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脏骤停是导致人群死亡的重要原因,尽早开始心肺复苏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电话指导的心肺复苏是指急救中心人员接到旁观者求救电话后,判断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向施救的旁观者发布心肺复苏指令,指导旁观者进行的心肺复苏。电话指导的心肺复苏通过提高旁观者心肺复苏实施率,从而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现对近些年电话指导的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未来国内推广电话指导的心肺复苏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陈官华 《山东医药》2010,50(14):91-91
心跳、呼吸骤停是院前急救中常常遇到的危重病情,抢救不及时或抢救操作不规范都会导致复苏失败,成为复苏成功率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加强院前急救管理,在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前,实行急诊医务人员电话指导现场目击者对患者实施救护,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老年人心肺复苏的认知及需求状况调查,探讨对老年人进行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长春市老年大学同期的92名60岁以上的非医务工作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并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94.6%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心肺复苏知识不熟悉,50%表示愿意参加心肺复苏学习;分别有57.6%和32.6%认为自己有能力学习和实施心肺复苏;老年人对亲近人的急救意愿较高,而对陌生人意愿较低;影响急救意愿的因素依次为:担心急救能力不足,怕引起纠纷和怕得传染病;有心血管疾病史者和无心血管疾病史者学习和实施心肺复苏的自信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酌情在老年人中开展心肺复苏培训,使有能力的老年人在其家属发生居家心跳骤停时积极发挥"第一目击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公众心肺复苏是依托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应对我国院外心脏性猝死的重要策略和方法。文章对公众心肺复 苏的定义、实施主体、建设的关键核心和实施步骤进行了概述。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以第 一反应者、自动体外除颤仪和综合防治体系的建设为核心,以培训、实践和科研相互促进实施,才能达成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心脑肺复苏的急救过程中.口对口吹气是一首选方法。但因该法受医患之间姿势、实施的熟练程度、人力分配、劳动强度及抡救者心理因素等影响效果,甚I至有些医务人员不愿做口对口吹气,即使在有条件进行气管插管的医院也常固操作费时延误抢救成功的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干休所两类非专业急救人员心肺复苏(CPR)理论和技能现况,探讨影响因素,分析应对策略。方法采用问卷和现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65保健人员和81名陪护人员进行调查,考查二类人员CPR理论和技能现况,分层分析不同特征人员间的差异,多元逐步回归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陪护人员CPR理论和技能匮乏,保健人员优于陪护人员(P<0.05)。不同职业特征保健人员理论和技能水平存在差异,影响CPR技能的因素为培训、职业性质和受教育程度,陪护人员的影响因素为培训。结论干休所非专业急救人员CPR理论和技能现状并不乐观,需要立足构建CPR生存链,坚持开展针对性培训。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广州市高三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认知现状及态度,为进一步在学校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总结经验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广州市番禺区石碁第三中学高三学生384名,根据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及心肺复苏理论知识试卷,对其心肺复苏知识认知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384份,收回合格问卷384份,有效率为100%。学生中渴望主动学习心肺复苏知识者283名,占73.70%;从未接受过急救培训者321名,占83.59%。遇到紧急情况不知道做什么者43名,占11.20%;呼叫救护车者254名,占66.15%;观察情况后采取简单急救措施者87名,占22.66%。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平均分为37.2分,24名学生合格,合格率为6.25%,无人满分。结论广州市高三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认知率较低,应提高学生对心肺复苏重要性的认识,使其学会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并掌握现场急救的基本技能,提高个人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以及护理,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以及护理干预,总结疗效。结果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以及护理干预,好转48例(96%)。结论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并在患者心跳恢复之后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治疗、护理价值,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曾秀丽  陈爱民  陈燕丽 《内科》2011,6(3):244-245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高危人群家属徒手心肺复苏(CPR)知识的知晓程度,探讨对其进行CPR技能培训的意义及实施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1月~1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患者家属63人作为调查对象,对其问卷调查和实施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结果被调查者均未接受过CPR知识及技能培训,其CPR知识和技能缺乏,理论知识平均得分为(4.96±1.87)分,操行技能无1人合格;经培训后,CPR理论知识平均得分(12.36±2.71)分,与培训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操行技能合格61人,占96.82%,与培训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高危人群家属普及CPR知识和技能,对减少院前猝死,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了解心血管患者家属及周边人群对心肺复苏(CPR)技术的熟知程度,探讨CPR普及现状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方法选择在我院急诊就诊的心血管患者的家属及陪侍人204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CPR知识严重缺乏,204名被调查者仅有94名知道CPR,仅有2名能正确地进行CPR;所有的被调查者中仅有2名接受过CPR知识的培训,102名被调查者(50.0%)是通过新闻报道获取CPR知识的。