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发于多发创伤的脊髓损伤的术前诊断评估及治疗方法及预后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3-01-2014-11救治的100例急性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前采用ISS评分、ASIA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评估,参照ISS评分标准对纳入受试者分组,17-24分的不全截瘫合并多发创伤组,25-34的截瘫合并较严重多发创伤组、截瘫合并严重的多发创伤组的评分≥35,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评估情况、损伤部位、入院后的输血量、手术部位、住院天数等。结果 ISS评分值随着手术部位以及损伤数的增加而升高,术后3组患者ASIA评分以及ISS-AIS评分都较术前提高,但是在受伤部位数、手术输血量、住院时间、手术部位数等指标中不全瘫合并多发伤组与其他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部位、住院时间、受伤部位截瘫合并较严重多发创伤组以及截瘫合并严重的多发创伤组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量上截瘫合并较严重与严重的多发创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原则在急性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术前诊断评估的方法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的判定,同时对术前评估和手术时机选择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SCOFIX器械整复固定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应用SCOFIX器械整复固定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SCOFIX器械治疗的42例脊柱多节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前与随访时的ASIA分级、感觉和运动评分,伤椎椎体中央高度的术后矫正率、随访时丢失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随访2.5年,脊髓不完全性损伤病例ASIA分级提高1~2级,B、C级随访时与术前感觉及运动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脊髓完全性损伤病例(A级)ASIA分级无改善,感觉及运动评分较术前分别平均提高18.3分和13.9分。伤椎椎体中央高度矫正率为94.1%,随访时丢失率为8.0%。SCOFIX器械固定良好,无断钉及松动。结论:SCOFIX器械复位简便,适用于胸腰椎各个部位长、短节段的复位与固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椎管减压术后,实施早期、综合的康复锻炼与治疗对于患者肢体运动水平、日常生活自理水平和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急性创伤性颈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acute traumatic cervical cord syndrome,ATCCS)46例患者资料,其中接受前路脊髓减压手术(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8例,后路脊髓减压椎管成形术29例,前后联合入路脊髓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9例。术后治疗方案具体分为早期及中后期康复治疗,包括对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防治以及患者心理测评与治疗。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损伤分级、ASIA感觉运动评分、改良Bathel指数(modified bathel index,MBI)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ratingscale,HAMD)进行康复效果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随访时间6~53个月,平均时间13.6个月。随访至6个月时,MBI评分以及HAMD评分就已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P0.01);随访至12个月时,ASIA感觉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ASIA运动评分较治疗前也明显升高(P0.01)。结论对于ATCCS患者采取颈椎前后路联合早期手术治疗,对患者身心康复、患肢功能重塑及实现家庭社会生活的回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非相邻多节段脊柱骨折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非相邻多节段脊柱骨折(multi-levelnoncontiguousspinalfractures,MNSF)的受伤机制、诊断与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对我院1991年1月至2002年1月手术治疗并得到随访的36例非相邻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ASIA分级、感觉运动评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例36MNSF患者共累及椎体78个节段,关键损伤部位骨折类型以爆裂骨折和骨折脱位为主。脊髓不完全性损伤病例(B、C级),术后ASIA分级分别提高1 ̄2,级感觉运动评分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脊髓完全性损伤病例(级)AASIA分级无改善,感觉运动评分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分别平均提高9.3分和11.3分。结论:MNSF具有损伤暴力大、致伤机制复杂、脊髓损伤严重、合并损伤多、易于漏诊或延误诊断等特点,治疗上应明确多节段骨折的关键部位及骨折的性质,并根据多节段脊柱骨折的类型选择相应的固定融合节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对男性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39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伤后所有患者均手术处理。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8~46岁,平均年龄(37.5±5.5)岁。