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体重指数对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直肠癌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228例接受TME的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消瘦组(BMI18.5 kg/m~2,n=48),体重正常组(18.5 kg/m~2≤BMI24 kg/m~2,n=60)、超重组(24 kg/m~2≤BMI28 kg/m~2,n=53)及肥胖组(BMI≥28 kg/m~2,n=67)。比较不同体重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术后并发症、3年无瘤生存率及3年总生存率。结果四组间中转开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进流质饮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重组和肥胖组术中出血量多于消瘦和正常组(均P0.05),消瘦组手术时间短于超重和肥胖组(P0.05),肥胖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少于正常组(P0.05)。四组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消瘦患者相比,超重和肥胖直肠癌患者TME增加了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在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年无瘤生存率及3年总生存率方面未见四组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肥胖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短期疗效,评价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142例施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正常体重组[体重量指数(BMI)=18.5~24.9kg/m2]、超重组(BMI=25.0~29.9kg/m2)和肥胖组(BMI≥30kg/m2),对三组手术结果、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正常体重组患者54例(38.0%),超重组患者68例(47.9%)和肥胖组患者20例(14.1%)。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术中输血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肥胖组有2例患者(10.0%)中转开腹,而正常体重组及超重组术中无中转开腹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淋巴结清扫情况及术后平均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应用于肥胖患者在技术上安全可行,能满足肿瘤根治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肥胖及超重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并针对肥胖及超重患者制定手术对策。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其中超重或肥胖组42例(BMI≥25 kg/m2),正常及低体重组174例(BMI<25 kg/m2),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结果。结果:超重及肥胖组BMI平均(26.0±1.4)kg/m2,正常及低体重组平均(22.0±2.1)kg/m2,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史、肿瘤类型、淋巴结清扫数量、淋巴结转移数量或淋巴结转移率、术后感染、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应用于肥胖或超重患者虽然手术难度相应增加,在术者具备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遵循根治原则的基础上,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肥胖胰腺肿瘤患者行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安全性,总结其术后并发症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腹组(n=33)与机器人组(n=17),以BMI≥28 kg/m2为入组标准,统计患者一般情况、术前化验指标、手术相关数据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轻、中度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为53例轻、中度肥胖症患者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为轻度肥胖(27.5 kg/m2≤BMI<32.5 kg/m2),32例为中度肥胖(32.5 kg/m2≤BMI<37.5 kg/m2),对比分析两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肥胖对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和手术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7年12月上海市肺科医院3 494例肺部疾病行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不同将3 494例患者分为两组,非肥胖组(BMI<28 kg/m2):3 340例,男2 502例,女838例;年龄(61.9±10.7)岁;肥胖组(BMI≥28 kg/m2):154例,男87例,女67例;年龄(59.7±9.6)岁。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肥胖(BMI≥28 kg/m2)对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围术期共死亡26例,其中非肥胖组死亡23例,肥胖组死亡3例,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23/3 340)vs.1.9%(3/154),P=0.118]。两组患者任一并发症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呼吸系统外,肥胖组患者其它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5),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高于非肥胖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BMI≥28 kg/m2)不是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系数为0.648、OR值为1.911,95%CI(0.711,5.138),P值为0.199]。结论肥胖不引起肺切除术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8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单号设为对照组(n=29),双号设为观察组(n=29)。其中,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率6.8%(2/29)低于对照组20.6%(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效果更显著,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及腹腔镜胃转流术(laparoscopic gastric bypass,LGBP)治疗肥胖症及其并发症的可行性与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20例接受LSG治疗及28例接受LGBP治疗的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减重效果及其并发症改善情况。结果:48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术中并发症发生及中转开腹。术后随访1年,LSG组与LGBP组的体重指数[LSG:(24.40±1.46)kg/m2,LGBP:(24.50±1.37)kg/m2]均较术前[LSG:(35.44±2.62)kg/m2,LGBP:(34.18±2.36)kg/m2]显著降低(LSG:t=19.654,P=0.000;LGBP:t=16.620,P=0.000)。