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非布司他对慢性肾脏病4期合并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慢性肾脏病4期合并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布司他20 mg/d(A1组)、非布司他40 mg/d(A2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三组均给予降压、碱化尿液、控制饮食等常规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周和治疗12周后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尿酸改变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A1组的平均eGFR较治疗前上升(从23.40±4.41到28.85±6.15 ml·min~(-1)·1.73 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的平均eGFR较治疗前上升(从23.40±4.78到23.55±8.83 ml·min~(-1)·1.73 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eGFR较治疗前下降(从23.60±4.26到23.05±8.18 ml·min~(-1)·1.73 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周后A2组的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从9.00±1.07到5.75±0.64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后A1组的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从9.07±1.70到5.70±1.35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非布司他能有效降低CKD4期患者血尿酸,低剂量非布司他降低血尿酸水平速度较慢但能有效延缓eGFR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患有3~4期慢性肾脏病(CKD)的肾癌患者术后的预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0年12月病理证实的1 353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将eGFR≥60ml·min~(-1)·(1.73m~2)~(-1)(1~2期CKD)的1 18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15ml·min~(-1)·(1.73m~2)~(-1)≤eGFR60ml·min~(-1)·(1.73m~2)~(-1)(3~4期CKD)的171例患者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中位年龄55(25~84)岁,对照组中位年龄55(24~87)岁。男性患者试验组110例(64.3%),对照组837例(70.8%)。两组BMI、高血压病、糖尿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eGFR显著低于对照组[(50.77±8.49)ml·min~(-1)·(1.73m~2)~(-1) vs.(92.00±34.65)ml·min~(-1)·(1.73m~2)~(-1),P0.01]。试验组行肾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85.4%vs.76.1%,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SS)分别为91.2%和89.1%(P=0.171),5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89.3%和8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中,eGFR60ml·min~(-1)·(1.73m~2)~(-1)均不是影响CSS或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存在3~4期CKD并不影响肾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steine-rich protein 61,CYR61)在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招募择期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采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生化、血常规、血凝常规。留取患者术前及术后2 h、4 h、8 h尿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尿CYR61水平。统计分析时根据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患者分为eGFR≥60 mL·min~(-1)·(1.73 m~2)~(-1)(n=197)和eGFR60 mL·min~(-1)·(1.73 m~2)~(-1)(n=50)两组,两组中再按患者是否发生CIN分为CIN组与非CIN组,分别进行亚组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尿CYR61在CI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在eGFR≥60 mL·min~(-1)·(1.73 m~2)~(-1)组与eGFR60 mL·min~(-1)·(1.73 m~2)~(-1)组中,发生CIN的患者的尿CYR61水平均在术后4 h达到高峰,此后尿CYR61水平出现下降。将术后4 h尿CYR61用于诊断CIN的发生,分别绘制ROC曲线,结果表明,eGFR≥60 mL·min~(-1)·(1.73 m~2)~(-1)患者采用术后4 h尿CYR61诊断CIN的最佳临界值为293.67 ng/L,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0.91%、83.33%,AUC为0.88(95%CI 0.82~0.92);eGFR60 mL·min~(-1)·(1.73 m~2)~(-1)患者采用术后4 h尿CYR61诊断CIN的最佳临界值为266.23 ng/L,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100.00%、78.79%,AUC为0.89(95%CI 0.77~0.96)。