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小脑和延髓背侧之间的“自然裂隙”-小脑延髓脉络膜裂(cerebellomedullochoroidal fissure,CMCF),在不切开小脑蚓部的情况下,显微操作微创暴露四脑室/脑干背侧,为脑干的实验研究提供一个可复制、创伤小、暴露好的动物模型。同时,探讨经小脑延髓脉络膜裂(transcerebellomedul lochoroidal fissure,TCMCF)入路暴露四脑室及脑干背侧的优势和显微手术技巧,进一步验证该手术入路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一种经小脑扁桃体延髓沟入路切除枕骨大孔区、小脑扁桃体延髓沟内、Luschka孔区及第四脑室内肿瘤的方法。方法在熟悉小脑延髓沟显微解剖结构的基础上,临床上经此沟入路切除肿瘤7例。并对3例典型病例举例说明。结果小脑扁桃体延髓沟的显微解剖结构可以分为小脑扁桃体间隙和蚓垂扁桃体间隙两个部分。此沟的底由脉络膜、下髓帆和侧孔壁组成,也是第四脑室的顶。后壁由小脑扁桃体、枕大池组成,外侧壁有第Ⅸ、Ⅹ、Ⅺ、Ⅻ对颅神经,内含小脑后下动脉及其分支和小脑延髓静脉。可分3种方式打开此沟的底,进入第四脑室。2例枕大孔区肿瘤突出于此沟内完全切除;其中1例小脑半球毛细胞型胶质瘤经此入路全切除。4例髓母细胞瘤中2例经此沟底打开第四脑室全切除肿瘤,2例近全切除,1例第四脑室内室管膜瘤经此沟底打开第四脑室全切除肿瘤。结论后正中开颅、经小脑扁桃体延髓沟入路可以获得一个良好的手术野,为切除位于此沟内肿瘤、枕大孔区肿瘤、Luschka孔区肿瘤以及第四脑室内肿瘤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还可以避免因切开小脑蚓部和切除小脑扁桃而产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报道经小脑延髓裂入路(transcerebeliomedullochoroidal fissure,TCMCF)手术切除四脑室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枕下正中切口、小脑延髓裂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四脑室肿瘤.结果 手术治疗19例,其中肿瘤全切除14例,近全切除5例.术后无患者出现小脑性缄默综合征.结论 经小脑延髓裂入路,不需切开小脑蚓部,可避免损伤正常小脑组织,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有助切除四脑室肿瘤,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微创手术切除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手术的脑桥背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5例。术后无小脑缄默综合征出现。结论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微创手术可避免切开小脑蚓部,能安全、有效地切除脑桥背侧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手术切除儿童第四脑室区肿瘤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32例第四脑室区肿瘤儿童患者均采用枕下正中切口,枕骨骨瓣成形,小脑延髓裂入路,部分病例结合小脑蚓部切开。结果病灶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7例。本组无一例死亡。患儿共济失调及视力下降症状术后有所改善。1例出现面神经核损伤表现,2例术后出现不完全性缄默,皆于3周后恢复。结论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儿童第四脑室区肿瘤,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需切开小脑下蚓部.可较好地显露肿瘤,且减少了小脑组织的损伤。切除肿瘤过程中注意保护小脑后下动脉及其分支。此外根据肿瘤的病理特性,必要时需结合切开小脑蚓部全切肿瘤。  相似文献   

6.