2组患者高脂血症、高血压、胃食管反流性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2型糖尿病等肥胖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LSG与LGBP治疗肥胖症及其并发症是安全、有效、切实可行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宜采用LSG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肥胖症患者宜采用LGBP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难易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112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可能影响手术难度的因素,再对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确定手术难度的相关因素。结果:手术时间130~210 min,中位时间180 min;术中出血量60~150 ml,中位出血量85 ml。8例(7.1%)中转开腹,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难度的独立影响因素为男性(P=0.001,OR=13.616)、BMI≥28 kg/m2(P=0.02,OR=16.566)、肿瘤长径≥4 cm(P=0.000,OR=25.440)、肿瘤距肛缘距离<6 cm(P=0.000,OR=70.133)、骨盆坐骨棘间径<9.5 cm(P=0.001,OR=21.503)、骨盆骶尾间距≥12.2 cm(P=0.045,OR=4.320)。结论:男性、肥胖、肿瘤体积大、位置低及深窄骨盆的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难度较大。术前明确影响手术难度的相关因素可评估手术风险,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腹腔镜下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利用人体的天然腔道如取出手术标本,无需在腹壁进行小切口,有微创优势.本研究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NOSES与腹腔镜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9例,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7),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NOS...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53例行达芬奇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n=25)与常规组(n=28),快速康复组采取FTS理念指导下的围手术期管理;常规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管理.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资料(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可行性。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月将71例Duke’s A、B期的低位直肠癌,按照序贯原则设计,采用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分别施行腹腔镜和开腹TME,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16.9±20.7)min显著短于开腹组(133.6±20.0)min(t=-3.456,P=0.000),术中出血量(84.4±27.6)ml显著少于开腹组(145.7±34.0)ml(t=-8.349,P=0.000),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6±1.0)d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4.0±1.0)d(t=-5.898,P=0.000),淋巴结清扫数目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12.2±3.0)枚vs.(12.3±2.6)枚(t=-0.127,P=0.899)]。腹腔镜手术组保肛率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83.3%(30/36)vs.60.0%(21/35),χ2=4.775,P=0.029]。71例随访24~60个月,中位随访40个月,2组局部复发各1例,远处转移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χ2=0.000,P=1.000)。结论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TME治疗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IMA)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应用价值及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15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MA结扎方式分为低位结扎组(n=98)与高位结扎组(n=117).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9年12月间分别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LAP组)及开腹胃癌根治术(OPEN组)的204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LAP组78例,OPEN组12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术后病理和随访结果.结果 手术时间LAP组为(202.9±45.6)min,显著低于OPEN组的(219.8±45.2)min(P<0.05);术中失血量LAP组为(144.5±146.5)ml,显著低于OPEN组的(245.0±146.4)ml(P<0.05).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LAP组为(3.1±1.1)d,OPEN组为(4.5±1.6)d(P<0.05);术后第1次进食时间LAP组为(5.2±1.9)d,OPEN组为(7.0±3.6)d(P<0.05);术后住院天数LAP组为(10.8±1.2)d,OPEN组为(12.4±3.8)d(P<0.05).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LAP组10.3%,OPEN组12.7%(P>0.05).手术上、下切缘距离肿瘤为LAP组为(4.0±1.9)cm和(3.6±1.7)cm,OPEN组则为(4.2±1.7)cm和(3.5±1.8)cm(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平均清扫淋巴结数LAP组为(13.1±6.5)枚,OPEN组则为(14.5±8.2)枚(P>0.05),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术后LAP组中位随访22(2~64)个月,无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OPEN组中位随访24(3~65)个月,1例死于肿瘤腹膜转移.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治疔早期胃癌安全、可行、微创、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功能型助手与支架型助手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2例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为支架型助手组(对照组),62例为功能型助手组(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围手术期及近期随访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单孔加一"与常规5孔法完全腹腔镜技术在右半结肠癌手术中的近期疗效、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及机体应激及炎性反应状态,以探讨"单孔加一"腹腔镜技术在根治性右半结肠癌手术中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接受单孔加一孔腹腔镜右半结肠手术的35例患者(SILS+1组)的临床资料,并将同期采用常规5孔法行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手术的44例患者作为传统组(CLS组)。比较两组术中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观察指标(术后首次下地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前3 d疼痛评分、住院天数、淋巴结清扫个数、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总蛋白、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指标)。结果两组均无中转开腹或腹腔镜辅助手术,均成功完成全腔镜下根治性右半结肠癌切除术。