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低分子肝素对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减少出血及预防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80例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氨甲环酸+低分子肝素组(实验组,40例)与低分子肝素组(对照组,4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例数、血红蛋白、血凝指标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的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凝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倾向,术后2周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氨甲环酸联合低分子肝素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围手术期可有效减少出血量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注射氨甲环酸对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和血浆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 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术中注射氨甲环酸2 ml,对照组术中不使用氨甲环酸。对比两组病人的围术期隐性失血量及对病人D-D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围术期总失血量和输血量分别为(215.26±58.37)ml、(453.06±83.01)ml、(673.75±103.42)ml和(110.53±32.46)ml;对照组分别为(218.44±62.95)ml,(608.83±92.63)ml,(822.77±115.48)ml和(231.04±25.38)ml。治疗组的隐性失血量、围术期总失血量和输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后1天和3天的血红蛋白(HGB)、手术后1天的D-D以及手术后3天的红细胞积压(HCT)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手术后1d的HCT和手术后3天的D-D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术中注射氨甲环酸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可以有效降低病人围术期的隐性失血量,同时也将稳定病人的D-D水平,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开始前静脉输注氨甲环酸能否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手术患者的隐性失血量。方法纳入自2016-12—2017-07行PFNA内固定治疗的7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分为2组,氨甲环酸组(37例)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静脉输注氨甲环酸1 g(200 ml),生理盐水组(40例)静脉输注200 ml生理盐水。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2天引流量、术后输血率、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第1天及第3天Hb、Hct,术后第3天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氨甲环酸组术后第3天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更少,术后输血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2天引流量、术后Hb、术后Hct、术后第3天显性失血量、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后手术开始前静脉输注1 g氨甲环酸可以有效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手术患者的隐性失血量,降低术后患者输血率,进而减少贫血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同时不增加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减少颈后路全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效果。方法纳入自2016-01—2016-06颈后路全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40例,通过电脑随机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20例,观察组在手术开始前3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5 mg/kg),对照组不使用氨甲环酸。比较2组术后第1、3、5天Hb,以及术中失血量、术后失血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例数。结果 40例术后均未出现硬膜外血肿、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并发症。观察组仅1例输血,对照组5例输血;观察组输血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3、5天Hb均高于对照组,而且术后失血量、总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开始前3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5 mg/kg)可以减少颈后路全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总失血量和术后失血量,降低围手术期的输血患者比例,但是不能减少术中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联合肾上腺素局部应用以减少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失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自2015-05—2017-05完成的50例单侧THA,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5例)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与肾上腺素混合液,对照组(25例)单纯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结果观察组3例输血,对照组5例输血。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症状性肺栓塞、血压骤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观察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且术后第1天Hb下降值、Hct下降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THA术中局部2 g氨甲环酸联合0.25 mg肾上腺素经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射可有效减少患者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而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局部使用氨甲环酸与重复静脉使用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手术失血量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在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间,兰溪市人民医院骨科收住的因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手术患者116例,其中男74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73.5岁。根据氨甲环酸使用情况分为2组:局部使用组(A组)共52例,重复静脉使用组(B组)共64例。收集病人基本资料和相关临床资料,对比2组患者手术围术期手术失血量、术后第1、3、7天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A组相比,B组患者术后第1、3、7天平均血红蛋白水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患者围术期输血量、输血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肿、感染、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静脉使用氨甲环酸可明显降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中静脉滴注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将100名TK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实验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术后第3天RBC、HGB、HCT水平变化及输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及术后第3天RBC、HGB、H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可有效地减少TKA总失血量及RBC、HGB、HCT水平等指标变化,并不增加输血量及并发症发生,且使用方便,理论上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髓腔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和可吸收止血纱布减少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失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手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四组:A组未使用任何止血剂、B组单纯使用可吸收止血纱布、C组单纯使用氨甲环酸组、D组联合应用氨甲环酸及止血纱布。