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在治疗膝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价值.[方法]在关节镜下对32例43膝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术后给予正规内科治疗3个月.所有患者得到了6个月以上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关节功能的评定和红细胞沉降率( 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的测定.[结果]术后6个月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90.7%上(43/39个). 术后3个月,ESR、CRP和RF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 [结论]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联合术后正规内科用药治疗膝类风湿性关节炎,对膝关节局部及全身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早中期类风湿性关节炎48个膝关节(男10个,女38个,平均年龄35岁)在关节镜下行滑膜切除术,并使用双极射频汽化仪对残留的滑膜进行处理。术后给予羟基氯喹、氨甲喋呤和柳氮磺胺吡啶等抗类风湿药治疗,疗程6~12个月。48个关节均得到了6个月的随访,34个关节得到2年的随访。随访包括近侧指间关节的疼痛、关节压痛及关节肿胀的改善率;Ishikawa关节功能的评分;术前术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的检测。结果: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以滑膜充血水肿为主要特点,中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在镜下的表现是血管翳和肉芽肿的形成,术后6个月近侧指间关节的疼痛、关节压痛及关节肿胀的总改善率为83.3%,术后2年为55.9%。Ishikawa关节功能的评分术后6个月总优良率为93.8%,术后2年为73.5%。ESR、CRP和RF均较术前明显下降。结论:对早中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进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同时术后给予正规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近排腕骨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腕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9年3月~2014年12月,对10例创伤性腕关节炎行近排腕骨切除术。术后测量腕关节的活动度、握力和疼痛程度,腕关节功能评定采用Krimmer评分法。术后拍摄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了解腕关节骨性改变情况。[结果]术后随访8~66个月。腕关节屈伸活动度(腕关节掌屈、背伸角度之和)平均为73°(健侧为127°),尺桡偏平均为37°(健侧为67°);握力为24 kg(健侧为48 kg);疼痛值为30(术前为75);腕关节功能评分为82分(术前为56分)。腕关节X线片示:术后1例桡头关节形成关节炎。[结论]近排腕骨切除可保留腕关节部分功能,减轻腕关节疼痛,是治疗创伤性腕关节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的治疗方法以及疗效评价。方法在关节镜下对33例(39个关节)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滑膜切除术,其中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7例,8个关节;中期类风湿性关节炎26例,31个关节。术后给予正规严格的抗类风湿药物治疗。术后随访分别按照Lysholm评分、ESR、CRP以及Ishikawa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33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5.77年。采用Lysholm评分、ESR、CR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shikawa评分:39个关节优良率为76.9%(30/39),早期8个关节的优良率为87.5%(7/8),中期31个关节的优良率为74.2%(23/31),二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早、中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联合术后正规的抗类风湿药物治疗,均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膝类风湿性关节炎(RA)MRI检查的早期诊断价值,观察膝关节镜下全滑膜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行膝关节镜下全滑膜切除术RA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X线片和注射钆对比剂MRI检查,术后常规病理检查。