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菌溶解产物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随访期间采用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细菌溶解产物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喘息发作次数、每次喘息时间、喘息总时间,哮喘发生率及随访前后IL-4、IFN-γ及IL-17水平等。结果观察组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喘息发作次数、每次喘息时间及喘息总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哮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随访前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随访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随访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细菌溶解产物辅助用于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可有效降低呼吸道感染、喘息及哮喘发生风险,并有助于改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和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92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将92例MPP患儿随机分成阿奇霉素治疗组45例及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和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组简称(联合组)47例,并随访一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反复呼吸道感染次数及肺功能。结果联合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阿奇霉素组,联合组总有效率97.9%明显高于阿奇霉素总有效率84.4%,反复呼吸道感染次数(2.1±0.9)次明显少于阿奇霉素组(11.3±1.2)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小气道指标分别与联合组治疗前及阿奇霉素组治疗后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和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MPP能缩短病程、减少住院时间及呼吸道感染复发频率,对MPP防治及改善小气道肺功能有很好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桂西地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潮气呼吸肺功能的特点,探讨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对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来自广西西部的百色、河池两地区80例3岁以下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患儿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并与同期同地区60例非喘息性呼吸道疾病婴幼儿进行比较,对比两组儿童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肺功能性质以阻塞性改变为主(占85%),与对照组比较,阻塞越严重,TBFV环呼气下降支斜率越大,甚至出现向内凹陷。观察组患儿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TEF/VE)、每千克体重潮气量(TV/kg)、吸呼比(Ti/Te)、呼出7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75%)低于对照组(P0.05);呼吸频率(RR)、潮气呼气峰流速(PTEF)、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25%)高于对照组(P0.05);50%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50%)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中20例患儿予平喘治疗后呼吸频率有一定减低,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TEF/VE)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桂西地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肺功能损害以阻塞性通气障碍为主。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对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病情评估、治疗以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周静月  任明星  王钟耀  陈阳  沈琳娜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2):1954-1954,1956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吸入能否预防支原体肺炎后反复喘息的发生。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08年12月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160例,入院后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血清总IgE,血TH1/TH2水平及肺功能。治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布地奈德雾化吸入3个月,对照组未给予治疗。3个月后随访,复查肺功能。继续观察2年,了解患儿喘息发生情况。结果支原体肺炎治愈后的3个月内,治疗组无喘息症状天数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3个月后治疗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好转(P〈0.05);停止治疗后2年两组患儿喘息再发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治愈后雾化吸入布地奈德3个月,可改善肺功能,雾化吸入激素3个月减少停药后2年内喘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婴幼儿哮喘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伴喘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with wheezing,BPDW)患儿潮气肺功能的差异。方法对29例BPDW患儿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测试,同时选取潮气肺功能阻塞程度与BPDW患儿一致的婴幼儿哮喘患儿33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100μg/次,2次/天,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儿再次进行肺功能检测,评估两组患儿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哮喘组和BPDW组患儿肺功能参数(MV、RR、VT/Kg、TI/TE、t PF%t E、VPF%VE)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DW组患儿在治疗前后肺功能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和BPDW组患儿在治疗后肺功能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婴幼儿支气管哮喘相比,BPDW患儿的肺功能在治疗后恢复不明显,存在不可逆的气道受损;潮气呼吸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用来鉴别BPDW患儿。  相似文献   

6.