结论在eGFR≥60 mL·min~(-1)·(1.73 m~2)~(-1)患者和eGFR60 mL·min~(-1)·(1.73 m~2)~(-1)患者中,术后4 h尿CYR61水平可作为CIN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水化方案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行冠脉造影术的患者24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23例以及对照组122例。观察组患者造影术前1 h按3 ml·kg~(-1)·h~(-1)速度静脉输注1.25%碳酸氢钠注射液,对照组造影术前1 h按3 ml·kg~(-1)·h~(-1)速度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对比分析2组术前、术后24 h、48 h共3次血肌酐(SCr)、钾离子(K~+)、碳酸氢根(HCO_3~-)、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尿液pH值、尿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CIN发生率、二级终点事件发生率及需要行血液透析的比例分别为2.44%、0.00%、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1.47%、5.74%、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的SCr、Cys C、Hcy水平分别为(82.28±22.16)μmol/L、(1.24±0.21)mg/L、(14.02±3.14)μmol/L,术后48 h分别为(82.06±22.79)μmol/L、(0.82±0.11)mg/L、(8.02±2.45)μmol/L,显著低于术前(94.58±17.63)μmol/L、(1.98±0.25)mg/L、(17.25±4.28)μmol/L,GFR、HCO_3~-、K~+、TRF水平术后24 h分别为(99.04±28.53)ml·min~(-1)·(1.73 m~2)~(-1)、(26.09±2.99)mmol/L、(5.22±0.34)mmol/L、(4.82±0.52)mg/L,术后48 h分别为(102.34±38.49)ml·min~(-1)·(1.73 m~2)~(-1)、(25.72±2.30)mmol/L、(6.02±0.50)mmol/L、(5.38±0.64)mg/L,显著高于术前(79.93±18.14)ml·min~(-1)·(1.73 m~2)~(-1)、(24.03±4.18)mmol/L、(3.88±0.31)mmol/L、(2.69±0.48)mg/L,而对照组术后24 h SCr、GFR、HCO_3~-、K~+、TRF水平分别为(92.79±29.04)μmol/L、(85.64±34.88)ml·min~(-1)·(1.73 m~2)~(-1)、(24.17±4.04)mmol/L、(4.02±0.26)mmol/L、(2.92±0.64)mg/L,术后48 h分别为(93.89±25.75)μ.mol/L、(90.88±29.39)ml·min~(-1)·(1.73 m2)~(-1)、(23.81±4.18)mmol/L、(4.25±0.33)mmol/L、(3.08±0.71)mg/L,与治疗前的(94.97士22.79)μmol/L、(79.51±20.34)ml·min~(-1)·(1.73 m2)~(-1)、(24.01±3.17)mmol/L、(3.91±0.35)mmol/L、(2.71±0.52)mg/L比较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造影患者使用碳酸氢钠水化干预能降低CIN的发生率,有效地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β2微球蛋白(β2-MG)及胱抑素C(Cys C)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236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100名健康体检组作为正常对照组。按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1级组(140~159/90~99 mmHg),高血压2级组(160~179/100~109 mmHg),高血压3级组(≥180/110 mmHg);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23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A组,eGFR≥90 ml·min~(-1)·(1.73 m~2)~(-1)],肾功能轻度下降组[B组,eGFR≥60~89 ml·min~(-1)·(1.73 m~2)~(-1)],肾功能中度及重度下降组[C组,eGFR60ml·min~(-1)·(1.73 m2)~(-1)]。观察Hcy、β2-MG及Cys C三种指标与高血压级别及肾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并利用ROC曲线分析以上指标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随着高血压病级别增加,Hcy、β2-MG及Cys C水平明显升高(P0.05)。C组Hcy、β2-MG及Cys C水平明显髙于B组、A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肾损伤组和非肾损伤组两组间收缩压水平、舒张压水平、糖尿病病史、eGFR、Hcy、β2-MG及Cys 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Hcy、β2-MG及Cys C对于诊断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ROC曲线示:Hcy、β2-MG及Cys 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3、0.812、0.784,最佳阈值分别为18.28 mmol/L、10.75 mmol/L、1.96 mg/L,敏感度分别为0.838、0.804、0.820,特异度分别为0.730、0.770、0.784。