观察X线片、MRI检查诊断早期RA的准确性,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6、12个月Lysholm评分及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X线片、MRI检查诊断早期RA的准确率分别为66%(29/44)和97%(29/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术后3、6、12个月Lysholm评分及RF、ESR、CRP等指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检查诊断早期膝RA较X线片检查准确;全滑膜切除术是治疗膝RA较好的术式选择,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明显,RF、ESR和CRP等临床指标显著改善,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不同水平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术后类风湿活动及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0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术前术后ESR和CRP、关节疼痛肿胀以及术后并发症等,以ESR正常(ESR≤30 mm/h)或升高(ESR30 mm/h)以及CRP正常(CRP≤10 mg/L)或升高(CRP10 mg/L)进行分组,比较不同水平ESR和CRP患者术后类风湿活动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107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87例,手术时平均年龄58.3岁,术前ESR正常者共46例,升高者61例,术前CRP正常者58例,升高者49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非手术关节疼痛、肿胀或晨僵等类风湿活动的表现,1例术前ESR升高者于术后一个月时出现软组织脓肿,该患者术前CRP正常,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ESR和CRP与膝关节置换术后类风湿活动及并发症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大多角骨切除加桡侧腕屈肌悬吊治疗退行性第一腕掌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大多角骨切除加桡侧腕屈肌悬吊术治疗退行性第一腕掌关节炎8例,按Krimmer腕关节评分法评价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患者自我功能评价表(DASH问卷调查表)评价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状况.方果 术后随访8~26个月,平均15个月,包括手术前后腕掌关节疼痛程度、腕掌关节活动度、握力以及X线片检查.第一腕掌关节疼痛值术前为(5.6±2.2),术后为(1.6±1.0);拇指内收外展活动度术前为(32.0±10.0)°,术后为(58.0±13.0)°;拇指屈伸活动度术前为(20.0±11.0)°,术后为(43.0±13.0)°;握力术前为(16.5±3.9)ks,术后为(25.0±8.3)ks;捏力术前为(2.0±0.9)ks,术后为(3.2±1.3)ks.Krimmer评分值术前为(48.0±19.0)分,术后为(85.0±23.0)分;其中优5例,良2例,中1例.DASH值术前为(52.0±20.0)分,术后为(21.0±14.0)分,DASH调查表结果显示术后手部灵巧,动作恢复良好,但从事重体力劳动有部分功能受限.方论 大多角骨切除加桡侧腕屈肌腱悬吊可减轻疼痛、改善第一腕掌关节功能,是治疗退行性第一腕掌关节炎的有效手段,但从事重体力劳动时仍有部分功能受限.  相似文献   

8.
目的自行设计3D打印微孔钛人工腕关节,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观察临床效果。方法自2019年2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类风湿性腕关节炎4例,枪伤致腕关节开放性部分缺损1例,骨性腕关节炎1例,均采用个性化3D打印微孔钛人工腕关节置换术治疗。纳入标准:腕关节炎疼痛明显,需要行全腕关节融合,腕骨严重缺血坏死、塌陷。排除标准:腕关节结核或化脓性感染,全身情况差,合并严重并发症。术前、术后评估测量腕关节疼痛(VAS)评分,腕关节活动度(屈伸、尺桡偏、旋转活动度)以及握力,采用配对资料比较的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5(2.7,19.5)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由术前的47.5 (45.0,60.0)分减少为0 (0,2.5)分(Z=-2.232,P 0.05);握力由术前的7.00 (3.0,9.0) kg增加到术后17.5 (11.5,20.0) kg (Z=-2.201,P 0.05);腕关节活动度中屈曲、尺偏和桡偏较术前明显改善(Z=-2.214,-2.041,-2.333,均为P 0.05),背伸、旋前和旋后改善不明显(P 0.05)。关节假体均无松动及脱位。结论 3D打印微孔钛人工腕关节治疗重度腕关节疾病初期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病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远端尺桡关节融合结合尺骨远端假关节成形术(改良Sauvé-Kapandji术)治疗远端尺桡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关节镜下改良Sauvé-Kapandji术治疗12例远端尺桡关节炎患者。记录远端尺桡关节融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腕关节疼痛VAS评分及患侧握力,测量关节活动度,采用Mayo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36个月。远端尺桡关节均融合,时间11~28(18.0±6.3)周。无截骨断端再骨化、骨桥形成等情况发生。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腕关节活动度和前臂旋转度较术前改善(P<0.05),患侧握力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Mayo评分为55~95(76.3±14.7)分,其中优6例,良3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12。