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泌乳素腺瘤在不同性别患者中的影像特点,泌乳素水平,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科手术治疗的84例(男23,女61)泌乳素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肿瘤生长方式、血清泌乳素水平分类,与其临床表现和预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男性患者中高泌乳素者(69.6%)明显多于女性(40.9%)。高泌乳素组中,男性患者均为广泛侵袭性生长的巨大腺瘤(100%)。女性高泌乳素组中,肿瘤大小与激素关系不明显而与生长方式相关。女性泌乳素腺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男性。结论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术前的激素水平、影像特点和肿瘤生长方式的综合评估对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改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男性垂体泌乳素混合腺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 84例手术治疗的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单纯泌乳素腺瘤85例,混合腺瘤99例,其中生长激素-泌乳素混合腺瘤79例(79.8%)。统计分析单纯泌乳素腺瘤和混合腺瘤的临床特征、激素水平、影像学特点和疗效。结果混合腺瘤与单纯泌乳素腺瘤病人的平均年龄、平均病程、临床表现、手术前后泌乳素水平、肿瘤大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混合腺瘤蝶窦或鞍旁生长的比例更高(P0.05),随访完全缓解比例更低(P0.05)。混合腺瘤与单纯泌乳素腺瘤的全切除、K i-67指数、症状改善、复发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垂体泌乳素混合腺瘤的诊断需要结合病人临床表现、内分泌激素检查及术后病理。与单纯泌乳素腺瘤相比,混合腺瘤的发病年龄、肿瘤大小、手术全切比例、术后复发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11-01—2016-11-01乐山市人民医院诊断的413例重症脑梗死患者,进行1a的随访,详细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发病至就诊时间、危险因素、脑电图及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家庭因素,应用单变量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其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05例患者,治疗1a后缓解率为51%(1a后mRS评分≤3分归入缓解组)。单因素分析显示,缓解组与未缓解组在年龄、居住地、发病至就诊时间、脑电图及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家庭因素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对年龄、居住地、发病至就诊时间、脑电图及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家庭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离院距离100km、发病至就诊时间3.5h、失衡型家庭是重症脑梗死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5岁、居住地远、发病至就诊时间长、脑电图及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异常、家庭关系极端型对重症脑梗死患者预后有影响;年龄≥65岁、离院距离100km、发病至就诊时间3.5h、失衡型家庭是重症脑梗死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儿童及青少年垂体泌乳素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微腺瘤4例,大腺瘤27例,巨大腺瘤5例;侵袭性腺瘤9例,均行经鼻蝶窦入路手术。结果肿瘤全切除32例(88.9%),次全切除4例(11.1%)。随访30例,时间1年,复发5例,其中药物治疗2例,再次手术治疗2例,放疗1例。结论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是儿童及青少年垂体泌乳素瘤的有效治疗方法。肿瘤具有侵袭性生长及复发倾向,术后可继续应用药物治疗,需定期复查垂体MRI及内分泌激素以评估肿瘤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新诊断的帕金森病患者经治疗后1a的Hoehn-Yahr(修正)分级量表评分,探讨影响帕金森病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4-11-01—2016-11-01在乐山市人民医院新诊断的105例帕金森病患者,对其进行大于1a的随访。详细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发作类型、脑电图及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家庭因素。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单变量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帕金森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果 治疗1a后患者的缓解率为51%(1a后患者Hoehn-Yahr评分3分归入缓解组)。在单因素分析中,缓解组与未缓解组在年龄、病程、脑电图及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家庭因素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发作类型、性别、文化程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对年龄、病程、脑电图及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家庭因素4个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的预后受临床及家庭关系的共同影响。除受年龄不可控影响,家庭关系极端型是帕金森病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应进一步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68例(我院23例、文献245例)CVST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男112例,女156例,年龄12~72岁,平均31.35±10.15岁,多数为急性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单纯高颅压型180例(67.16%);局灶性缺损/癫痫型占38例(14.18%);亚急性脑病型44例(16.42%);海绵窦血栓形成6例(2.24%).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及局灶性梗死灶,部分伴发渗血或血肿.结论认识CVST的临床特征并及时行MRI及MRV联合检查是正确诊断和及早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总结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 对10年间23例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肿瘤的病理学、内分泌学、影像学及治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38.7岁。临床表现以性功能、视力视野障碍多见。患者平均血清泌乳素水平为2705.22+-  3.85ng/ml.肿瘤平均高度为30.41+-11.86mm,78%的肿瘤呈侵袭性生长或向鞍上.鞍旁不规则生长。经手术及药物治疗后,患者泌乳素降至641.54+-15.21ng/ml(p〈0.001);18例性功能障碍患者8例改善;13例视力下降的患者11例视力恢复正常或有不同程度改善;12例视野缺损的患者10例视野恢复正常或改善。结论 男性泌乳素腺瘤患者具有年龄高、肿瘤大且多侵袭性生长、泌乳素水平高等特点。单一疗法难以取得满意效果,应结合病人具体情况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患者痛性强直痉挛发作(PT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NMOSD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资料等,探讨NMOSD与PTS发生的关系。