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信号蛋白Smads的表达水平和活性状况,探讨其在细菌性腹膜炎介导腹膜纤维化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E.coli ATCC25922造成大鼠急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动物模型。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TGF-β1、p-Smad2/3和Smad7在大鼠腹膜组织的表达和活化,以单位面积的平均荧光强度半定量地分析其蛋白水平的表达及动态变化。应用RT-PCR的方法分析TGF-β1、Smad3和Smad7在基因水平的表达。结果 E.coli腹腔注射后大鼠血白细胞显著降低而腹水白细胞显著升高。组织学显示间皮下层水肿样增厚,脏层和壁层腹膜大量炎症细胞灶性浸润。免疫荧光结果显示TGF-β1和p-Smad2/3广泛表达于炎症细胞、间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半定量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TGF-β1、p-Smad2/3和Smad7的表达都呈双峰样上调,但Smad7的整体表达水平一直很低。TGF-β1、Smad3和Smad7 mRNA的表达水平与其蛋白表达水平基本一致。结论炎症状态下腹膜组织TGF-β1/Smad信号通路显著上调和激活。腹膜间皮细胞的活化以及其TGF-β1和p-Smad2/3的高表达,抑制性信号蛋白Smad7的低表达,可能参与了腹膜炎介导腹膜纤维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T)对大鼠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38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6只)、腹膜纤维化模型组(8只)、模型+低剂量MT(5mg·kg~(-1)·d~(-1))腹腔给药组(8只)、模型+中剂量MT(10mg·kg~(-1)·d~(-1))腹腔给药组(8只)、模型+高剂量MT(20 mg·kg~(-1)·d~(-1))腹腔给药组(8只)。腹腔注射4.25%腹膜透析液100 ml·kg~(-1)·d~(-1)建立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实验第28天行4h腹膜平衡实验(peritoneal equilibration test,PET),量取超滤量(ultrafiltration,UF),检测腹透液尿素氮浓度(dialysate urea nitrogen concentration,D)、血浆尿素氮浓度(plasma urea nitrogen concentration,Purea)、初始腹膜透析液葡萄糖浓度(D0)、4 h后透出液葡萄糖浓度(D4),并计算D/Purea、D4/D0。取大鼠壁层腹膜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胶原Ⅰ(collagenⅠ,Col-Ⅰ)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结果 4 h PET显示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UF和D4/D0明显减少(P0.05),D/Purea明显增加(P0.05);MT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UF和D4/D0明显增加(P0.05),D/Purea明显减少(P0.05);HE和Masson染色显示对照组腹膜菲薄,间皮细胞连接紧密,模型组腹膜明显增厚,部分可见间皮细胞缺失,间皮下可见胶原沉积,MT各给药组上述腹膜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TGF-β1、Col-Ⅰ、α-SM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T各给药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MT能通过改善腹膜的结构和功能来发挥其对抗大鼠腹膜纤维化的作用并能抑制TGF-β1、Col-Ⅰ和α-SMA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右归丸对骨性关节炎大鼠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64只成年SD大鼠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5只。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右归丸组、抑制剂组采用经典的Hulth法建立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造模6周后,右归丸组灌服20 g/(kg·d)的右归丸;抑制剂组腹腔注射100μg/(kg·d)的TGF-β1/Smads信号通路抑制剂SB431542,同时灌服20 g/(kg·d)的右归丸;模型组灌服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8周。末次给药24 h后取关节软骨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观察软骨病理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软骨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软骨组织中Ⅱ型胶原蛋白与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阳性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软骨组织中TGF-β1、Smad2、Smad3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组织中TGF-β1、p-Smad2、p-Smad3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抑制剂组软骨组织Mankin评分降低(P0.05),软骨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细胞介素1β水平降低(P0.05),Ⅱ型胶原蛋白阳性表达升高(P0.05),MMP-13阳性表达降低(P0.05),TGF-β1、Smad2、Smad3 