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病人288例,根据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分为吻合口漏组与非吻合口漏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88例食管癌病人术后发生吻合口漏40例,发生率13.89%;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术前放疗、术后肺部感染、支气管镜吸痰、制作管状胃、年龄、术前学清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病理分型、TNM分期、肿瘤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呼吸系统疾病(OR=4.114,95%CI:1.032~14.232)、术前放疗(OR=2.665,95%CI:1.004~8.986)、术后肺部感染(OR=3.033,95%CI:1.121~10.587)、制作管状胃(OR=3.323,95%CI:1.216~10.986)、支气管镜吸痰(OR=2.875,95%CI:1.125~9.343)是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食管癌根治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较高,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术前放疗、术后肺部感染、支气管镜吸痰、制作管状胃等均会增加术后吻合口漏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食管癌术前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了解营养风险评分结果和临床结局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NRS2002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胸外科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并手术的225例食管癌患者进行术前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其中男136例、女89例,年龄41~85(64.0±8.2)岁。总评分为疾病严重程度评分、营养状况评分、年龄评分(≥70岁年龄评分为1分,70岁为0分)3项的总和。临床结局设定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住院时间。结果术前评分≥3分者为75例(33.3%),3分者为150例(66.7%);NRS2002评分≥3分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NRS2002评分3分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7%vs.12.0%,P0.05);NRS2002评分≥3分者总住院时间长于NRS2002评分3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80±7.94)d vs.(15.30±2.05)d,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NRS2002、基础疾病、手术方式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NRS2002评分≥3分的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住院时间延长,这提示有必要对于术前营养风险评分≥3分的食管癌患者进行适当及科学的营养干预。NRS2002可以作为评估食管癌术后营养风险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风险评估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321例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对入组患者术前营养风险进行评分,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前营养风险与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性。结果 321例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5.6%(18/32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RS2002评分≥3分、临床病理分期为Ⅲ-Ⅳ期以及吻合口距肛缘距离≤5 cm是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RS2002评分(OR=4.125,95%CI=2.062~7.004)、临床病理分期(OR=3.334,95%CI=2.062~7.004)及吻合口距肛缘距离(OR=2.341,95%CI=2.559~15.838)是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术前NRS2002评分有助于预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对于NRS2002评分≥3分的患者,应加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状况与预后的关系,分析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94例食管癌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营养风险评分进行分组,总评分<3分为无营养风险组,总评分≥3分为营养风险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术前营养风险状况对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的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营养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营养风险组491例,无营养风险组403例.营养风险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比例明显高于无营养风险组(33.60%对1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营养风险组与无营养风险组术后严重并发症比较(23.01%对8.68%)、平均住院日比较[(37.20±13.89)天对(31.69±13.49)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OR=1.58,95% CI:1.101 ~2.268)、入院症状条目数(OR=7.97,95% CI:6.071 ~10.463)、入院症状严重程度(OR=0.26,95% CI:0.186~0.385)、入院饮食状况(OR=0.62,95% CI:0.482~0.813)是发生术前营养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60岁、入院症状多、入院症状严重、入院饮食情况差的食管癌患者容易发生营养风险.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易发生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中颈部手工分层吻合和管形吻合器吻合对近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9年2月~2022年4月我院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手术的病人196例,按胃-食管颈部吻合方式不同分为手工组(87例)和管吻组(109例),比较两组病人颈部手术时间、总手术时间、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 管吻组病人颈部吻合时间[(23±3.57)分钟]短于手工组[(31±4.5)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病人总体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工组病人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于管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中,颈部手工分层吻合可降低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81例行根治性手术的食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选择性别、年龄、ASA评分、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史、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漏发生可能有影响的非重复特征性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主要危险因素。结果行食管癌根治术病人381例中,发生吻合口漏37例。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部位、手术方式、吻合部位、吸烟史、中重度阻塞性肺疾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第二天CRP水平为其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吻合部位、吸烟史、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第二天CRP水平是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部吻合、吸烟史及术中出血流量是吻合口漏发生的重要因素,术后第二天CRP水平在早期诊断吻合口漏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癌患者术前分期分级偏低的相关危险因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前分期分级偏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55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前后分期分级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术前临床分期低于术后病理分期的危险因素。