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具有患者创伤小、痛苦轻、腹腔干扰小、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肯定等优势,发展迅速,已成为胆囊良性疾病外科治疗的金标准,深受患者青睐。LC腹壁切口由经典的四孔法逐步发展至三孔,甚至单孔法。我们在熟练掌握传统四孔法LC的基础上,为20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行两孔法LC,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0例患者中男6例,女14例;24~7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残余小胆囊的诊治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l2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2例LC术后残余小胆囊的临床资料。结果 3 356例LC术中,12例出现残余小胆囊,发生率为0.36%;均经再次开腹手术而痊愈出院。结论 LC术后残余小胆囊确诊首选MRCP检查;确诊后开腹手术切除小胆囊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LC手术时机选择、胆系的解剖是否异常,以及术者的手术经验,与LC术后残余小胆囊均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 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自1991年在我国开展以来,经过近20年的临床实践,该项技术已成为我国技术最成熟的腹腔镜技术,现已成为治疗良性胆囊疾病的“金标准”[1,2].具有创伤小、对机体内环境影响小、术后疼痛轻、恢复正常活动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国内许多腔镜中心四孔法LC大部分被三孔法LC替代.随着时间的推移,腹腔镜设备逐渐改善,腹腔镜医师技术水平也逐步提高,LC由传统的四孔法到三孔法,再到两孔法,甚至单孔法.2009年我院开始施行两孔法LC,取得满意效果.为比较两孔法LC与三孔法LC的临床效果,我们进行了回顾性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保留胆囊床部分胆囊后壁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为80例胆囊结石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硬化患者40例(观察组),术中保留胆囊床部分胆囊后壁;无肝硬化患者40例(对照组),行常规LC。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Child A级患者行LC术中保留胆囊床部分胆囊后壁是安全的,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成为手术治疗胆囊良性疾患的首选,但LC术后有一定的再手术率,我院自1998年3月~2006年12月共完成LC术3880例。回顾性分析8例再手术病例,分析再手术原因,探讨对策。1临床资料3880例LC病例中,良性胆囊疾患3878例,胆囊癌2例。手术方式以三孔法。中转开腹82例,1例术后5天死于冠心病,8例术后10天至2月内再手术治疗,不包括LC术时发生胆道损伤2例及胆囊机遇癌1例而中转开腹的3例。1.1胆道残余结石胆囊管残留结石1例,术后仍然腹痛,术后1月开腹手术。继发性胆总管结石2例,均发生在LC术开展初期,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经脐单孔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探讨单孔法LC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5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行单孔法LC6,5例行三孔法LC。结果:38例顺利完成经脐单孔LC,手术时间40~96 min,平均57.7 min;2例中转三孔法LC(归入三孔法)。均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取胆囊时间、术后满意度与疼痛程度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中出血、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单孔法LC是安全可行的,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近年胆囊切除术的一个飞跃和发展,LC以其安全、创伤小、痛苦轻、对腹腔脏器干扰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高危病人能耐受等特点,使之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患的首选治疗方法。随着LC的广泛开展,LC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也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适应证患者的理想术式。方法:回顾21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107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的临床资料,从手术适应证、手术创伤、并发症、术后恢复经过等方面对比分析两者的优缺点。结果:两者比较,LC创伤小,术后并发症较多。MC手术适应证宽。两者术后恢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其中一种术式并不适应所有胆囊切除适应证的患者。选择何种术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常规腹腔镜手术器械行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应用价值及操作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为387例患者行两孔法LC的临床资料。结果:368例顺利完成两孔法LC,成功率95.09%。18例由于术中操作困难改行三孔法LC,1例由于损伤胆囊动脉出血较多,术中止血困难改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术后发生胆漏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两孔法LC患者,术后腹部切口愈合后基本上看不出存在切口瘢痕。结论:采用常规腹腔镜手术器械行两孔法LC安全、可行,与经脐单孔、三孔法LC相比,在手术操作的舒适性、安全性、减小手术创伤及术后美容效果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汪志荣 《腹部外科》2014,(3):179-18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胆囊管结石残留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5月至2012年12月间共成功施行4 751例LC的临床资料.结果 135例LC术中采用胆囊管远端紧靠壶腹部施夹钛夹、切开胆囊管、自近端向远端挤压法取出胆囊管结石;其余4 616例中,12例术后发生胆囊管结石残留,4例经再次腹腔镜手术、8例经开腹手术成功取石,未再发生结石残留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胆囊管残余结石高风险病例,LC术中采用切开胆囊管、自近端向远端挤压法是预防术后胆囊管结石残留的有效方法.确诊LC术后胆囊管结石残留,应积极手术治疗,选择合适的病例再次经腹腔镜手术取出结石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LC术后残余胆囊管冗长的原因,并分析其与术前是否行MRCP检查的相关性。方法总结分析560例LC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术前行MRCP组和非MRCP组,各280例,对照两组术后残余胆囊管情况。