结论Hcy、β2-MG及Cys C水平检测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2010年起我院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时机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方法:按标准纳入自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0日于我院血液透析登记系统注册的所有血液透析的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起始血肌酐),以CKD-EPI公式计算eGFR,并将eGFR分为3组(Q1:eGFR5 ml·min~(-1)·1.73 m~(-2)、Q2:5 ml·min-1·1.73 m~(-2)eGFR10 ml·min~(-1)·1.73 m-2、Q3:eGFR10 ml·min~(-1)·1.73 m-2),回顾性分析血透患者的不同病因以及进入透析的透析时机。结果:6年内我院共有659例患者进入血液透析,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别有158例、218例、283例进入透析。在进入透析的患者病因中,以糖尿病肾病(34.0%),慢性肾炎(28.4%)为主。所有患者透析时机统计结果:Q1组215例,占32.7%,Q2组303例,占46.0%,Q3组141例,占21.3%。在不同原发病导致的ESRD患者中,糖尿病肾病组透析起始eGFR较高为(12.7±3.13)ml·min~(-1)·1.73 m~(-2),其他原因各组透析起始eGFR均未超过10 ml·min~(-1)·1.73 m~(-2)。结论:近年来我院进入透析患者的首要病因为糖尿病肾病,而且进入透析时机与国际上研究相比普遍较晚,有必要在我国开展透析时机与患者预后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本中心750例老年慢性肾衰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价中医综合治疗对老年肾衰竭的疗效。方法:对本中心慢性肾病数据库进行检索,筛选2009年10月1日~2010年9月30日间eGFR≤60ml·min~(-1)·1.73 m-2的老年患者。对纳入患者进行分组,计算eGFR的年变化率、替代治疗及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的中位数时间为3.64年,随访结束时eGFR水平为44.21 ml·min~(-1)·1.73 m-2(24.35,59.85),较入组时45.82 ml·min~(-1)·1.73 m-2(33.74,52.76)有轻微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清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白蛋白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GFR的年变化率为-0.48 ml·min~(-1)·1.73 m-2/a,其中201例(26.80%)患者的eGFR年变化率3 ml·min~(-1)·1.73 m-2/a。共24例(3.2%)进入肾脏替代治疗、死亡87例(11.6%)。结论:中医药综合治疗可以改善肾功损害的发展趋势,延缓病情进展、提高肾存活率,延长达到肾脏替代治疗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Maroni公式是否能确切反映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每日膳食蛋白质摄入(diet protein intake,DPI)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的CKD 3~5期患者85例,将其中非透析CKD患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分为A、B、C三组,另外透析患者设为D组。A组20例,CKD 3期[GFR 30~59ml·min·(1.73 m~2)-1],B组CKD 4期[GFR 15~29 ml·min·(1.73m~2)~(-1)],C组CKD 5期[GFR15ml·min·(1.73m~2)~(-1)],D组为维持性透析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饮食宣教,并统一发放食物称重。连续记录患者3d饮食,饮食第三天搜集24h尿液标本测定24h尿尿素氮。采用中西医结合营养治疗计算机专家系统对患者3d食谱计算,统计得到实际DPI;利用Maroni公式计算评估DPI。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实际DPI和评估DPI。结果各组患者在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24h尿白蛋白、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脂、胆固醇、血红蛋白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组间24h尿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D组24h尿量较前3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组内比较,实际DPI与评估D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Marion公式评估的各期CKD患者蛋白摄入量与实际蛋白摄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Marion公式可以用来评估CKD患者蛋白摄入量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及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为IMN的119例患者,根据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患者分为eGFR正常组58例[eGFR≥90 mL·min~(-1)·(1.73 m~2)~(-1)]和eGFR下降组61例[eGFR90 mL·min~(-1)·(1.73 m~2)~(-1)],收集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临床资料方面,eGFR下降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患者比例、血肌酐、尿素氮显著高于eGFR正常组(P0.05),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显著低于eGFR正常组(P0.05);在肾脏病理方面,eGFR下降组患者的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小动脉增厚的比例显著高于eGFR正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龄、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是IMN患者eGFR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清白蛋白水平是IMN患者eGFR下降的保护因素。