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清中APN、Visfatin、TNF-α和IL-6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机制。方法 118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除脑梗死常规治疗外,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每晚20mg,连用6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8d、6个月时,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ASA)检测患者血清中APN、Visfatin、TNF-α和IL-6水平,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相比较,治疗组28d、6个月APN水平均升高,TNF-α、IL-6和Visfatin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8d后2组颈动脉IMT均无明显变化;治疗6个月治疗组颈动脉IMT与治疗前及对照组6个月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长期应用可降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其作用机制除调脂外还可能通过降低血清中Visfatin、TNF-α和IL-6水平从而上调APN表达抑制血管炎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06—2013-05间我院收治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病例组;同时以匹配的方式选择同期于医院体检的健康者86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6(interleukin-6,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含量,利用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量表评价对患者预后状况。结果急性期治疗第1天病例组患者的TNF-α、IL-1、IL-6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与治疗第1天相比,第7天健康组和病例组IL-1、IL-6和hs-CRP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病例组仅TNF-α水平明显下降;恢复期治疗第14天,病例组的TNF-α、IL-1、IL-6和hs-CRP水平仍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而与第14天相比,第28天健康组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病例组TNF-α、IL-1、IL-6和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急性期IL-1、IL-6和TNF-α分别与白细胞数量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与GCS评分和ADL评分呈负相关关系;hs-CRP则与白细胞数量、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呈现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和GCS评分和ADL评分呈负相关;而恢复期IL-1、IL-6、hs-CRP和TNF-α均与ADL评分呈现负相关关系,而其余指标则无明显相关。结论 IL-1、IL-6、hs-CRP和TNF-α的水平高低可作为反映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疾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血脂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分为健康管理组(90例)及常规治疗组(9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健康管理组进行连续12个月的健康管理。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6、12个月检测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自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动脉情况。结果健康管理组及常规治疗组治疗第6、12个月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两组间治疗前及治疗第6个月TC、TG、HDL-C及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康管理组治疗第12个月TC、TG及LDL-C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健康管理组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第6个月Crouse斑块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康管理组治疗第12个月Crouse斑块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两组间治疗前及治疗第6个月Crouse斑块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康管理组治疗第12个月Crouse斑块积分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长期健康管理干预可以降低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颈动脉斑块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应用沙利度胺治疗对血清炎性因子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经颈动脉彩色超声证实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沙利度胺50mg·d-1,两组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75mg·d-1,同时,均予生活方式干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测定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并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斑块积分改变。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较对照组及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组IMT、斑块积分治疗后较对照组及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组中29.6%不稳定斑块转变为稳定斑块;血脂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沙利度胺可能通过下调血清炎性因子表达而非降脂效应抑制AS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外周血促炎症物质与疲劳、焦虑、抑郁、睡眠障碍间的关系。方法择取已经确诊的83例PD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择取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述研究对象外周血促炎物质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分泌水平,采用疲劳量表(FS-1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疲劳、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症状的分析评定,并探讨PD外周血促炎症物质与上述症状的关系。结果1研究组患者中IL-6、SIL-2R、TNF-α、hs-CRP的含量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患者的FS-14、HAMA、HAMD、PSQI的评分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SIL-2R分泌水平与HAMA、HAMD呈正相关,且有显著性(P0.05);hs-CRP与HAMA、HAMD呈正相关,且有显著性(P0.05);结论 hs-CRP和SIL-2R与PD病人的抑郁、焦虑评分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与疲劳、睡眠障碍无显著相关性;而其他促炎物质与疲劳、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非外伤性脑出血患者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非外伤性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s-CRP、IL-6、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天、14天,观察组的hs-CRP、IL-6、TNF-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天、14天,观察组与对照组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更好的减轻非外伤性脑出血患者炎症反应,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液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 1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无斑块组(42例)、稳定斑块组(58例)及不稳定斑块组(64例);其中Ⅰ、Ⅱ、Ⅲ级斑块各为37、45、40例。检测各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稳定斑块组及不稳定斑块组血清hs-CRP及血浆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均P<0.05);不稳定斑块组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均P<0.05)。且随着斑块严重程度的增加,其血清hs-CRP及血浆TNF-α、IL-6水平也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血清hs-CRP及血浆TNF-α、IL-6水平可以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 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 、白细胞介素-1( IL- 1)、白细胞介素-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40例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和常规中西药物治疗,对照组40例仅采用常规中西药物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和4周后外周血hs-CRP、IL- 1 IL- 6和TNF-α水平,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评定,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结果 康复组治疗后2和4周时外周血hs-CRP、IL- 1 和IL- 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FMA、MBI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干预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血清hs-CRP、IL- 1 、IL- 6 和TNF-α水平,并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于医院治疗的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探究组,选择同时期于本院体检的80例健康志愿者为参照组,治疗前、后检测探究组及参照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l)、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给予探究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s,PANSS)评价,通过Pearson法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6、hs-CRP、HMGBl、TNF-α水平与PAN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探究组患者血清IL-6、hs-CRP、HMGBl、TNF-α水平较参照组高;治疗后,探究组患者血清IL-6、hs-CRP、HMGBl、TNF-α水平、PANSS评分较治疗前低,首发精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18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成瑞舒伐他汀治疗组(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9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他汀治疗组患者加用瑞舒伐他汀钙10 mg/d,连续6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不良反应;分别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后,他汀治疗组的NIHSS评分和血清hs-CRP、IL-6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P0.05~0.01)。他汀治疗组治疗期间出现恶心、轻微上腹部不适4例。结论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抑制炎性因子、减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体积的关系。