结果 55例患者术前临床分期T1~T250例,其中21例术后病理分期为T3~T4,占42%。26例术前穿刺活检病理Gleason评分2-6分者中11例术后病理分级为7-10分,占42%。Logisa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血清PSA(P=0.0159)及前列腺穿刺阳性针数的百分率(P=0.0013)是预测术前临床分期低于术后病理分期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临床分期为T1~T2而血清PSA≥20ng/ml或前列腺穿刺阳性针数≥50%的患者应考虑到临床分期偏低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手术疗效提供有利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15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与并发症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术前合并症、术者手术经验、新辅助治疗、手术时间、肿瘤位置及TNM分期与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后并发症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术前合并症、术者手术经验、肿瘤位置及TNM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发症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无并发症组(P<0.05)。结论:性别、术前合并症、术者手术经验、肿瘤位置及TNM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应尤其注意伴有并发症危险因素的患者,以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363例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并对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长期重度吸烟史、术前有两种及以上的合并症和手术持续时间为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高龄食管癌患者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早戒烟、控制术前合并症和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微创手术后呼吸衰竭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方法胸腔镜食管癌微创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病人55例为呼吸衰竭组,术后无呼吸衰竭病人9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术前肺功能、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以及术后病发症等因素对呼吸衰竭发生风险的影响。使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年龄≥70岁)、吸烟、术前肺部合并症、手术时间 3小时、术后吻合口瘘、发生乳糜胸可能是呼吸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呼吸衰竭组术前最大通气量(MVV%)为(51. 02±7. 69),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为(39. 05±6. 47),对照组分别为(85. 64±8. 10)和(74. 29±7. 28),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手术时间 3小时、术前肺功能偏低及术后吻合口瘘、乳糜胸(B值分别为1. 313、1. 345、1. 489、1. 579和1. 574)均为引起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微创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独立因素(P 0. 05)。结论接受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微创手术病人术前改善肺功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吻合口瘘、乳糜胸发生有助于预防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评估其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 328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26例、女602例,平均年龄(67.2±14.1)岁。根据术后有无吻合口瘘发生,将患者分为两组,吻合口瘘组(167例)和无吻合口瘘组(1 161例)。对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吻合口瘘发生率12.6%(167/1 328)。单因素分析表明:体重指数、心律失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化疗、术前放化疗、病变位置、吻合方式、吻合口包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均与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相关(P0.05)。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COPD、病变位置及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是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与多种因素相关,术前COPD、病变位置及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是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高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行三切口食管切除术(McKeown术)颈部吻合后发生吻合口良性狭窄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在上海市胸科医院单一治疗组中行McKeown术,以管状胃代食管的所有食管癌患者,以术后出现良性吻合口狭窄并进行连续扩张次数≥3次的患者为狭窄组,无术后狭窄或狭窄较轻扩张次数<3次的患者为非狭窄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ASA评分、手术方式、吻合方式、管胃上提部位、肿瘤R0切除情况、吻合口瘘等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吻合口狭窄的危险因素。 结果共入选271例患者,有9.6%的患者需要行3次或3次以上的扩张治疗。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70岁)、术前新辅助治疗、手工吻合、胸骨后管胃上提路径、吻合口瘘、肿瘤的非R0切除与严重的吻合口狭窄均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吻合口瘘(OR=5.541,95% CI:2.110~14.549,P=0.001)和胸骨后管胃上提路径(OR=6.736,95% CI :1.623~27.965,P=0.009)是严重吻合口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吻合口瘘、胸骨后上提路径是食管癌McKeown手术颈部吻合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食管恶性肿瘤术后吻合口瘘并发症的风险分级系统,为食管癌切除术后发生胃食管吻合口瘘风险分级,识别潜在的高危患者。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于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接受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85例食管癌患者被纳入分析。对术后胃食管吻合口瘘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影响食管恶性肿瘤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根据预测因素的权重进行赋值,最终建立食管恶性肿瘤术后吻合口瘘并发症的风险分级系统。 结果全组患者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发生率为9.5%(27/285),院内病死率为2.8% (8/28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颈部吻合、年龄>69岁及血浆白蛋白<25 g/L是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每个独立危险因素均赋值1分,根据患者累积评分进行分组,其中0、1、2、3分组术后吻合瘘的发生率分别为2.2%、7.4%、21.0%和37.5%。 结论食管恶性肿瘤术后吻合口瘘风险分级系统,临床可操作性强,可识别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4.