结论对于IMN患者应积极采取改善血清白蛋白水平、控制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等办法,保护患者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4期患者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对肾脏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湖北省中医院肾病内科门诊随访的CKD3~4期患者61例进行基线访视记录,了解LVH的发生情况并进行规律随访,记录终点事件包括血肌酐(SCr)水平翻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15 ml·min~(-1)·(1.73 m~2)~(-1)或下降大于50%、行肾脏替代治疗及死亡。将进入终点事件定义为肾功能进展组,截尾事件定义为肾功能平稳组,将2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并运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肾脏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1例CKD3~4期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4.70±9.54)个月,其中1例脱落,22例患者进入终点,包括12例SCr水平翻倍/eGFR下降大于50%或15 ml·min~(-1)·(1.73 m~2)~(-1),8例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2例死亡。CKD3~4期患者左心室扩大、LVH、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的比例分别为22.95%、37.70%、60.66%。肾功能进展组与肾功能平稳组比较,在收缩压、SCr、eGFR、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质量(left ventricular mass,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左心室扩大比例及LVH比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收缩压(P=0.013)、LVM(P=0.003)、LVMI(P=0.001)、LVH(P0.001)、左心室扩大(P=0.009)是影响CKD3~4期患者肾脏进展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收缩压(偏回归系数b=1.075,HR=2.931,P=0.025)、LVH(偏回归系数b=1.319,HR=3.740,P=0.048)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LVH在CKD3~4期患者中已普遍存在,尽早对CKD3~4期患者血压、左心室结构异常进行干预和控制,对延缓病程进展,改善肾脏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肾肿瘤的机器人辅助经腹膜后腔入路超薄实质层肾部分切除术手术技术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1月的58例肾肿瘤行机器人辅助经腹膜后腔入路超薄肾实质层肾部分切除术,正常肾实质切除层厚控制在0.2cm左右。男33例,女25例,平均年龄(56.3±4.9)岁,平均体质指数(22.5±4.2)kg/m~2,平均肿瘤最大径(3.2±2.1)cm,肿瘤临床分期均为cT1期,术前患侧eGFR平均(79.3±13.1)ml·min~(-1)·1.73m~(-2)。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病例,无输血病例,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透明细胞癌47例,错构瘤5例,乳头状瘤3例,囊性肾癌2例,嗜酸性细胞瘤1例;无切缘阳性。平均手术时间(54.5±21.3)min,平均失血量(79.9±40.1)ml,平均热缺血时间(13.2±8.3)min。平均随访9(5~14)个月,均无肿瘤复发表现。术后1周患侧eGFR平均(65.4±8.3)ml·min~(-1)·1.73m~(-2);术后3个月患侧eGFR平均(71.4±12.1)ml·min~(-1)·1.73m~(-2),与术前相比未显著降低(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经腹膜后腔入路超薄实质层肾部分切除术是T_1期肾肿瘤安全、有效的手术技术,在确保肿瘤控制效果的前提下可较好地保留患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少量蛋白尿Ig A肾病(Ig AN)患者临床特征,探讨少量蛋白尿Ig AN患者肾功能损伤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并确诊原发性Ig AN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按照24h尿蛋白定量分为少量蛋白尿组(1 g/24h)及中大量蛋白尿组(≥1 g/24h),并将少量蛋白尿组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肾小球滤过率(e GFR)90 ml·min~(-1)·(1.73 m~2)~(-1)]和肾功能受损组[e GFR90 ml·min~(-1)·(1.73 m~2)~(-1)],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分析各临床指标与肾功能损伤相关性并分析肾功能下降危险因素。结果 302例原发性Ig AN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少量蛋白尿患者116例(38.41%),中大量蛋白尿患者186例(61.59%)。少量蛋白尿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水平均明显低于中大量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性肾脏病分期以慢性肾脏病(CKD)1期为主,Lee氏分级以Lee氏Ⅰ~Ⅱ级为主。