计算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围手术期总失血量、输血率,记录血栓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血红蛋白依A组~D组的顺序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引流量依A组~D组的顺序减小,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输血量也依A组~D组的顺序减少,任何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或出院时,四组患者均未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结论]在减少失血方面,单纯使用可吸收止血纱布优于不使用任何止血方法,单纯用氨甲环酸优于单纯用可吸收止血纱布,而将可吸收止血纱布与氨甲环酸局部联合效果最佳,且不增加血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给药方式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2月至2014年11月,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女性骨关节炎患者140例,年龄55~83岁,平均70.32岁,病程3~15年。随机分为试验组(联合给药)和对照组(单一给药)(n=70)。试验组在松止血带前1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mg/kg同时术后关节腔逆行注射氨甲环酸0.5 g,对照组在松止血带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同时术后关节腔逆行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术后均夹闭引流管2 h。比较两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总的失血量、需要输血患者人数、不同时间血红蛋白的变化、是否合并深静脉血栓及肺栓。结果对照组显性失血量(316.6±92.3)m L,大于试验组(210.8±94.8)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隐性血量(746.6±96.4)m L,大于试验组(596.4±92.8)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输血人数及输血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7 d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0 d内均未出现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松止血带前10 min按10 mg/kg静脉注入氨甲环酸并结合术后关节腔逆行注射氨甲环酸0.5 g临时夹闭引流管2 h,可安全、有效控制术后失血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疗效的差异。方法骨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35例分为4组:60例患者松止血带前10分钟静脉滴注1 g氨甲环酸(A组),60例患者松止血带前10分钟静脉滴注10 mg/kg氨甲环酸(B组),60例患者松止血带前10分钟静脉滴注20mg/k氨甲环酸(C组),对照组55例,不给予氨甲环酸注射(对照组)。比较4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24小时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Hb)波动水平、输血率、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 4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波动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术后引流量、Hb波动水平、输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较B组能进一步减少术后失血量和改善术后Hb水平,A、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组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全膝关节置换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术后失血量,降低术后Hb水平,与静滴10 mg/kg氨甲环酸相比,静滴1 g或20 mg/kg能进一步减少术后引流量,降低Hb水平,且不增加不良事件概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全身与局部联合应用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10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2例)。所有患者接受相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其中对照组术前20 min给予氨甲环酸治疗,将15 mg/kg稀释于250 ml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中将氨甲环酸0.5 g溶于20 ml生理盐水注入股骨髓腔,进行局部治疗。比较两组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析两组手术前后血液指标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观察两组血栓类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而观察组术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0.42%,与对照组(11.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全身与局部联合应用对降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减少血细胞丢失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4):2248-2250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多次静脉使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减少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本科行PFNA内固定的患者120例,根据是否围手术期使用氨甲环酸及用量不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40例,术前术后均未予TXA;单次给药组40例,术前静脉滴注TXA20 mg/kg;多次给药组40例,术前静脉滴注TXA 20 mg/kg,术后3、6 h再次静脉滴注TXA 10 mg/kg。检测患者的术前、术后1、3、7 d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等,并通过Gross方程计算术后隐性失血量。术后1d、7d行双下肢彩超检查是否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单次给药组的隐性失血量(585.37±239.23)ml较对照组(718.86±380.82)ml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用药组的隐性失血量(351.31±172.29)ml,较单次用药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术前使用TXA可以减少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且不增加血栓风险,术后多次重复应用TXA可有效安全地进一步减少围手术期隐性失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中不同方式应用氨甲环酸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初次行单侧TKA的病人,依照入院时间依次分配至A、B、C组,每组30人。A组采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B组采用静脉滴注,C组采用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术后第1、3、5天复查血红蛋白(Hb)值,记录三组病人术后24 h内的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例数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三组病人术后第1、3天的Hb值较术前持续显著下降,B组下降最多,A组次之,C组最少;术后第5天较术后第3天稍有升高,但Hb值仍显著低于术前和术后第1天。术后24 h,B组的引流量和总失血量最多,A组次之,C组最少,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的输血率(3.3%)显著低于A组(20.0%)和B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人术后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在单侧TKA中应用氨甲环酸对减少手术出血和降低术后输血率有显著作用,且静脉联合局部注射用药效果更佳,止血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不同途径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行同期双侧TKA的患者9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双侧膝关节均在缝合关节囊后经关节囊切口注射氨甲环酸1.5 g/50 ml;B组双侧膝关节均在缝合关节囊后经引流管注射氨甲环酸1.5 g/50 ml;C组双侧膝关节均在缝合关节囊后经引流管注射生理盐水50 ml。比较三组术后24 h血红蛋白值(Hb),红细胞比容(Hct),术后72 h的Hb、Hct,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三组间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LSD多重比较法分析。结果术后24 h、72 h的Hb及Hct值A、B、C三组呈下降趋势,其中C组最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h Hb:F=37.13,术后24 h Hct:F=49.74,术后72 h Hb:F=50.10,术后72 h Hct:F=48.94,均为P0.05)。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三组中以C组最多,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引流量:F=58.31,隐性失血量F=4.05,总失血量F=42.98,均为P0.05)。组间两两比较发现:在A、C两组间,术后24 h的Hb(t=7.87)、Hct(t=9.14),术后72 h的Hb(t=9.05),Hct(t=8.83),引流量(t=-10.00),总失血量(t=-8.75)以及隐性失血量(t=-2.4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C两组间,术后24 h的Hb(t=6.81)、Hct(t=7.83),术后72 h的Hb(t=8.04)、Hct(t=8.05),引流量(t=-8.31),总失血量(t=-6.84)以及隐性失血量(t=-1.8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有11.7%出现引流管近端血栓堵塞引流管,造成引流失败,A、C两组为0.0%。