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中(RAPN)使用机器人专用超声探头或普通腹腔镜超声探头的体会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行RAPN治疗的25例完全内生性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探头不同,将其分为普通探头组(n=15)和机器人专用探头组(n=10)。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指标。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术中均未转开放,切缘阳性率为0,术后1年复发率为0。机器人专用探头组术中肿瘤定位时间明显短于普通探头组[(6.30±2.16)min vs.(10.60±3.64)min,P=0.008],而两组手术时间[(118.00±14.76)min vs.(120.00±14.64)min]、热缺血时间[(20.60±4.09)min vs.(21.27±3.79)min]、估计出血量[(101.00±45.08)ml vs.(111.33±51.53)ml]、术后住院时间天数[(3.80±1.14)d vs.(3.87±1.25)d]、术后3个月复查患肾GFR下降率[(7.50±2.17)%vs.(9.73±3.22)%]等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种超声探头应用于RAPN均是安全可行的。机器人专用探头相比普通腹腔镜探头,主刀使用更加便捷,自主性和准确性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APN)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治疗局限性肾癌的对比研究,探讨RAPN的优势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顺利完成RAPN(n=61)和LPN(n=32)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各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R.E.N.A.L.评分、手术时间、温缺血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体两组间年龄、BMI、肿瘤直径、温缺血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E.N.A.L.评分RAPN组大于LPN组(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RAPN组明显优于LPN组(P0.05);肿瘤直径≤4cm组,RAPN组与LPN组年龄、BMI、肿瘤直径、温缺血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E.N.A.L.评分RAPN组大于LPN组(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RAPN组明显优于LPN组(P0.05);RAPN组内根据肿瘤直径分为≤4cm组和4cm组,两组间BMI、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年龄、R.E.N.A.L.评分、手术时间、温缺血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RAPN组术后并发肠梗阻2例,急性脑梗死1例,LPN组急性脑梗死1例(P0.05);RAPN组术后2例复发、转移,其中1例死亡,余均无死亡及疾病进展发生。结论 RAPN是治疗局限性肾癌有效、可行的术式,较LPN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县级医院开展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独立开展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局限性肾肿瘤共171例,术式采用经腹膜后途径112例,经腹腔途径5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171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术后病理提示149例为肾癌,22例为肾错构瘤;经腹膜后入路组的手术时间短于经腹腔入路组[(153.7±25.5)min vs.(193.0±32.2)min,P0.05],而两组的术中出血量[(111.4±51.3)mL vs.(104.4±47.5)mL,P=0.384]和手术并发症[7.1%(8/112)vs.11.8%(7/59),P=0.299]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经腹膜后途径和经腹腔途径进行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局限性肾肿瘤均安全有效,适宜在县级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腹途径与腹膜后途径下根治性肾输尿管全切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4月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肾输尿管全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时间顺序分为经腹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全切术(TLNU)18例和腹膜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输尿管全切术(RLNU)17例,收集统计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资料。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者。TLNU组和RLNU组在患者年龄、性别、BMI、肿瘤患侧及肿瘤位置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8±1.7) d和(2.0±1.4) 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7±2.1) d和(5.6±1.8)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118.2±24.3) min vs.(109.3±31.8) min]、手术估计出血量[(125.6±45.2)mL vs.(111.9±43.6) mL]、引流管拔除时间[(3.5±1.9) d vs.(3.6±2.0)d]、导尿管拔除时间[(6.9±2.8) d vs.(7.2±3.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和腹膜后腹腔镜途径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是安全、有效的。相对于经腹途径,腹膜后途径有着更短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APN)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治疗完全内生型肾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RAPN或LPN的73例完全内生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RAPN组29例, 男21例, 女8例;年龄(48.6±13.7)岁, 肿瘤最大径(2.9±0.9)cm;左侧13例, 右侧16例;R.E.N.A.L.评分(9.2±1.0)分;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82.6±10.7) ml/(min·1.73 m2)。LPN组44例, 男27例, 女17例;年龄(50.1±12.3)岁;肿瘤最大径(2.9±0.9)cm;左侧24例, 右侧20例;R.E.N.A.L.评分(9.1±1.3)分;术前eGFR(81.7±9.6) ml/(min·1.73 m2)。两组术前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eGFR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均无中转开放及根治手术病例。RAPN组与LPN组手术时间[140(80, 160) min与150...