mRNA表达升高(P0.05),TGF-β1、p-Smad2、p-Smad3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抑制剂组比较,右归丸组软骨组织Mankin评分降低(P0.05),软骨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细胞介素1β水平降低(P0.05),Ⅱ型胶原蛋白阳性表达升高(P0.05),MMP-13阳性表达降低(P0.05),TGF-β1、Smad2、Smad3 mRNA表达升高(P0.05),TGF-β1、p-Smad2、p-Smad3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右归丸对骨性关节炎大鼠软骨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GF-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调TGF-β抑制性信号蛋白Smad7表达对大鼠腹膜纤维化模型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30只160~170 g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6);腹膜纤维化模型组(n=12):予腹腔注射4.25%腹膜透析液与脂多糖;空载体组(n=6):模型成功后转染pTRE与pEFpurop-Tet-on质粒;Smad7治疗组(n=6):模型成功后转染pTRE- m2 Smad7与pEFpurop-Tet-on质粒。第14、28天杀检大鼠,取脏层腹膜组织,用RT-PCR方法检测TGF-B1、α-SMA、E-钙黏蛋白(E-cadherin)基因的表达;用Western杂交或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TGF-β1、Smad7、磷酸化(p)-Smad2/3、α-SMA、E-cadherin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GF-β1、p-Smad2/3及α-SM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E-cadherin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空载体组比较,Smad7治疗组p-Smad2/3及α-SM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E-cadherin的表达显著上调,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Smad7可通过抑制受体调控信号蛋白Smad2/3的活化,阻止高糖透析液及脂多糖介导的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从而防止腹膜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酚酸A对5/6肾切除(Platt法)大鼠肾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mads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酚酸A组、科素亚组,采用Platt法复制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术后8周分别观察大鼠肾组织BMP-7、Smad6、TGF-β_1蛋白及基因的表达,p-Smad2/3、p-Smad1/5/8的蛋白表达。结果:各治疗组大鼠肾组织BMP-7、Smad6、p-Smad1/5/8的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1 or P0.05),TGF-β_1、p-Smad2/3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弱(P0.01 or P0.05)。结论:丹酚酸A可能是通过诱导BMP-7、Smad6、p-Smad1/5/8蛋白表达,抑制p-Smad2/3蛋白表达,调节BMP-7/Smads/TGF-β_1信号通路,抑制了TGF-β_1信号向细胞核内转导的通路,从而抑制细胞外基质增生,起到延缓肾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对腹膜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方法:21只惠斯脱(WISTAR)大鼠分成三组:(1)对照组(n=7):每日腹腔内加入一次生理盐水100 ml/kg;(2)模型组(n=7):每日腹腔内加入一次4.25%葡萄糖腹透液100 ml/kg,同时在第1、3、5、7天联合脂多糖腹腔注射,按0.6 mg/kg;(3)试验组(n=7):每日腹腔内加入一次4.25%葡萄糖腹透液100 ml/kg同时每天加入一次三七总皂苷35 mg/kg,在第1、3、5、7天联合脂多糖腹腔注射,按0.6 mg/kg;透析4周后行1 h腹膜平衡试验,并分别测定透析液和血浆尿素氮的比值(D/P)、葡萄糖重吸收值(D1/D0)、超滤容积,透析液中白细胞总数、用ELISA方法行腹膜透析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果:模型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超滤量均显著下降(P〈0.05);而透析液中TGF-β1、表达均显著增多,腹膜组织增厚也均显著增多(P〈0.05)。试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其超滤量明显改善(P〈0.05),而透析液中TGF-β1显著减少(P〈0.05),腹膜组织增厚明显改善(P〈0.05)。结论:PNS可以通过下调腹膜分泌TGF-β1,从而改善试验性腹膜纤维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腹膜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加入高糖腹膜透析液对大鼠腹膜纤维化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高糖腹膜透析液+脂多糖腹腔注射制备大鼠腹膜纤维化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前列地尔低剂量组、前列地尔中剂量组和前列地尔高剂量组。3个前列地尔治疗组是在造模同时每日腹腔内注射含不同剂量前列地尔的腹透液。6周后各组大鼠行2 h腹膜平衡试验,检测0 h腹膜透析液葡萄糖浓度(D_0),2 h透出液葡萄糖浓度(D_2),透析液肌酐浓度(D),血浆肌酐浓度(Pcr),计算D/Pcr和D_2/D_0,测量超滤量。