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肿瘤分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与CLS组相比,SILS+1组总切口长度更短[(5.1±0.6)cm比(8.5±4.1)cm,t=4.124,P=0.012],首次下地中位时间(中位数:27.6 h比49.3 h,Z=4.386,P=0.026)及首次排气中位时间(42.8 h比63.2 h,Z=13.086,P=0.012)更早,术后疼痛更轻[术后1d:(2.0±1.1)分比(3.6±0.9)分;术后2 d:(1.4±0.2)分比(2.9±1.4)分,术后3 d:(1.1±0.1)分比(2.3±0.3)分,F=49.128,P=0.003],术后住院时间[(9.1±2.7)d比(11.2±2.2)d,t=3.267,P=0.001]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2天复查,发现SILS+1组的总蛋白水平高于CLS组[(59.7±18.2)g/L比(43.0±12.3)g/L,t=2.214,P=0.003]、白蛋白水平高于CLS组[(33.6±7.3)g/L比(23.7±5.4)g/L,t=5.845,P<0.001],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CLS组[(16.3±3.1)g/L比(63.3±4.5)g/L,t=4.961,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孔加一"技术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及潜在推广价值,在具有与传统腹腔镜同等根治度的前提下,该技术可减少手术切口数目,减轻术后疼痛,加快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肠道支架置入联合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48例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行肠道支架置入联合择期手术(CSCES),106例行急诊手术(ES)。对比两组患者基本信息、病理资料、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CSCES组中肠道支架置入与手术的间隔时间为(8.3±2.0)d。与ES组相比,CSCES组术中出血量[(88.3±54.9)min vs.(108.7±53.2)min,P=0.041]更少,淋巴结清扫数量[(20.4±6.2)vs.(17.4±4.4),P=0.001]更多,Ⅰ期吻合率(83.3%vs.53.8%,P=0.001)、腔镜手术率(45.2%vs.5.7%,P=0.001)更高,造口率(23.8%vs.55.7%,P=0.001)、永久造口率(16.7%vs.48.1%,P=0.001)更低,术后住院时间[(10.79±5.05)d vs.(12.73±5.00)d,P=0.036]更短,术后通气[(2.12±0.73)d vs.(2.44±0.83)d,P=0.029]更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道支架置入联合择期手术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安全、可靠,并且在提高Ⅰ期吻合率、降低造口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联合非气腹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较常规开胸手术的优势。方法 2006年11月~2008年5月施行电视胸腔镜联合非气腹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111例(研究组),同期施行常规开胸手术110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272.3±57.9)min显著长于对照组(218.7±91.0)min(t=5.229,P=0.000);研究组术中出血量(219.7±194.4)ml显著少于对照组(590.0±324.4)ml(t=-10.304,P=0.000);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9.6±1.7)d显著短于对照组(11.4±2.3)d(t=6.620,P=0.000)。研究组术后切口液化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6.3%(7/111)(P=0.007)。对照组清扫淋巴结(39.2±12.5)枚,显著少于研究组(44.3±21.0)枚(t=-2.191,P=0.029)。2组病人术后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log-rank检验,χ2=0.348,P=0.555)。结论 全胸腔镜联合非气腹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淋巴结清扫更彻底,尽管手术时间较常规手术长,但远期疗效与常规手术相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肥胖对男性直肠癌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laparoscopic low anterior resection,Lap-LA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8月91例男性直肠癌Lap-LAR的临床资料,以BMI≥28作为肥胖标准,肥胖组29例,非肥胖组62例。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病理指标和术后生存情况。结果2组Lap-LAR均顺利完成,均无中转开腹。对比非肥胖组,肥胖组手术时间较长[(149.0±27.2)min vs.(120.6±23.8)min,t=5.053,P=0.000],术中失血较多[(155.2±54.0)ml vs.(116.1±54.1)ml,t=3.177,P=0.002],术后排气较晚[(3.0±0.8)d vs.(2.4±1.0)d,t=3.113,P=0.003],术后住院时间较长[(9.7±4.5)d vs.(7.8±2.8)d,t=2.129,P=0.040],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理完全缓解率、淋巴结检出数、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转移数、肿瘤TNM分期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肥胖组术后随访8~59个月(中位数39.0月),非肥胖组术后随访9~60个月(中位数39.5月),2组累积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log-rankχ^2=0.495,P=0.482)。结论肥胖的男性患者由于过多的脂肪填充,会增加Lap-LAR操作的难度。较之非肥胖患者,肥胖者术后恢复较慢,但术后生存情况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HT)是否能使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RLRP)治疗的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获益。方法回顾性研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自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根治术前通过穿刺活检及MRI诊断为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31例。其中术前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12例,年龄(65.67±5.123)岁,未经内分泌治疗19例,年龄(66.58±8.520)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缘阳性率、淋巴结阳性率、术后吻合口漏尿等情况。结果 31例手术均无中转开放及二次手术。新辅助治疗组手术时间[(176.84±54.875)min vs.(66.58±8.520)min,P=0.032]和术后住院时间[(9.50±2.505)min vs.(13.87±5.987)min,P=0.048]缩短,术中失血量[(165.68±79.746)mL vs.(13.87±5.987)mL,P=0.013]减少。治疗组肿瘤切缘阳性率(8.33%vs.26.32%,P=0.001)和清扫淋巴结阳性率(17.14%vs.38.18%,P=0.037)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前辅助内分泌治疗并不能降低术后Gleason评分和临床分期(P>0.05)。结论术前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在RLRP治疗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中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术难度并且减少术中出血,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