采用勃起功能国际指数(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5,IIEF-5)评定勃起功能,神经脊髓功能则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制定的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标准进行ASIA分级、ASIA运动及感觉评分进行评价,观察脊髓损伤前后脊髓神经功能受损及性功能的影响。术后行脊髓神经功能及性功能恢复的对比研究,并对性功能障碍患者进一步测定其反射性勃起和精神性勃起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4~31个月,平均(21.9±5.2)个月。脊髓损伤后除运动感觉受损外,性功能也同时受损,与伤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IEF-5评分由伤前的(22.9±1.4)分降为伤后的(11.3±2.7)分,术后提高到(17.9±5.2)分。ASIA感觉评分术前为(116.9±50.0)分,术后提高到(174.6±36.0)分;运动评分术前为(60.5±14.3)分,术后提高到(83.0±13.8)分,感觉评分与运动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脊髓损伤除导致常见的运动感觉神经功能受损外,对男性性功能有明显的影响。治疗时间、受损节段、损伤程度、恢复时间等因素对性功能障碍的程度和恢复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导致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术后神经源性休克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急性颈脊髓损伤手术97例临床资料,术后2周内发生神经源性休克41例(42.3%)。对可能的预后因素如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APACHE-Ⅱ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术前收缩压、损伤平面、使用糖皮质激素、高血压、低钠血症、发生神经源性休克前(或术后2周内)平均每日尿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ASIA分级A级、低钠血症、每日尿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显示每日尿量的最佳界值为2494 ml。对ASIA分级A级、低钠血症、每日尿量>2500 ml 3项指标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IA分级A级(OR=5.646,95%CI:1.983~16.077,P=0.001)、每日尿量>2500 ml(OR=6.798,95%CI:2.089~22.128,P=0.001)是颈脊髓损伤术后患者发生神经源性休克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术后神经源性休克发生率高,ASIA分级A级、每日尿量>2500 ml是发生神经源性休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血清HMGB1、NF-κB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作为预后情况预测因素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组纳入自2017-01—2019-01采用椎管减压术治疗的93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同期采用椎管减压术治疗的93例单纯脊柱骨折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中55例ASIA神经功能等级高于术前(预后良好组),38例ASIA神经功能等级等于或低于术前(预后不良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HMGB1、NF-κB表达水平,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是否合并骨质疏松、是否有骨折史、是否多节段脊髓损伤、椎管侵占率、受伤至使用激素类药物时间、HMGB1表达水平、NF-κB表达水平方面的差异。评价血清HMGB1、NF-κB水平预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预后情况的价值。结果 18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完成血液检测。观察组HMGB1、NF-κB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侵占率≥50%、受伤至使用激素类药物时间≥8 h、HMGB1与NF-κB表达水平较高是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血清HMGB1与NF-κB表达水平联合预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预后情况的AUC值0.917(95%CI:0.861~0.974),约登指数0.776,敏感度92.1%,特异性85.5%。结论 HMGB1、NF-κB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血清中表达水平较高,椎管侵占率≥50%、受伤至使用激素类药物时间≥8 h、HMGB1与NF-κB表达水平较高是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联合HMGB1、NF-κB表达水平预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预后情况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多节段脊柱骨折的诊断表述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多节段脊柱骨折 (MSF)的诊断表述与手术治疗。方法 总结Scofix器械治疗的 4 6例MSF ,按ASIA分级、感觉运动评分、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及后凸畸形矫正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4 6例MSF ,累及椎体 10 0个节段 ,关键损伤部位骨折类型以爆裂骨折和骨折脱位为主 (82 .6 % )。平均随访 2 .5年。脊髓不完全性损伤病例的ASIA分级分别提高了 1~ 2级 ,感觉运动评分行t检验 ,B、C级术前与随访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脊髓完全性损伤病例 (A级 )的ASIA分级无改善 ,感觉运动评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但分别平均提高 19.3分和 15 .9分。