结果 MRCP组LC术后残余胆囊管冗长例数、长度、PCS发生率、残余胆囊并结石发生率明显低于非MRCP组(P0.05)。结论 LC术后残余胆囊管冗长与术前行MRCP检查呈负相关性,术前MRCP可有效预防LC术后残余胆囊管冗长、PCS、残余胆囊并结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01例高龄急诊胆囊炎患者分别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和开腹胆囊切除(OC)两种手术方法治疗,LC组53例,OC组48例,观察手术恢复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LC组明显优于OC组。结论高龄患者急性胆囊炎行LC并发症少,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高龄患者急性胆囊炎行LC是安全可行的,并具有微创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时对胆囊三角解剖困难者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胆囊三角解剖困难的LC术23例,行逆行法或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结果23例LC均成功完成,术后发生胆漏1例,腹腔引流7 d后治愈。无胆管损伤、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胆囊三角解剖困难者采用逆行法或顺逆结合法有利于LC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LC)是近年胆囊切除技术的一个飞跃和发展 ,LC以其安全、创伤小、痛苦轻、对腹腔脏器干扰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高危病人能耐受等特点 ,使之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患的首选治疗方法 [1]。LC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 OC)相比较 ,术后疼痛较轻 ,但其疼痛仍然存在 ,不少研究在深入探讨疼痛的发生机理和处理方法。我院自1 991年 3月在国内最先开展 LC,我们总结了 LC术后引起疼痛的原因 ,同时采取一定处理措施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来源于我院自 1 999年 9月~ 2 0 0 2年 9月实施 LC…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与双孔LC在胆囊动脉变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62例行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单孔组29例和双孔组33例。运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疼痛评分以(±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胆囊动脉变异患者多起源于肝右动脉(40.3%,25/62)及变异肝右动脉(29.0%,18/62),走行多从胆囊颈/胆囊体左侧进入胆囊(37.1%,23/62)和胆囊两侧分别进入胆囊(48.4%,30/62)。经脐单孔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6 h疼痛程度、止痛药使用率及切口满意度均优于双孔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动脉变异患者行经脐单孔LC和双孔LC术中均安全可行,经脐单孔LC术中创伤更小,术后患者更易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剖腹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胰岛素抵抗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岭  全卓勇  章希  许涛 《腹部外科》2005,18(4):216-217
目的对比剖腹胆囊切除术(OC)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胰岛素抵抗程度和持续时间,以确定LC有更小的组织创伤。方法将53例择期手术病例分为OC组(28例)和LC组(25例),对比两组的生理学评分、住院时间及在术前、手术结束、术后24h、72h的胰岛素敏感性(IS)改变。结果LC组IS下降最多仅为8%,而OC组IS下降可达20%。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LC术后IS改变较OC术后少,对机体的损伤小,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保留胆囊管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1月321例LC的临床资料。采取三孔或四孔法LC,首先解剖出胆总管、胆囊管、肝总管及胆囊动脉"四管"结构;充分游离胆囊管近肝总管汇入部;确认无胆囊管结石后,于近肝总管处夹闭胆囊管并切除胆囊。结果 312例(97.2%)顺利完成不保留胆囊管LC;9例(2.8%)保留0.5 cm~全长胆囊管,包括肝管变异1例(中转开腹),胆囊管汇入点异常4例,萎缩性胆囊炎三角区解剖困难3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1例。均无术中胆管损伤、术后胆漏及腹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40个月,(23.3±11.0)月,312例不保留胆囊管LC术后无胆管狭窄、胆道残余结石、腹痛、黄疸等表现;9例保留胆囊管病例中,2例术后反复上腹部隐痛症状,未发现结石残留或结石复发。结论不保留胆囊管LC安全、可行,可防止残余小胆囊,避免胆囊管残余结石。  相似文献   

18.
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4月~2007年4月,对364例急、慢性胆囊良性疾病行三孔法LC。结果均痊愈出院,三孔法LC完成357例,成功率98%。7例因胆囊萎缩、三角区冰冻样变化,致使显露及解剖困难,转为四孔法完成。平均手术时间55min(30~80min)。全组无胆管损伤、胆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250例三孔法LC术后随访1~13个月,平均5个月,无胆管狭窄及残余小胆囊,无胆总管残余结石。结论在熟练掌握四孔法LC的基础上,采用正确的手术操作方法,开展三孔法LC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为57例患者于三孔法LC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均造影成功,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2~24个月,效果良好。结论:总结并改进LC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材料方便,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耗时少,费用低,确诊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小切口开腹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38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2组,各69例。对照组实施小切口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行LC。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切口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LC的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