《内科》2016,(1)
目的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咳嗽时间、喘息次数、住院时间、哮喘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时间、喘息次数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哮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降低患儿哮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B型脑钠肽(BNP)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之间的相关性,评估BNP是否可作为判断BPD严重程度的生化标志物。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早产儿重症监护室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住院患儿,分为无BPD组,轻度BPD组,中度BPD组,重度BPD组。在矫正胎龄36周或出院时检测血中BNP浓度,比较不同程度BPD患儿与非BPD组患儿血浆BNP浓度,检测后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心血管功能,评估肺血管压力。结果中重度BPD组患儿血浆BNP浓度分别与轻度BPD组,非BP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轻度BPD组患儿血浆BNP浓度与非BPD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7天,胎龄,血浆BNP水平是胎龄32周患儿发生中重度BPD的独立危险因素;BPD合并PH患儿的血浆BNP浓度为2545.78(1933.21-3167.93)pg/m L,BPD不伴PH患儿的血浆BNP浓度为678.89(139.56-1234.89)pg/m L,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进行ROC曲线分析,血浆BNP水平在1892.78pg/m L时,预测中重度BPD合并PH的灵敏度为93.4%,特异度为89.5%。结论检测血BNP水平有助于判断重度BPD合并PH,给予积极对症治疗,提高重度BPD患儿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动对缓解期哮喘患儿病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随访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63例,对照组予以吸入治疗为主的哮喘规范化防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运动康复治疗。评估两组患儿病情控制情况、哮喘急性发作情况、肺功能、一氧化氮呼气试验及与哮喘相关的因病缺课和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①两组患儿在随访的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高发季节病情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患儿随访1年时肺功能(FEV_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而随访1年FeNO检测结果及哮喘急性发作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病旷课天数及年呼吸道感染次数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康复治疗不会诱发哮喘的急性发作,却有助于增强体质、减轻哮喘患儿气道慢性变应性炎症及改善哮喘相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3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7)。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祛痰、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两组患儿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咳嗽、喘憋、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期间上呼吸道感染、气喘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治疗前后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咳嗽、喘憋、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上呼吸道感染、气喘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FEV1、FEV1%及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FEV1、FEV1%及FVC%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TNF-α和MC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TNF-α和MCP-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表现、炎性反应及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杜兴媛  陈璇  文莉 《内科》2014,(4):389-391
目的比较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炎)后喘息反复发作的疗效。方法选择初次毛支炎治愈后患儿7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26例口服孟鲁司特钠,B组28例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疗程均为12周,C组24例未给予治疗,随访观察2年,了解两种干预治疗对患儿反复喘息发作的影响。结果 C、B、A三组患者毛支炎后喘息再发时间依次延长,喘息再发次数及进展成哮喘的例数依次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喘息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2年内进展成哮喘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α'=0.017,P0.017)。结论两种干预方法不能减少毛支炎后喘息的再发,但可以延长再发时间、减少发作次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降低毛支炎后哮喘发生率的效果优于吸入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雾化吸入治疗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4例,将其随机的分为家庭雾化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后出院,家庭雾化组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无特殊治疗,并对两组患儿进行半年的随访和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出院后喘息再次发作的情况以及肺功能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在随访半年内,家庭雾化组患儿的急诊就诊次数、住院的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家庭雾化组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雾化吸入治疗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23价肺炎球菌疫苗及流感疫苗,在学龄前期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对学龄前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为试验组,即给予肺炎球菌疫苗及流感疫苗的联合预防接种;B组为对照组,只给予流感疫苗联合预防接种,比较两组呼吸道感染(含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呼吸道感染发生间隔的天数、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因呼吸道疾病所致发热次数、抗生素使用天数及总治疗费用、每次呼吸道感染(含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及Peds QLM4.0评分情况。结果 A组随访间隔期内呼吸道感染次数、呼吸道感染发生间隔天数、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因呼吸道疾病所致发热次数、抗生素使用天数及总治疗费用、治愈率、好转率及Peds QLM4.0评分情况显著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期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联合应用23价肺炎球菌疫苗及流感疫苗,可以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及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胎龄≤32周的早产儿,于出生时、生后2周时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HO-1水平.根据是否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将患儿分为BPD组(包括轻度组、中/重度组)和非BPD组,从非BPD组中筛选出与BPD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Th17/Treg表达与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70例MPP患儿根据是否有哮鸣音分为喘息组和非喘息组,喘息组33例,非喘息组37例。