量及强烈尿感容量更小、梗阻指数及逼尿肌收缩力减弱比例更高(P<0.05).单纯BPH组、BPH合并DO组、BPH合并OAB无DO组及BPH合并OAB伴DO组分别为93例(42.5%)、11例(5.0%)、52例(23.7%)、63例(28.8%).BPH合并OAB伴DO与BPH合并DO两组比较,前者DO最大逼尿肌压更高、持续DO时间更长.结论 了解BPH合并OAB患者的尿动力学特点对于合理治疗和预测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中叶增生大小与膀胱出口梗阻(BOO)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5月~2010年6月因排尿困难就诊的BPH患者131例,通过经腹超声测定前列腺三径和前列腺突入膀胱的距离(IPP),尿动力学检查测定最大尿流率(Qm ax)、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力(Pdet@Qm ax),利用L in-PURR图判断梗阻级别和逼尿肌收缩力,并计算出AG值(AG=Pdet@Qm ax-2Qm ax)。不同IPP梗阻程度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并对前列腺体积(PV)、IPP与AG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当IPP>10 mm时,IPP与BOO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0.821,P<0.01)。PV与BOO相关度较低(r=0.475,P<0.01)。IPP与Pdet@Qm ax高度正相关(r=0.865,P<0.01)。结论:前列腺中叶增生与BOO存在高度相关性,超声测定中叶突入膀胱的距离是判断BOO程度较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 (BOO)及逼尿肌收缩强度与剩余尿的关系。 方法 应用尿动力学方法检测 181例BPH患者BOO情况和逼尿肌收缩强度 ,以导管法结合膀胱灌注量与排出量之差确定剩余尿 ,对相互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81例患者剩余尿量 0~ 2 0 0ml。逼尿肌收缩强度减弱 ,剩余尿量增多 (F =12 .14 3,P =0 .0 0 1) ;BOO加重 ,剩余尿量无明显改变 (F =2 .386 ,P =0 .0 71)。 2 5例 (13.8% )患者逼尿肌收缩强度减弱或正常时仍有较多剩余尿(>10 0ml)。 结论 剩余尿增多主要由逼尿肌收缩强度减弱所致 ,而随着BOO加重 ,剩余尿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尿动力学检查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治疗的意义。方法:通过对48例BPH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发现3例无膀胱出口梗阻(BOO),6例可疑BOO,39例有不同程度的BOO,并发逼尿肌不稳定(DI)9例,逼尿肌收缩无力(逼尿肌收缩为W-以下)5例,高顺应性膀胱2例,低顺应性膀胱6例。结果:根据检查结果分别采用TURP或耻骨后前列腺开放切除术、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加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再手术、药物治疗三种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尿动力学检查是判定BPH患者是否需要手术治疗的客观量化指标,引流尿液及使用新斯的明和加兰他敏是治疗逼尿肌收缩无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膀胱颈切开术(TUIBN)治疗小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引起的膀胱出口梗阻(BOO)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小体积BPH(30 g)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5~71岁,平均59.6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20例既往有慢性前列腺炎史。术前评估包括: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B超、尿动力学检查和尿道膀胱镜检查。术前均行α受体阻滞剂治疗3~6个月,无明显效果而行TURP+TUIBN。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2例(3.57%)于术后1个月出现尿道狭窄,予定期尿道扩张后症状改善;1例(1.79%)于术后3个月出现膀胱颈挛缩,再次行TUIBN症状改善。术后12个月行IPSS评分、尿动力学检查与术前进行比较。术后IPS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12.76±2.37 vs25.54±2.33,P0.01);最大尿流率(Qmax)明显高于术前[(15.83±1.47)ml/s vs(8.47±0.96)ml/s),P0.01];膀胱残余尿较术前明显减少[(31.02±9.75)ml vs(68.07±17.09)ml,P0.01]。结论:TURP+TUIBN治疗小体积BPH引起的BOO效果显著,优于单纯TURP或TUIBN,手术安全,是治疗小体积BPH引起BOO的较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尿动力学检查(UDS)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对102例BPH病人进行详细尿动力学检查,包括尿流率、充盈期膀胱测压、压力-流率测定、残余尿测定,应用P-Q图进行分析是否存在膀胱出口梗阻。术后随访,行残余尿、尿流率测定。结果 尿流率Qmax<15ml/s 98例;低顺应性膀胱17例,高顺应性膀胱22例,顺应性正常63例;通尿肌不稳定42例;通尿肌收缩力正常或增强84例,减弱18例;压力-流率测定P-Q图示膀胱出口梗阻84例;残余尿<100ml 50例,>100 ml 52例。术后随访80例症状消失,排尿顺畅。结论 尿流动力学检查能明确BPH有无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的顺应性和收缩功能,对术前合理选择病人和提高手术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伴收缩力受损(DHIC)患者的尿动力学特点,评价该类患者接受药物和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经尿动力学检查诊断为DHIC的男性患者68例,有膀胱出口梗阻(BOO)者接受手术治疗,无BOO者根据症状给予药物治疗,随访3月,以IPSS和QoL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PVR)为主要指标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各治疗组之间患者年龄、治疗前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PdetQmax)、Qmax、PVR有显著差异(P0.01)。单用M受体拮抗剂有效率63.6%,单用α-受体阻滞剂有效率75.0%,α-受体阻滞剂和M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有效率95.0%,综合疗效优于单药治疗组(P0.05);BOO组手术治疗有效率82.8%。各组治疗后平均IPSS和QoL评分均有显著改善,除单用M受体拮抗剂组外,其余各组治疗后Qmax均显著提高(P0.05),联合药物治疗及外科手术组PVR获得显著降低(P0.01)。结论 DHIC尿动力学表现为储尿期逼尿肌过度活动,排尿期逼尿肌收缩无力,α-受体阻滞剂和M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安全有效,收缩系数(DECO)0.5者应慎用M受体拮抗剂,梗阻系数(OCO)1.5者可行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临床症状多能获得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手术前后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结果 72例均有膀胱出口梗阻(BOO),其中40例伴有不稳定膀胱(DI),占55%.66例膀胱逼尿肌收缩正常或增强,6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减弱.65例尿流率(UFR)低平,7例正常.手术后3个月,66例症状消失,2例出现并发症经再次处理治愈,不稳定膀胱15例,占21%,包括5例低顺应性膀胱.