结论 采用关节镜下改良Sauvé-Kapandji术治疗远端尺桡关节炎融合率高,疼痛缓解明显,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时进行滑膜切除与否对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2012年860例符合原发性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患者,年龄48~82岁,分为两组:420例关节置换同时进行滑膜切除,440例未进行滑膜切除。随访3~7年,平均4.8年。观察和测定手术时间,引流量,术前和术后1、3 d,2、6、12周和1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总数和感染率评价膝关节术后临床效果。采用VAS评分和AKSS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基线基本相同。手术时间滑膜切除组较长(76±15)min,非切除组(65±12)min,P0.001,伤口引流量滑膜切除组(285±105)ml,未切除组(245±103)ml,P0.001。术后滑膜未切除组患者血液中ESR、CRP水平高于切除组,术后2周CRP恢复到术前水平,而ESR缓慢降低直至术后6周接近正常水平。术后两组患者白细胞总数,未切除组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AK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平均4.8年的随访中,切除组出现表浅感染3例,深部感染4例,未切除组表浅感染2例,无深部感染患者。[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滑膜切除组手术时间及伤口引流量均高于未切除组,未切除组术后白细胞总数、ESR,CRP偏高,但感染率低,因此推测膝关节滑膜在抗感染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肘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RA)关节镜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从2000年1月~2007年12月,本组对23例肘关节RA患者行肘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肘关节镜手术采用俯卧位,使用直径4mm的关节镜。本组患者男4例,女19例;平均年龄(49±7.8)岁(38~59岁),发病时间平均(12.2±5.8)年(5~20年);全部患者术前X线检查均有关节间隙狭窄和侵蚀,为Larsen3~4期的晚期病变。术后随访门诊复查时间平均4.3(0.5~6)年,术者对关节屈伸活动度进行了测量,患者对关节肿痛和不适进行了主观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无出现并发症。关节伸直角度术前平均差(40±25)°(10~75°),术后平均差(25±18)°(10~50°);关节屈曲角度术前平均(90±14)°(70~110°),术后平均(104±16)°(80~120°)。关节活动度得以保持。患者自诉肿痛及关节不适明显改善,全部患者在主观上感到非常满意。结论采用俯卧位技术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肘关节RA安全有效,即使晚期患者仍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活动度,并可明显改善肿痛症状,患者主观评价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膝关节十分区法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自2010-05—2014-01对1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根据赵立恒等提出的膝关节十分区法行关节镜下膝关节滑膜组织切除术,并与2005-01—2009-12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常规滑膜切除的19例进行比较。比较2组手术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及复发率。结果常规组19例术后随访10~72个月,平均41.6个月;十分区组术后随访10~48个月,平均34.6个月。2组术后ESR、CRP值及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比较,十分区组Lysholm优良率更高(χ2=3.96,P0.05)和复发率更低(χ2=3.88,P0.05)。结论采用膝关节十分区法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更确切,降低了复发率,关节功能改善更明显,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肘关节屈伸活动受限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自2014年2月至2017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关节镜手术治疗肘关节屈伸活动受限的患者28例,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龄18~72岁;左侧10例,右侧18例。创伤性骨关节炎19例,非创伤性骨关节炎9例。根据病因分为创伤组(19例)和非创伤组(9例)。术后常规康复训练,对比术前、术后肘关节屈伸活动度、Mayo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随访结果。结果术后随访26例,失访2例,平均随访18.8个月(6~28个月)。术前Mayo评分创伤组良9例,中6例,差3例;非创伤组良4例,中2例,差2例。术后Mayo评分创伤组优13例,良5例;非创伤组优6例,良2例。创伤组术前伸直活动度平均为(28.6±15.5)°,术后末次随访时平均为(6.1±4.1)°;屈曲活动度术前为(97.9±16.5)°,术后末次随访时平均为(138.7±7.2)°;疼痛VAS评分术前平均为(4.4±1.6)分,术后12个月平均为(1.1±0.6)分。