结果 39例(27.3%)NMOSD患者有PTS表现,其中37/39例(94.9%)与脊髓病变相关,25/37例(67.6%)于首次脊髓炎发作后出现;伴发PTS的NMOSD患者发病年龄、年复发率及脊髓炎为首发症状的比例较无伴发PTS的NMOSD患者高(P0.05);两者脊髓病变分布、EDSS评分等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TS多伴发于年龄较大及以脊髓炎发作为主的NMOSD患者,伴发PTS患者的复发风险可能高于无伴发PTS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泌乳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7例,给予氨磺必利,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主要临床相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4w、6w、8w组间血清泌乳素水平。结果治疗前,不同性别、年龄、主要临床相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的血清泌乳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4w、6w、8w,不同性别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均持续升高,且女性患者升高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均持续升高(P0.05),但不同年龄组的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不同主要临床相两组患者的血清泌乳素水平均持续升高(P0.05),且以阴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患者升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氨磺必利能够导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持续升高,且对女性和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剂量喹硫平联合齐拉西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体质量、血清泌乳素水平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齐拉西酮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小剂量喹硫平联合齐拉西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39/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32/42)(P0.05)。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及CG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TES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体质量、泌乳素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体质量、泌乳素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体质量、泌乳素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小剂量喹硫平联合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但可致血清泌乳素和体质量增高,应给予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h17(helper T lymphocyte,Th17)细胞含量及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在垂体泌乳素腺瘤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与泌乳素分泌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4例不同泌乳素水平的PRL(prolacin,PRL)腺瘤患者术前、术后和16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含量,RT-PCR技术检测2组外周血中IL-17mRNA的表达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泌乳素腺瘤患者术前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3.49±0.51)%,高于正常对照组(0.86±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泌乳素增高程度而增加;RT-PCR结果显示,泌乳素腺瘤患者术前IL-17mRNA表达水平(19.43±3.14)%,高于术后的(8.91±1.92)%及正常对照组的(2.69±0.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泌乳素增高程度而增加。结论 Th17细胞及IL-17在垂体泌乳素腺瘤外周血中的表达与泌乳素的分泌水平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价PRL腺瘤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癫痫发作频率、抗癫痫单药/联合用药治疗及围经期癫痫对女性癫痫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测定入组的87例女性癫痫患者血清泌乳素、雌激素、孕激素、睾酮水平,根据发作频率、单药/联合用药治疗及是否围经期癫痫分组,并比较不同组间性激素的变化。结果高发作频率组泌乳素升高率及发病年龄明显高于低发作频率组和无癫痫发作组;其孕激素下降率高于低发作频率组(P均0.05)。联合用药治疗组睾酮升高率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P0.05)。围经期癫痫组泌乳素升高率、孕激素下降率及雌/孕比值明显高于非围经期癫痫组(P均0.05)。结论泌乳素升高与近期癫痫发作有关;孕激素下降与癫痫发作严重性有关;抗癫痫药物影响性激素水平,尤以联合应用丙戊酸钠对睾酮作用显著。孕激素、雌/孕比与围经期癫痫密切相关,孕激素补充疗法可能是治疗围经期癫痫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临床已获控制并停药的癫癎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并探讨癫癎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临床已获控制并停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的性别与发病年龄、治疗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发作类型、发作频率、影像学检查正常与否与治疗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有无既往史或家族史与治疗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患者发病年龄、病程、发作类型、发作频率、影像学检查正常与否影响总的治疗时间,且发作类型与停药后的复发可能密切相关。达控时间是影响癫癎预后最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减低与卒中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首次发病,且发病在7d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或脑出血)82例为急性脑卒中组和同期住院的非脑卒中患者36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抽空腹血测定T3,行NIHSS评分。比较T3在两组中的差异,并分析T3和年龄,发病天数及NIHS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8例,急性脑卒中82例(其中脑梗死患者72例,脑出血10例),对照组36例(其中眩晕11例,帕金森病4例,多发性神经炎18例,癫痫3例)。1T3减低在急性脑卒中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4.2%vs 5.6%,P0.05);2T3减低在中老年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3平均发病天数在T3减低组和T3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3h vs 52.17h,P0.05);4T3减低在中-重度脑卒中(NIHSS≥8分)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度脑卒中组(NIHSS8分)(18.03%vs 42.86%,P0.05);5T3减低组的平均NIHSS评分显著高于T3正常组(8.65 vs 4.48,P0.05),且T3与NIHSS评分呈负的线性相关(B=-3.222,P0.05)。结论 T3减低发生于脑卒中急性期,多见于老年和中-重度脑卒中患者。T3越低,则NIHSS评分越高,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越重,推测预后可能越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功能性垂体腺瘤手术治疗后激素水平和肿瘤体积的变化,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的32例泌乳素瘤和33例生长激素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测定术前、术后1个月的激素水平和肿瘤体积并统计分析。