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将34例OVCF患者(34椎)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单侧组(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17例)与双侧组(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17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两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疼痛VAS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4个月。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骨水泥注入量单侧组均短(少)于双侧组(P <0.01)。骨水泥渗漏:双侧组3例,单侧组1例。两组均未出现神经损伤、肺栓塞及骨水泥毒性反应。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疼痛VAS评分:两组术后6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术后6个月3项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单侧与双侧穿刺PKP治疗OVCF临床效果相当,但单侧穿刺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骨水泥注入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OVCF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成PVP单侧穿刺组(32例)、PVP双侧穿刺组(28例)、PKP单侧穿刺组(27例)、PKP双侧穿刺组(25例)。比较4组间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率、椎体前缘高度比、住院天数、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结果 1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3个月。手术时间:PVP单侧穿刺组与双侧穿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PKP单侧穿刺组与双侧穿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且PVP两组与PKP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骨水泥渗漏率、椎体前缘高度比:PVP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PKP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PVP两组与PKP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住院天数、手术前后VAS评分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OVCF采用PVP与PKP治疗疗效均满意。PVP手术时间短、费用低,但骨水泥渗漏率偏高,不能恢复压缩椎体高度; PKP骨水泥渗漏率低,利于恢复压缩椎体高度,但手术时间长、费用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老年新鲜OVCF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双侧穿刺入路PKP术,观察组行单侧穿刺入路PKP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骨水泥注射量及骨水泥渗漏、临近椎体再骨折、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术前1 d、术后1 d、术后半年及1年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及Cobb角。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骨水泥注入量均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术后,两组VAS、ODI评分及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SF-36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总渗漏率为8.0%,与对照组的1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中,观察组临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P0.05)。结论与双侧入路比较,单侧入路PKP术治疗老年新鲜OVCF在取得相同疗效的情况下手术时间更短,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更少,再骨折发生率更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单侧或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Kümmell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45例Kümmell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6例采用单侧穿刺PKP治疗(单侧组),19例采用双侧穿刺PKP治疗(双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骨密度T值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住院时间,观察术中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前、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评价骨折疼痛程度,OD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并测量伤椎前缘高度和椎体后凸Cobb角。结果单侧组术中骨水泥渗漏4例(15.38%),双侧组3例(15.79%),均无明显神经脊髓症状,两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骨水泥注入量均显著低于双侧组(P0.05),但单侧组住院时间与双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行胸部正位X线片检查未发现肺栓塞。4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4个月。无椎体再骨折及骨水泥块移位等并发症发生。两组组内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伤椎前缘高度及椎体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较术后1 d进一步降低(P0.05),而伤椎前缘高度和椎体后凸Cobb角较术后1 d无明显丢失(P0.05)。两组间术后1 d和末次随访时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穿刺与双侧穿刺PKP治疗Kümmell病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单侧穿刺具有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骨水泥注入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将116例OVCF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PVP组(采用PVP治疗,66例)和PKP组(采用PKP治疗,50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疼痛VAS评分、局部Cobb角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手术前后伤椎前缘及中部高度压缩率。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39个月。手术时间PVP组短于PKP组(P<0.05),骨水泥注入量PKP组多于PVP组(P<0.05)。伤椎前缘及中部高度压缩率、疼痛VAS评分、局部Cobb角:两组术后3 d、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 d、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28例(42.4%)骨水泥渗漏,PKP组28例(56.0%)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OVCF均能获得良好的疗效。与PVP比较,PKP在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局部Cobb角、减少骨水泥渗漏上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62例行PKP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单、双侧穿刺不同分为单侧组(32例)和双侧组(30例)。比较两组骨水泥注入量及渗漏情况、术中X线透视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以及影像学指标。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3个月。骨水泥注入量、术中X线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单侧组均少(短)于双侧组(P<0.01)。术后疼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3例、双侧组7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均无临床症状。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央高度、Cobb角两组术后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双侧穿刺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恢复伤椎高度,单侧穿刺术中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时间更短、骨水泥注入量更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弯角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与传统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的临床疗效,探讨弯角单侧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9例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7例采用弯角单侧穿刺PVP,22例采用传统双侧穿刺PVP,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骨水泥渗漏。