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随访,比较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就其对于服药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影响进行对比。方法: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UKU不良反应量表、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服药态度量表(DAI)在基线和治疗6个月末对103例患者进行评估。结果:①6个月末,奥氮平组PANSS一般病理学量表总分较之阿立哌唑组显著降低(P<0.05),3种药物组PANSS阳性症状总分、PANSS阴性症状总分和PANSS总分均无显著性差异。②6个月末3种药物组DAI、PSP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③利培酮组肌张力障碍及震颤发生率较高,分别为26.5%和20.6%。奥氮平组思睡/镇静、口干、便秘及体质量增加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3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改善作用相当,在改善服药依从性及社会功能方面作用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对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15例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在抗精神病药治疗基础上联合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每周1次,持续24周;15例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在抗精神病药治疗基础上辅以每2~4周1次、持续24周的健康教育。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以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对两组患者入组前及随访结束时评估并进行比较。结果:随访24周后,研究组(n=7)IRI-C评分(55.79±12.18)较基线值(38.39±5.89)显著改善(P0.001),PSP评分(65.47±6.24)较基线值(53.18±5.26)有显著改善(P0.001)。随访24周后,对照组(n=7)IRI-C评分(45.16±10.29)较基线值(39.18±4.58)无显著改善(P=0.07),PSP评分(59.39±5.86)较基线值(54.21±5.12)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联合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有助于提高共情能力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减少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剂量对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纳入服用奥氮平或利培酮单药治疗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75例,随机分为减量组37例和维持组38例。减量组在6个月内逐步减少利培酮或奥氮平剂量50%,维持组维持基线剂量不变。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卡尔加里抑郁量表(Calgary depression scale,CDRS)、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ating scale for extrapy-ramidal side effects,RSESE)、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 questionnaire,ITAQ),分别于基线、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减量组和维持组分别有1例(2.7%)和2例(5.3%)复发脱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示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评分及PANSS总评分、ITAQ、RSESE、PSP时间和分组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6个月、12个月时减量组的PANSS阴性症状分及PANSS总评分低于维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减量组的PSP评分高于维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6个月内缓慢减少稳定期精神分裂患者服用的利培酮或奥氮平剂量,并没有增加复发率,反而会减轻阴性症状及副反应,提高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复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常规药物治疗及药物合并心理社会干预后对药物依从的影响,探讨药物依从性预测指标。方法:纳入150例复发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常规药物治疗组80例,药物合并心理社会干预组70例,收集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并于基线及随访治疗3个月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用药态度量表(DAI)、自知力问卷(SAI)分别评估患者精神症状、社会功能、服药态度及自知力。随访1年内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的时间没有超过1周定义为药物依从。结果:药物合并心理社会干预治疗组依从性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χ~2=20.56,P0.001);在随访治疗3个月时药物合并心理社会干预治疗组患者DAI、SAI评分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常规药物治疗组药物依从与否与基线SAI评分(β=0.225,P=0.19)及随访治疗3个月后DTI评分(β=0.302,P=0.4)相关联,药物合并心理社会干预组药物依从与否与基线SAI评分(β=0.264,P=0.027)相关联,与随访3个月时PSP冲动攻击行为得分(β=-1.031,P=0.027)相关联。结论:药物合并心理社会干预药物依从性更佳,良好的自知力及治疗早期较好的服药态度是常规药物治疗依从良好的预测指标,住院时良好的自知力、治疗早期较少的冲动攻击行为是药物合并心理社会干预药物依从良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社区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2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33例和对照组123例。干预组在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药物自我管理、症状自我监控、回归社会技能训练和家庭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对照组予单纯药物治疗。分别在干预前、干预3、12个月后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表现量表(PSP)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PANSS、PS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3个月,干预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干预12个月,干预组PS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稳定期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可变剂量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既往口服抗精神病药缺乏疗效或无法耐受而需换药的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非随机、单组、为期12周的多中心的开放性临床研究,共纳入405例患者.主要疗效指标为治疗第12周末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分较基线的变化.次要疗效指标包括:临床总体印象-严重度量表(CGI-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安全性评价包括不良反应记录、锥体外系症状评定量表(ESRS)、实验室及生命体征监测等.结果 PANSS总分由基线的(70.1±19.3)分下降至治疗终点的(48.1±15.7)分(P<0.01),CGI-S由基线的(4.1±1.2)分下降至治疗终点的(2.5±1.1)分(P<0.01),PSP总分由基线的(58.6±14.9)分提高至治疗终点的(74.5±13.4)分(P<0.01).发生率>5%的不良反应有:锥体外系反应(39.0%)、失眠(6.5%)和过度镇静(5.5%),ESRS总分由基线的(13.0±2.1)分下降至治疗终点的(12.6±1.6)分(P<0.01).平均体质量治疗终点较基线增加(0.2±3.5)kg (P <0.05).