亚组间比较,肾功能损伤亚组患者年龄大,高血压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病理损伤较重,以Lee氏Ⅲ级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及血尿酸与少量蛋白尿Ig AN患者e GFR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少量蛋白尿Ig AN患者病理表现亦可能较重,年龄、血尿酸是预测少量蛋白尿Ig AN肾功能损伤独立危险因素,需积极干预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上海浦东地区常住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与慢性肾脏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上海浦东地区一个社区中1 024例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尿酸、肌酐及慢性肾脏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中以尿酸420μmol/L(男性)、360μmol/L(女性)定义为高尿酸血症。结果:在1 024例资料完整的居民中,年龄(56±14)岁,男女比例为404∶620,CKD患者为116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为182例(17.77%),其中非CKD患者为34例(18.58%),CKD患者为148例(81.42%),且CKD患者中女性高于男性;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和非高尿酸血症患者CKD相关危险因素比较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年龄[(60±15)岁vs(55±13)岁,P0.01]、SBP[(135±13)mm Hg vs(128±15)mm Hg,P0.01]、DBP[(85.55±8.31)mm Hg vs(82.99±8.55)mm Hg,P0.01]、BMI(26.26±3.47)kg/m2vs(23.91±3.64)kg/m2,P0.01]、腰/臀围比[(0.88±0.05)vs(0.86±0.06),P0.01]、血BUN[(5.41±1.50)mmol/L vs(4.87±1.27)mmol/L,P0.01]、血清肌酐[(127.83±36.56)μmol/L vs(143.17±38.46)μmol/L,P0.01]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e GFR[(127.83±36.56)ml·min-1·1.73 m-2vs(143.17±38.46)ml·min-1·1.73 m-2,P0.01]低于非高尿酸血症组,且高血压病(P0.01)、心血管病(P=0.04)和高脂血症(P0.01)比例高于非高尿酸血症患者。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BP、DBP、BMI、腰/臀围比、BUN、血肌酐、Hb和e GFR与尿酸水平具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SBP、BMI和血肌酐以及高脂血症与高尿酸血症发生独立相关。结论:在上海社区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7.77%,随着CKD的进展,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增加;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性别、SBP、BMI、腰/臀围比、血肌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髂内动脉栓塞术在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70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纳入对象均实施髂内动脉栓塞术,统计70例对象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4小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70例对象经治疗,5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余病例均康复出院,治疗有效率92.86%(65/70);70例对象治疗前心率(149.1±9.2)min~(-1)、呼吸(27.1±3.1)min~(-1)、收缩压(89.7±10.3)mmHg、舒张压(54.6±7.1)mmHg、休克指数(1.70±0.27)、NE(10.8±2.8)(μg·min~(-1))、尿量(0.45±0.08)ml·(kg·h)~(-1);治疗后各项指标变为心率(111.2±10.4)min~(-1)、呼吸(20.2±2.7)min~(-1)、收缩压(125.5±8.9)mmHg、舒张压(73.5±9.2)mmHg、休克指数(0.83±0.10)、NE(7.9±2.3)(μg·min~(-1))、尿量(0.89±0.22)ml·(kg·h)~(-1),各指标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髂内动脉栓塞术用于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急诊救治中应用并将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我院因肾脏恶性肿瘤行单侧根治性肾切除术后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情况,探讨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因肾脏恶性肿瘤行单侧根治性肾切除术的患者94例。入选标准:术前用CKD-EPI公式估算的e GFR≥60 ml·min~(-1)·1.73 m~-2,术后观察3个月以上。分析术后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及影响肾功能下降的因素。根据末次随访时e GFR,分为e GFR60 ml·min~(-1)·1.73 m~(-2)和e GFR≥60 ml·min~(-1)·1.73 m~(-2)两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肿瘤特性、手术方式,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术后肾功能下降的因素。