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双侧上尿路同时发生移行细胞癌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侧上尿路同时发生移行细胞癌患者的处理方法。方法:报告6例双侧上尿路同时发生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有慢性肾功能不全、无痛性肉眼血尿,经影像学和输尿管镜等检查确诊。3例行保肾手术,2例行肾输尿管切除术,1例仅行活检术。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为移行细胞癌。随访3~33个月,平均14.2个月。随访期间2例死亡,2例术后发生膀胱肿瘤,1例输尿管肿瘤复发,2例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双侧上尿路同时发生移行细胞癌,根据肾功能情况可选择行保肾手术或双侧肾输尿管切除术;保肾手术后应加强监测,以利早期发现复发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保留肾脏手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5年12月行输尿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保留肾脏手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共12例,其中11例单发,1例双侧同时发病;位于下段肿瘤12例,中段1例;行输尿管下端及膀胱袖口状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5例,输尿管镜下钬激光腔内切除5例,行输尿管节段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1例,1例双侧输尿管下段肿瘤患者行双侧输尿管节段切除+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术中均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术后1个月拔出,9例术后行膀胱灌注。结果:全部患者均为尿路上皮癌。术后随访3~108个月,平均(48.08±32.75)个月,术后总体复发率为54.55%(6/11),平均无瘤生存时间为(24.2±19.46)个月,2年内膀胱癌发生率为9.0%;2年总体生存率为81.81%(9/11),5年生存率为54.54%(6/11)。结论:保留肾脏手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安全、可行、有效,但术后需严密监测随访,包括输尿管镜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膀胱灌注化疗对不同级别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行肾、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后再发膀胱癌的影响.方法 对194例原发性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术后2年内各级别肿瘤患者中吡柔比星灌注组与未灌注组的膀胱癌复发率.结果 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2年后,灌注组复发率23.9%(28/117)明显低于未灌注组的39.0%(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1肿瘤灌注患者复发率为5.0%(1/20),未灌注患者复发率14.3%(3/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2肿瘤灌注患者复发率21.4%(12/56)明显低于未灌注组的43.9%(18/41)(P<0.05);G3肿瘤灌注患者复发率36.6%(15/41),未灌注患者复发率60.0%(9/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原发性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可预防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膀胱癌的发生.尤其对G2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可有效预防肿瘤的膀胱内复发;但其对G1及G3肿瘤患者无明显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确诊为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结果19例均为移行细胞癌,术前确诊14例,确诊率为73.7%。全部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月~7年,3年内死亡4例,存活5年以上3例,3~5年4例,余8例随访1月~3年存活。结论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输尿管造影、膀胱镜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基本检查手段,输尿管镜检查配合取活检是原发性输尿管癌术前重要的确诊方法。对于高期、高级别肿瘤,肾、输尿管全长、膀胱袖口状切除仍为最有效和首选的手术方法,对于低期、低级别肿瘤可考虑保留肾脏的手术,包括输尿管肿瘤段部分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输尿管下端、膀胱部分切除 输尿管膀胱移植术,输尿管镜电切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输尿管癌保留肾脏手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10年8月15例早期输尿管癌保肾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行输尿管节段切除端端吻合术;6例行输尿管末端及膀胱袖口状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均行膀胱灌注化疗。结果:本组15例患者术后病理均为移行细胞癌。14例获得随访6个月~5年,所有患者同侧输尿管及肾盂均未见复发,2例术后分别于9个月及3年出现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癌发生率为14.3%(2/14)。结论:输尿管癌为少见尿路上皮肿瘤,保肾手术有复发的风险。但对早期、低级别输尿管癌,保肾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孤立肾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5例孤立肾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患者行保肾手术,1例行开放手术,3例行腔内技术治疗。