三组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率均为0.0%;输血率C组为16.7%,A、B两组均为0.0%。结论同期双侧TKA,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以明显减少围手术期血液丢失,降低输血率,并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但经引流管注射氨甲环酸有较高的引流失败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氨甲环酸联合肾上腺素关节腔内局部使用对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失血量影响。方法将55例单侧股骨头坏死行THA患者根据局部使用药物不同分为试验组(术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联合肾上腺素混合液,21例)和对照组(术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34例)。比较两组以下指标: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D-二聚体,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 D-二聚体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值在术后第3天达最低,而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5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2例、对照组有4例接受异体输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有2例、对照组有3例发生下肢远端DV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术中使用氨甲环酸联合肾上腺素关节腔内局部注射,可有效降低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而不增加DVT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口服氨甲环酸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出血的效果。方法纳入自2017-01—2018-01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局部组),30例口服氨甲环酸(口服组)。比较两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以及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14 d的Hb值、C-反应蛋白值、D-二聚体值。结果 60例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术后超声检查结果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口服氨甲环酸后出现轻度胃部不适症状,未特殊处理。口服组与局部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组与局部组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14 d的Hb值、C-反应蛋白值、D-二聚体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氨甲环酸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均能有效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术后出血,相比之下,口服氨甲环酸具有安全、经济、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氨甲环酸降低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输血量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2-01—2015-01诊治股骨粗隆间骨折15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入院后每天给予EPO 10 000 U皮下注射,直至患者出院,手术开始切皮前给予氨甲环酸2 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入院后给予生理盐水2 ml,皮下注射1次/d,术中切皮前给予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收集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含量、凝血相关指标,通过Gross公式计算总失血量,记录及比较2组血红蛋白、围手术期输血率及输血量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72个月随访,平均48个月。治疗组输血率、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24,P=0.038;t=3.212,P=0.026)。2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联合氨甲环酸可以明显降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减少输血率,且不增加围术期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局部应用并不放置引流对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失血量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收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50例因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试验组在缝合阔筋膜张肌后关节腔注射2 g氨甲环酸,并加入生理盐水稀释至50 ml;对照组则关节腔注射50 ml生理盐水,2组术后均不放置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显性失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率、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试验组第1、3、5天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t=7.473, t=7.226, t=7.572, P<0.05),其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输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81, t=15.353, t=7.225, t=5.781,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382,P>0.05)。两组患者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发生。两组患者均有1例发生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3 h相关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3, t=1.352, t=1.466,P>0.05)。 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并不放置引流,能有效减少术后失血和输血,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对凝血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不同途径应用氨甲环酸的止血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纳入自2016-12—2017-12行单侧TKA治疗的10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4例静脉应用氨甲环酸(静脉组),38例关节腔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局部组),36例不用氨甲环酸(空白组)。比较3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输血率、术后24 h膝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后6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以及术后1、3、7 d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结果静脉组与局部组术后输血率低于空白组,静脉组术后输血率低于局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静脉组与局部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少于空白组,且静脉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少于局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静脉组与局部组术后24 h膝关节疼痛VAS评分低于空白组,术后1、3、7 d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高于空白组,术后6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侧TKA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可减少术中出血,降低输血率,同时可减轻术后早期疼痛,对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康复具有积极意义,而且静脉应用较局部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使用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失血量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3-02—2016-08初次单侧THA手术患者78例,观察组38例于术前15 min静脉滴注1次氨甲环酸(15 mg/kg),术后3 h再次按该剂量静脉滴注;对照组40例均未使用氨甲环酸。结果观察组术后7例输血,对照组术后21例输血;观察组输血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术后H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FIB、PT、APTT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8例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症状性肺栓塞。结论术前15 min与术后3 h静脉滴注等剂量(15 mg/kg)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THA失血量和输血量,并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风险,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