留取血液及腹膜透析液标本,用ELISA法分别测定血液及腹膜透析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留取壁层腹膜组织行病理切片做HE及Masson染色,新生血管计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31的表达率;免疫组化法测定腹膜组织TLR4、TGF-β的表达率。结果前列地尔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超滤量及D_2/D_0均明显增加,而D/Pcr则明显降低,腹透液血液中TGF-β的含量以及血液中IL-6的含量降低、腹膜组织中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TGF-β的表达降低,腹膜新生血管密度减少;前列地尔中剂量组在超滤量、D/Pcr、新生血管密度、腹透液及血液TGF-β水平、腹膜组织中TLR4表达均与优于低剂量组,且与高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前列地尔高剂量组仅在腹膜组织中TGF-β的表达以及血液中IL-6的水平下调方面优于其他治疗组,且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前列地尔可以有效的防治腹膜纤维化的进程,中剂量前列地尔注入高糖腹透液对大鼠腹膜纤维化的干预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干扰素-γ(IFN-γ)治疗大鼠肝纤维化,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及TGF-β1,Smad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INF-γ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3组。用3%硫代乙酰胺(TAA)100mg/kg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实验组同时肌肉注射INF-γ5U/d。在肝纤维化诱导第8周处死,用Masson染色观测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TGF-β1、Smad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肝纤维化程度、TGF-β1和Smad3表达比正常组增高(P<0.05),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IFN-γ可能通过抑制TGF-β1/Smad3蛋白的表达,从而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上调Smad7表达对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腹膜间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防止腹膜纤维化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将24只体重180~200 g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6只):正常对照组;B组(6只):腹膜纤维化模型组,每日按100 ml/kg腹腔注射4.25%透析液,并于造模后第81012222426天按0.6 mg/kg腹腔注射脂多糖(LPS);C组(6只):空白载体组,在建立模型的第114天转染空白载体和pEF purop-Tet-on质粒;D组(6只):Smad7转染组,在建立模型第114天转染Smad7和pEF purop-Tet-on质粒。各组均在每日饮水中加入强力霉素(200 mg/L)诱导基因表达。所有动物于实验第28天杀检,取脏层腹膜组织行光镜及电镜检查。用RT-PCR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α-SMAE-钙黏蛋白(cadherin)Smad7磷酸化(P)-Smad2/3 mRNA和蛋白表达。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腹膜纤维化模型组和空白载体组p-Smad2/3蛋白水平显著升高,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但E-cadherin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下调。电镜结果显示,腹膜纤维化模型组和空白载体组腹膜间皮细胞微绒毛脱落,基底膜断裂,并向间皮下组织迁徙,胞浆中有密体密斑和肌丝出现。与上述2组比较,Smad7基因转染组Smad7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Smad2/3蛋白水平明显下调,α-SMA mRNA和蛋白水平也明显降低,而E-cadherin mRNA和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电镜结果显示,Smad7基因转染组腹膜间皮细胞微绒毛明显增多,细胞连接和基底膜趋于完整。 结论 基因转染上调Smad7表达可通过部分抑制TGF-β受体调控信号通路(Smad2/3),抑制腹膜间皮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螺内酯联合应用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取6周龄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缬沙坦组、螺内酯组及缬沙坦+螺内酯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1)·d~(-1)灌胃,治疗组均给予缬沙坦10 mg·kg~(-1)·d~(-1)、螺内酯100 mg·kg~(-1)·d~(-1)灌胃、缬沙坦10 mg·kg~(-1)·d~(-1)+螺内酯100 mg·kg~(-1)·d~(-1)灌胃,各组大鼠均于术后2周后处死。肾组织行HE染色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梗阻肾组织TGF-β1mRNA、BMP-7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TGF-β1mRNA表达增多(P0.05),BMP-7 mRNA表达则显著降低,三组治疗组TGF-β1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值均0.05),而BMP-7mRNA表达则显著增加。