30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者的IL-17、IL-10水平,以及喘息组和非喘息组受试者的肺功能,同时分析肺功能与IL-17、IL-10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血清IL-10表达结果显示,喘息组为(8.08±2.24)ng/L,非喘息组为(12.52±4.19)ng/L,正常对照组为(17.07±3.83)ng/L;血清IL-17表达结果显示,喘息组为(21.13±6.28)ng/L,非喘息组为(16.45±2.71)ng/L,正常对照组为(12.18±3.94)ng/L;血清IL-17及IL-10三组组间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结果显示,喘息组FEV1、FEV1/FVC、PEF及V75、V50、V25分别为(68.97±7.49)%、(70.28±5.63)%、(68.37±7.39)%、(70.45±5.98)%、(45.08±7.80)%、(36.88±4.88)%,非喘息组分别为(92.47±5.14)%、(83.03±9.51)%、(92.23±5.08)%、(82.56±9.29)%、(71.37±6.73)%、(66.29±7.58)%,与非喘息组比较,喘息组肺功能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相关性结果显示,IL-10与FEV1、FEV1/FVC、PEF、V75、V50、V25呈正相关,IL-17与FEV1、FEV1/FVC、PEF、V75、V50、V25呈负相关。结论 MPP患儿存在Th17/Treg表达失衡现象,而且Th17/Treg表达与肺功能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硒水平及进行补硒治疗,探讨硒缺乏与儿童发生RR I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病例组选取4岁龄RR I患儿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补硒组。常规治疗组与补硒组均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补硒组另进行补硒治疗。病例组随访6个月,复查血清硒水平,观察并记录呼吸道感染的复发次数,进行t检验。对照组健康4岁儿童30例,检测其血清硒水平与病例组进行比较,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清硒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后两病例组的呼吸道感染复发次数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RR I患儿血清中硒水平低于正常健康儿童;硒缺乏与儿童RR I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氟替卡松、孟鲁司特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影响,探讨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治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101例,痊愈后随机分成3组:氟替卡松组28例,给予氟替卡松125ug,吸入,早晚各一次,1个月后改为1吸,每晚一次,共3个月;顺尔宁组24例,予顺尔宁4mg每晚一次,口服3个月;对照组49例,不给干预措施。对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观察各组患儿在此期间出现喘息的人数,喘息次数,以及治疗费用情况。结果氟替卡松组和孟鲁司特组患儿喘息人数,喘息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就每月治疗费用来看,氟替卡松组明显低于后两组(P〈0.01),而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替卡松、孟鲁司特均能显著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息发生率,并能显著减少喘息患儿的喘息次数。两种措施对毛细支气管炎日后喘息有一定的预防疗效。氟替卡松价格低廉;孟鲁司特使用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副流感病毒3型(HPIV3)感染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3年1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2298例患儿的痰标本,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B)、人副流感病毒(1~3)和腺病毒,采用实时PCR检测人博卡病毒DNA,逆转录PCR检测人偏肺病毒及鼻病毒RNA。分析人副流感病毒3型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并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进行比较。结果 2298例痰标本中病毒检测阳性者983例(42.78%),HPIV3阳性98例(4.26%),次于RSV阳性233例(10.14%);HPIV3常年均可感染,以春、夏季为发病高峰,夏季发病率高达45.92%;发病年龄均为6岁以下儿童,1岁以下检出率高,占62.30%;98例阳性标本中,HPIV3单独感染61例,主要引起支气管肺炎(80.33%)、急性毛细支气管炎(13.11%),以咳嗽(96.72%)、喘息(44.26%)、发热(47.54%)为主要临床症状;与RSV比较,HPIV3住院患儿喘息发生率低,主要引起支气管肺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IV3是苏州地区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其有单独的致病性,与RSV相比,在季节分布、临床表现等方面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比较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与健康小儿的维生素D水平,检测比较补充维生素D治疗对患儿血清25(OH) D3水平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我院诊治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以及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小儿3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比较患儿与健康小儿的维生素D水平。将患儿随机分为维生素D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补充维生素D治疗和常规治疗。检测比较维生素D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儿的血清25(OH) D3水平、临床症状体征(喘憋天数、呼吸困难天数、哮鸣音天数)和住院时间。结果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血清25(OH) D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小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维生素D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患儿的血清25(OH) 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儿的血清25(OH) D3水平均明显升高,维生素D治疗组患儿的水平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维生素D治疗组患儿的喘憋天数、呼吸困难天数、哮鸣音天数、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可能与其维生素D缺乏有关,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维生素D治疗能有效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时应密切关注患儿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离线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及潮气肺功能联合监测对年幼儿童哮喘控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哮喘门诊初次确诊的哮喘患儿81例,年龄范围为10~55个月(<5岁),其中男58例,女23例。选择同期儿童保健门诊非喘息健康体检儿童65名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嗜酸粒细胞、总IgE、过敏原阳性率、离线FeNO及潮气肺功能的差异。哮喘组给予抗哮喘治疗3个月、6个月后,复查离线FeNO及潮气肺功能,比较两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哮喘组患儿离线FeNO、过敏原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哮喘组治疗3个月随访肺功能TPTEF/TE、VPEF/VE与初期比较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离线FeNO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随访,与治疗初期比较,离线FeNO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离线FeNO及潮气肺功能可作为<5岁哮喘儿童管理的量化指标。抗哮喘治疗后FeNO的改变滞后于肺功能的改善,FeNO及肺功能联合运用,更利于<5岁儿童哮喘的精准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段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于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41例不同年龄段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以5岁为界线,分为2~5岁组20例,6~15岁组21例,比较两组患儿移植后植入成功率、无地贫生存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以及感染等移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2~5岁组患儿移植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低于6~1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植入成功率、GVHD发生率、无地贫生存率和肝静脉闭塞病(VO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岁组患儿移植后的并发症少,生存质量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优选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