结果:94例单肾切除患者,术前e GFR≥90 ml·min~(-1)·1.73 m~(-2)55例(58.5%),e GFR=60~89 ml·min~(-1)·1.73 m~(-2)39例(41.5%)。随访3~50月,33例(35.1%)出现肾功能下降至e GFR60 ml·min~(-1)·1.73 m~(-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例在性别(P=0.718)、随访时间(P=0.592)、体质指数(BMI)(P=0.769)、是否合并糖尿病(P=0.959)、肿瘤病理类型(P=0.826)及肿瘤侧别(左侧或右侧,P=0.084)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年龄(P0.001)、术前e GFR水平(P0.001)、是否合并高血压(P=0.002)、手术方式(微创或开放,P=0.024)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选取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95,P0.001)和术前e GFR水平(OR=0.952,P=0.047)与术后肾功能下降相关。结论:单肾切除前后宜检测肾功能。年龄大、术前e GFR低是术后e GFR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提供思路。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行肾脏穿刺活检确诊为IMN的83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eGFR30 mL·min~(-1)·(1.73 m~2)~(-1)为随访终点,分析患者的随访资料。结果 83例IMN患者中,男性55例(66.26%),女性28例(33.73%);平均年龄(50.9±12.7)岁,≥30岁者占91.57%;病理类型中以Ⅰ、Ⅱ期为主,占83.13%。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年龄偏大,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较高,肾小管间质损伤更重,肾小球滤过率及血清白蛋白较低(P0.05)。与非老年患者相比,老年患者的男性比例、24 h尿蛋白增加,肾功能明显下降,肾小管间质损伤明显加重(P0.05)。不同病理分期的IMN患者在临床表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12~24个月随访,有12例患者进展至eGFR30 mL·min~(-1)·(1.73 m~2)~(-1),肾功能进展者较肾功能稳定者在平均动脉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比例、eGFR、24 h尿蛋白定量及肾小管间质损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男性、高血压、大量蛋白尿的患者更易出现肾功能下降和肾小管间质损伤加重,且存在上述因素的IMN患者预后较差,故应尽早明确诊断,并给予个体化的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都市铁路职工糖尿病人群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从2009年9月至2013年12月在成都铁路分局医院健康体检的铁路职工(分散居住在成都市各区)的资料中,选取有完整资料的967例糖尿病人群列入本次研究,资料包括问卷调查(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既往病史)、体格检查(血压、身高和体质量)、血液和尿液检测(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和尿常规)等,根据CKD诊断标准[白蛋白尿:尿微量白蛋白/肌酐≥30 mg/g;血尿:尿沉渣红细胞3个/高倍镜;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下降:简化肾脏病饮食改良(modification of diet inrenal disease,MDRD)公式计算eGFR60 ml·min~(-1)·(1.73 m~2)~(-1)]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糖尿病人群白蛋白尿、血尿和eGFR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28.02%、1.45%和13.75%。该人群中CKD的患病率为37.64%。糖尿病人群白蛋白尿发生率明显高于糖尿病前期人群和无高血糖的人群。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和高尿酸人群白蛋白尿、eGFR下降和CKD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单纯高尿酸血症人群。②空腹血糖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呈正直线相关。③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和空腹血糖水平是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是血尿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高尿酸和空腹血糖水平是eGFR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高尿酸和空腹血糖水平是CK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成都市铁路职工糖尿病人群,CKD的患病率与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血压、血尿酸和血脂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术后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海医院泌尿外科2012年8月~2014年2月间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血肌酐升高程度,分为AKI组和非AKI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后AKI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共纳入405例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27例术后出现AKI,发生率为6.7%(27/405)。