结论 换用可变剂量帕利哌酮缓释片对既往抗精神病药疗效不佳或耐受性不佳的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肯定,并具有较好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化门诊干预(IOP)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药物及IOP干预;对照组只给予药物治疗。在干预前、干预后3、6个月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表现量表(PSP)对两组进行评估。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PANSS、PSP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PANSS量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症状评分的时间主效应(F=9.06,F=7.62,F=12.11;P均0.01),PANSS总分的组间主效应(F=4.22,P0.05)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PSP评分时间主效应和交互效应显著(F=10.90,F=5.90;P均0.01)。干预前PANSS分值越低,康复效果越好(t=12.86,P0.01)。结论:IOP干预能够改善稳定期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3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对照组62例。观察组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每周进行1次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只应用药物治疗,观察8周,并随访6个月。治疗前后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进行评估。结果入组时PANSS、WHOQOL-100及SD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和SD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WHOQOL-100中社会关系领域评分、独立性领域、生活质量总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或0.01)。结论心理干预治疗缓解期精神病分裂症患者效果显著,患者精神情况、生活品质以及社会功能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系统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和社会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将282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干预,而对照组只给予一般性随访,共干预1年.在基线及干预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PANSS和SDSS的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DSS总分较基线时显著降低(P<0.05),而PANSS的各因子分和总分无明显变化(P>0.05).干预后的研究组中,使用非典型杭精神病药物患者的PANSS和SDSS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使用典型杭精神病药物者(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干预可有效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和社会功能,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团体社交技能训练(SST)对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20例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方便抽样法分为观察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均口服抗精神病药及常规护理,观察组需参加12周团体SST。两组干预前及治疗12周采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进行社会功能、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定。结果:干预后两组在PANSS、GQOLI及MRSS量表上评分明显进步(P均<0.01);协方差分析及Cohen’s d结果显示,在GQOLI的心理功能及PANSS的阴性症状上观察组进步优于对照组,干预前量表评分对各量表减分值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联合团体SST对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阴性精神症状康复作用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比较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共情缺陷、社会功能和精神症状的差异,探讨共情能力的相关因素及药物治疗对共情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60例(男30例,女3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予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3个月,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及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共情水平、精神症状、社会功能进行评定,比较各项测量指标前后的变化,并通过各测量指标治疗后减分率的相关分析,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临床症状以及社会功能的关系,以及药物治疗对共情能力的影响。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予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3个月后,共情能力、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均有所改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减分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共情能力与阴性症状呈负相关,与社会功能呈正相关。结论 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改善共情能力、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随着共情能力的改善而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与帕利哌酮缓释片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帕利哌酮缓释片患者68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社会功能,根据PANSS减分率(≥50%为有效)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检测其MDR1C3435T位点的基因型。将有效组和无效组的基因型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治疗前后PANSS及PSP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效组与无效组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未发现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与帕利哌酮的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期治疗的影响,为首发精神分裂症维持期服药剂量提供参考。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嘉兴市康慈医院、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0例使用奥氮平系统治疗进入维持期阶段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维持组及减量组,每组各100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在基线、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各时点分别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随访至2年末,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PANSS阴性症状评分、PANSS总分、SDSS评分、TESS评分的组别主效应、时间主效应及两者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维持组的阴性症状评分、PANSS总分及SDSS评分在18个月、24个月两个时点比较均高于减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期继续使用奥氮平时,逐渐缓慢减少药物剂量至有效低剂量,不会增加患者的复发风险,且有利于减轻其阴性症状和药物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合并丙戊酸钠系统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共治疗8周.