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告1例皮脂腺痣并发皮脂腺瘤.患儿男,13岁.头顶部一椭圆形淡黄色疣状新生物13年.皮肤科检查:头顶部见一约2cm×3cm椭圆形淡黄色斑块,边界清楚,表面呈轻度疣状.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棘层增生肥厚,轻度乳头瘤样增生,真皮浅中部见增生的皮脂腺及不成熟的毛囊结构,并可见异位大汗腺,真皮中部还可见多个大小不等肿瘤团块,肿瘤团块由基底样细胞和少许成熟的皮脂腺细胞组成,但未形成皮脂腺小叶样结构,团块周边细胞未见栅状排列及收缩间隙.诊断为皮脂腺痣并发皮脂腺瘤.  相似文献   

2.
诊断:皮脂腺痣并发基底细胞癌. 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表皮突延长,皮脂腺增生,且无对应之毛囊.真皮深部及皮下脂肪内可见汗腺:另见界限清楚的肿瘤团块,部分与表皮相连.肿瘤团块中及周围混有单个或巢状皮脂腺分化细胞.团块由基底样细胞组成,周边细胞排列成栅栏状,可见收缩间隙.  相似文献   

3.
报告1例皮脂腺痣并发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毛母细胞瘤及血管瘤。患者男,33岁。因右侧头皮及面部暗红色无毛斑丘疹33年就诊。皮肤科检查:右颞部、右上睑、右侧面颊部及腮部一暗红色斑丘疹,18 cm×10 cm,质软,边界清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增生呈疣状,皮脂腺和大汗腺增生,局部形成乳头状结构,被覆双层上皮细胞,间质内较多的浆细胞浸润;真皮内可见多个肿瘤细胞团块,外周细胞排列呈栅栏状,无人工收缩间隙,真皮浅层有大量血管腔。诊断:皮脂腺痣并发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毛母细胞瘤及血管瘤。  相似文献   

4.
例1女,26岁。左侧头皮黄色斑块26年,局部蓝色丘疹5年就诊。组织病理示:表皮呈乳头瘤样增生,真皮内皮脂腺增生,且局部见基底样细胞组成的团块样结构,其间黑素颗粒沉积。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Bcl-2(-),CD34(-),CK7(-),Ki-67(+);诊断:皮脂腺痣伴色素性毛母细胞瘤。例2女,45岁。右侧头皮、前额黄色斑块40余年,局部灰褐色肿物伴渗液、糜烂7年。病理诊断为皮脂腺痣并乳头状汗管囊腺瘤、色素性毛母细胞瘤及局部结缔组织增生样改变。  相似文献   

5.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并发基底细胞上皮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告1例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并发基底细胞上皮瘤。患者女,58岁。右侧枕部肉红色结节50年,渐增大并菜花样变8年。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部分表皮下陷形成囊腔样结构,囊腔内有许多乳头状突起,囊壁及乳头状突起由两排细胞构成,可见断头分泌;邻近一侧真皮内有数个基底样细胞形成的肿瘤团块,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  相似文献   

6.
皮脂腺痣并发小汗腺汗孔癌1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患者男,39岁。左侧头皮、面部丘疹、结节、斑块39年,部分菜花样隆起1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面部前额斑块病理片显示表皮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真皮层皮脂腺明显增生。菜花样增生物病理片示真皮可见一个或多个上皮肿瘤细胞团,呈巢索状;肿瘤细胞团内见多角形、核位于细胞中央的的鳞状细胞样瘤细胞和含丰富的糖原且细胞膜清楚的浅染瘤细胞,核分裂相多,有病理性核分裂;瘤细胞浸润真皮及皮下,可见局灶有导管分化。免疫组化提示肿瘤结节混合性CK(细胞角蛋白)阳性,肿瘤内导管结构EMA(上皮膜抗原)强阳性,PAS染色可见胞浆内糖原染色阳性。根据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皮脂腺痣并发小汗腺汗孔癌。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85岁。右前臂伸侧出现一花生米大暗红色结节2年。皮损组织病理示:(1)突起部分:表皮局部糜烂,真皮可见由基底细胞组成的巢状肿瘤团块,癌巢周边的基底细胞呈栅栏状排列;(2)蒂部周围:棘层下方细胞排列紊乱,有异型性,部分区域表皮全层异型,基底层非典型细胞呈芽蕾状增生,伸向真皮上部。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嗜碱性变,并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3)外围黑褐色斑块皮损: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基底细胞呈乳头瘤样增生,瘤边界平坦,下界与皮肤基底层相平。诊断:脂溢性角化病并发日光性角化病及基底细胞癌。  相似文献   