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改进方法治疗中度复杂性肾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9月R.E.N.A.L.评分为中度复杂肾癌(7~9分)并在我院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6例,女28例,平均年龄(51.5±10.5)岁,肾脏肿瘤均为单发,其中腹侧12例,背侧72例,肿瘤直径(52±23)mm,R.E.N.A.L.平均评分为(8.1±0.92)分。结果:8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其中采用"2+1"法(改良组)48例,标准肾部分切步骤(对照组)手术36例,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104.2±31.6)min vs.(97.0±21.9)min),P0.05]、术中出血量[(81.9±8.7)ml vs.(78.9±7.9)ml,P0.05)]、术后血清肌酐[(91±29)μmol/L vs.(93±42)μmol/L,P0.05)]、术后血红蛋白减少值[(2.2±1.8)g/ml vs.(1.9±1.3)g/ml,P0.05)]、术后住院天数[(6.0±2.0)d vs.(6.0±3.3)d,P0.05]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采用"2+1"缝合法热缺血时间显著减少[(14.1±3.3)min vs.(17.6±4.9)min,P0.01)]。术后尿漏2例(改良组1例,对照组1例);高热(体温39.0℃)两组各1例。术后平均随访(19.6±2.3)个月,所有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肾功能无持续恶化。结论:"2+1"缝合法改良早期开放肾阻断钳技术及缝合方法,使热缺血时间显著缩短,扩大了肾部分切的适应证,保证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肾部分切手术方法,值得向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为巨脾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plus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LSPD)中优先离断脾蒂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接受LSPD的患者,按切脾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LSPD,观察组于LSPD术中采用脾蒂优先离断法。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201.8±22.3)min vs.(243.9±27.5)min]、术中出血量[(318.2±56.4)ml vs.(530.6±89.2)ml]、中转开腹率(0 vs.16.0%)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排气时间[(2.5±1.1)d vs.(2.7±0.8)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5±0.8)d vs.(2.4±1.0)d]及术后住院时间[(10.1±2.4)d vs.(9.8±2.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LSPD术中优先离断脾蒂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中转开腹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优势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由同一组医师完成的3D(n=14)与2D(n=18)腹腔镜胃癌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近期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3D组与2D组手术时间[(271.0±45.2)min vs.(278.6±53.6)min,t=0.352,P=0.7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3D组术中出血更少[(105.4±31.3)mL vs.(142.2±58.6)mL,t=2.123,P=0.042];淋巴结清扫数量更多[(28.6±10.6)枚vs.(21.1±8.2)枚,t=2.278,P=0.030]。两组术后排气时间[(3.1±0.7)d vs.(3.7±1.0)d,t=1.928,P=0.063]、术后住院时间[(11.2±2.2)d vs.(12.3±2.2)d,t=1.115,P=0.27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4%(3/14) vs. 27.8%(5/18),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2D腹腔镜相比,3D腹腔镜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方面优势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与手助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5月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210例资料,其中腹腔镜辅助手术120例,手助腹腔镜手术9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随访。结果腹腔镜辅助组与手助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21.0±2.1)min vs.(122.0±2.8)min]、术中出血量[(45.0±1.4)ml vs.(46.0±1.6)ml]、淋巴结清扫个数[(17.2±5.6)个vs.(16.8±6.6)个]、术后首次排气时间[(52.0±5.6)h vs.(55.0±8.1)h]、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7%(8/120)vs.7.8%(7/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与手助腹腔镜下行远端胃癌根治术同样有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患者中应用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RAPN)与普通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LPN)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198例,其中80例为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组,118例为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分析比较两术式的临床指标。 结果198例患者中有3例术中中转开放(包括2例LPN,1例RAPN),1例LPN术中损伤输尿管,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RAPN组术中热缺血时间显著低于LPN组;RAPN组术后血红蛋白(Hb)差值百分比及eGFR差值百分比均显著低于LPN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率、术后并发症、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中,应用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相较于普通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具有显著优势,手术出血更少,热缺血时间更短,能更大程度保留肾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APN)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治疗孤立肾肾肿瘤的效果, 并分析患者术后肾功能和远期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22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7例孤立肾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8例, 女19例;年龄(58.6±10.1)岁。