结果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得到随访,时间2个月~60个月,平均21个月。1例肾盂癌患者于术后2个月死于肺部疾病,1例肾盂癌术后19个月肿瘤局部并膀胱复发死于尿毒症,1例肾盂癌伴输尿管癌于术后25个月死于肿瘤转移,另2例无瘤存活。结论孤立肾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是施行保肾手术的适应症,采用腔内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和可行的术式。保肾手术后应行肾盂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并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行手术治疗的41例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经过.结果 所有患者中有28例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全切除术,13例患者行保肾手术,肿瘤组织分期为:pTis、pTa、pT1共有24例,pT2有11例、pT3有6例;病理分级结果为:低度恶性潜能尿路上皮乳头状瘤3例,低级别尿路上皮癌18例及高级别尿路上皮癌20例.出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的患者共15例,共有7例患者死于输尿管癌的多发转移.结论 输尿管癌具有恶性程度高,易复发,易远处转移等特点,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及细胞病理学检查,根治性肾输尿管全切术是治疗的金标准,保肾手术可选择性应用,中晚期输尿管癌的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特性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肉眼血尿、腰痛是其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术前经B超、IVP、膀胱镜等检查,确诊35例(94.8%),另4例为术后确诊;36例行手术治疗,3例远处转移者放弃治疗。结果:随访0~60个月,5例术后1年内出现膀胱移行细胞癌,18例在5年内死亡,13例存活至今,8例失访。绪论:IVP、膀胱镜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必要检查,输尿管镜检查是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患肾、输尿管全长加部分膀胱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最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尿路上皮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57例上尿路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肾盂肿瘤20例,输尿管肿瘤35例,病变累及肾盂输尿管2例。首发症状为肉眼血尿53例,体检发现4例;术前13例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13/57,22.81%)确诊,33例行B超检查(33/57,57.89%)确诊,28例行IVP检查(28/45,62.22%)确诊,41例行CT检查(41/45,91.11%)确诊,50例行MRU检查(50/52,96.15%)确诊,9例行输尿管镜检查(9/9,100%)确诊。50例行标准根治术,7例行输尿管部分切除术。结果:术后52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1.23%。1年和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2.31%(48/52)和59.62%(31/52),其中肾盂肿瘤1年和5年特异性生存率为94.74%(18/19)和68.42%(13/19);输尿管肿瘤1年和5年特异性生存率为93.55%(29/31)和51.61%(16/31);2例病变累及肾盂输尿管者,1例术后4个月肿瘤转移死亡,另1例随访6年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本组死亡患者肿瘤分级/分期多为G2~G3/T2~T3者。结论:肿瘤的分级和分期是预测上尿路上皮肿瘤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前行CT、MRU及输尿管镜检查对早期明确诊断有帮助,经积极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自1992年以来收治的22例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诊断方法,包括尿脱落细胞学检查、B超、TVU检查、膀胱镜、RCP检查及CT扫描得到确诊。结果 临床检查显示,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最常见症状为血尿。14例行肾、输尿管全段及输尿管周围的部分膀胱壁切除术,8例行输尿管部分切除术。术后发生膀胱癌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结论 对原因不明的血尿患应考虑到输尿管肿瘤的可能。掌握适应证,对原发性输尿管癌患及时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各种方法治疗输尿管膨出症的疗效,寻找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 31例输尿管膨出症,男4例,女27例;左侧15例,右侧12例,双侧4例。其中单一输尿管膨出2例,重肾并输尿管膨出29例。VCU检查18例,3例发现中—重度反流,31例均行超声和IVU及CT检查。结果术后随访0.5~3 a,2例单一输尿管膨出症行膨出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29例重肾中,4例经膀胱行输尿管膨出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3例中—重度反流,2例行输尿管膨出切除加上半肾切除术,1例行上半肾切除术,术后因反流持续存在,需再次手术;其余22例均行上半肾切除术,术后2例因严重尿路感染行输尿管残端切除术。结论输尿管膨出的治疗应根据输尿管膨出的类型、肾功能、有无反流决定手术方式,对于大多数重肾,单纯上半肾切除预后良好,若术前VCU检查有中—重度返流,应行完全重建术。  相似文献   

12.
