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旭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4):1865-1867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是治疗肌层浸润的局限性膀胱癌和复发性高分级膀胱癌的标准方法,包括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膀胱根治性切除和尿流改道.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但手术时间长,尿流改道繁现,仍是阻碍手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但手术时间长 ,尿流改道繁现 ,仍是阻碍手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肠梗阻的诊治措施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分析5年来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开放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发生肠梗阻,23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4例再次手术。腹腔镜与开放手术后肠梗阻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保守治疗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肠梗阻一般均表现为小肠梗阻,发生术后肠梗阻的10项防治策略为:(1)正确诊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腹膜化;(3)加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控制血糖;(4)减少腹腔引流管的放置,避免气腹压过高;(5)关注小肠坠入盆腔粘连成团的问题;(6)术后早期活动;(7)合理选择尿路改道术式;(8)减少尿漏,提高手术技巧;(9)胃肠减压,防治腹腔间隔室综合征;(10)正确使用相关药物,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5.
膀胱尿路上皮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肿瘤,根治性膀胱切除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法。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openradicalcystectomy,0RC)及原位尿流改道已成为主要的手术方式。随着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完善,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已得到了广泛的拓展,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1aparoscopicradicalcystectomy,LRC)、原位尿流改道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然而,由于手术的步骤较多、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该手术是否能成为常规的手术方式一直存在着争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腹腔镜技术不断完善,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术被越来越多的患者和泌尿外科医师接受,世界各国泌尿外科医师对这种术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的临床疗效显示了其可行性及诱人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术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现有报道病例数不多,最多的一组病例也只有几十例,全球报道病例数也不超过几百例,各组报道的手术方法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比较各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后可经腹腔镜行多种类型的尿流改道术:回肠通道术、可控膀胱术、原位新膀胱等。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常采用两种方式,腹腔镜辅助及全腹腔镜下完成。本文着重就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后原位新膀胱技术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根治性膀胱切除是目前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最有效的手术方式.全膀胱切除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行尿流改道.尿流改道的主要形式有回肠通道术(bricker ileal conduit)、间歇性导尿可控性膀胱术(kock or indiana pouch)及原位新膀胱术(studer or sigmoid neobladder),尿流改道也应用于难治性的下尿路梗阻、尿瘘或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体外尿流改道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使外科医生能够更加精确、高效地完成腹、盆腔手术,在微创泌尿外科领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欧美,膀胱癌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4位,在女性恶性肿瘤居10位以后[1].我国膀胱癌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处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且呈逐渐上升趋势[2].根治性膀胱切除(radical cystectomy,RC)加盆腔淋巴结清扫(pelvic lymph node dissection,PLND)一直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的标准治疗.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开展与完善,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LRC)已有逐步取代RC的趋势.我国泌尿外科医师在LRC和尿流改道术(urinary diverison,UD)上也不断探索,现将LRC和UD的应用现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采用da Vinci S机器人系统完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robotic-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RARC)加尿流改道术的临床可行性,并总结技术特点和临床效果. 方法 2007年12月至2012年3月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22例,男20例,女2例.年龄37~ 72岁,平均62岁.体质指数22.5 ~ 30.1 kg/m2,平均26.1 kg/m2.麻醉评分1~2分.术前肿瘤活检病理诊断为浸润性或高危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痛,术前检查均未发现有其他邻近脏器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均低于T2N0M0.全麻下行RARC加尿流改道术,其中行体外尿流改道术15例(原位新膀胱2例,回肠膀胱术13例),行完全腹腔镜下尿流改道术7例(回肠膀胱术2例,原位新膀胱5例). 结果 本组2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300 ~ 667 min,平均480 min;出血量100 ~ 1200 ml,平均550 ml;淋巴结清扫数目6~ 25枚,平均15枚.术后2~3d下地活动,3~4d肠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8~35 d,平均16d.行原位新膀胱的患者术后1个月行膀胱造影确定无吻合口漏后拔除尿管和双侧输尿管支架管.