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内分泌科2013年1~10月收治的140例新诊断T2DM患者分为利格列汀组(利格列汀+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组(格列吡嗪+二甲双胍),各70例,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降糖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FPG、2hPG及HbA_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PG、2hPG及HbA_1c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C-P、2hC-P、稳态模型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作用指数(IAI)及AP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均好转(P0.05),且利格列汀组优于格列吡嗪组(P0.05)。格列吡嗪组不良反应高于利格列汀组(18.57%vs 5.71%,χ~2=5.423,P=0.020)。结论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T2DM与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降糖效果相同,且前者对胰岛β细胞功能保护作用更好,同时有利于提高APN水平。  相似文献   

2.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9月肝源性糖尿病患者150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只进行门冬胰岛素50治疗,观察组进行利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50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以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肽值则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联合使用利格列汀和门冬胰岛素治疗肝源性糖尿病能够起到显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探究门冬胰岛素与格列吡嗪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完善院内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对策。方法根据某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所收治的21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A(格列吡嗪)和对照组B(门冬胰岛素30),每组患者106例,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浓度、餐后2 h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浓度、餐后2 h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对照组A与对照组B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浓度、餐后2 h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对照组B明显优于对照组A,其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照组A与对照组B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偏高,使用门冬胰岛素30的治疗效果优于格列吡嗪,且门冬胰岛素30的药物适应人群广,药物起效快、药效稳定可以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且无不良反应,应于临床重点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及地特胰岛素单用或联合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病人60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接受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胰岛素组)、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达格列净(达格列净组)、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阿卡波糖(阿卡波糖组)、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组)治疗,比较4组入院次日(治疗前)和用药1周后、3餐前30 min、3餐后2 h及睡前血糖,共计7次。根据7次血糖计算血糖标准差(SDB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3餐后血糖分别减去3餐前血糖绝对值的平均值)、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糖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结果治疗后,4组不同时间血糖均较治疗前降低,达格列净组、二甲双胍组和阿卡波糖组SDBG、LAGE、PPGE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4组组间SDBG、LAGE、PPG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达格列净组午餐后血糖低于胰岛素组(P0.05);达格列净组及二甲双胍组晚餐前血糖低于胰岛素组(P0.05)。治疗后,达格列净组、二甲双胍组、阿卡波糖组SDBG、PPGE、LAGE较胰岛素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格列净组LAGE低于二甲双胍组和阿卡波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及地特胰岛素联合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且能降低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短期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强化治疗血糖达标后分别转换为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或赖脯胰岛素联合多次皮下注射(MDI)治疗、人胰岛素R与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联合MDI治疗及预混人胰岛素30R每天2次注射治疗后的血糖迭标率、血糖控制情况及低血糖的发生率.方法 对大连市中心医院2006-2008年2型糖尿病患者CSII治疗7 d后血糖达标者分为3组,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或赖脯胰岛素联合MDI治疗组(A组),人胰岛素R与NPH联合MDi治疗组(B组),预混人胰岛素30R每天2次注射治疗组(C组),当血糖控制平稳达标时入组分析,比较转换治疗后3组之间血糖达标率、日内平均血糖、日内血糖波动幅度、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血糖达标率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内平均血糖及日内血糖波动幅度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A组与B组及B组与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治疗方式若能均使血糖控制达标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相似的血糖控制状态,A组与B组治疗较C组治疗血糖控制达标率高,低血糖发生率低,临床上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和格列吡嗪控释片对社区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方法以某社区2014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65例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为例并根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定义接受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的32例门诊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采用门冬胰岛素30干预的33例门诊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门诊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HbAlc(糖化血红蛋白浓度)7%~9%、9%~11%门诊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lc、胰岛β细胞功能(Fins、2 hIns)、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门诊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HbAlc9%~11%门诊患者治疗后HbAlc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和格列吡嗪控释片对社区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的治疗效果均较确切,其中门冬胰岛素30应用于血糖较高门诊患者临床治疗优势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二肽基肽酶(DDP)-4抑制剂对胰岛素效果不佳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水平及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120例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随机分成基础组和西格列汀组,两组均进行原胰岛素治疗剂量不变,基础组联合吡格列酮,西格列汀组联合西格列汀,观察两组血糖、代谢、GLP-1及DPP-4表达。