机械缝合器在食管胃颈部侧侧吻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胸段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是治疗食管癌的常用手术方式,但颈部吻合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6%~26%),一直是困扰国内外胸外科医生的一个难题。自2004年4月至2006年12月我们对62例患者采用机械缝合器结合手工缝合行食管胃颈部侧侧吻合,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王英明  吕岩  刘成  袁钰  李栋 《中国科学美容》2011,(18):147-147,151
目的探讨中上段食管癌颈部黏膜外翻缝合法在食管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食管癌患者应用食管癌颈部黏膜外翻缝合法的资料,重点探讨该术式在防治并发症方面的优势。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3例,其余患者均恢复较好。结论中上段食管癌颈部黏膜外翻缝合法使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效解决食管癌术后的并发症问题,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全腔镜食管癌三野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方式(机械或手工)对术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间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接受全腔镜食管癌三野根治术治疗的203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部吻合方式的不同,分为机械吻合组(104例)和手工吻合组(9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机械吻合组术中吻合时间较手工吻合组明显缩短[(15.5±5.0) min比(28.0±4.5) min,P<0.01]。两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5.8%(6/104)和3.0%(3/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分别为9.6%(10/104)和2.0%(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手工吻合相比,全腔镜食管癌三野根治术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操作简单、吻合确切,但吻合口狭窄的风险增加,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接受腹腔镜腹膜外前列腺癌根治术(extraperitoneal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ELRP)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总结分析ELRP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ELR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出216例入组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BMI、术前Gleason评分、病理T分期、淋巴结清扫个数、手术经验、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围手术期病理T分期、围手术期Gleason评分情况等。通过对各组患者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因素。结果:将BMI、围手术期Gleason评分、病理T分期、淋巴结清扫个数、手术经验、临床T分期、术前Gleason评分共7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得出BMI(X1)、围手术期Gleason评分(X4)、病理T分期(X5)、手术经验(X7),OR系数分别为1.165、2.721、3.930、2.122。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表明BMI、围手术期Gleason评分、病理T分期、手术经验是影响围手术期并发症的5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MI、围手术期Gleason评分、病理T分期、手术经验均可影响ELRP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控前列腺患者体内的内分泌状态、增加手术经验各项参数可能有助于减低ELRP围手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与术前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收集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择期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信息,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基于全球领导人营养不良倡议标准下的营养状况、泰罗尼亚外科患者呼吸风险评估(ARISCAT)评分、肿瘤病理分期和手术有关因素等;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PP...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胃癌D2根治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237例行D2根治术的胃癌病人资料。对病人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胃切除方式、吻合方式、糖尿病、术前与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术前与术后第1天血清白蛋白水平及术后肿瘤分期,共13个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37例胃癌病人分为吻合口漏组13例,无吻合口漏组224例,在两组间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手术时间、胃切除方式、糖尿病、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血清白蛋白、术后第1天血清白蛋白、肿瘤T分期、N分期、TNM分期的单因素分析无统计学意义。吻合方式(P=0.013)和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P=0.002)的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P=0.038)是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为9.276。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贫血是胃癌D2根治术后吻合口漏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评价腹腔镜应用于胃癌根治术病人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6年3月西京消化病医院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及开腹胃癌根治术的2966例病人的资料。并发症按Clavien-Dindo分级系统,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病人按1∶1比例行倾向评分匹配后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共有2966例病人纳入研究,其中腹腔镜组687例,开腹组2279例。匹配后共1354例病人纳入研究(两组各677例),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17.0%比24.2%,P=0.001),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Ⅲa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比6.1%,P=0.818)。按性别、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TNM分期、体质量指数、分化程度、胃切除范围、肿瘤长径、手术时间、送检淋巴结数目分别进行亚组分析显示,在大多数层内也呈现出相同的规律。多因素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为术后并发症减少的保护性因素,年龄≥60岁、ASA分级Ⅲ级、术中出血≥200 ml为胃癌根治术后总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0岁、T分期为T 2~T 4a期、术中出血≥200 ml是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术中出血量少,安全可行且具有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