结论 MSF的诊断表述应明确多节段骨折的关键部位及骨折的性质 (按关键损伤部位排序 )、脊髓损伤的程度 ,以便于临床比较 ;固定节段应根据骨折类型 ,选择不同的固定节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性中央颈髓综合征(ATCCS)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分析影响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回顾2015年~2017年我院骨科手术治疗的53例ATCC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是否存在病理征、入院手内肌肌力、是否存在椎旁软组织损伤、脊髓内高信号长度、椎管最狭窄处百分比(MCC)、脊髓最大受压程度(MSCC)、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入院和末次随访ASIA评分(运动、感觉)、JOA评分等信息,分析影响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因素。结果:53例患者平均年龄55.57±9.68岁,39例男性(74%),14例女性(26%),伤后平均6.85±5.39天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前路手术19例,后路手术34例,术后平均随访21.51±10.46个月;入院ASIA运动评分70.43±23.32分、ASIA感觉评分99.21±11.78分、JOA评分9.87±2.96分,末次随访ASIA运动评分92.17±13.16分、ASIA感觉评分105.77±6.79分、JOA评分14.13±3.14分,均较入院明显增加(P0.05),脊髓功能明显恢复。根据JOA评分改善率分组(50%定义为预后好39例,≤50%定义为预后差14例)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61.14±7.55 vs 53.56±9.65岁)、入院手内肌肌力较差(5.43±5.95 vs 9.49±4.99分)、病理征阳性(阳性/阴性)(10/4 vs 15/24例),MRI T2像显示存在椎旁软组织损伤(有/无)(8/6 vs 9/30例)及脊髓内高信号长度较长(25.87±13.85mm vs 18.08±10.68mm)是预后差的主要因素(P0.05)。而性别(男/女)(29/10vs 10/4例)、MCC[(43.18±10.96)%vs (49.14±7.94)%]、MSCC[(26.75±10.81)%vs (28.67±9.59)%]、入院ASIA运动评分(74.18±22.78 vs 60.00±22.35分)、入院ASIA感觉评分(101.38±8.93 vs 93.14±16.38分)、手术时机(7.51±5.87 vs 5.00±3.23分)、手术入路(前路/后路)(15/24 vs 4/10例)对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ATCCS采用手术治疗安全有效;高龄、病理征阳性、入院手内肌评分低、椎旁软组织有损伤、脊髓内高信号长度长提示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恢复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无骨折脱位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traumatic central cord syndrome,TCCS)的手术疗效,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2007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无骨折脱位的颈椎TCCS患者66例,评估损伤后24h内、术前、术后5d、末次随访时的ASIA评分和JOA评分,测量椎管最大狭窄程度(maximum canal compromise,MCC)及脊髓最大受压程度(maximum spinal cord compression,MSCC)。了解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椎管狭窄程度、椎管狭窄节段数及术前ASIA评分与手术前后ASI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率之间的相关性。按受伤至手术治疗时间分为A(1周)、B(1~3周)、C(3周)3组,在不同时间点评估3组患者的脊髓功能情况。结果:66例患者术后5d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与ASI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MCC平均为(52.64±10.89)%,MSCC平均为(26.71±13.27)%;MSCC与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改善率及ASIA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患者年龄与JOA评分改善率呈负相关(P0.05);术前ASIA评分与末次随访ASIA评分呈正相关(P0.05);性别、MCC、椎管狭窄节段数、手术入路与JOA评分改善率及末次随访ASIA评分的无显著相关性(P0.05)。3组伤后不同时间手术患者之间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术前ASIA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A组患者JOA评分及ASIA评分明显高于B、C组(P0.05);A、B、C组患者的JOA评分改善率平均为(78.4±6.7)%、(71.3±7.8)%、(63.2±9.1)%,三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的颈椎TCCS安全有效,术前ASIA评分、脊髓受压程度、患者年龄影响TCCS预后;尽早(1周内)行减压手术可能更有利于颈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脊髓损伤为主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以腰脊髓损伤为主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创伤严重度(ISS评分)为20~57分,平均(34.60±3.57)分。平均受伤部位约3处。脊髓损伤节段L1-L5,其中单节段损伤29例,2节段以上损伤13例。脊髓损伤(按ASIA分级):A级8例,B级7例,C级12例,D级15例。均采用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术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1年4个月,腰背痛症状均明显缓解,生活可自理,无内固定断裂及松动,植骨均融合。随访时脊髓损伤(按ASIA分级):A级5例,B级4例,C级6例,E级27例。27例神经症状完全恢复,8例有1级以上恢复,7例无变化。结论:腰脊髓损伤为主严重多发伤急诊应遵循伤害控制原则,尽早采取手术治疗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神经功能,减少残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康复期膀胱功能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4月至2016年6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9例不完全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均行包括膀胱收缩练习在内的系统康复治疗,记录膀胱管理方式(包括留置导尿、耻骨上膀胱造瘘、清洁间歇性导尿及自主排尿),评估膀胱排尿功能。