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RAPN组(43例)和LPN组(24例)。RAPN组较LPN组的R.E.N.A.L.评分更高[(8.7±1.5)分与(7.9±1.7)分, P=0.042], 两组年龄[(57.4±10.2)岁与(60.9±9.8)岁, P=0.185]、体质量指数(BMI)[(25.7±3.5)kg/m2与(25.1±3.6)kg/m2, P=0.518]及术前血肌酐[(102.9±31.6)μmol/L与(102.3±22.4)μmol/L, P=0.9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例术中采用低温处理, 其中RAPN组9例(20.9%), LPN组3例(12.5%, P=0.596)。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热缺血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禁食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血肌酐等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RN)与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NSS)治疗肾癌患者的远期疗效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行后腹腔镜手术的肾癌患者186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RN组(98例)和NSS组(88例),对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均衡性检验,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放例数、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并对随访结果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两组5年总生存率(OS)及无复发生存率(RFS)。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腹部手术史及肿瘤直径、部位、分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组与NSS组手术时间[(108.9±36.7)min vs(116.2±13.4)min,P=0.08]、术中出血量[(63.1±21.5)ml vs(71.9±52.8)ml,P=0.13]、中转开放例数(1/98vs 2/88,P=0.60)、引流管留置时间[(2.3±1.2)d vs(2.5±1.6)d,P=0.33]及术后并发症(1/98vs 1/88,P=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NSS组与RN组相比,术后禁食时间短[(1.5±1.2)d vs(2.7±2.0)d,P0.01],术后下床时间早[(2.3±1.9)d vs(3.4±2.1)d,P0.05],住院时间短[(4.8±1.5)d vs(5.9±2.8)d,P=0.001]。生存分析显示RN组患者5年OS为96.2%,RFS为93.4%;NSS组5年OS为95.4%,RFS为92.1%,两组间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S治疗T1b期及以前的肾癌短期疗效好于RN,长期疗效两者效果相近,有条件的医院可酌情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根治效果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成功施行的120例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由患者选择手术方式,其中腹腔镜组52例,开腹组68例。对比两组手术的安全性、肿瘤根治性、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腹腔镜组均顺利完成D2淋巴结清扫,无一例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42.7±50.8)min vs.(213.4±40.6)min]长于开腹组(P=0.003),切口长度[(6.2±1.1)cm vs.(18.7±4.7)cm]、术中出血量[(180.4±120.8)ml vs.(276.6±138.7)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8±1.6)d vs.(5.2±2.6)d]、首次下床活动时间[(3.8±0.6)d vs.(5.2±1.8)d]、首次进食流质时间[(4.3±0.8)d vs.(6.7±0.9)d]、术后住院时间[(12.3±3.2)d vs.(15.1±4.2)d]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近端切缘距肿瘤距离[(5.3±0.8)cm vs.(5.0±0.7)cm]、远端切缘距肿瘤距离[(5.2±0.7)cm vs.(5.3±0.7)cm]、清扫淋巴结数量[(17.6±6.5)枚vs.(19.3±6.9)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5%(6/52),开腹组为23.5%(16/6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5,P=0.225)。结论:与开腹胃癌D2根治术相比,腹腔镜进展期胃癌手术可达到相同的根治效果,且具有患者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等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与传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手术治疗的82例复杂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44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阑尾切除术(单孔组),38例行传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情况及切口美观满意度评分。结果:82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单孔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9.8±5.1)mL vs.(21.6±5.4)mL,P=0.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孔组手术时间[(52.8±13.7)min vs.(64.6±16.2)min,P=0.001]、术后排气时间[(30.3±7.6)h vs.(36.4±8.2)h,P=0.001]、术后住院时间[(6.4±1.7)d vs.(7.3±1.8)d,P=0.023]、切口美观满意度评分[(4.0±0.9)分vs.(3.1±0.7)分,P0.001]、切口感染率[6.8%(3/44) vs.23.7%(9/38),P=0.031]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术后随访12~30个月,无肠瘘、阑尾残株炎及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安全、可行,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233例70岁以上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3例接受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低位结扎组),110例接受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高位结扎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低位结扎组与高位结扎组手术时间[(175.3±47.2)min vs.(165.2±48.1)min]、术中出血量[(87.5±60.9)mL vs.(82.5±65.5)mL]、肛门排气时间[(2.7±1.2)d vs.(3.0±1.3)d]、进食流质时间[(2.8±1.6)d vs.(3.1±1.7)d]、住院时间[(9.6±6.3)d vs.(10.3±4.8)d]、淋巴结获取数量[(15.2±3.8) vs.