方法 收集9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24h)为脑梗死组,40例门诊健康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IL-6、TNF-α、hs-CRP水平,分析其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中等体积梗死组和小体积梗死组相比,大体积梗死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且三者均与梗死体积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检测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有助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梗死体积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7(IL-17)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2例ACI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确定CAS斑块类型。同时采集静脉血进行MMP-9、TNF-α、hs-CRP、IL-1β、IL-17水平检测。结果研究组急性期、恢复期的MMP-9、TNF-α、IL-17、IL-1β、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恢复期的MMP-9、TNF-α、IL-17、IL-1β、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急性期(P0.05)。在脑梗死急性期与恢复期,小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大梗死灶组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无斑块组、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组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大梗死灶组的MMP-9、TNF-α、IL-17、IL-1β、hs-CRP水平最高,小梗死灶组最低;不稳定性斑块组的MMP-9、TNF-α、IL-17、IL-1β、hs-CRP水平最高,无斑块组最低。结论 ACI患者的血清MMP-9、TNF-α、hs-CRP、IL-1β、IL-17水平与CAS斑块性质有着密切联系,斑块稳定性越差,血清MMP-9、TNF-α、hs-CRP、IL-1β、IL-17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短期内使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以了解其对脑梗死炎症抑制和颈动脉斑块稳定作用.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n=60)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n=60).抽血检查后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0例(阿托伐他汀10mg/d,口服)和强化治疗组60例(阿托伐他汀40mg/d,口服).所有患者药物治疗前和治疗后2w检测血脂及血清hs-CRP、IL-8、IL-6和MMP-9水平.结果 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中血脂及血清hs-CRP、IL-8、IL-6和MMP-9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治疗后2w,强化治疗组中LDL-C、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著性(P<0.01),强化治疗组中两亚组(尤其是易损斑块组)血清IL-8、IL-6和MMP-9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能迅速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抑制炎症和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抗氧化剂α-硫辛酸添加治疗对急性期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入组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32例)和添加治疗组(32例),添加治疗组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注射液,共14 d。观察入组患者发病48 h脑卒中患者NIHSS、改良Rankin评分;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hs-CRP、炎性因子(IL-1、IL-6、TNF-α)和血清8-OHDG、MDA和SOD。治疗14 d后重复上述血液指标和NIHSS评分。发病12 w进行mRS和ADL评分。结果常规治疗组和添加治疗组在治疗14 d时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及发病12 w时mRS评分差值均提示添加治疗组针对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较常规治疗组好,评分差值均有统计学差异;ADL评分在添加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改善,差值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1)。治疗14 d后,添加治疗组8-OHDG、MDA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前后常规治疗组和添加治疗组中8-OHDG、MDA和SOD的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炎性因子(IL-1、IL-6、TNF-α)和hs-CRP差值在两组也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添加α-硫辛酸进行抗氧化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症状缺失程度的改善及恢复有较好的效果,能更有效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对这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本院住院诊断为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的患者67例,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丹红组(34例)与对照组(33例),2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常规治疗,丹红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滴,连续治疗14 d,随访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治疗前、后血hs-CRP、TNF-α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第14 d、治疗后3个月的NIHSS评分均降低,2组患者第7 、14 d血hs-CRP、TNF-α水平均降低,丹红组较对照组变化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好,远期生活质量更高,其机理可能与降低机体血hs-CRP、TNF-α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出血(ICH)老年患者血清人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14年3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ICH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同时选取5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清cFN、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比较死亡和未死亡ICH患者血清cFN、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分析cFN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ICH组患者血清cFN、白介素-6(IL-6)、超敏反应C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的ICH患者其血清cFN、IL-6、hs-CRP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未死亡者(均P0.05);不同NIHSS评分患者的cFN、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15分者、8~14分者和≤7分者(均P0.05);cFN水平与NIHSS评分、IL-6、hs-CRP和TNF-α水平显著正相关(r=0.420、0.356、0.412、0.398,均P0.05)。结论 ICH老年患者血清cFN水平较高,且其水平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细胞因子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hs-CRP、TNF-α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76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及重型组,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随机将76例患者分为2组,常规组予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他汀组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清hs-CRP、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AIS患者血清hs-CRP及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AIS患者血清hs-CRP及TNF-α水平依次升高(P<0.05);治疗后他汀组与常规组患者血清hs-CRP及TNF-α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上述指标他汀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及TNF-α水平可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而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抑制AIS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对病情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9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NIHSS评分变化,并与正常对照受试者进行比较.结果 根据梗死灶体积将患者分为大型(>10 cm 3)、中型(5~10cm 3)和小型(<5cm3)共3个亚组,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IL-6 、TNF-α和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各项炎性因子和NIHSS评分降低,与治疗前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NIHSS评分可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病情评价和疗效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血清中IL-10、TNF-α的影响。方法 112例重度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6)与对照组(n=56),对照组给予利尿、脱水、止血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清IL-10及TNF-α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0及TNF-α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GC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三个月后观察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因受损后升高的IL-10与TNF-α水平,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瘦素(Lep)、雌二醇(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水平变化。方法检测4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静脉血清及血肿液IL-6、IL-1β、hs-CRP、Lep、E2、TNF-α的含量,并与3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统计比较。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液和血清中IL-6、IL-1β、hs-CRP、Lep、E2、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颅内血肿液与血清中IL-6、IL-1β、hs-CRP、Lep、E2、TNF-α进行相关分析,各指标均呈现正相关(r0.05,P0.05);重中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中IL-6、IL-1β、hs-CRP、Lep、E2、TNF-α水平均高于轻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IL-6、IL-1β、hs-CRP、Lep、E2、TNF-α指标能有效反映颅内血肿液各指标情况,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较高,且对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积极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