非创伤组术前伸直活动度平均为(27.9±14.7)°,术后末次随访时平均为(5.7±3.8)°;屈曲活动度术前为(99.4±18.1)°,术后末次随访时平均为(136.7±7.7)°;疼痛VAS评分术前平均为(4.1±1.3)分,术后12个月平均为(1.3±0.7)分。结论无论是创伤后或是非创伤性患者,用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屈伸活动受限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选择,均可提高屈曲、伸展和肘关节功能评分,改善其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尺骨小凹单一骨隧道修复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周围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32例关节镜下经尺骨小凹修复TFCC的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9.8±13.5岁(22~6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5.7±8.5个月(2~30个月)。术前通过下尺桡关节(DRUJ)冲击试验、MRI影像学表现及关节镜术中拉钩试验明确TFCC深层韧带在尺骨小凹止点处的损伤,采用经尺骨小凹单一骨隧道方法修复TFCC。术后给予过肘长臂石膏托前臂旋转中立位固定,4周后开始主动活动度训练,可拆卸支具保护腕关节3周。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握力、关节活动度、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及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评分。结果术中关节镜检查发现,32例患者均为尺骨小凹处撕裂的Palmer 1B型TFCC周围部损伤,其中26例为TFCC深层撕裂(Atzei-EWAS 3型),6例为TFCC深层和浅层同时撕裂(Atzei-EWAS 2型)。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42个月,平均(31.0±4.9)个月。末次随访时评估,24例患者DRUJ稳定性恢复正常,8例为DRUJ稳定性1级。腕关节屈伸活动度术前(126.4°±20.5°)与术后(135.4°±27.0°)无差异(P=0.140),桡偏/尺偏由术前的36.7°±10.7°提高至术后的40.0°±10.6°(P=0.039),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度由术前的137.9°±29.1°提高至术后的148.6°±21.4°(P=0.031)。末次随访时,握力为(23.5±8.5)kg,VAS为(1.2±1.0)分,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为(83.9±11.6)分,DASH评分为(10.4±6.5)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20.6±8.3)kg,(3.7±1.2)分,(67.4±11.2)分,(34.6±10.2)分,P均0.05)]。术中无医源性尺骨远端骨折发生,术后无感染及尺神经手背支损伤发生。所有患者重返工作岗位,均恢复正常日常生活。结论腕关节镜下经尺骨小凹单一骨隧道修复TFCC尺骨小凹处撕裂,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恢复关节稳定性,改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近排腕骨切除加骨间掌、背侧神经切断术治疗退行性腕关节炎的疗效。方法1996年3月-2002年12月,对30例退行性腕关节炎行近排腕骨切除和腕部骨间掌、背侧神经切断术。术后测量腕关节的活动度、握力和疼痛程度,腕关节功能评定采用Krimmer评分法。术后拍摄腕关节X线正侧位片,了解腕关节骨性改变情况。结果术后随访8~66个月。腕关节屈伸活动度平均为70°(健侧为126°),尺桡偏平均为36°(健侧为66°);握力为25kg(健侧为46kg);疼痛值为32(术前为73);腕关节功能评分为70。腕关节X线片示,术后3例腕关节形成关节炎。结论近排腕骨切除加骨间掌侧及背侧神经切断可保留腕关节部分功能,减轻腕关节疼痛,是治疗退行性腕关节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早、中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和中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关)的疗效. 方法对34例早中期的类风关42个膝关节(早期类风关组22例,24个关节;中期类风关组12例,18个关节),在关节镜下施行以滑膜切除术为主处理,其中32个膝关节辅助使用双极射频进行滑膜的清除和止血.术后给予正规抗类风湿药物治疗,对早、中期两组进行随访(平均25月),包括关节功能的评定,检测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 reaction protein)和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 ). 结果早期类风关组24个膝关节术后优良率为91.7%(22/24),中期类风关组18个膝关节优良率为66.7%(12/18),二者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χ2=2.705,P=0.100). 结论早期和中期类风关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均可以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二者疗效无差别.双极射频有助于彻底清除病变滑膜、减少关节血肿、利于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应用四角融合联合舟骨切除术治疗进行性腕塌陷的临床效果。[方法]切除舟骨,应用全螺纹空心螺钉融合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治疗10例进行性腕塌陷,术后随访1~5年,平均(3.71±1.24)年,随访检查包括腕关节疼痛程度、腕关节活动度、握力及X线片检查,观察上述指标术前术后变化。