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轻微脑炎/脑病伴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MERS)Ⅱ型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提高对MERSⅡ型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MERSⅡ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儿男性,2岁4月龄,因“阵发性呕吐伴频繁抽搐1 d”入院,入院后患儿体温正常,未再呕吐,之后出现解稀水便,查粪便轮状病毒阳性。入院后仍有频繁抽搐伴意识障碍持续2 d,第3天患儿抽搐缓解,意识逐渐转清。头颅MRI提示胼胝体及两侧半卵圆中心对称性Flair高信号,DWI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低值;第8天复查头颅MRI,病灶明显吸收好转;出院1个月患儿复查头颅MRI病灶基本吸收。结论 在流感病毒、轮状病毒流行季节,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言语异常、谵妄、癫■、肌肉无力、眼肌麻痹、面神经麻痹和头痛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应考虑MERSⅡ型可能,尽早完善头颅MRI检查可明确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MERSⅡ型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轻度脑炎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9年3~7月收治的16例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轻度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有前驱感染史分为感染组(14例)和无感染组(2例).根据前驱感染部位将感染组分为呼吸道感染亚组(7例)和消化道感染亚组(7例).回顾性分析病原学、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结果 16...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度脑炎/脑病(mild encephalitis/encephalopathy with a reversible splenial lesion,MERS)的病程特点、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生化结果,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并临床确诊为MERS的成人患者7例,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脑脊液化验资料、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4例男性,3例女性,均有发热表现,其他表现有意识障碍、头痛、呕吐、抽搐、视物双影。4例有明确前驱感染史,分别为病毒、细菌、支原体、结核,通过针对应用相应抗感染药物,14~60 d临床症状缓解。所有病变(包括胼胝体压部及脑白质病变)在T1WI为等、稍低或低信号,在T2WI及Flair成像为稍高或高信号,在DWI为高信号,ADC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均没有强化效应,于发病后第14~45天复查头部MRI提示病灶完全消失。7例MERS患者CSF表现与原发病相关,无明显特征性改变。结论成人MERS是一组新型临床影像学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表现多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病程有自限性,针对不同病因予以针对性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20,(4)
目的提高对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产后以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结合文献复习予以分析讨论。结果患者为青年女性,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精神行为异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提示胼胝体压部信号异常,经治疗后MRI检查结果正常,精神症状明显好转。结论产后发生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临床少见,患者出现突发的神经系统症状时除外多发病和常见病,应考虑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等少见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度脑炎/脑病临床、影像表现特异。根据病变累及范围分为Ⅰ型和Ⅱ型,临床以Ⅰ型多见,Ⅱ型少见。文中报道1例罕见的复发型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度脑炎/脑病Ⅱ型患者。该例患者首次发病表现为典型的Ⅱ型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度脑炎/脑病,累及胼胝体及深部脑白质,短期复查病变消失;2年后病变复发,病变累及范围与第一次相似,短期复查病变消失。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11):1020-1022
<正>2011年,Garcia-Monco等将存在胼胝体压部短暂性病变的临床综合征命名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reversible splenial lesion syndrome,RESLES)~([1])。RESLES被定义为可逆的胼胝体压部病变,有时也累及脑室周围白质,皮质下白质和基底神经节。RESLES病例中儿童较多,成人少见,且主要发生在日本等亚洲国家,本质是可逆的细胞毒性水肿,致病原因不一。头部MRI(核磁共振)典型表现为胼胝体压部脱 相似文献
7.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0)
目的探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诊断与治疗要点。方法分析我院诊断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并结合相关资料对此例胼胝体压部局灶性孤立病变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在前驱感染后出现间断视物不清、头晕,头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示:胼胝体压部类圆形、边界清楚的稍长T_1、长T_2信号,弥散加权高信号,病变周围无明显水肿,无明显占位效应,增强扫描未见强化。患者治疗1个月后复查头MRI结果显示胼胝体压部病灶消失。结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是一种单病程脑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特异的影像学特点为胼胝体压部可逆的类圆形病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有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灶的临床症状轻微的脑炎/脑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发病机制。方法报道1例伴有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灶的临床症状轻微的脑炎患者的诊治过程,总结其临床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等非特异性脑膜炎症状,合并出现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导致的低钠血症,头颅MRI检查发现胼胝体压部有可逆性的DWI高信号的孤立病灶,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临床痊愈。结论伴有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灶的临床症状轻微的脑炎/脑病以头颅MRI上发现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灶为特点,临床症状轻微,容易合并低钠血症,预后良好,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9.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9,(5)
