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IGF-1变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绝经后妇女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同时使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中性激素和IGF-Ⅰ水平。结果显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腰椎、股骨颈骨密度明显低于正常绝经后妇妇,且伴有雄二醇(E2)和IGF-Ⅰ的明显下降。骨质疏松的发生与雄激素的下降,及其调节的IGF-Ⅰ异常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对肝脏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收集2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血清TNFα、肝功能指标(ALT、ALP、TB)、内毒素(ET)及IGF1进行检测。结果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单纯胆囊结石患者相比,IGF1明显降低(P<0.01),而ET、TNFα、ALT、ALP及TB均明显升高(P<0.01);在胆道梗阻解除后,IGF1明显上升,ET、TNFα、ALT、ALP及TB则明显下降(P<0.01)。在良性梗阻性黄疸时,血清中IGF1浓度的变化与ET的浓度变化呈负相关(r=-0.761,P<0.01)。结论梗阻性黄疸时,内毒素血症可影响肝脏分泌IGF1,而IGF1则可以作为判断梗阻性黄疸时肝脏功能改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以及肥胖与非肥胖状态下IGF-1血清浓度及前臂骨密度水平。方法2型糖尿病100人,根据年龄、体重分别进行分组。ELISA法测定血清IGF-1浓度,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DEXA)测量前臂超远端(尺桡骨远端1/10交界处)及中远端(尺桡骨远端1/3交界处)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及T积分。结果 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14%(<50岁组)到73%(>70岁组),总患病率为33%(超远端)和27%(中远端)。其中女性患病率为47.7%和22.7%,男性为21.4%和30.4%。BMD、BMC、IGF-1血清水平随增龄逐渐低降,50岁以后女性BMD、BMC较男性显著下降。肥胖者的:BMD、BMC较非肥胖者高,非肥胖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升高。IGF-1在男性与女性之间及肥胖与非肥胖者之间均无差异。结论 2型糖尿病非肥胖者的骨密度低于肥胖者,女性低于男性,非肥胖女性易在前臂超远端发生骨质疏松症。:IGF-1不受性别和体重的影响,随增龄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IGF-Ⅱ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骨质疏松发生的关系。方法受试者101例,均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IGF-Ⅱ和骨密度。按糖尿病病程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病程<10年组、病程≥10年组;根据糖尿病肾病病程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组、肾病病程<10年组、肾病病程≥10年组;根据骨密度结果将所有受试者分为骨密度正常组、骨量减低组、骨质疏松组。结果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病程<10年组及糖尿病病程≥10年组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IGF-Ⅱ水平下降;随着骨密度的降低,IGF-Ⅱ水平下降;糖尿病患者中随着骨密度的降低,IGF-Ⅱ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2型糖尿病无关系,与血糖控制好坏无关。IGF-Ⅱ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IGF-Ⅱ的下降参与了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IGF-1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是胰岛素源同系肽类 ,为分子量 7KD的单一链多肽 ,并由多种组织细胞合成和分泌 ,既是内分泌激素又是旁分泌激素 ,能调节多种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 ,它们分为IGF 1和IGF 2。IGF 1是基础性生长介素 ,含 70个氨基酸 ,分子量为 76 4 6D。为探讨IGF 1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意义。我们对恶性梗阻性黄疸、良性梗阻性黄疸及胆石症患者IGF 1等的血清浓度进行检测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选择 2 0 0 1年 11月至 2 0 0 2年 9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梗阻性黄疸 5 6例 (剔除伴有胆道炎症和其它炎症的患者 )…  相似文献   

6.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IGF-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绝经后妇女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同时使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中性激素和IGF-Ⅰ水平.结果显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腰椎、股骨颈骨密度明显低于正常绝经后妇女,且伴有雌二醇(E2)和IGF-Ⅰ的明显下降.骨质疏松的发生与雌激素的下降,及其调节的IGF-Ⅰ异常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和尿毒症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变化的意义陈贤钟清余健年许超然张志平李青男血清骨钙素是骨代谢的敏感指标。骨代谢与钙、磷、镁关系密切。我们检测高血压病和尿毒症患者上述各指标变化,以期探讨各疾病与骨代谢失常的关系。对象与方法1.对象:尿毒症组男10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0A)患者血清和关节液Dickkopf-1(dkk-1)水平及其与关节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53例膝关节OA患者廊清和关节液dkk-1水平,并与正常人血清(30例)和膝关节液(15例)进行对比,分析其与膝关节软骨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和关节液dkk-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关节液dkk-1水平升高与膝关节损伤程度成正相关(r=0.442,P〈0.05)。结论血清和关节液dkk-1水平可以作为评价O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辅助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类(主要为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生长激素(GH)与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的 51例糖尿病患者与40 例对照组的BMI、IGF、GH、血糖、BD、Ca、P等值的测定,进行对照、比较、研究。结果 糖尿病患者随年龄的增长、血糖的升高、BMI的增加、GH 水平的降低、IGF-Ⅰ的分泌水平的减少、骨骼的BD、Ca、P等值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率增加。结论 IGF是人类重要而又作用广泛的内分泌因素之一,它不仅具有促细胞分化、增殖活性及胰岛素样作用,与糖尿病关系密切。而且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即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糖尿病病人存在骨代谢障碍即骨质疏松,血中IGF、GH 水平减少的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2014年驻地干休所老年患者80例,根据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分为骨质疏松组(osteoporosis group,35例)和骨量减少组(osteopenia group,45例),并选择同期老年体检患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血清Leptin、TNF-α、IL-2、IGF-1水平,并测定骨密度。[结果]骨质疏松组及骨量减少组血清IL-2和IGF-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Leptin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组与骨量减少组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骨质疏松组骨密度也明显低于骨量减少组(P<0.05);血清中IL-2和IGF-1水平与骨密度值均呈正相关(r=0.35,0.39,P<0.05),而Leptin、TNF-α与骨密度值呈负相关(r=-0.35,P<0.05)。