张军  李香铁  杨先振 《器官移植》2011,2(6):332-334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输尿管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诊治的17例肾移植术后输尿管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少尿和局部肿胀不适等症状,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酐(Scr)升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示移植肾积水、移植肾输尿管扩张,经磁共振水成像或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尿路成像明确诊断.其中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15例,输尿管坏死2例.治疗经过:14例行开放性手术,包括行移植肾输尿管膀胱重新吻合术12例,移植肾输尿管-自体输尿管吻合1例,移植肾输尿管游离、重新放置输尿管支架管1例.3例行非开放性手术治疗,包括输尿管皮肤造瘘1例、腔内球囊导管扩张术1例、软膀胱镜下逆行输尿管支架管插管治疗1例.疗效:14例开放手术治疗患者与1例输尿管皮肤造瘘患者的移植肾肾盂与膀胱的连接部恢复通畅,移植肾功能均明显改善.另2例非开放手术治疗患者,包括1例腔内球囊导管扩张术及1例行软膀胱镜下逆行输尿管支架管插管术患者术后复发,行开放手术治疗.结论 彩超及磁共振成像水成像或CT尿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是确诊移植肾输尿管并发症的主要方法.肾移植术后输尿管并发症应以预防为主,确诊后视具体情况行开放性手术或非开放性手术治疗,开放手术治疗的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38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8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患者中,妇产科手术损伤15例,泌尿外科16例,普外科7例。术中发现25例,术后发现13例。确诊后均积极进行手术治疗。12例行输尿管镜下留置双J管术,8例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6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4例行输尿管膀胱角吻合术,3例行膀胱壁瓣输尿管吻合术,2例行输尿管松解术,2例先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3个月后改行回肠代输尿管术,1例行患肾切除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6~36)个月,定期行B超、CT、静脉尿路造影等检查,12例输尿管镜下留置双J管术后输尿管狭窄合并中度肾积水5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好转;8例输尿管端端吻合术后输尿管狭窄合并中度肾积水2例,行输尿管镜球囊扩张后好转。其余患者患侧输尿管通畅无狭窄,患侧肾无积水。结论: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处理应根据输尿管损伤情况、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所掌握的技术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复杂性医源性输尿管损伤行输尿管镜留置双J管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术后远期输尿管狭窄发生率较高,需要密切随访,必要时进一步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放根治性肾输尿管膀胱切除术治疗上尿路肿瘤合并膀胱癌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6月至2009年3月期间收治的8例单侧上尿路肿瘤并浸润性膀胱癌行根治性肾输尿管膀胱切除术及尿流改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本组8例。男7例,女1例,平均年龄56岁。术前经膀胱镜、输尿管镜、B超和CT等检查证实为单侧上尿路肿瘤并浸润性膀胱癌,其中4例左肾盂癌和2例右肾盂癌合并膀胱癌,2例为左输尿管癌合并膀胱癌。2例行腹腔镜肾输尿管膀胱切除术及回肠膀胱术,平均手术时间47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75ml,均无输血,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d,下床活动时间为4d。6例患者行开放肾输尿管膀胱全切除术,其中4例行回肠膀胱术,另2例行输尿管造口术,平均手术时间366min,平均出血量767ml,平均输血量485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3d,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为6.7d。8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 7例为尿路上皮癌,上尿路肿瘤分期分级为T2~4N0~1M0G2,膀胱癌为T2~3N0M0G3,另1例为左肾盂鳞癌T4N1M0合并膀胱鳞癌T3N0M0。术后平均随访24.6个月,鳞癌患者术后18个月因肿瘤广泛转移死亡,余7例患者无瘤生存至今。结论单侧上尿路肿瘤合并膀胱癌可行Ⅰ期根治性肾输尿管膀胱切除术,腹腔镜下行该手术是可行及安全的,较开放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初发T1G3膀胱尿路上皮癌行膀胱全切还是保留膀胱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根治性膀胱全切与保留膀胱手术治疗初发T1G3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初发T1G3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113例.男91例,女22例.年龄27~88岁,平均64岁.初次治疗保留膀胱患者81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患者32例.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比较2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率.结果 初次治疗保留膀胱患者81例中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74例、膀胱部分切除7例,术后随访6~140个月,平均64个月,术后5年总生存率为64.2%(52/81),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77.8%(63/81).根治性膀胱全切治疗32例,术后随访4~141个月,平均62个月.术后5年总生存率为59.4%(19/32),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75.0%(24/32).2组术后5年总生存率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膀胱手术或根治性膀胱全切治疗初发T1G3膀胱癌,5年总生存率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膀胱全切治疗初发T1G3膀胱肿瘤至少有50%的病例有过度治疗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5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术式选择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手术方式及术式,改进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7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良性肿瘤中3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2例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49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29例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3例行局部肿瘤切除术;11例行旁路手术。