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术后恶心呕吐(PONV)在全部住院手术患者中发生率约为20%~37%,大手术后发生率达35%~50%,高危PONV患者发生率达70%~80%[1],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属于PONV高危人群[2]。盐酸托烷司琼作为5-羟色胺3(5-HT3)受体阻断药,常用于该类手术PONV的预防和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发生PONV[2]。盐酸戊乙奎醚既可减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洁 《腹腔镜外科杂志》2007,12(5):412-412,41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目前已取代传统手术成为胆囊切除的“金标准”。全麻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0%-30%,在腹腔镜手术中因其手术方式、麻醉用药及麻醉方法等影响导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相对较高,LC的PONV发生率可高达46%。PONV的发生与患者、麻醉、手术等诸多因素有关,PONV不仅引起患者不适,而且影响患者术后进食、伤口愈合、甚至可造成威胁生命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按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设计,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围术期变量与术后PONV发生之间的关系.术后6 h及24 h内发生的恶心或呕吐为本研究的结局变量.结果 研究期间共有260例患者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最终有237例有效病例.其中术后6 h内有80例出现PONV,术后24 h内有94例发生PONV.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6 h及24 h PONV的危险因素为既往FONV史及术毕疼痛,而氟哌利多有助于减轻术后6 h内PONV.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PONV,高发,尤以6 h内明显;既往PONV史及术毕疼痛可增加本次手术PONV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手术在普外科、妇科等科室的应用很广,但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较高,有报道发生率高达45%~83%<'[1]>.本研究观察术前给予地塞米松加扩容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PONV的影响,为PONV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月经周期不同阶段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全身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228例。根据患者在手术日处于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分为卵泡期(n=98)、排卵期(n=79)和黄体期(n=51)。收集围术期资料,记录术后0~2h、0~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月经周期不同阶段对PONV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术后0~2h有53例(23.2%)患者发生PONV,0~24h有125例(54.8%)PONV。单因素分析显示:月经周期不同阶段PONV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1h(OR=3.176,95%CI 1.567~6.436,P=0.001)、PONV史(OR=5.711,95%CI 1.710~19.080,P=0.005)是术后0~2h恶心呕吐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时间1h(OR=2.577,95%CI 1.460~4.549,P=0.001)、术后使用PCA泵(OR=2.671,95%CI 1.224~5.831,P=0.014)、术后应用甲硝唑(OR=2.728,95%CI 1.413~5.267,P=0.003)是术后0~24h恶心呕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月经周期不同阶段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常规的甲状腺手术要求患者颈部过伸,使术野显露最佳。但此体位虽使手术医师操作满意,患者术后头痛(postoperative headache)、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率相对较高。文献报道甲状腺术后头痛、颈部痛的发生率约为44.6%,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60%~76%[1~3]。这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增加术后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使用电子止吐仪自控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均分为刺激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患者自麻醉诱导5 min前至术后24 h接受持续经皮电刺激一侧内关穴,C组患者同样在一侧腕部佩戴电子止吐仪,但不做穴位电刺激。术后2、6、12、24 h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及需要使用止吐药的比例。结果 T组术后6、12和24 h恶心发生率及术后6、24 h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使用电子止吐仪经皮电刺激内关穴可减少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早期和晚期PONV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尽管近年来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各种手术的术后恶心呕吐(PONV)总发生率仍高达20%~37%,高危PONV患者发生率达70%~80%,腹腔镜手术是PONV发生的高危因素.氟哌利多止吐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剂量呈正相关口].腹腔镜手术是PONV发生的高危因素,所以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剂量氟哌利多复合恩丹西酮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PONV的预防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9.