[结果] 10例患者腕关节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平均握力恢复至健侧的80%,腕关节活动度恢复至健侧的52%。[结论]四角融合联合舟骨切除术是治疗进行性腕塌陷的有效方法,术后能恢复大部分腕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6年8月采用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18例的病例资料,通过比较其术前术后的腕关节活动度、前臂活动度、握力以及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对该术式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8例均获随访,截骨部位均获得骨性愈合。比较其术前术后的腕关节活动度、前臂活动度、疼痛、握力,腕关节的活动度有一定的改善。其中握力、疼痛较术前改善明显;腕关节屈伸活动范围术前为健侧的(81.5±12.3)%,术后为健侧的(91.2±11.5)%;前臂旋转活动范围术前为健侧的(82.1±9.3)%,术后为健侧的(93.1±10.3)%;腕关节尺桡偏范围术前为健侧的(68.7±10.2)%,术后为健侧的(88.6±11.7)%;VAS评分术前(4.7±1.1)分,术后(0.6±0.4)分;患手占健侧的握力术前(66.7±11.9)%,术后(94.7±9.7)%。末次随访时改良的Mayo腕关节评分平均为86分,优12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8.9%。结论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可缓解患者腕部疼痛,改善腕关节功能,提高握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8):1651-1656
[目的]采用MRI增强扫描及滑膜测量的方法,比较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heumatoid Arthritis,RA)膝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前后滑膜量的变化,评估手术的疗效。[方法]2012年2月2013年6月,共有20例20膝符合入选标准,左膝11例,右膝9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3.8±16.24)岁(222013年6月,共有20例20膝符合入选标准,左膝11例,右膝9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3.8±16.24)岁(2266岁),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行MRI平扫及静脉钆喷酸葡胺Gd-DTPA增强成像,在增强后的横断面T1加权像中,选取通过股骨内外上髁连线的层面,使用Image J 1.45 S医学图像软件勾画、测量关节腔面积、滑膜面积、滑液面积,临床观测指标包括VAS评分、血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对上述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6个月时,MRI测量提示膝关节滑膜面积由术前的(1 235.00±251.19)mm2减少至(526.40±445.91)mm2(t=10.72,P<0.01),关节腔总面积由术前的(2 132.60±178.20)mm2减少至(1 294.4±664.16)mm2(t=7.41,P<0.01),滑液面积尽管较术前减少,但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86,P=0.08);VAS疼痛评分由术前的(5.60±2.21)分减少至(2.20±1.36)(t=9.12,P<0.01),血沉由(54±15.59)mm/h降低至(23±6.32)mm/h(t=10.53.12,P<0.01),Lysholm评分由(56±8.05)分增加至(88±8.61)分(t=-11.43,P<0.01)。[结论]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能够直接减少关节腔内滑膜量、缓解RA患者的关节和全身症状,基于MRI的滑膜测量为该手术的疗效评估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结合黏弹性补充对踝退行性骨关节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5月保守治疗无效,踝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30例,行踝关节镜治疗,术后按计划行踝关节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平均随访(2.5±0.6)年,2例失访。男19例,女9例;年龄28~56岁,平均(40.0±5.9)岁。排除先天发育异常;创伤引起的骨折畸形愈合;曾经发生过感染;以往有关节镜手术史;半年内行关节内皮质激素注射史;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及严重内科病;妊娠;除外类风湿、痛风、结核等疾病所致关节炎。由同一术者对关节软骨损伤用Outerbridge分级,对患者在局麻下行关节镜下滑膜清除,软骨修整,骨赘磨削。所有病例未实施微骨折术,术后按治疗计划行踝关节腔透明质酸钠注射。术后采用Ogilvie-Harris标准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根据Ogilvie-Harris标准,本组优10例,良14例,一般3例,差1例。主观疼痛评分(VAS)由术前7.5±1.3改善至术后2.4±2.3(P=0.00);踝背伸活动度(ROM-D)术前(27.0±7.3)°,术后(29.0±5.6)°,无显著改善(P=0.26);Tegner运动水平评分术前2.7±1.3,术后5.6±2.2,评分提高(P=0.00)。结论:推荐在治疗踝退行性骨关节病时应用关节镜下滑膜清除,骨赘磨削,软骨修整术和术后按计划行关节内透明质酸钠注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