结果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FGP)、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淋巴细胞CD26、Toll样受体(TLR)-4及GLP-1、DPP-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西格列汀组变化均较基础组显著(均P<0.05),基础组低血糖患者比例显著高于西格列汀组(P=0.024);基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西格列汀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1,P=0.305)。结论 DDP-4抑制剂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门冬胰岛素50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血脂、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门冬胰岛素50组,每组41例。常规治疗组采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50R)进行治疗,门冬胰岛素50组采用门冬胰岛素50进行治疗。观察2组血糖(治疗前和治疗8周时的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中餐后2h血糖、晚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脂(治疗前和治疗8周时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胰岛细胞功能变化[C肽(空腹、餐后2h)水平、胰岛素(空腹、餐后2h)水平,采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临床治疗效果(血糖达标时间、日胰岛素用量、血糖波动次数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并对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2组治疗后空腹、早餐后2h、中餐后2h、晚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冬胰岛素50组治疗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空腹、餐后2h C肽、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冬胰岛素50组空腹、餐后2h C肽水平,餐后2h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冬胰岛素50组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血糖波动次数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均少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冬胰岛素50组轻微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50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胰岛细胞的分泌能力,降低血糖达标时间、血糖波动次数和幅度,减少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甘精胰岛素、格列美脲、吡格列酮三药联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该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收治的11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各38例,A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B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C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格列美脲、吡格列酮三药联合治疗,分别给予短期强化治疗12周,评价3组治疗效果。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 h C-P)指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FPG、2 h PG指标值明显下降、FC-P、2 h C-P指标值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FPG、2h PG、FC-P、2 h C-P指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Hb A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Hb Alc、HOMA-IR指标值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Hb Alc、HOMA-IR指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空腹血糖达标时间短于A、B组,胰岛素用量少于A、B组。A组低血糖发生率5例(13.16%)、B组低血糖发生率6例(15.79%)、C组38例患者中低血糖发生率1例(2.63%),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9,P=0.597);C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24、10.356,P=0.006、0.001)。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应用甘精胰岛素、格列美脲、吡格列酮三药联合治疗效果良好,可控制血糖稳定,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门冬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纳入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9例,利用随机抽样填表法将分为研究组(45例)与参照组(44例),参照组实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进行治疗,研究组实施门冬胰岛素进行治疗,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6.14±0.58)%低于参照组的(6.89±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95,P0.001),空腹血糖(FPG)为(4.72±0.59)mmol/L低于参照组的(5.62±0.6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42,P0.001),餐后2 h血糖(2 hPG)为(6.48±0.83)mmol/L低于参照组的(7.23±0.9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8,P0.001),不良妊娠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4,P=0.021)。结论门冬胰岛素应用于治疗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能有效降低其整体血糖水平,减少妊娠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的效果是否相同。方法随机选择该中心2012—2014年间诊治的具有可比性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门冬胰岛素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以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和三餐后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早、晚餐后1 h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空腹血糖、中餐后1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早餐前达标所用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中、晚餐前胰岛素用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组血糖达标时间缩短,早餐前所需胰岛素剂量较少,低血糖发生率较低。结论门冬胰岛素能安全有效地用于妊娠糖尿病治疗,尤其适用于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老年糖尿病患者用维格列汀及阿卡波糖治疗效果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取2018年2月—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50例)用维格列汀治疗,治疗组(50例)用维格列汀及阿卡波糖联合治疗,对比血糖水平、血清C肽水平、胰岛素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空腹血清C肽及餐后2 h血清C肽、空腹胰岛素指标及餐后2 h胰岛素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用维格列汀及阿卡波糖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对妊娠期糖尿病应用门冬胰岛素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16年7月—2017年7月间在该院进行妊娠期糖尿病诊治的产妇资料进行分析,将所选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产妇应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治疗,参照组产妇应用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结果治疗前2组产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0.4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6.67%,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分娩方式以及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率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应用门冬胰岛素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改善产妇的血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门冬胰岛素对初诊妊娠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初诊妊娠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人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婴结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治疗初诊妊娠糖尿病,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安全性高,效果明显,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妊娠糖尿病采用格列苯脲与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12月,于该院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中选取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格列苯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胰岛素应用剂量、血糖达标时间、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无效的患者分别有35例、13例、2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5 