[结论]Leptin、TNF-α、IL-2及IGF-1对辅助诊断和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对26例老年骨质疏松男性患者和28例男性对照者行IGF-Ⅰ等生化指标测定,同时测定骨密度.结果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腰椎和左股骨颈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0.001);血清IGF-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80.40±17.41)ng/mL与(157.82±28.80)ng/mL(P<0.001),而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和骨质疏松组腰椎、左股骨颈骨密度均与血清IGF-Ⅰ水平高度相关(对照组:r=0.455,P<0.05;r=0.493,P<0.01;骨质疏松组:r=0.529,P<0.01;r=0.657,P<0.01),而与血钙、血磷、ALP水平无关.结论 IGF-Ⅰ水平与骨质含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IGF-Ⅰ水平测定可作为诊断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老年女性髋部骨质疏松骨折与脂类等营养代谢物质的相关性,并探讨维生素D、血脂等营养代谢物质用于预测老年女性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2015年间就诊的骨质疏松老年女性及老年女性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94例,分为单纯骨质疏松组108例,髋部骨折组86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髋部各部...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UA)和血脂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6例T2DM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胆红素、UA及血脂水平,并与50例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T2DM伴血管病变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间接胆红素(NDBIL)含量明显低于无并发症组(P〈0.01),血清U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微血管组TBIL、UA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血管病变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与无并发症组和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降低(P〈0.01)。结论低胆红素血症、UA升高及血脂异常与T2DM血管病变密切相关,检测三者含量对判断T2DM伴发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大肠癌患者血清CD26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60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CD26的水平.结果 大肠癌患者手术前血清CD26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t=5.180,P<0.05),并且随着疾病分期的增加而升高(F=4.679,P<0.05).术后1个月,血清CD26水平较术前降低(t=12.116,P<0.05).结论 血清CD26可作为大肠癌的分子标志物.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检测血清CD26水平有助于评估病情和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老年女性髋部骨折中外周血清中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4,5(IGFBP-3,4,5)表达差异及同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年龄大于65岁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患者,检测并比较外周血清中IGF-1及IGFBP-3,4,5表达差异及同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转子间骨折组转子区骨矿物质密度(BMD)较股骨颈骨折组低(P〈0.001),股骨颈组血清中IGFBP-4含量较转子间骨折组低(P〈0.001),而IGFBP-5含量高于转子间骨折组(P〈0.001)。在血清指标相关性表达中,血清IGF-1表达与股骨颈区BMD成正相关(R=0.46,P=0.002),血清IGFBP-4同转子区BMD成负相关(R=-0.634,P〈0.001),血清IGFBP-5同股骨颈区BMD成正相关(R=0.235,P〈0.001)。结论外周血清中IGF-1及其结合蛋白表达的差异可能是导致不同类型老年髋部骨折的病理机制之一,但由于IGF-1及其结合蛋白调节机制相当复杂,对于IGF-1及IGFBPs表达机制同骨折类型的关系尚需大量的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血清IGF-Ⅰ浓度,与其它骨病老年人血清IGF-Ⅰ水平作比较.方法: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32例(股骨颈17例、粗隆部骨折15例)及其它骨病老年患者20例(对照组),用放免方法测定血清IGF-Ⅰ浓度.结果: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组较对照组IGF-Ⅰ下降50%左右.结论:检测老年人IGF-Ⅰ血清浓度可作为预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患者骨质疏松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41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且临床资料完整的老年女性住院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所有人选对象均测定骨密度;根据骨密度检查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比较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之间的冠心病发病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分析骨质疏松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股骨近端(左侧)、腰椎1-4( L1-L4)、ward’ s区BMD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骨质疏松组的冠心病发病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 <0. 01);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质疏松与冠心病存在显著相关性(P <0.01)。结论 骨质疏松可作为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监测乳腺癌早期复发的有效指标。方法:从94年5月至97年10月,对68例术后复发的乳腺癌患者以CMF方案化疗,并记录症状、体征及可测量病变的变化,并动态检测血清CEA水平,以良性乳腺疾患为阴性对照。结果:复发乳癌患者血清CE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反应好者,CEA下降亦明显;复发越早,其CEA水平升高越明显。结论:监测血清CEA水平的变化对预测乳癌早期复发,评价治疗反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联合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对老年女性疼痛性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及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596例于嘉兴第三医院进行就诊和健康体检的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均行双能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瘀的中药复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NO、ET-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饮食控制、适当运动量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降糖、降压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化瘀的中药复方。疗程均为2月,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U-TP、ACR、NO、ET-1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NO、ET-1均显著高于正常组;治疗后,两组患者U-TP、ACR、NO、ET-1各项指标均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项指标治疗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在BUN、Scr、HbA1c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化瘀的中药复方对改善早期DN内皮功能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