观察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排尿感觉、膀胱内压等指标,对影响膀胱功能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9例患者中单纯留置导尿率由45.0%下降至13.9%,自主排尿率由45.0%上升至53.1%;ASIA分级B、C、D级患者的自主排尿率分别为5.6%、25.7%和77.8%,随着脊髓损伤程度的减轻,自主排尿率逐渐增高(P 0.05)。94例入院时采用留置导尿的患者中,17例出院时恢复自主排尿,77例仍需导尿,前者排尿感觉恢复比例明显高于后者(P 0.05);91例愿意接受膀胱内压检测,其中出院时自主排尿患者其膀胱内压异常比率低于导尿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IA分级和排尿感觉与脊髓损伤后康复期膀胱功能预后密切相关,对于大多数ASIA分级D级或有明确排尿感觉的患者无需进行尿道干预,可自主排尿;膀胱内压检查对于评估排尿功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对于膀胱管理方式的选择并无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上胸椎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中上胸椎骨折的损伤特点、手术时机与手术方法。方法 对一组35例手术治疗的中上胸椎骨折(T1-10)进行回顾性总结,其中脊髓完全性损伤25例,不完全性损伤10例。比较不同手术时间的出血量、手术前后ASIA分级及感觉运动评分变化。结果 骨折合并脊髓不完全损伤10例,随访ASIA分级提高1~2级;骨折合并脊髓完全性损伤,不能改善ASIA分级,但能提高运动感觉评分平均20分。结论 中上胸椎骨折具有损伤累及节段多、脊髓损伤严重、功能恢复差的特点。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应尽早手术,完全性损伤宜在伤后2周手术。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中上胸椎骨折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显微镜引导下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5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将25例显微镜引导下颈前路融合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32例常规颈前路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手术指标,以及随访期间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均显著升高,但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较术前ASIA分级均显著改善,但末次随访观察组ASIA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引导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减压充分、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脊髓损伤后外科干预的时机。方法将53例颈脊髓损伤,按伤后手术时间分24h内手术组(A组)、25~72h组(B组)、3~7d组(C组)、8~14d组(D组);按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分脊髓严重损伤组、脊髓损伤组,通过ASIA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结果各组术后ASIA评分均增高,A组最高,B组在术后1、3个月ASIA评分高于C组,但末次随访两组无差异。脊髓严重损伤组ASIA评分均明显低于脊髓损伤组。结论颈脊髓损伤患者入院后,应充分评估病情,对颈髓不完全损伤者宜3d内手术,24h内手术更好;如为脊髓严重损伤者,宜在7d左右手术。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外伤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人外伤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提高老年人外伤性脊柱骨折的预防及救治水平。方法:2002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老年人外伤性脊柱骨折患者271例,其中男129例,女142例,年龄60~89岁,平均68.8岁,分析其年龄与性别分布情况、骨折原因、骨折节段、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s,ISS)、脊髓损伤程度ASIA分级、多发性脊柱骨折及合并伤发生率。结果 :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60~69岁,占60.1%(163/271)。摔伤是主要致伤原因,占44.6%(121/271)。男性高处坠落伤及重物砸伤比例较女性患者高,女性患者摔伤比例较男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6个损伤节段中胸椎及腰椎占80.8%(344/426),其中胸腰段(T11~L2)占53.3%(227/426)。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有较高的颈椎骨折比例、脊髓损伤发生率、合并症发生率和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有较高的胸椎及胸腰段椎体骨折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多发性脊柱骨折最常见原因为高处坠落伤,女性患者为摔伤。脊髓损伤按ASIA分级,A级、B级、C级、D级分别占7.0%(19/271)、1.8%(5/271)、4.8%(13/271)和18.1%(49/271)。男性患者脊髓损伤分级A级占13.2%(17/129),女性患者为0.8%(2/23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外伤性脊柱骨折的致伤原因、多发性脊柱骨折原因、骨折节段、脊髓损伤分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应根据其性别差异特点对老年人外伤性脊柱骨折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易获得的急性创伤性颈髓损伤患者床旁资料建立气管切开预测模型,探讨用其预测颈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45例急性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临床数据。采集其中219例患者人口学资料,是否行气管切开,既往系统性疾病史(除肺病外)、既往肺病史、吸烟史、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神经损伤节段、ASIA分级、合并伤情况,是否存在颈椎骨折脱位,术前颈椎MRI显示的颈髓信号改变长度及最高病变节段、椎管最大侵占率、脊髓最大受压率、是否出现髓内出血。