联合治疗组与缬沙坦、螺内酯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与单用缬沙坦、螺内酯相比,联合治疗能减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丹参对实验性大鼠腹膜纤维化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丹参对实验性大鼠腹膜纤维化病变的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25%含糖透析液+脂多糖致腹膜纤维化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模型组、丹参组。模型组每日腹腔内直接注射4.25%含糖透析液20ml,丹参组每日腹腔内直接注射4.25%含糖透析液20ml和丹参粉剂1g/kg,两组都在第3、5、7天予脂多糖(LPS)0.6mg/kg体重腹腔注射;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ml。30d后行4h腹膜平衡试验,处死各组大鼠,检测腹膜功能;留取壁层腹膜组织做HE及Masson染色,并留取血液和腹透液做ELISA法测转化生长因子-β。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丹参组相比超滤量和D/D0Glu明显减少,D/Pcr明显增加;模型组与对照组、丹参组相比,壁层腹膜厚度明显增厚,新生小血管明显增多,TGF-β的浓度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能有效的防治腹膜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衰饮抗肾纤维化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腺嘌呤肾病模型,随机将6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肾衰饮组与尿毒清组,采用RT-PCR观察肾衰饮对CRF大鼠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Smad2、Smad3、Smad7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α-SMA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TGF-β1mRNA表达增强,Smad2、Smad3水平升高,Smad7下降,治疗后肾衰饮组TGF-β1mRNA表达明显减少,Smad2、Smad3水平下降,Smad7升高,同时肾组织α-SMA表达下降,明显优于尿毒清(P0.05)。结论:肾衰饮抑制TGF-β1mRNA表达,提高Smad7水平,通过调节TGF-β1/Smad信号通路,以抑制肾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出口部分梗阻(BOO)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相关的Smads信号通路的激活及低剂量紫杉醇的干预作用。方法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OO组和紫杉醇组。BOO组和紫杉醇组行尿道近端梗阻方式制备膀胱出口部分梗阻模型,空白对照组采用假手术方式处理。术后紫杉醇组给予低剂量紫杉醇腹腔注射(0.3mg/kg),每周2次。空白对照组与BOO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同时间腹腔注射。4周后测量膀胱重量,行HE和Masson染色,并计算胶原纤维的含量;透射电镜观察逼尿肌超微结构改变;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TGF-β1、Smad 7和α-SMA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1、磷酸化Smad 2(p-Smad 2)和α-SMA蛋白的表达和分布。结果相比空白对照组,BOO组膀胱重量明显增加,胶原纤维增多,膀胱组织中TGF-β1和α-SMA 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5),TGF-β1、p-Smad 2和α-SMA蛋白表达增高(P0.05)。相比BOO组,紫杉醇组膀胱重量显著降低,胶原纤维面积比值下降(P0.05)。TGF-β1、pSmad 2和α-SMA的表达减少(P0.05),Smad 7表达上升(P0.05)。结论 TGF-β1相关的Smads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是BOO后膀胱纤维化的机制之一,低剂量紫衫醇可能通过阻断这一信号通路,在一定程度上有延缓BOO膀胱纤维化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味六君子汤对腹膜纤维化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结构及EMT进程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采用5/6肾切除联合腹腔注射4.25%腹透液及脂多糖(LPS)复制腹膜纤维化大鼠模型,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分别予加味六君子汤有效剂量36 g·kg~(-1)·d~(-1)、9 g·kg~(-1)·d~(-1),西药组予贝那普利有效剂量1.8 mg·kg~(-1)·d~(-1)灌喂。模型组灌服注射用水,每天1次,共4周。光镜观察腹膜组织结构及测量致密层厚度,透射电镜观察腹膜间皮细胞结构,免疫组化法测定腹膜间皮细胞α-SMA及E-cadherin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腹膜致密层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和电镜表现为腹膜明显增厚,间皮细胞脱落,腹膜基质裸露,炎细胞浸润,间皮下纤维组织增生明显。相邻细胞间隙增宽明显。免疫组化显示α-SMA表达明显增高,E-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P0.05);中药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腹膜致密层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和电镜表现为腹膜稍增厚,间皮细胞脱落少,结构胶完整,间皮下轻度纤维组织增生。相邻细胞间隙稍增宽。