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腹股沟途径和高位腹膜后途径显微外科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方法的优缺点。方法:226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经腹股沟途径(n=119例),B组采用经高位腹膜后途径(n=107)。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效果、并发症及精液改善情况及配偶自然怀孕率等指标。结果:A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B组[(2.0±0.35)cm vs.(2.5±1.69)cm,P0.05];A组手术时间少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2±4.8)min vs.(35.6±8.2)min,P0.05)];A组平均结扎静脉数明显大于B组[(7.2±3.3)支vs.(2.8±0.9)支,P0.05]。A组术中所见淋巴管支数明显大于B组[(2.5±1.3)支vs.(1.5±0.3)支,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睾丸鞘膜积液、睾丸萎缩等。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精液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精液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2例复发,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配偶有63例怀孕;B组配偶有50例怀孕,两组配偶自然怀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经腹股沟和腹膜后2种途径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均安全有效,但经腹股沟途径切口更易显露,适应于所有患者,对较瘦体型者及有腹股沟区手术史的患者可以选用高位腹膜后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3D打印技术在右心室双出口(double outlet right ventricle,DORV)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个性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35例DORV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5个月至17岁,体重(21.35±8.48)kg。10例行3D打印模型指导手术的DORV患者纳入3D打印模型组,同期非3D打印模型指导DORV矫治术患者25例纳入非3D打印模型组。术前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及CT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室间隔缺损(VSD)位置、直径及其与双动脉的空间关系。结果3D打印模型组患者McGoon指数为1.91±0.70。3D打印模型组在VSD大小[(13.20±4.57)mm vs.(13.40±5.04)mm,t=?0.612,P=0.555]、升主动脉直径[(17.10±2.92)mm vs.(16.90±3.51)mm,t=0.514,P=0.619]和肺动脉干直径[(12.50±5.23)mm vs.(12.90±4.63)mm,t=?1.246,P=0.244]方面,CT测量值与3D打印模型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者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0.943和0.975。3D打印模型组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非3D打印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3D打印技术在3D视角下观察VSD与主动脉及肺动脉的关系,指导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可辅助医师做出合理有效的手术决策,缩短术中探查时间及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切口浸润对开腹肝癌肝切除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三盲、对照试验,选择择期行开腹肝癌肝切除术患者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18~70岁,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关腹前,分别使用0.75%罗哌卡因(ROP组)或10ml生理盐水(NS组)行切口两侧局部浸润。观察并记录术后6、12、24和48h的NRS疼痛评分、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肠道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以及术后肝肾功能、过敏反应、恶心呕吐及切口感染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NS组比较,ROP组术后6h[(3.85±1.29)分vs.(5.30±1.76)分]、12h[(3.38±0.85)分vs.(5.69±1.38)分]、24h[(3.69±0.74)分vs.(4.42±1.13)分]的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7.92±1.97)d vs.(19.53±2.42)d],首次排气[(48.07±7.49)h vs.(53.42±10.38)h]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34±0.62)d vs.(2.80±0.84)d]明显提前(P0.05)。两组术后肝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无过敏反应发生,NS组有1例(4%)切口感染和4例(15%)恶心呕吐,ROP组有5例(19%)恶心呕吐。结论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能有效减轻肝癌患者术后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快速康复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开胸术后持续肋间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进行开胸手术的120例患者,其中男60例、女60例,年龄40~77(58.10±7.00)岁。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表产生随机序列分成三组,各组在基础镇痛(阿片类联合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方案上,根据联合镇痛方案不同,分为持续肋间神经阻滞组(A组,n=40)、单纯肋间神经阻滞组(B组,n=40)及持续硬膜外镇痛组(C组,n=40),比较各组术后疼痛程度及追加镇痛药物的差异。结果术后第0 d,三组方案联合基础镇痛均能有效控制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A组(2.02±0.39)分,B组(2.13±0.75)分,C组(2.03±0.69)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0~2 d与术后第3~4 d(停止基础镇痛),A组与C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8±0.28)分vs.(1.93±0.53)分,(3.20±0.53)分vs.(3.46±0.47)分,P0.05]。术后第0~2 d与术后第3~4 d相比,各组内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2.08±0.28)分vs.(3.20±0.53)分,B组(2.42±0.73)分vs.(5.45±0.99)分,C组(1.93±0.53)分vs.(3.46±0.47)分,P0.05]。追加镇痛药物剂量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0.00±64.08)mg vs.(225.38±78.85)mg,P0.05],B组高于A组和C组[(343.33±119.56)mg vs.(220.00±64.08)mg,(343.33±119.56)mg vs.(225.38±78.85)mg,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是开胸术后早期控制疼痛的理想方案。持续肋间神经阻滞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乳腺癌术前化疗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肌松监测乳腺癌手术患者43例,分为术前化疗组(A组,25例)和未进行化疗组(B组,18例).两组术前均未用对肌松有影响的药物.用加速度仪监测拇内收肌收缩反应,观察罗库溴铵0.6 mg/kg静注后肌松时效的差异.