显微手术治疗第四脑室肿瘤的并发症防治(附8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第四脑室肿瘤的并发症防治。方法对87例第四脑室肿瘤病人采用正中孔-小脑蚓部入路或结合小脑延髓裂入路分离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64例,次全切除18例,大部切除5例。术后并发症:脑积水6例,血肿3例,颅内感染2例,癫疒间2例,缄默症2例。术后死亡1例。结论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显微手术治疗第四脑室肿瘤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神经内镜辅助小脑延髓裂入路(内镜组,32例)和小脑延髓裂联合小脑蚓部入路(对照组,31例)显微手术治疗的63例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内镜组全切除27例(84.4%),次全切除5例;对照组全切除26例(83.9%),次全切除5例。两组肿瘤全切除率无显著差异(P〉0.05)。内镜组术后小脑缄默症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12.9%,4/31,P〈0.05)。两组患者术后新发小脑缄默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59例术后随访6~72个月,55例正常学习、生活;4例复发(3例再次手术,恢复良好;1例死亡)。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儿童第四脑室肿瘤能够避免小脑蚓部切开,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特别是小脑缄默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第四脑室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第四脑室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第四脑室肿瘤病人的手术经验.运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选择小脑蚓部人路或从小脑延髓裂分离、暴露肿瘤,切断肿瘤供血,切除肿瘤过程中注意区分肿瘤组织和脑干,与对延髓呼吸中枢黏连紧密的肿瘤不必强行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近全切除5例;均打通导水管下口.1例死于呼吸中枢损伤.术后出现脑积水5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显微手术治疗第四脑室肿瘤,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9.
第四脑室结构复杂,该部位肿瘤的切除有三种手术入路:小脑下蚓部入路、正中孔或扁桃体蚓垂间沟入路、小脑延髓裂入路.其中小脑下蚓部入路为传统的切除第四脑室肿瘤的手术入路,具有入路短的优点,缺点是第四脑室部分区域暴露不理想;正中孔或扁桃体蚓垂间沟入路为现代神经内镜技术应用于切除第四脑室肿瘤的手术入路,是今后微创神经外科治疗第四脑室肿瘤的一大发展方向;小脑延髓裂入路利用小脑延髓裂这一天然间隙,能较充分地暴露第四脑室,但对于上界高于中脑导水管开口的第四脑室肿瘤,单纯的该手术入路切除困难.应根据第四脑室肿瘤具体生长位置、特点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到达第四脑室的解剖研究,及在不切开下蚓部的情况下如何分离此裂隙以获得最佳的手术视野。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经甲醛固定、颈内动脉系统彩色乳胶灌注的10具成人尸头标本,在手术显做镜下解剖分离小脑延髓裂,观察第四脑室顶部、底部及外侧隐窝等,切开脉络膜等暴露第四脑室各区域。结果 小脑延髓裂充分暴露后,可以不切开下蚓部,即可获得第四脑室各壁的良好术野。开放小脑延髓裂可依据第四脑室壁的位置及需要暴露的程度分为3种方式:广泛型(导水管型)、外侧壁型及外侧隐窝型。结论 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可通过正常的解剖间隙到达第四脑室以及脑干,且术野充分,可减少手术的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因广泛型可以最大程度显露第四脑室底部及各区域,因此可以作为该入路的标准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早期行显微手术清除第四脑室扩张性性血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10月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早期行显微手术治疗的13例第四脑室扩张性性血肿的临床资料,发病6 h内手术9例,12 h内手术3例。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6个月,按GOS评价预后,恢复良好2例,中残4例,重残3例,死亡4例。结论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早期显微手术清除血肿是治疗第四脑室扩张性血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第三脑室手术入路临床应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几种常用的第三脑室手术入路临床应用效果,探讨切除第三脑室肿瘤适宜的手术入路.方法 采用经额叶皮质-侧脑室入路、经终板入路、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35例(前期组);采用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21例(后期组),两组均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观察比较手术效果.结果 前期组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13例;后期组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8例,部分切除2例.两组全切除和次全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前期组.结论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路径直接,术野暴露清楚,较易切除肿瘤,术后并发症少,是切除位于第三脑室中、后部肿瘤可选择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3.