全部病例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韦氏记忆量表(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进行疗效评定,应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与基线时比较,两组在治疗后第4、8周末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8周末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8周末,两组WMS、WAIS-RC、WCST评分与基线时比较,除即刻记忆评分外其余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除即刻记忆评分外其余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P<0.01).结论 丙戊酸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明显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加兰他敏是否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方法 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利培酮单药治疗组(单药组,入组40例,完成30例)和利培酮合并加兰他敏治疗组(合并组,入组40例,完成34例),疗程8周.治疗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社会功能,视觉空间记忆测验(BVMT-R)、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WAIS-Ⅲ数字符号以及连线测试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显著下降,PSP量表的总分显著上升,单药组阳性症状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改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在BVMT-R测验中均有显著改善(P<0.01),单药组在HVLT-R测验中有显著改善(P<0.05),合并组在WAIS-Ⅲ数字符号测试中有显著改善(P<0.01),两组患者间各项认知功能项目评定结果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兰他敏并不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综合干预中联用网络咨询1年的效果。方法: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106例进行可变剂量抗精神病药治疗12个月,分为实地随访干预结合网络咨询(试验组)25例和实地随访干预(对照组)81例。入组时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量表较基线的差值作为主要疗效指标;以网络咨询相关问题调查网络咨询的可接受性。结果:PANSS量表分随治疗下降,1个月后评分下降(P0.01),保持降低趋势至12个月,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社会功能损害渐改善(P0.05),对照组改善不明显,12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网络咨询相关问题调查表调查,试验组(72.0%)用网络解决医学问题者明显多于对照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P0.01)。多数患者(70.0%)看好网络咨询前景等,但超过60.0%认为收费对其有影响,建议的网络咨询价格明显低于面对面咨询(P0.001)。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综合干预中联用网络咨询有利于减轻症状和改善社会功能,网络咨询有利于方便服务,患者愿接受网络咨询。  相似文献   

17.
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奎硫平、奥氮平、氯氮平与经典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开放分配接受奎硫平、奥氮平、氯氮平和氯丙嗪药物治疗。12周的急性期治疗后,获得临床稳定期的患者[阳性与阴性量表(PANSS)总分≤60或减分率/〉50%]进入固定剂量的24周治疗。分别在基线、治疗12周和24周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言语流畅性测验、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HVLT-R)、持续操作功能测验(CPT)、韦克斯勒记忆测定(WMS)、韦克斯勒智能测定(WAIS)、连线试验测定、手指叩击试验测定。结果:奎硫平组、奥氮平组、氯氮平组治疗12周和24周后认知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均〈0.05),明显优于氯丙嗪,而氯丙嗪组无显著改善。治疗12周后奎硫平组在改善执行功能、言语流畅性和警觉性显著优于奥氮平组和氯氮平组(P〈0.05)。奥氮平组在数字特征和连线测定上明显优于氯氮平组(P〈0.05)。3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在认知功能总分的改善与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的改善有显著相关性(r=-0.32,P〈0.05)。结论:3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奎硫平、奥氮平、氯氮平可不同程度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氯氮平联合美金刚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64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例,两组在服用原有抗精神病药(氯氮平)的基础上,研究组联合美金刚治疗,对照组联合安慰剂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及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8周及12周时研究组和对照组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及SANS总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或P<0.01). 结论:氯氮平联合美金刚治疗与单用氯氮平相比,可显著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精神症状与社会功能的相关性,以进一步了解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以连续入组的方式,在罗定市第三人民医院入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稳定期患者116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分别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采用线性回归及Logistic回归分析PSP、工作/学习、婚姻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ANSS阴性症状与PSP评分呈负相关(B=-0.323,P=0.004),加工速度、言语学习与记忆、社会认知与PSP评分呈正相关(B=0.270,0.243,0.141,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阴性症状是工作/学习、婚姻的危险因素(OR=0.863,0.891,P均0.05),加工速度是其保护因素(OR=1.125,1.060,P0.05或0.01)。结论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可能与阴性症状、加工速度、言语学习与记忆、社会认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及影响其社会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市病情稳定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结果干预3、12个月后,干预组PANSS、SDSS、MR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同组入组时比较,干预组干预3、12个月后以上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是否干预、入组时PANSS评分、MRSS评分、病程4个自变量与社会功能进入回归方程,其中入组时MRSS评分对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最大。结论综合干预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精神症状,促进患者恢复,增强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