结论 通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前术后详细的尿动力学检查,可明确患者有无下尿路梗阻、膀胱逼尿肌顺应性和收缩功能及尿道括约肌功能.这对于合理选择病人及术后疗效判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剩余尿量作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指征标准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剩余尿 (PVR)量作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指征标准的可能性。 方法 将不同剩余尿量的 10 3例BPH患者分为 3组 ,A组无PVR ,B组PVR <60ml,C组PVR >60ml。分别进行尿动力学检查。 结果  3组间膀胱测压容积、逼尿肌等容收缩压 (Piso)和高顺应性膀胱、低顺应性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逼尿肌反射减弱的相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B、C组不稳定性膀胱 (DI)、最大尿流率 (Qmax)、Griffiths组间特异性尿道阻力因子 (URA)及逼尿肌储能 (DR)相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与A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PVR≥ 60ml并非是BPH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绝对量化指征 ,当BPH引起膀胱出口梗阻 (BOO)及排尿功能受到损害出现PVR时 ,在排除其他因素引起逼尿肌无力所致的PVR后 ,应及早接受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压力-流率测定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80名伴有下尿路症状的BPH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和IPSS评分。结果根据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OOI)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BOO组156例,轻度BOO组61例,无BOO组63例,其最大尿流率(Qmax)分别为(6.44±1.44)ml/s,(7.49±1.76) ml/s,(8.11±1.97)ml/s,BOO组与另二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力(Pdet-Qmax)分别为(73.49±15.91)cmH2O,(49.90±6.82)cmH2O,(30.70±6.04)cmH2O,3组之间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术前IPSS评分分别为(20.55±5.09),(17.51±4.46),(17.54±4.96),BOO组与另两组之间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术前剩余尿量(PVR)分别为(104.53±37.14)ml,(106.66±41.70)ml,(104.29±40.75)ml, 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压力-流率测定可了解BPH患者BOO严重程度,对BPH治疗的选择和判断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BPH)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HP)患者的临床及尿动力学特征.方法:将189例BPH接受经尿道逆行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依据病理诊断分为单纯BPH组和BPH合并HP组,在匹配年龄、体重指数和前列腺体积后,每组38例;比较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最大逼尿肌压力和最大尿道压力等尿动力学指标,以及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发生率间的差异.结果:与单纯BPH组相比,BPH合并HP组具有更高的IPSS总分和IPSS储尿期评分(P 〈 0.05),较小的最大膀胱容量(P 〈 0.001)和更高的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的发生率(P 〈 0.05).结论:合并HP会加重BPH患者的储尿期症状,导致尿动力学中最大膀胱容量的降低和逼尿肌过度活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Fu G  Liao LM  Hu Y  Li D  Ju YH  Wu J  Liang WL  Xiong ZS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3):1774-1777
目的 探讨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应用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BPH合并OAB患者37例,年龄52~89岁,平均(76±3)岁.术后3~6个月之内复查尿流率和残余尿量,术后平均随访4.9个月,通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影像尿动力学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术前平均IPSS评分29.6±5.2,术后下降到4.6±1.2.术前平均QOL评分4.3±0.9,术后下降到1.2±1.0.术前平均Qmax为(6±3)ml/s,术后升高到(21±5)ml/s.术前残余尿量平均(167±11)ml,术后下降到(41±18)ml.随访期间86.5%的患者OAB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但仍有13.5%的患者术后OAB症状持续存在.结论 合并OAB的BPH患者存在明确膀胱出口梗阻时,可以首先解除膀胱出口梗阻,但术后仍有部分患者残留有OAB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术后排尿困难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BPH术后排尿困难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结果并探讨治疗方法。结果14例患者为膀胱出口梗阻,16例为逼尿肌收缩乏力,1例为假性排尿困难,1例为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结论BPH术后排尿困难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对明确病因、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尿动力学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尿动力学特点。方法 :就 474例 BPH患者的尿动力学资料 ,分析 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 (BOO)比例及其与最大尿流率 (Qmax)、排尿后剩余尿量 (PVRV)的关系 ;BOO(+)、BOO(- )和 BOO(± )患者间以及不同梗阻程度患者间的膀胱功能变化特点。结果 :75 .11%的 BPH患者存在BOO;BOO(+)组 Qmax明显低于其余两组 (P <0 .0 1) ,其 PVRV明显高于另两组 ;BOO (+)组的逼尿肌痉挛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 (P <0 .0 1) ,但不同梗阻程度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逼尿肌顺应性降低和逼尿肌亢进在 BOO(+)组的发生率高于其余两组 (P <0 .0 5 ) ,且随梗阻程度加重 ,其发生率明显升高 (P <0 .0 0 5 ) ;逼尿肌收缩力减弱在 BOO(- )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另两组 (P<0 .0 0 5 )。结论 :Qmax和 PVRV的变化除受到 BOO的影响外 ,可能与逼尿肌功能状况有更直接的关系 ;逼尿肌痉挛、逼尿肌顺应性降低及逼尿肌亢进的发生率与 BOO的存在及其程度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