弯角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骨水泥注入量均显著小于传统双侧组(P0.05),两组患者首次下地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和ODI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VAS和O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方面,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各时间点椎体相对高度均显著增加(P0.05),局部后凸Cobb角显著减小(P0.001)。相应时间点,两组间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和局部后凸Cobb角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弯角单侧PVP与传统双侧PVP治疗OVCF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放射暴露次数少、骨水泥注入量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单侧经横突椎弓根入路和传统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将76例OVCF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单侧经横突椎弓根入路组(单侧组,38例)和双侧椎弓根入路组(双侧组,38例)。记录两组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以及手术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比、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以及透视次数单侧组均优于双侧组(P 0.001)。术后1 d VAS评分、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obb角单侧组低于双侧组(P 0.05)。结论单侧和双侧入路穿刺技术治疗OVCF疗效相同,单侧穿刺手术时间短、辐射少、后凸纠正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6月,采用PKP治疗OVCF患者80例,其中40例行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观察组),40例行单球囊单侧扩张(对照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系数;术前、术后7 d、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拍摄X线片并测量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评价患者畸形矫正及椎体高度恢复效果;观察2组患者椎体再塌陷、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超过2年.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水泥注入量多于对照组,骨水泥弥散系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和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VAS评分较术前下降,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增加,Cobb角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椎体再塌陷、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PKP治疗OVCF能够提升骨水泥注入量和弥散效果,减轻术后矫正效果的丢失,且不增加骨水泥渗漏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中位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9月-2014年6月收治符合选择标准的22例中位胸椎OVC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侧PKP(A组,11例)和双侧PKP(B组,11例)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病程、损伤节段及术前骨密度T值、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骨水泥渗漏及手术前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VAS评分。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B组(P0.05)。2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34个月,平均15.3个月。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骨水泥渗入椎管导致神经症状、坠积性肺炎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无相邻椎体再骨折发生。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及VA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侧PKP相比,单侧PKP治疗中位胸椎OVCF不仅能获得相似的手术疗效,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住院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单双侧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 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本科PKP术治疗OVCF患者142例,其中,单侧入路72例,双侧入路7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单侧入路组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时间、出血量及骨水泥量均显著优于双侧入路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评分和ODI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增加(P0.05),而局部Cobb角均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侧入路PKP相比,单侧PKP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射线暴露时间,降低手术成本,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极外侧穿刺法经单侧穿刺、双侧注入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156例OVCF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单侧穿刺行PVP治疗。根据穿刺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72例,采用极外侧穿刺法经单侧穿刺、双侧注入骨水泥;B组84例,采用经椎弓根入路单侧穿刺注入骨水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骨密度、病变节段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射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观察并记录骨水泥漏发生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局部Cobb角。结果两组射线暴露时间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骨水泥注入量明显多于B组(t=20.024,P=0.000)。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2个月,平均26.7个月。A、B组分别有9例(12.5%)和10例(11.9%)发生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3,P=0.910);两组骨水泥渗漏均未导致神经症状和不适。两组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A组手术前后各时间点局部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2年局部Cobb角与其他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术后2年A组VAS评分和局部Cobb角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手术前后各时间点两组VAS评分和局部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极外侧穿刺法经单侧穿刺、双侧注入骨水泥技术行PVP治疗OVCF简便、安全、可行,与经椎弓根入路单侧穿刺法比较,在不延长手术时间和射线暴露时间的前提下,可使骨水泥在椎体内双侧分布,具有远期伤椎局部Cobb角丢失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骨填充网袋(bone filling mesh container,BFMC)椎体后凸成形术和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上终板损伤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我科收治的73例伴有上终板损伤的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PKP组40例,男11例,女29例;年龄60~85岁,平均(68.9±6.8)岁;行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BFMC组33例,男7例,女26例;年龄60~88岁,平均(71.0±8.2)岁;行骨填充网袋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射量、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骨水泥渗漏率、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至少随访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 d、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ODI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FMC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较PKP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注射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有17例骨水泥渗漏,其中13例为椎间隙渗漏;BFMC组有3例骨水泥渗漏,其中2例渗漏至椎间隙。