术后随访4 ~ 49个月,平均32个月,复发2例,死亡1例,出现肾积水2例,其余病例肾功能均正常,尿控较满意. 结论 根据初期的手术操作过程和随访结果,RARC加尿流改道术在临床上是可行的.更多的操作经验、长期和随机的对照研究将有助于对这一技术进行评估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20 0 0至 2 0 0 1年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可控尿流改道 (MainzPouchⅡ ,乙状结肠直肠储尿袋 ) 11例。男 6例 ,其中尿道受侵 4例 ;女 5例。年龄 5 8~ 6 9岁 ,平均 6 4 .7岁。组织学检查 :侵及肌层膀胱肿瘤 9例 ,T1G3 复发和BCG治疗后原位癌各 1例。强调术前须行直肠、结肠镜检查 ,括约肌功能良好。操作技术参照JUrol,2 0 0 1,16 5 :186 3,使用Endo GIA处理切断膀胱血管蒂 ,标本自敞开的阴道 /直肠取出。乙状结肠和直肠侧侧吻合形成储尿袋后壁 ,使用粘膜下抗返流隧道法移植输尿管于储尿袋内 ,用 3 0Maxon连续缝合储尿袋前壁。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术后患者长期肾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05年1月~2012年5月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尿流改道术(UD)患者156例,其中原位新膀胱术组56例,回肠膀胱术组68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32例,中位随访时间89(60~130)个月。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术后肾小球滤过率(eGFR)、术前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泌尿系结石、术后肾积水、术后是否发生泌尿系感染等指标。结果:156例患者中,平均eGFR从(90.4±19.4)ml·min~(-1)·1.73m~(-2)下降至(71.2±19.4)ml·min~(-1)·1.73m~(-2),发生肾功能损害比例为41.7%,其中原位新膀胱术组25例,回肠膀胱术组27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1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是术后肾功能损害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而年龄、尿流改道术式并非其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术后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肾功能损害。应特别注意对潜在高危患者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保护患者的术后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对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RC)+小切口辅助尿流改道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经验总结。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5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接受LRC+小切口辅助尿流改道术的24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介绍手术方法和技巧,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及处理情况。结果 2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其中回肠通道术21例,原位回肠膀胱术3例。近期(30d)术后并发症4(16.7%)例,其中肠梗阻(Clavien-DindoⅡ级)2例、淋巴漏(Clavien-DindoⅠ级)1例、心肌梗死(Clavien-DindoⅤ级)死亡1例;远期并发症(≥30d)3(12.5%)例,左肾轻度积水1例(Clavien-DindoⅠ级)、急性肾盂肾炎(Clavien-DindoⅠ级)2例;原位新膀胱容量均300mL,日间尿控均正常,2例夜间轻度尿失禁(Clavien-DindoⅠ级)。结论 LRC+小切口辅助尿流改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位居第8位,为3.8/10万,女性在第12位以后,为1.4/10万[1].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对于合适的病例早期实施膀胱根治性切除术与良好预后有关,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金标准,是提高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生存率、避免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加尿流改道术的临床可行性以及肿瘤学和功能预后。方法:2012年3月~2012年6月,对10例膀胱癌患者行机器人辅助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加尿流改道术,其中8例行Studer新膀胱术,2例行回肠膀胱术,所有操作均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完成。结果:10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471(365~667)min,平均出血量409(170~1 200)ml。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8(9~25)枚,手术切缘均阴性。2例回肠膀胱术后1月拔除输尿管支架管;8例原位新膀胱术后1月行膀胱造影,所有病例确定没有吻合口漏后拔除尿管和双侧输尿管支架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2(8~26)d,术后随访19(18~20)个月,2例出现转移,死亡1例。其余病例肾功能正常,尿控较满意。结论:根据初期的手术操作过程和随访结果,机器人辅助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加尿流改道术在临床上是可行的。更多的操作经验,长期和前瞻性的对照研究将有助于对这一技术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膀胱肿瘤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13年总结(附5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膀胱切除治疗膀胱癌的疗效及四种不同方式尿流改道的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2年至2004年膀胱癌行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术56例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1—10年,5年生存率58.8%,生存超过10年者1例,大部分患者对正位可控肠代膀胱控尿满意。结论 膀胱切除并不能提高5年生存率,对部分浸润性膀胱癌可选择地采用保留膀胱手术;正位可控回肠膀胱术是最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和尿流改道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下膀胱全切(LRC)和尿流改道术是微创手术中的新技术,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优点。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这项新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所接受。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下膀胱全切 (LRC)和尿流改道术是微创手术中的新技术 ,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优点。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这项新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所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