结果 A、B两组起效时间分别为(93±18)S和(96±19)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临床时效长于B组[(49±16)min vs.(37±13)min],A组恢复指数也长于B组[(14.2±3.0)min vs.(10.9±2.5)min](P<0.05).结论 乳腺癌术前化疗对罗库溴铵的临床作用时效和恢复延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serratus plane,SP)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40例,年龄45~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SP阻滞组(S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术侧SP阻滞,SP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均行舒芬太尼PCIA。于术后2、4、8、12、24h行Prince-Henry疼痛评分(PHPS)。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4h内舒芬太尼用量,24h内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D1)和实际按压次数(D2),计算D1/D2。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SP组PHPS疼痛评分在术后2h[(1.3±0.4)分vs.(3.0±0.5)分]、4h[(1.4±0.5)分vs.(2.9±0.7)分]、8h[(1.7±0.6)分vs.(2.7±0.6)分]明显低于C组(P0.05)。SP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287±41)μg vs.(375±66)μg]及术后24h内舒芬太尼用量[(54±17)μg vs.(88±25)μg]明显少于C组,D1/D2值(0.88±0.11vs.0.56±0.17)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能减轻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疼痛,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的时机。方法 2013年9月~2015年9月,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后行TURP 60例,按时间先后分为A、B组各30例,2组年龄、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前列腺体积、血红蛋白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无统计学差异。A、B组分别于穿刺后1周及4周行TURP,记录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重量、术中失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术后3个月IPSS。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术后3个月IPSS均显著低于A组[(58.3±6.0)min vs.(62.0±3.3)min,t=2.952,P=0.005;(154.1±15.8)ml vs.(167.4±29.5)ml,t=2.181,P=0.035;(19.2±0.8)h vs.(20.6±2.3)h,t=3.034,P=0.004;(18.3±2.5)分vs.(20.3±2.0)分,t=3.419,P=0.001],切除前列腺重量明显高于A组[(37.1±4.0)g vs.(33.3±7.8)g,t=-2.341,P=0.024]。结论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4周再行TURP,可以显著增加切除前列腺重量,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更显著地改善排尿症状。如无特殊情况,建议穿刺后4周行TURP。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在老龄大鼠行脾切除术或心肺转流(CPB)术建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模型。方法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60只,18月龄,随机分为脾切除术组(A组)、CPB术组(B组)及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20只,术后第31~35天进行Morris水迷宫、穿梭箱实验及旷场实验,评估大鼠认知功能。结果与C组比较,B组穿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减少[(5.2±2.2)次vs.(8.6±3.2)次],主动回避反应次数明显减少[(12.3±2.7)次vs.(15.2±1.8)次],主动回避反应潜伏期明显延长[(9.50±2.31)s vs.(5.14±1.43)s],修饰次数[(13.8±2.6)次vs.(19.5±2.2)次]、直立次数明显减少[(6.8±1.5)次vs.(10.2±1.7)次],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延长[(7.78±1.51)s vs.(5.34±0.72)s],术后第33~35天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与A组比较,B组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延长[(7.78±1.51)s vs.(6.06±1.67)s,P0.05]。结论行心肺转流术的老龄大鼠术后长期认知功能损害明显,可作为心血管麻醉后长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术前CTU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CNL)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6年6月采用Mini-PCNL治疗的1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将患者分为CTU组和CT平扫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结石清除率、出血等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TU组60例,CT平扫组55例。CTU组血红蛋白下降值明显低于CT平扫组[(3.67±2.27)g/L vs.(5.86±3.33)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U组在手术时间[(100.63±18.26)min vs.(105.50±15.37)min],住院时间[(11.57±2.78)d vs.(12.39±2.85)d],一期结石清除率(81.6%vs.72.7%),二期结石清除率(91.6%vs.89.1%)等方面与CT平扫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U术前定位并结合术中彩超引导穿刺能减少PCNL术中出血量,在肾结石的治疗中具有较明显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减少CT引导下肺穿刺时辐射剂量的方法。方法将80例接受CT引导下肺部穿刺活检的患者平均分为A、B、C、D组。对A组使用64排CT、B组使用24排CT引导下穿刺,C组使用24排CT并用特殊激光定位配合真空垫固定,D组使用24排CT并用特殊激光定位配合真空垫固定,同时采用低kV值和CARE DOSE 4D技术,比较各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A~D组DLP均值分别为(778.73±310.79)mGy.cm、(817.80±349.37)mGy.cm、(541.45±173.03)mGy.cm、(263.40±68.68)mGy.cm。A组与B组间D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C组与D组间DL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T引导下肺部穿刺术中,精确定位和低kV配合CARE Dose 4D技术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将正中神经干全长作连续冰冻组织切片,采集系列切片的神经二维信息,开发3D Nerve可视化系统,实现正中神经内部显微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方法 取新鲜成人尸体正中神经标本,作好定位并标记、OCT包埋、采用连续冰冻组织切片、染色、用扫描仪获取切片染色前后的连续的正中神经断面二维信息数据库,开发并应用3D Nerve可视化系统.结果 通过3D Nerve可视化系统观察发现,在不同断面正中神经神经束的数量、位置以及神经束内神经纤维的性质变化较大.在该系统中可在任意断面放大的视野下观察正中神经的显微结构,追踪各神经束在正中神经内的立体行径;重建的正中神经能在空间位置上绕任意轴作任意角度旋转,便于从不同的角度对各神经束的形态、空间位置及相互毗邻关系进行观察,从而动态地展示正中神经内部的复杂结构.结论 正中神经3D Nerve可视化系统真实地再现正中神经干全长及其内部各神经束和束组的三维立体结构,可为临床修复正中神经损伤提供精确的断层解剖图像.  相似文献   

12.