结论高危人群CPR知识率很低的结果与我国院前急救较低的成功率相吻合,为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需通过各种方法规范对"第一力量"进行CPR普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肺脑复苏护理与心肺复苏护理在心脏骤停急救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的符合心脏骤停临床症状和诊断标准的患者21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09例和对照组108例。对照组采用心肺复苏护理方案,观察组采取心肺脑复苏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脑复苏护理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心跳骤停病死率很高。目前仍有许多未知领域急需进一步去探索,以便于为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更新提供科 学依据,为提高患者的预后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救治手段。对于心肺复苏研究来说,研究对象的标准化最为关键。 从心跳骤停患者资料的标准化收集,模拟人的高度仿生化,到动物和细胞模型的构建,各有其优缺点,研究者可根据 自己的实验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院内心脏骤停急救系统建立模式,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设置院内急救站点,组建援助急救队,采用突然模拟实战演练,并寻找问题,不断改进,逐步建立院内急救系统。选择2016年5~12月传统急救演练模拟心脏骤停患者39人次为对照组, 2017年3~11月新设置急救演练模式后模拟心脏骤停患者42人次为干预组,分析2组院内急救首救医生到达救治点的时间(s)、开始心肺复苏时间(s)、高级生命支持到达时间(s)、除颤仪到达时间(s)。结果:设置院内急救站点及援助急救队后,干预组首救医生到达救治点的时间为(52.52±11.09)s、开始心肺复苏时间为(54.55±11.31)s、高级生命支持到达时间为(350.76±31.32)s、除颤仪到达时间为(379.33±35.12)s,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院内急救站点与援助急救队的设立,显著缩短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各环节时间,明显提升抢救成功率,提高医院整体综合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14.
正急救概念的更新(1)持续质量改进:通过架构(如人员、器材、教育)、过程(如操作规范)、系统(如文化)及患者成效(如存活率)等方式提高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的质量。(2)生存链:生存链分为院前生存链及院内生存链。院前生存链:识别、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和实时生命支持及复苏后处理,建议在院内建立快速反应小组(rapid response team,RRT)或医疗紧急小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院内急救系统建立模式,提高抢救成功率,提升医护人员应急能力。方法 设置院内急救站点,组建援助急救队,采用突然模拟实战演练,寻找问题,不断改进,逐步建立院内心肺复苏系统。选择2016 年 5月-12月传统急救演练模拟心脏骤停患者39人次为对照组, 2017 年3月- 11月新设置急救演练模式后模拟心脏骤停患者42人次为干预组,分析两组院内急救首救医生到达救治点的时间(s)、开始心肺复苏时间(s)、高级生命支持到达时间(s)、除颤仪到达时间(s)。 结果 设置院内急救站点及援助急救队后,干预组首救医生到达救治点的时间为52.52±11.09s、开始心肺复苏时间为54.55±11.31s、高级生命支持到达时间为350.76±31.32s、除颤仪到达时间为379.33±35.12s,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院内急救站点与援助急救队的设立, 显著缩短各环节急救时间,明显提升医务人员救治能力,充分调动团队救治速度,提升抢救成功率。建立急救管理新模式,定期实战演练,提升医院整体综合急救水平,是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对174例心跳呼吸骤停实施心肺复苏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心肺复苏成功与复苏时机的早晚和规范化有很大的相关性;性别、年龄与心肺复苏成败无明显关系(P>0.05);心跳呼吸骤停者低钾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女性复苏后存活时间较男性长(P<0.01).认为及时有效的规范化心肺复苏术、及早纠正低钾倾向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复苏成功后患者及时清醒和低血压改善直接影响脑复苏效果.  相似文献   

17.
影响诊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渭清  康津伟 《山东医药》2007,47(28):84-85
对174例心跳呼吸骤停实施心肺复苏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心肺复苏成功与复苏时机的早晚和规范化有很大的相关性;性别、年龄与心肺复苏成败无明显关系(P〉0.05);心跳呼吸骤停者低钾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女性复苏后存活时间较男性长(P〈0.01)。认为及时有效的规范化心肺复苏术、及早纠正低钾倾向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复苏成功后患者及时清醒和低血压改善直接影响脑复苏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脏骤停急救中配合心肺脑复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25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126例和对照组1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方案,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心肺脑复苏护理方案。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7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骤停急救中配合心肺脑复苏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方法选取2008—2012年我院收治的行心肺复苏患者45例,将心肺复苏成功患者16例作为观察组,心肺复苏失败患者29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60岁、有心脏病基础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发病到抢救时间5 min、使用肾上腺素和纳洛酮治疗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尽早实施抢救,采取正确方法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新近,美国心脏协会更新并颁布了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病急救(ECC)指南[1].该指南充分参照近年来所获取的研究证据,对CPR与ECC技术做出了新的推荐建议.全文共分为17部分,涵盖CPR的技术要领、基本生命支持方法、电击治疗、CPR所需的技术与设备、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的管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脑卒中、特殊情况下的心脏骤停、儿童基本生命支持、儿童高级生命支持、新生儿复苏等内容.现将其更新的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