<正>1 病例报告患者女,26岁。主因"反复发热12 d"于2017-03-31入院。入院前12 d不明原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4℃,伴畏寒、寒战,伴尿频、尿急、尿痛,无咳嗽咳痰,无肢体乏力,间断发热,自行口服布洛芬后体温降至正常;入院前8 d再次发热,就诊于作者医院发热门诊,行胸X片检查示双下肺纹理增重,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增高,尿常规白细胞(+),降钙素原0.05 ng/mL,考虑"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退热等对症治疗。入院前4 d再次发热,体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告2例临床罕见的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病例,初步总结其诊断与治疗要点。方法与结果回顾分析2例患者之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例1主要表现为头晕,例2则以精神障碍、发热、肌强直、震颤、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加、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为主。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且无胼胝体离断综合征之证据,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呈急性病程,经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14和21 d后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头部MRI共同特点为胼胝体压部孤立性病灶,呈类圆形,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原发病缓解后胼胝体压部病灶完全消失。结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是一种具有多种病因、独特的临床影像综合征,除骤然停用抗癫药物和感染等因素外,恶性综合征亦可能是诱因之一。本组2例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结果支持最近文献提出的其预后取决于导致该综合征的原发病而非胼胝体压部病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胼胝体; 认知障碍; 语言障碍;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13.
<正>胼胝体是双侧大脑半球间重要的连接纤维,造成其损害的病因众多,临床表现因受损部位的不同而各异,局限性胼胝体压部损害则较为少见,现将3例在高原发病的局限性压部病变患者临床及MRI表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23岁。到高原2 m,以双眼阵发性视物模糊2 d入院,症状除视力障碍外,伴有头痛及腹泻。体格检查及神 相似文献
14.
16.
17.
结核性脑膜脑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附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脑炎(TBM)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通过1例结核性脑膜脑炎的临床表现、MR I改变,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较轻且不典型,影像学上表现为病灶弥漫分布,累及幕上脑实质、脑干、小脑多个部位。结论结核性脑膜脑炎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表现根据时期不同也各有差异,通过常见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综合分析,结合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有助于诊断。脑脊液镜下发现或培养出结核杆菌是诊断金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9,(9)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的特点。结果 8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7.5岁,其中男6例,女2例;汉族4例,藏族4例;部分患者发病前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癫痫持续状态、入藏史以及阿托品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等诱因,以头晕、头痛、视物模糊或抽搐为主要临床表现。所有患者治疗前头颅MRI平扫均表现为胼胝体压部接近中央部位类圆形或条状边界清楚的等或稍长T_1、长T_2信号,弥散加权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e,DWI)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减低,病变周围无明显水肿及明显占位效应。予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缓解,胼胝体压部异常信号消失或减低。结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一般临床症状轻微、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具有特异的影像学特征,预后良好,西藏独特的高原环境对该病的发病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3)
目的探讨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versible splenial lesion syndrome,RESLES)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4例确诊为RESLE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4例患者中男1例,女3例,呈急性病程,病因均为感染,临床表现各异,4例患者均行腰穿检查,除1例患者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白细胞12×10~6个/L,其余3例CSF相关检测均正常。头颅MRI表现为胼胝体压部(splenium of corpus callosum,SCC)的类圆形或条索状病灶,其中2例同时累及双侧脑白质,病灶呈T_1等或稍长信号、T_2稍长信号,DWI高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无强化。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针对原发病及对症治疗后头颅MRI病灶消失,预后较好。结论本组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颅内病灶分布罕见,对进一步探讨RESLES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急性高山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常发生于迅速进入海拔2500m高度以上的登山者或旅游者,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胃肠道紊乱、疲乏或失眠等非特异性症状[1].如得不到有效控制,AMS会进一步发展为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危及生命.查阅国内文献,尚无AMS或HACE头部影像学特点的相关报道,故将我院收治的l例AMS所致胼胝体病变的病例资料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