BFMC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PKP组11例发生邻近椎体骨折,其中9例存在骨水泥椎间隙渗漏;BFMC组3例发生邻近椎体骨折,其中1例存在骨水泥椎间隙渗漏。BFMC组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FMC椎体后凸成形术和PKP治疗上终板损伤的OVCF均安全有效,但BFMC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骨水泥渗漏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可弯曲调节装置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采用可弯曲调节装置辅助PKP治疗20例OVCF患者。记录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情况。采用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疼痛VAS评分、Cobb角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10个月。患者均单侧穿刺1次。术中透视12~21次,骨水泥注入量2~5 ml/椎,手术时间25~36 min。无骨水泥渗漏情况发生。疼痛VAS评分:末次随访2~5(2.6±1.5)分,与术后的2~5(3.4±2.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术后、末次随访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腰椎功能均恢复至伤前,无明显腰痛不适。结论 可弯曲调节装置辅助PKP治疗OVCF仅需单侧穿刺1次,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较小内倾角就能实现整个椎体骨水泥的均匀弥散分布,能迅速减轻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析PKP单侧穿刺入路和双侧穿刺入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OVCF患者78例,按手术方法统计39例施行单侧PKP治疗(单侧组),39例施行双侧PKP治疗(双侧组)。结果 双侧组的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骨水泥灌注量、手术时间均高于单侧组(P<0.05)。两组患者的伤椎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在术后6个月较术前均有减少,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如骨水泥渗漏、神经损伤、肺栓塞、邻近椎体骨折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KP单侧穿刺入路以及PKP双侧穿刺入路均是治疗OVCF的有效方法,疗效无明显差异,且安全性较高,但单侧穿刺有透视次数少、骨水泥注射量少、手术时间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6):1511-1514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32例OVCFs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每组66例。单侧组给予单侧PKP,双侧组给予双侧PKP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健康状况(SF-36简表)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双侧组手术时间和X线照射时间均明显大于单侧组(P<0.05)。术后3 d、1年两组患者Cobb角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1年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骨水泥渗漏率为6.6%,双侧组为1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PKP均可有效治疗OVCFs,缓解疼痛,改善脊柱畸形,临床效果相当。单侧PKP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放射暴露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入路方式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整理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本院PKP治疗OVCF患者资料,根据手术穿刺入路不同分为单侧穿刺组,双侧穿刺组,每组各33例,共66例。各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比较,P>0.05。比较术后VAS评分、手术时间、术后Cobb角变化、术后ODI评分、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单侧组少于双侧组,P<0.05;术后Cobb’s角、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透率和骨水泥用量比较,单侧组低于双侧组,P<0.05。结论 单侧穿刺入路较双侧穿刺入路在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方面具有优势,且能够良好地改善术前症状、纠正椎体畸形。但应在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确切的穿刺角度和位置,并积累相应的手术经验才能保证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接受PKP治疗的134例胸腰椎单椎体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单侧组(经单侧椎弓根入路)和双侧组(经双侧椎弓根入路)。观察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后凸角改善情况、疼痛改善情况,以及术中骨水泥注入量和骨水泥渗漏情况等。结果单侧组61例,平均年龄(74.7±9.6)岁,双侧组73例,平均年龄(75.1±8.6)岁。两组患者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和中间高度的丢失率以及后凸角均较术前减小(P0.05)。Ⅰ°骨折患者,术后伤椎的椎体前缘和中间高度恢复率、后凸角恢复率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单侧组术后骨水泥侧漏少于双侧组(P0.05)。Ⅱ°/Ⅲ°骨折患者,术后伤椎的椎体前缘和中间高度恢复率、后凸角恢复率双侧组均优于单侧组(P0.05),两组骨水泥侧漏情况无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d和末次随访时的VAS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术后3d及末次随访的VAS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单椎体OVCF骨折患者,如果为Ⅰ°骨折或一侧椎弓根破坏严重、进针困难时宜选择单侧入路PKP手术,Ⅱ°或Ⅲ°骨折时宜选择灌注高黏度骨水泥的双侧入路PKP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低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特征,评价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OVCFs的临床价值。方法: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15例,其中65例行高粘度骨水泥PVP(A组),50例行低粘度骨水泥PKP(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骨密度(BMD)均无统计学差异。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弥散分布情况、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后凸角(Cobb角)、术前和术后VAS评分及ODI等资料,应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1);两组间骨水泥渗漏率无显著性差异;A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显著性少于B组(P0.05)。A组骨水泥单侧弥散分布、双侧不对称分布、双侧对称分布分别为6例(9.2%)、12例(18.5%)、47例(72.3%),未弥散至终板、单侧终板弥散、双侧终板弥散分别为3例(4.6%)、16例(24.6%)、46例(70.8%);B组骨水泥单侧弥散分布、双侧不对称分布、双侧对称分布分别为33例(66.0%)、7例(14.0%)、10例(20.0%),未弥散至终板、单侧终板弥散、双侧终板弥散分别为17例(34.0%)、22例(44.0%)、11例(22.0%),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OVCF可获得良好的短期临床疗效,骨水泥可对称地弥散至椎体前柱两侧以及椎体上下终板,使伤椎均衡强化,有利于减少手术椎体再骨折风险,骨水泥渗漏风险与低粘度骨水泥PKP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胸腰椎OVCFs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单侧PKP治疗31例38椎(单侧组)、双侧PKP治疗29例34椎(双侧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和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及椎体高度、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及骨水泥注射量等,评价疗效.结果 6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 ~15(9.6±1.2)个月.患者疼痛均明显缓解;两组VAS评分、椎体Cobb角度、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情况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及骨水泥用量均大于单侧组(P<0.05).结论 单侧PKP与双侧PKP治疗OVCFs疗效相似;但单侧PKP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放射暴露少、风险小等优点,应是治疗OVCFs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