背景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门诊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本试验目的是观察透皮东莨菪碱贴剂(TDS)联合静脉注射昂丹司琼(OND)对门诊患者PONV的疗效是否优于单独应用昂丹司琼。方法此项随机双盲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纳入了620例接受门诊腹腔镜或隆胸手术的PONV高危女性患者,进入手术室前2小时分别给患者贴上TDS贴剂或外观相同的空白贴剂。在全麻诱导前2—5分钟给所有患者静脉注射OND4mg。手术后24~48小时评估止吐是否完善(彻底止吐标准为无呕吐或干呕,且没有追加止吐药)。同时记录发生呕吐、干呕、恶心以及追加止吐药的患者比例,记录手术后首次发生PONV的时间及离院时间,记录呕吐、干呕、恶心的发作次数与严重程度及患者对于止吐治疗的满意度。结果TDS+OND组与OND组相比,手术后24小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但手术后48小时两者差异无显著性。TDS+OND组没有呕吐、干呕且未追加过止吐药的患者占48%,而OND组占39%(P〈0.02)。TDS+OND组的彻底止吐(无恶心、呕吐或干呕,且未追加止吐药)率显著高于OND组(分别为35%和25%,P〈0.01)。TDS+OND组手术后首次发生恶心、呕吐、干呕及追加止吐药的时间明显晚于OND组(P〈0.05)。前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也低于后者(分别为36.7%和49%,P〈0.01)。结论与单独应用OND相比。TDS+OND能更大程度地减少PONV,主要是通过减少不良反应而获得。  相似文献   

10.
术前应用曲马多对其术后镇痛效果和恶心呕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应用曲马多进行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抑制呼吸,对心血管系统功能影响小,成瘾性及耐受性低,但由于其术后恶心呕吐(PONV)不良反应较为突出,往往影响患者的镇痛满意度.本研究选择手术不同阶段给予曲马多,观察其对术后镇痛效果和PONV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压迫环状软骨对术后恢复期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妇科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的因素有年龄、体重、手术类型、麻醉药物及麻醉技术,面罩加压给氧引起胃扩张也是PONV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腹腔镜肝胆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364例行肝胆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ONV评分进行分级,>2分视为发生PONV;回顾性收集患者一般信息、手术与麻醉信息、心理情绪特征、术后镇痛用药。根据是否发生PONV,将364例患者分为PONV组(n=104)与对照组(n=26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364例患者中104例发生PONV,发生率为28.6%。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女性比例、身体质量指数、合并PONV或晕动病史、吸烟、焦虑、手术时间、麻醉复苏时间、术中气腹压、插管前阿片类药物、麻醉方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ONV或晕动病史、手术时间、插管前使用阿片类药物、麻醉方案是PONV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腹腔镜肝胆手术后PONV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应进行预见性评估与干预。  相似文献   

13.
不同手术术后恶心呕吐发生频度及止吐药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据文献报道,镇静药在发生镇静作用的同时,也有轻微的止吐作用。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观察了不同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频度的差异及预防性组合使用镇静止吐药的疗效.以求减少患者疼痛与恶心呕吐的发生,增加患者围术期舒适度的同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4.
本指南是在门诊手术麻醉协会发起下,由国际专家组编撰而成。该专家组成员涉及与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相关的多个学科,他们审慎的评估了当前关于PONV的医学文献,为PONV高风险的成年及儿童外科手术患者提供了循证医学的参考工具。指南的重点是识别成人及儿童患者中发生PONV的危险因素;推荐降低PONV基础风险的方法;甄别出对PONV进行预防性治疗最为有效的单一药物及联合用药方案;推荐对已发生的PONV的治疗方法;并为具有较高PONV风险的患者提供了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管理中影响胃部肿瘤手术病人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 年 3月至2018年 6月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电子病例系统中接受胃部肿瘤手术的88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以术后24 h内病人出现恶心呕吐为因变量,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恶心呕吐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PONV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饮酒史、不吸烟状态、化疗史、依托咪酯的应用、术中晶体液>20 mL/kg、术中胶体液>10 mL/kg、围手术期地塞米松等效剂量≥10 mg为围手术期管理中影响胃部肿瘤手术病人PONV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 4.32, 95%CI 2.89-6.45,P<0.001)、手术时间≥3h(OR 1.66, 95%CI 1.00-2.74, P=0.049)是PONV独立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地塞米松等效剂量≥10 mg(OR 0.61,95%CI 0.39-0.97,P=0.038)、胶体液量>10 mL/kg(OR 0.48,95%CI 0.32-0.74,P=0.001)降低了PONV的风险。结论 女性、手术时间≥3h是PONV的危险因素。胃癌手术病人术中胶体液量>10 mL/kg,围手术期地塞米松等效剂量≥10 mg,可预防术后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6.