8,P0.05);观察组胰岛素应用量少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32 5、9.632 6,P0.05);两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所降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2 5,P0.05);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2 6,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采用格列苯脲联合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性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林琳  陈丽春  陈溶鑫 《糖尿病新世界》2022,(23):122-124+137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高剂量维生素D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对患者血糖代谢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方式分组,其中参照组(30例)应用常规剂量维生素D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研究组(30例)应用高剂量维生素D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血糖代谢水平、妊娠结局、胰岛素敏感性。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4、5.620,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6.66%)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6,P=0.009);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低于参照组,胰岛素分泌指数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79、2.407、4.468,P<0.05)。结论 应用高剂量维生素D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方式,能够改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和血脂代谢水平,降低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逆行全胆囊切除术与腹腔下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胆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5年3月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治的83例胆管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0例行腹腔镜下逆行全胆囊切除术(A组),43例行腹腔镜下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过程及术后恢复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腹腔引流量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245、2.394、2.529、3.603,P值均0.05)。两组患者中转开腹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与B组患者术后1~3 d的体温、C反应蛋白测定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第2、3天体温、C反应蛋白测定值较术后第1天均降低(t值分别为3.184、3.402、3.151、3.390、3.497、5.184、3.916、6.024,P值均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3%vs20.00%,χ~2=6.696,P=0.010)。结论腹腔镜下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胆管病变患者较腹腔镜下逆行全胆囊切除术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纳入的78例肥胖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均来自该院,资料入选时间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39例则加用磷酸西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和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对比单日胰岛素使用量。结果研究组的单日胰岛素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FPG、2hPG以及HbA1c水平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以上血糖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R、LVDD以及LVEF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HR、LVDD以及LVEF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效可靠,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且可减少胰岛素用量,治疗的安全性更高,在临床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格列汀联合曲美他嗪对糖尿病合并心衰大鼠对心功能影响。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建立糖尿病合并心衰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合并心衰组(A组)、糖尿病合并心衰加曲美他嗪组(B组)、糖尿病合并心衰加曲美他嗪联合维格列汀组(C组),各20只,在治疗前及给药6周后检测3组大鼠心功能指标,并检测空腹血糖、脑钠肽(NT-proBNP)。结果治疗前,3组大鼠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大鼠的LVEDP、LVSP、-dp/dt max、+dp/dt max对比存在明显差异,C组与B大鼠LVEDP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A组,LVSP、-dp/dt max、+dp/dt max明显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A组(P0.05),且C组大鼠各指标变化程度较B组更显著(P0.05),A组大鼠心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大鼠空腹血糖及NT-NT-proBN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空腹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3组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大鼠之间NT-NT-proBNP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与B组大鼠NT-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A组,且C组降低程度较B组更显著(P0.05)。结论维格列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衰大鼠可有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刘娜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7,10(11):1065-1067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用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果糖胺等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餐后2 h的C肽及胰岛素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空腹胰岛素及C肽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餐后2 h胰岛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Hb A1c、果糖胺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胰岛素细胞功能,与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相比治疗效果更佳,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