(16.0±4.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0%vs. 29.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2.4%vs. 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可降低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阔韧带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8月子宫阔韧带肌瘤剔除术95例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50例,开腹手术45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腹腔镜组1例中转开腹,其余均成功完成手术。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62.6±10.2)min vs.(81.7±9.7)min,t=-9.302,P=0.000],出血量少[(73.1±19.0)ml vs.(96.3±13.7)ml,t=-6.742,P=0.000],下床活动早[(12.2±1.5)h vs.(23.1±1.8)h,t=-31.620,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4.3±1.2)d vs.(6.0±0.8)d,t=-7.879,P=0.000]。结论腹腔镜阔韧带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在操作技术熟练的情况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根治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至2016年4月为178例患者行肝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96例,开腹组82例。比较两组手术安全性、肿瘤根治性、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腹腔镜组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无一例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34.7±69.8)min vs.(151.4±46.6)min]长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切口长度[(6.2±1.1)cm vs.(24.7±3.4)cm]、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4±0.6)d vs.(2.9±1.1)d]、首次进食流质时间[(4.3±0.8)d vs.(6.7±0.9)d]、术后住院时间[(12.3±3.2)d vs.(15.1±4.2)d]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缘距肿瘤距离[(2.3±0.8)cm vs.(2.0±0.7)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7)。腹腔镜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5例,开腹组发生1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1)。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能达到开腹手术的根治效果,而且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康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目标性后腹腔镜与常规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2022年12月手术治疗135例肾上腺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目标性后腹腔肾上腺切除术65例(目标组),常规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70例(常规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语言等级评定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 VRS)。结果 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目标组术中出血量[(29.4±16.6)ml vs.(40.1±17.4)ml,t=-3.653,P=0.000]、手术切口长度[(2.7±1.0)cm vs.(3.5±0.6)cm,t=-5.323,P=0.000]、术后引流量[(34.2±18.4)ml vs.(42.1±18.7)ml,t=-2.494,P=0.014]、术后疼痛VRS评分[(1.9±0.7)分vs.(2.2±0.7)分,t=-2.748,P=0.006]和术后住院时间[(4.5±0.9)d vs.(5.0±1.1)d,t=-3.257,P=0.001]显著优于常规组,手术时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机器人与腹腔镜肿瘤剜除术治疗胰头部胰岛素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施行腹腔镜或机器人胰头部胰岛素瘤剜除术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及胰瘘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输血、术后出血、C级胰瘘、严重感染、二次手术及死亡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证实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随访期间,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无肿瘤复发。机器人组与腹腔镜组相比,术中出血量[(65.0±43.18)mL vs.(89.09±118.08)mL]、手术时间[(146.81±84.15)min vs.(171.36±57.71)min]、术后住院时间[(6.70±1.42)d vs.(9.55±5.52)d]、B级胰瘘发生率(9.1%vs.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11例患者中4例中转开腹,中转率36.36%;机器人组11例患者无一例中转开腹,两组中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胰头部胰岛素瘤切除术安全、可行,手术成功率可能更高,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02例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D腹腔镜组55例,2D腹腔镜组47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量、术后并发症(尿潴留、输尿管损伤、闭孔神经损伤、血栓形成、淋巴囊肿等)的差异。结果:102例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手术时间[(203±30.88)min vs.(223±22.63)min]、术中出血量[(119±46.15)ml vs.(156±71.27)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9%vs.29.79%)、切除淋巴结数量[(25.0±5.77)vs.(23.0±6.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宫旁宽度[(3.81±0.39)cm vs.(3.75±0.38)cm]、切除阴道长度[(3.59±0.48)cm vs.(3.67±0.39)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2D腹腔镜相比,3D腹腔镜在空间定位及深度感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解剖层次更加清晰,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切除更多淋巴结,手术标本切除更彻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