8.
报告1例皮脂腺痣伴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及基底细胞癌。患者女,53岁。左侧头顶部淡黄色斑片、肉红色结节50余年,逐渐增大并出现浅表溃疡2年。皮肤组织病理检查显示部分表皮下陷形成囊腔样结构,囊腔内有许多乳头状突起,囊壁及乳头状突起由两排细胞构成;临近一侧真皮内有数个基底样细胞形成的肿瘤团块,周边细胞呈栅栏装排列。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9岁,双手足角化性斑块30年,双足新生物伴痛15年。皮肤科情况:双手足见角化性斑块,以跖部为重,双足可见较多黄豆至蚕豆大小的皮色疣状增生物,部分融合成片,足跟部皮损呈菜花样增生,其间可见大小不等的糜烂、溃疡,伴黄白色渗出物。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表皮显著增生,皮突延长,向真皮内呈条索状延伸并相互吻合,主要由鳞状细胞组成,部分区域可见小管腔结构,管腔内侧缘可见嗜伊红的带状护膜;真皮间质疏松,见小血管增生及少许炎细胞浸润。诊断: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  相似文献   

10.
报告1例伴大汗腺分化的乳房外Paget病.患者女,73岁.外阴皮肤增生性斑块伴瘙痒1年.体格检查:右侧大阴唇外侧一增厚的斑块,中央可见3 cm×2 cm鲜红色增生物.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全层可见散在的Paget细胞和巢状分布的肿瘤细胞团块,团块多处形成腺腔样结构.压迫周围的基底细胞呈Paget样现象,并可见顶浆分泌.免疫组化染色示:细胞角蛋白(CK)7(+++);癌胚抗原(CEA)(+);上皮膜抗原(EMA)(+);巨囊性病的液状蛋白(CCDFP)-15染色呈局灶性染色阳性.诊断为伴大汗腺分化的乳房外Paget病.治疗外科切除后给予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  相似文献   

11.
报告1例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患者男,68岁.头部、面部、躯干及双下肢多发米粒至鸽蛋大黑褐色丘疹、结节及斑块7年.皮肤科检查:皮损主要分布于头皮,界限清楚,部分表面破溃;双手掌可见点状凹陷.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部分缺失,棘层轻度增生,真皮可见基底细胞组成的肿瘤细胞团块,肿瘤团块与正常组织间可见裂隙,考虑基底细胞癌.诊...  相似文献   

12.
皮肤转移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7岁。全身散在多数暗红色无痛性质硬斑块4月余,18月前曾行直肠癌切除造瘘术。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胶原束间可见大小不等的肿瘤细胞团块及呈列队式排列的瘤细胞。细胞大小不等,有明显异型性,其间可见大量典型"印戒细胞",呈不规则排列。血管壁增厚,管腔扩张,腔内亦见肿瘤细胞。诊断:皮肤转移癌。  相似文献   

13.
12岁男性患儿,头皮孤立性结节12年.皮肤科情况:头顶部可见一直径0.5 cm大小结节,表面光滑,触之有囊性感.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颗粒层略增厚,棘细胞层增厚;真皮浅层散在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真皮中下层可见较多大汗腺腺腔样结构,腔壁由单层立方形细胞组成,见顶浆分泌,腺腔内为嗜碱性无结构物质,囊腔...  相似文献   