免疫组化显示α-SMA表达增高不明显,E-cadherin表达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加味六君子汤可以有效保护腹膜间皮细胞形态结构的完整,减少腹膜的致密层厚度,下调α-SMA蛋白表达,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抑制腹膜间皮细胞EMT进程,进而拮抗腹膜纤维化,其临床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肝脏纤维化是肝脏内一系列纤维组织增生的病理反应,肝纤维化可能导致肝切除后出现肝脏再生不足或未再生。本研究探讨肝纤维化动物肝部分切除术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路对肝功能及肝脏再生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用腹膜内注射CCl4方法构建肝纤维化模型后,将其中32只行70%肝切除手术,并分别在术后第1、3、5、7天,每个时间点取8只大鼠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肝组织TGF-β和Smad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另外8只大鼠行假手术作为对照组。此外,以相同的造模方法,观察TGF-β/Smad通路抑制剂(术前腹膜内注射GW788388)对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肝功能与肝再生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部分肝切除术组大鼠术后第1天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明显升高,此后随时间逐渐降低(均P<0.05);肝组织TGF-β和Smad的m RNA与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均在术后第3天达到峰值(均P<0.05),而后降低,并在术后第7天降低至假手术组水平(P>0.05)。肝切除术前注射GW788388的大鼠与单纯行肝切除术的大鼠比较,AST和ALT水平升高更为明显,且肝组织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与干细胞标志物LGR5表达均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TGF-β/Smad信号在通路在肝纤维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保护肝功能、促进肝再生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机制可能与该通路调节细胞增殖及干细胞的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大鼠胰腺纤维化及TGF-β1、α-SMA、MMP-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胰管内注射2%三硝基苯磺酸的方法制备大鼠胰腺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PTX干预组。PTX干预组于术后第2天给予PTX腹腔注射,6mg/(kg·d),4周后收集各组胰腺标本。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各组胰腺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的表达同时做组织胶原纤维染色。部分胰腺组织液氮冻存,以Westernblot方法检测α-SM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发生胰腺纤维化,PTX干预组有轻度纤维化。PTX干预组α-SMA、TGF-β1、TIMP-1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1)。MMP-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TX干预组胶原面积百分比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PTX抗大鼠胰腺纤维化的作用可能与其降低TGF-β1、α-SMA、TIMP-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腹膜透析大鼠进行干预,观察扶肾颗粒对腹膜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75只,体重180~200g,适应性饲养1周后,依大鼠体重分层,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n=15),无任何处理,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0ml.kg-1.d-1,连续4周;肾衰5/6切除+1.5%PD组(B组,n=15);肾衰5/6切除+1.5%PD+扶肾颗粒组(C组,n=15);肾衰5/6切除+4.25%PD组(D组,n=15);肾衰5/6切除+4.25%PD+扶肾颗粒组(E组,n=15),除A组外,各组均制成肾衰模型,其中B、C组予腹腔注射1.5%LPDS,100ml.kg-1.d-1,连续4周;D、E组予腹腔注射4.25%LPDS,100ml.kg-1.d-1,连续4周,自透析开始,对C组和E组予灌服扶肾颗粒,以200gSD大鼠计算,灌胃剂量1.8ml/d。其余各组予灌服2ml生理盐水,共灌服4周。观察各组实验动物的大体状态、体重变化、腹膜滤过功能及血清纤维化调控因子表达变化。结果:在治疗4周后,除正常对照组(A组)外,其余各组均体现为负超滤,但是,同浓度透析治疗组中,应用扶肾颗粒干预组其超滤情况明显优于未应用扶肾颗粒组(P<0.05),其作用显著,同时,葡萄糖转运量方面亦体现为相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组),其余各模型组相关促纤维化因子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TGF-β1方面,D组的表达水平明显较其他各组升高(P<0.05)。CTGF及IL-6方面,结果与TGF-β1相似。VEGF方面,E组较D组明显降低(P<0.05)。随着透析治疗的进行,HGF与BMP-7表达水平均反应性升高,各模型组二者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HGF方面,C组较B组明显升高(P<0.01)。