13.
关节软骨病损的磁共振成像与关节镜检查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照膝关节软骨病损的MRI和关节镜表现,评价MRI对早期软骨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上拟行膝关节镜检查的膝关节疼痛患者共26人27例膝关节,术前常规行T1加权快速自旋回波(FSET1WI)和质子密度加权快速自旋回波(FSE PDWI)2种MRI序列扫描,其中10例加做三维脂肪抑制扰相梯度回波(3D FS-FSPGR)序列。MRI分级结果并与关节镜下分级诊断结果比较。[结果]以关节镜诊断为标准,3D FS-FSPGR序列敏感度最高,可达96.5%,准确率达95.0%。在敏感度和准确度上3D FS-FSPGR>FSE FDWI>FSET1WI,与关节镜诊断的一致性上,3D FS-FSPGR的Kappa值达到0.776,一致性极佳,均明显优于FSE PDWI和FSET1WI(P值均<0.01)。[结论]3D FS-FSPGR序列能够准确反映软骨病变,并且对于早期的软骨病变亦能较真实体现,与关节镜诊断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而且通过三维重建对软骨病变进行立体定位诊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近10年来数字化外科在临床医学各方面均有广泛应用,推动了外科手术向个体化、精准化发展。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对传统影像资料进行深度分析并转化为实时图像,使外科医师能全方位地直观病灶范围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位置关系,在预测肿瘤的可切除性、制定手术方案、手术入路、提高手术成功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疑难甲状腺肿瘤手术涉及颈部、纵隔的重要血管、气管、食道等重要器官,手术风险及手术范围术前必须有效的评估。本文就数字化外科技术在疑难甲状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进行述评,结合疑难甲状腺手术的特点,分析应用数字化外科技术指导疑难甲状腺手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体外维生素D3及其代谢物在不同浓度下对成骨细胞分化和生物矿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成骨细胞;设立对照组,不同浓度VD3、25(OH)VD3和1α,25(OH)2VD3药物处理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PNPP法测定ALP活性,采用钙含量测定、ELISA法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来评估成骨细胞对VD3及其代谢物的反应,并对成骨标志物进行分析,评价VD3及其代谢物对成骨细胞分化和生物矿化能力的影响。结果VD3及其代谢物对成骨细胞无细胞毒性,只有200 nmol/L的VD3能显著促进成骨细胞增殖,而25(OH)VD3和1α,25(OH)2VD3对成骨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不明显。25(OH)VD3和1α,25(OH)2VD3可以上调成骨细胞CYP24A1基因的转录活性,但不能直接代谢VD3和25(OH)VD3。25(OH)VD3和1α,25(OH)2VD3以剂量依赖性增加的方式促进早期成骨标志物(Runx2,ALP等)的表达。只有25(OH)VD3能促进成骨细胞OC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提高成骨细胞的生物矿化水平。结论体外25(OH)VD3可诱导成骨细胞的分化和生物矿化,为其在临床骨质疏松症和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术前三维扫描及三维模拟,辅助鼻再造的术前设计并比对术后效果,为临床外鼻再造的术前、术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扫描正常人与鼻缺损患者面部,模拟适合患者的外鼻形态,并通过计算机测量模拟外鼻的各项数据,为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术后比较模拟和实际的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维扫描可获得精细的患者面部图像;通过三维软件可实现计算机模拟,预估外鼻形态并测量皮瓣面积、鼻各解剖部位数据。分析表明,术前模拟与术后实际数据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前三维扫描及三维模拟可辅助鼻整形的术前、术后评估,使手术更为精准,患者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