结果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病例,49例恶性肿瘤中术后并发症5例,并发症发生率10.2%。术后随访时间2~7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7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良性肿瘤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100%;49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29例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8%(24/29)、58.6%(17/29)、34.5%(10/29);9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及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后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6%(5/9)、33.3%(3/9)、11.1%(1/9);11例旁路手术后患者1年生存率为9.1%(1/11),生存时间6~1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仅11个月。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首选术式,良性肿瘤可行肿瘤局部切除术或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对晚期患者可采用旁路手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复肾畸形合并同侧肾盂癌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3年我院收治5例重复肾合并同侧肾盂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63(42~83)岁。5例均行泌尿系B超、CT、MRI、IVU及CTU检查,2例行膀胱输尿管逆行造影检查,2例行泌尿系CTA检查。完全性重复肾畸形2例,不完全性3例;肿瘤发生在上位肾4例,下位肾1例。结果:2例行后腹腔镜半肾输尿管切除术,3例行后腹腔镜肾盂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均示肾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5例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30d复查SCr平均94.3(62.1~125.0)μmol/L,5例患者平均随访25(6~57)个月,均未出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重复肾畸形合并肾盂癌临床少见,肿瘤多发生于重复肾上位肾盂内,确诊需结合多种检查手段。手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应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选择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盂输尿管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对膀胱复发癌的影响.方法 对96 例获随访的原发性肾盂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结果 行肾盂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未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膀胱癌复发率为34.4%(11/32),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者膀胱癌复发率为18.8%(12/6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术中先行输尿管末端结扎者术后膀胱癌复发率较未采取结扎措施者低,但两者相比未见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肾盂输尿管癌行肾输尿管膀胱酃分切除术后预防性膀胱灌注化疗可有效降低复发件膀胱癌的发生率.术中游离肾输尿管前行输尿管末端结扎并同时行预防性膀胱灌注化疗对预防肾盂输尿管癌术后再发膀胱癌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盂输尿管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对膀胱复发癌的影响.方法 对96 例获随访的原发性肾盂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结果 行肾盂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未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膀胱癌复发率为34.4%(11/32),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者膀胱癌复发率为18.8%(12/6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术中先行输尿管末端结扎者术后膀胱癌复发率较未采取结扎措施者低,但两者相比未见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肾盂输尿管癌行肾输尿管膀胱酃分切除术后预防性膀胱灌注化疗可有效降低复发件膀胱癌的发生率.术中游离肾输尿管前行输尿管末端结扎并同时行预防性膀胱灌注化疗对预防肾盂输尿管癌术后再发膀胱癌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20.
不同直径肾错构瘤的手术方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RAM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02例RAML患者按肿瘤直径分为3组:A组(<4cm)21例,B组(4~≤8cm)63例,C组(>8cm)18例;A组中17例(81%)患者无任何症状,治疗以定期随访为主。B组中50例(79%)患者有临床症状,52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4例行肾切除术,2例行肾癌根治切除术,5例患者定期随访。C组中16例(88%)患者有临床症状,所有病例都进行了手术治疗,10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6例行肾切除术,其中2例行肾癌根治切除术,1例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后择期行肾切除术,1例因伴发下腔静脉瘤栓而同时行了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结果:所有病例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RAML。结论:肿瘤直径<4cm的患者多无临床症状,可临床随访;肿瘤直径≥4cm的患者应积极行手术治疗,以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为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