结果泌乳素瘤和生长激素腺瘤病人术后1个月激素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 0.05),术后1个月肿瘤体积与术前相比明显减小(P 0.05)。泌乳素瘤和生长激素腺瘤病人中,激素差百分比和肿瘤体积差百分比均呈正相关(r=0.980,P 0.05;r=0.973,P 0.05)。结论功能性垂体腺瘤手术治疗后激素水平变化可以反映肿瘤体积的变化程度,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测定可以作为影像学判断肿瘤残余程度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TSC)患者癫痫发作的发病年龄与基因型、临床表型及雷帕霉素治疗效果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8年12月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确诊的以癫痫发作就诊的TSC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癫痫发病年龄与基因型、基因类型、临床表型及雷帕霉素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104例以癫痫发作就诊的TSC患者均进行了TSC基因检测,其中85例(81.7%)为基因阳性,男44例(51.8%),女41例(48.2%),平均年龄(4.0±4.9)岁。TSC1 34例(40.0%),TSC2 51例(60.0%)。对上述患者按年龄进行分组:≤1岁、1~6岁及≥6岁,其中≤1岁组有31例(36.5%)、1~6岁组31例(36.5%)、≥6岁组23例(27.0%)。经统计分析,发现TSC1及TSC2基因突变患者的癫痫发病年龄具有统计学差异(χ~2=9.030,P=0.011)。进一步对癫痫发病年龄与其他临床表型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的癫痫发病年龄组发生智力低下及痉挛发作的概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此外,在癫痫发病年龄≤1岁的患儿中有较易出现肾脏病变的倾向,在癫痫发病年龄≥6岁的患者中有较易出现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的倾向。而癫痫发病年龄对雷帕霉素药物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SC2突变患者癫痫发病年龄早,癫痫发病年龄≤1岁的患儿更易出现智力低下及痉挛发作。对癫痫发病年龄的多因素研究对判断TSC伴癫痫发作患者疾病的发展及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发病前开始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初发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分析他汀类药物在脑梗死急性期的脑保护作用。方法纳入2011-2013年期间在本科连续住院12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发病前开始治疗组为发病前已开始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的患者45例。发病后治疗组为发病24h后开始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患者75例。登记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脂血症史,依据影像学资料行卒中分型(采用TOAST分型)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并计算患者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在入院时及发病3个月时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以脑卒中发病后3个月时mRS≤2定义为预后良好,mRS≥3为预后较差的标准。入院时及发病3个月时行血脂分析检查。对两组患者之间的基线资料、平均颈动脉IMT、入院NIHSS、预后及TOAST分型进行对照分析,不同预后的患者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预测因素。结果发病前开始治疗组良好预后的数量、患有高脂血症患者数量较发病后治疗组明显更多,且发病前开始治疗组有明显更低的NIHSS评分(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OR 0.13,95%CI 0.03~0.39,P=0.006)、发病前开始阿托伐他汀钙治疗(OR 4.8,95%CI 1.23~19.00,P=0.025)、入院时NIHSS(OR 1.15,95%CI 1.01~1.26,P=0.012)是卒中后近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发病前开始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可能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这种作用可能源自他汀类药物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SDAVFs)患者预后因素分析。方法通过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41例SDAVF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手术治疗组30例(SDAVFs切断术,不包括SDAVFs栓塞术)及非手术治疗组11例(拒绝手术,选择药物或物理治疗者),运用Aminoff and Logue评分(Aminoff and Logue Score,ALS)量化脊髓功能情况,分析SDAVFs患者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手术治疗组影像学治愈率100%,临床症状改善率36.7%(11/30),症状无变化者63.3%(19/30),临床症状加重者0%(0/30);非手术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0%(0/11),症状无变化者27.3%(3/11),临床症状加重者72.7%(8/11);手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SDAVFs患者功能预后(P=0.017);而患者治疗时年龄(P=0.020)、患病时间(P=0.037)、迂曲扩张的引流静脉长度(P=0.020)及患病当时临床症状严重程度(P=0.035)与患者手术预后有统计学意义,并提出全新的SDAVFs手术预后评分系统,7~8分为术后临床症状改善率高,而4~6分为术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P=0.000)。结论 SDAVFs切断术影像学治愈率极高,且相对于非手术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亦较明显;根据相关预后因素(年龄、患病时间、迂曲扩张的引流静脉长度及患病当时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提出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手术预后评分系统,可用来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晚发型自身免疫性脑炎(A E)患者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9年10月作者医院收治的A E患者67例,根据首发年龄将患者分为晚发型A E(首发年龄≥45岁)25例和早发型AE(首发年龄<45岁)4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等情况.结果(1)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量表对预后情况进行评价。分析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对选取的自变量赋值后先行单因素分析,再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预后良好30例(44.12%),预后不良38例(55.8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出血量、术前GCS评分、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手术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的近期预后有影响(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出血量、术前GCS评分、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手术时机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近期预后密切相关(P0.05或0.01)。结论出血量60mL、术前GCS评分低、血肿破入脑室及手术时机6h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近期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