分别应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和分类回归树分析建立气管切开的逻辑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利用交叉验证方法应用另外126例患者资料对两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应用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准确率及ROC曲线下面积评估两模型预测能力。结果:345例患者中,58例行气管切开。决策树模型显示: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1分的患者气管切开率为66.7%;ASIA运动评分≤22分且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患者气管切开率为69.0%;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23分、不完全颈髓损伤、术前MRI显示髓内信号改变最高节段位于C3或以下的患者气管切开率为0.8%。逻辑回归模型显示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ASIA运动评分≤22分,ASIA A级或B级损伤及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决策树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在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准确率、ROC曲线下面积的比较分别为73.7%vs 81.8%、89.7%vs 86.4%、87.3%vs 85.7%及0.909 vs 0.889。结论:决策树模型可用于进行气管切开的预测,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22分、ASIA A级颈髓损伤、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及术前颈椎MRI显示髓内信号改变的最高节段位于C2或以上为患者气管切开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8.
手术治疗胸腰椎非相邻节段脊柱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椎非相邻节段脊柱骨折(MNSF)的手术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对36例MNSF患者采用经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选择性植骨,根据骨折椎体损伤程度、部位和伤椎比邻关系,15例选择长节段固定,21例选择分节段固定;其中2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行椎管减压术。根据患者术前与术后随访时的主要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ASIA分级变化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36例均获随访,时间24~48(36.5±9)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脊柱序列明显恢复,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椎体前缘高度及矢状面后凸Cobb角:术后7 d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神经功能:术后7 d ASIA分级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胸腰椎MNSF应根据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及骨折的类型采用个性化手术方式,可使受压迫的脊髓神经充分减压,恢复并重建脊柱正常解剖序列,保持脊柱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形态改变与脊髓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形态改变与脊髓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 5 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进行CT、X线检查 ,测量椎管矢状径、横径、椎管面积和Cobb角 ,计算椎管狭窄率、椎管侵占率及矢状径与横径之比 ,并对病人的神经功能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脊髓损伤组与无脊髓损伤组的椎管狭窄率、椎管侵占率、Cobb角、矢状径与横径之比的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31例脊髓损伤病人低运动评分组 (<2 5分 )与高运动评分组 (≥ 2 5分 )的椎管狭窄率、椎管侵占率和Cobb角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椎管狭窄率、椎管侵占率与ASIA损伤分级和运动评分呈负相关 (rs=- 0 4 6~ - 0 5 2 ,P≤0 0 1) ,Cobb角与ASIA损伤分级呈负相关 (rs=- 0 36 ,P <0 0 5 )。结论 椎管静态侵占和后凸畸形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脊髓损伤结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手术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4-06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2例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评估年龄、病变节段数、是否存在椎前高信号、脊髓内高信号的范围、椎管最狭窄处百分比(MCC)、脊髓最大受压缩程度(MSCC)、入院ASIA评分、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手术入路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 52例均获得随访(25.6±13.4)个月,未出现脊髓损伤、内固定失败等影响预后的并发症。末次随访时52例神经功能均得到一定恢复,ASIA运动功能评分为(89.4±11.7)分,其中上肢(42.4±7.6)分,下肢(47.0±4.7)分。年龄(P=0.019)及入院时ASIA评分(P0.001)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而受伤至手术时间(P=0.162)、手术入路(P=0.773)、髓内有无高信号(P=0.647)、椎前有无高信号(P=0.106)、MCC(P=0.254)、MSCC(P=0.397)、病变节段数(P=0.806)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采用手术治疗安全有效,高龄及入院时ASIA评分较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差。MRI T2像脊髓内高信号的范围越广提示受伤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