14.
组织病理特征 本文2张组织病理图片的主要特征为:表皮角化过度.表皮萎缩,真皮内有大量肿瘤团块,大小不等,肿瘤团块的主要细胞是基底样细胞.部分瘤体与表皮相连,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瘤体周围可见收缩间隙.肿物团块在真皮上部较大,下部较小.越往真皮深部,瘤体越小,瘤体周边的细胞栅栏状排列不明显.与周围基质的裂隙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报告1例皮脂腺痣并发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及管状乳头状顶泌汗腺腺瘤.患者女,26岁.因右侧头皮黄色无毛斑块26年就诊.体格检查示右侧头皮黄色无毛斑块,边界清楚,表面粗糙,局部糜烂渗液.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疣状增生,皮脂腺和顶泌汗腺增生.一部分顶泌汗腺与表皮相连,形成乳头状突起,其间质中有较多浆细胞浸润;另一部分顶泌汗腺位于真皮深部,不与表皮相连,形成较多管腔样结构,管腔内见顶泌汗腺呈乳头状突入管腔.结合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本病为1例罕见的皮脂腺痣并发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及管状乳头状顶泌汗腺腺瘤.  相似文献   

16.
报告1例颈部真皮圆柱瘤。患者女,27岁。左侧颈部出现2个皮下结节伴轻压痛8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基本正常,真皮内可见形态各异的基底样肿瘤细胞团块密集排列呈岛屿状,外绕以嗜酸性的基膜样结构,瘤体内见导管结构。免疫组化检查:肿瘤组织癌胚抗原(CEA)管腔(+),细胞角蛋白(CK)广谱(+)。诊断:真皮圆柱瘤。  相似文献   

17.
报告1例息肉样基底细胞癌.患者女,77岁.右腋下赘生物25年,变红伴疼痛1年.皮肤科检查:右侧腋下可见蚕豆大暗红色息肉样半球形赘生物.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增生肥厚,部分区域向下增生,形成条索状及块状肿瘤细胞团块,肿瘤细胞团块由基底样细胞组成,细胞核大深染,可见核分裂象,部分边缘呈栅栏状排列,可见收缩间隙;真皮内可见间...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17岁,右侧头面颈部泛发性褐色疣状增殖性皮损17年.右眼下睑泪囊区触及一质硬囊性肿物,右下泪小点缺如.眼眶核磁平扫:右眼泪囊区可见一类圆形肿物,压及筛窦及眼外肌.头面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增生肥厚,表皮乳头瘤样增生,真皮内可见大量成熟及不成熟的皮脂腺结构,部分见异位的大汗腺,诊断为皮脂腺痣.口腔右侧黏膜,包括右侧上腭及右半舌部见疣状赘生物;口腔全景片示右侧上下颌骨及牙槽骨发育欠佳.此外,双上肢可见大面积咖啡色斑片及褐色斑点.患者智力中等,既往有惊厥史.诊断:Schimmelpenning综合征.经皮肤外科手术后去除部分皮损.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40岁。双耳廓皮疹3个月。查体:双耳廓、外耳道口可见质地欠均的浸润性肤色结节、斑块,表面光滑无鳞屑,质韧,无压痛,无糜烂、渗出及溃疡。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真皮浅层淋巴管扩张,浅中层血管增生、可见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突向管腔,血管、淋巴管及附属器周围见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稀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上皮样血管瘤。  相似文献   

20.
报道一例头面部疣状角化不良瘤合并基底细胞癌。患者,女,79岁,因左耳前糜烂、溃疡3年;头顶丘疹2年余入院。皮肤科检查:左耳前约1cm×3cm大小皮肤糜烂面,表面黑色结痂,边缘轻微隆起,少量渗液。头顶部有0.5 cm×0.3 cm大小丘疹,表面粗糙,中央呈脐状凹陷,基底潮红,触之质地坚硬。入院后在基础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下行左耳前基底细胞癌扩大切除加邻近皮瓣修复术,术中一并完整切除头顶部皮损。术后标本病理检查示:头顶部丘疹:表皮内见两个杯状凹陷,其内充满角质物和大的角化不良细胞,下方颗粒层消失,并见棘层松解现象,真皮浅层见噬色素细胞,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左耳前斑块:角化过度,肿瘤团块位于真皮内,部分与表皮相连,由基底样细胞组成,周围栅栏状排列,肿瘤细胞内可见粘液样物质。诊断疣状角化不良瘤合并基底细胞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