单因素分析显示,AKI组平均年龄高于非AKI组[(54.63±8.97)岁vs.(49.03±12.29)岁,P=0.021];AKI组糖尿病比例高于非AKI组(18.5%vs.6.1%,P=0.014);AKI组孤立肾比例高于非AKI组(18.5%vs.3.7%,P=0.002)。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OR=5.409)、孤立肾(OR=6.997)和术前eGFR60ml·min-1·1.73m~(-2)(OR=2.649)是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孤立肾和eGFR降低(60 ml·min~(-1)·1.73 m~(-2))是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分期的大量蛋白尿型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并随访观察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2016年12月CKD 1~5期大量蛋白尿型IgA肾病患者80例。比较CKD 3~5期大量蛋白尿型IgA肾病组(A组)及CKD 1~2期大量蛋白尿型IgA肾病组(B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治疗疗效及随访中肾存活率。结果:A组患者肾活检时肾功能较差,其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Sua)、高血压发病率均显著高于B组,血红蛋白、肾小球滤过率水平显著低于B组;肾脏病理上,A组患者活动性病变更明显,肾小管间质疾病及由于血管病变所致的肾损伤均重于B组,A组病理Lee氏分级均≥Ⅲ级,B组病理Lee氏分级均≤Ⅳ级。经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A组患者血白蛋白水平升高[(42.57±5.86)vs.(33.71±8.08)g/L,P0.01],肾小球滤过率升高[(54.69±16.35)vs.40.13±17.67)m L·min-1·1.73 m-2,P0.01],尿蛋白较治疗前显著下降[(2.77±1.98)vs.(6.59±4.17)g/24 h,P0.01],但有效率低于B组(55.56%vs.88.09%,,P0.01),治疗后A组患者的血肌酐、血尿素氮、尿蛋白水平仍高于B组[(2.77±1.98)vs.(1.19±1.07)g/24 h,P0.01],e GFR水平及肾存活率低于B组(84.23%vs.100.00%,P0.05)。结论:大量蛋白尿型IgA肾病患者中CKD 3~5期的患者与CKD 1~2期的患者相比,病理上活动性病变及慢性化病变均更明显,肾存活率更低;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可使部分患者的尿蛋白减少,肾功能改善。CKD3~5期大量蛋白尿型IgA肾病患者仍需行肾活检以便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IFOBT)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结直肠病变的预测意义及作为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176例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和18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使用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进行检测,比较两组粪便隐血阳性发生率.同时对CKD患者随访4.5年,分析各项临床、生化指标,并以患者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或死亡为终点事件.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和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76例CKD患者IFOBT阳性率17%,高于健康对照组5.3%(x2=13.236,P< 0.01).与IFOBT阴性的CKD患者相比,IFOBT阳性的CKD患者年龄较大[(62.030±15.544)岁比(48.660±19.018)岁,P<0.01]、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升高[(71.800±31.657) mm/h比(57.210±32.712) mm/h,P<0.05]、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6.230 (3.000~14.148) mg/L比3.000(3.000 ~6.833)mg/L,P<0.05]、Scr明显升高[419.100(103.200~546.625) μmol/L比175.100 (68.150~462.950) μmol/L,P<0.05],而血红蛋白[(97.970±20.590 )g/L比(107.170±27.988)g/L,P<0.05]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11.400 (8.671~53.544) ml· min-1· (1.73 m2)-1比35.274(10.961~82.145)ml·min-1.(1.73 m2)-1,P<0.01]显著降低.相关法分析显示CKD患者IFOBT检测值与eGFR(r=-0.20,P<0.01)呈负相关;与Scr呈正相关(r=0.171,P<0.05);与年龄呈正相关(r=0.175,P<0.05).Logistic回归和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FOBT检测值、eGFR和红细胞沉降率是CKD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Kaplan-Meier分析显示IFOBT检测值>100 μg/L是影响CKD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结论 慢性肾脏病患者易发生结直肠出血性疾病,粪便隐血阳性是影响CKD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是可行有效的检测方法,对于CKD患者结直肠病变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