BMP-7方面,E组较D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扶肾颗粒可减轻腹透大鼠的肾功能损伤,保护残余肾功能,改善腹透大鼠的超滤量及葡萄糖转运量,抑制促纤维化因子TGF-β1、CTGF、IL-6、CTGF等表达,调高抗纤维化因子HGF、BMP-7的表达,进而起到抑制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纤维化的发生,改善腹膜透析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牛血清白蛋白(BSA)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用BSA诱导Wistar大鼠产生免疫性肝纤维化后,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与10μg/g紫杉醇(紫杉醇处理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以相同的方式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每天注射1次,28d后处死大鼠获取血与肝组织标本,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检测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与血清及肝组织胶原相关指标、肝组织α-SMA、TGF-β1表达,分离肝星状细胞(HSC),检测HSC中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出现明显的肝纤维化改变、血清转氨酶水平明显升高,而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血清与肝组织胶原相关指标明显升高、肝组织α-SMA与TGF-β1表达率明显升高、HSC中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蛋白及mRNA明显上调(均P0.05)。紫杉醇处理组以上指标的变化程度均明显小于模型组(均P0.05),且部分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部分P0.05)。结论:紫杉醇对BSA诱导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有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氯沙坦钾对大鼠腹膜透析模型腹膜纤维化组织中TLR4、IL-6、IL-8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腹膜纤维化模型组(模型组)、氯沙坦钾治疗组(治疗组),每组各10只。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模型组给予4.25%腹膜透析液腹腔注射(100ml·kg^-1·d^-1),治疗组给予4.25%腹膜透析液腹腔注射(100ml.kg-1.d-1),同时给予氯沙坦钾片灌胃(30mg·kg^-1·d^-1),于4周末杀检大鼠,做腹膜平衡试验,准确量取超滤量,留取0和4h血清与腹腔流出液标本,计算葡萄糖转运量,4h后,取壁层腹膜组织作形态学观察,用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TLR4、IL-6、IL-8在脏层腹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壁层腹膜厚度明显增厚(P〈0.01),超滤量下降(P〈0.01),葡萄糖转运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氯沙坦钾治疗后大鼠壁层腹膜变薄(P〈0.01),超滤量增加(P〈0.01),葡萄糖转运率量下降(P〈0.01);正常腹膜组织中TLR4、IL-6、IL-8在间皮细胞中呈弱表达,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TLR4、IL-6、IL-8表达明显增多;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TLR4、IL-6、IL-8蛋白表达明显下调。结论:氯沙坦钾能够下调腹膜纤维化大鼠腹膜组织TLR4、IL-6、IL-8表达水平,改善腹膜的超滤和转运功能。  相似文献   

20.
杜仲对UUO模型大鼠肾纤维化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杜仲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Smad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和杜仲组。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10mg·kg^-1·d^-1、杜仲组给予杜仲6g·kg^-1·d^-1治疗,均术前2d开始给药。术后2周处死大鼠,收集血清测定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光镜下观察Masson和HE染色肾间质的病理改变,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TGF-β1和Smad2、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两治疗纽大鼠血清Scr、BUN上升,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杜仲组、厄贝沙坦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模型组TGF-β1、Smad2的表达增加,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杜仲组与模型组相比,TGF-β1、Smad2的表达下降,而Smad7的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杜仲组与厄贝沙坦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杜仲能通过下调TGF-β1、Smad2的表达及增加Smad7的表达而抑制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机制与杜仲可以部分调节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有关,其改善肾纤维化作用与厄贝沙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