<正>妇科患者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高达60%~70%[1,2]。有研究报道,对内关(P6)穴进行刺激,可以降低PONV的发生率,而且未发生不良反应[3]。本研究观察内关穴刺激联合静注地塞米松对妇科腔镜PONV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妇科腔镜手术全麻患者  相似文献   

17.
韩梅  钱燕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11):1011-1012
日间手术正在广泛开展,影响日间手术患者康复和出院的因素正为人们所关注.Awad等[1]认为导致离院延迟和冉入院的主要因素为术后恶心呕吐(PONV)、疼痛与困倦.White等2,3最近指出使用抗吐药及避免阿片类药物的应用可以减少呕吐和术后镇静;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和联合β-受体阻断药或α2-受体激动药可以减轻术后疼痛和减少PONV.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可达53%~72%.严重的PONV会导致伤口破裂出血、呼吸道梗阻、水电解质紊乱,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而且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筛选全麻病人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本院2008年8月至2008年9月全麻下行口腔、耳鼻喉、食管、肺部、骨科、普通外科、妇科手术的病人,年龄>15岁、ASA Ⅰ~Ⅲ级,收集病人和手术等有关因素,记录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PONV的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的危险因素数量和危险因素及其相关系数(多元回归)分别构建两种PONV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 共纳入350例全麻病人,术后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36.6%和22.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PONV史、晕动史、偏头痛史和妇科或腹腔镜手术是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危险因素数量建立的预测模型的AUC为0.749±0.027,多元回归预测模型的AUC为0.755±0.027.结论 女性、PONV史、晕动史、偏头痛史、妇科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是全麻病人PONV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数量可初步筛选PONV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0.
背景在这项前瞻性的多中心观察研究中,我们评估了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评估了对高危患者预防性和补救性使用止吐剂的效果,并且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和美国围麻醉护士学会(ASPAN)指南的基础上确定了基于人口数量的止吐剂作用。方法选择拟行择期腹腔镜手术和大型整形手术且具有两项以上Apfel PONV危险因素的患者作用研究对象(女性,既住有PONV或者晕动病痛电,不吸烟)。记录手术后的72小时内由于PONV所导致的止吐剂的使用、呕吐的发怍次数、恶心的严重程度以硬功能性干预等临床资料。完全有效(CR)定义为无呕吐且未进行补救性药物治疗,完全控制定义为CR且无中、重度恶心。同时分析ASA和ASPAN指南的依从性(相对未遵守者)PONV治疗效果。结果由于使用止吐剂数量不同.大约有18%~40%的患者发生手术后呕吐。补救性药物治疗的发生率(45%)与中、重度恶心的发生率(47%)以及因呕吐症状而进行功能性干预的比例(44%)近拟、预防性使用3种或以上止吐剂的患者相对于预防性使用少于1种止吐剂的患者总体上有更好的预后.尽管遵守了最近编写的PONV治疗指南,CR依旧小于70%(ASA:69%;ASPAN:63%)。在3天的研究时间内,完全控制率比CR率低10%。结论在可能会发展为PONV的患者中,预防性使用3种或以上的止吐剂在72小时内对呕吐有很大的正面影响.虽然遵守编写的PONV治疗指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仍然有30%以上的高危患者发生手术后呕吐和生理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