儿童第四脑室-小脑脚-脑干区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第四脑室-小脑脚-脑干区肿瘤的形态学特点,以及安全地切除此部位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儿童(15岁以下)第四脑室-小脑脚-脑干区肿瘤(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23例。术前头颅MRI证实瘤体起源于小脑脚或侧隐窝,分别向第四脑室,脑干,CPA和斜坡生长。采用枕下正中外侧拐入路,术中分区域切除肿瘤,结果 全切除肿瘤12例,近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证实室管膜瘤13例,恶性室管膜瘤2例,星形细胞瘤8例。结论 起源于小脑脚或侧隐窝的肿瘤,以脑干为中心呈半弧形生长,肿瘤侵袭范围包括第四脑室,小脑脚,脑干,CPA和斜坡,合适的手术入路和术中分区域切除肿瘤的技术,可以做到安全地全切除和/或近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枕下正中经小脑延髓裂锁孔入路对第四脑室及其周围结构进行显微解剖观察,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具(共20侧)成人尸头标本上模拟枕下正中经小脑延髓裂锁孔入路,使用显微镜对第四脑室及其周围组织结构进行解剖、观察和相关数据测定。结果 (1)枕下正中经小脑延髓裂锁孔入路可暴露第四脑室底、外侧隐窝、中脑导水管开口和脑干侧方等。(2)该入路可暴露的第四脑室底长度(37.73±0.77)mm,宽度(17.12±0.52)mm,面积(319.70±14.25)mm~2。(3)10具尸头共发现小脑后下动脉(PICA)19侧,PICA缺如1侧。同一标本双侧PICA直径差异较大,PICA下袢位置的变异也较大。结论 (1)枕下正中经小脑延髓裂锁孔入路对第四脑室的暴露范围与常规小脑延髓裂入路相仿,但存在显露角度受限、深部结构视野不佳等不足。(2)PICA与小脑延髓裂关系密切,且PICA走行分布复杂多变,术中应仔细辨认,避免误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手术夹闭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的优点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 23例手术夹闭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均经后颅窝正中开颅,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镜下夹闭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结果 23例患者,共33枚动脉瘤,完全夹闭31枚,2枚切除,夹闭率94.9%。无一例手术死亡。结论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夹闭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不需切开小脑下蚓部,可有效的清除第四脑室血肿,降低脑压。使血管神经显示更加清楚,不损伤任何小脑组织,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牵拉血管及神经组织,减少动脉瘤的术中破裂,使手术更安全。术后患者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6.
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小脑延髓裂入路沿途组织结构间的毗邻关系,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将经甲醛固定、血管内灌注彩色乳胶的5例成人尸头标本,按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小脑延髓裂的组成,以及脉络膜、下髓帆、小脑下后动脉的走形及分布。结果小脑延髓裂是位于扁桃体、二腹叶下方与延髓之间行向外侧的一条自然解剖裂隙。脉络膜、下髓帆不含神经组织,分离该组织,可暴露整个第四脑室。小脑下后动脉的扁桃体延髓段和膜髓帆扁桃体段是此入路的关键血管。结论小脑延髓裂入路可以不切开下蚓部,通过正常的解剖间隙到达第四脑室和脑干的侧方,可减少手术的损伤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第四脑室室管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06年5月我院收治的15例第四脑室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11例,次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术后短期(半年)随访,其中恢复良好11例,改善3例,恶化1例。结论 枕下经小脑延髓裂人路能够充分暴露第四脑室底部,减少术后小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9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9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其中桥脑12例,中脑4例,延髓2例,桥脑延髓交界区1例。经坐位枕下后正中小脑延髓裂入路12例,坐位乙状窦后入路4例,坐位后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2例,翼点入路1例。结果 病灶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症状改善16例,无明显变化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4~58个月,次全切除2例均复发并行二次手术;术前KPS评分为(75±6)分,术后KPS评分为(84±8)分,随访1年KPS评分为(90±5)分。结论 应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以及术者经验及习惯选择手术方式,坐位可以作为大部分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常规手术体位;显微手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做到全切除,使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9.
经胼胝体-穹窿间切除第三脑室松果体区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松果体区肿瘤的方法及疗效,并对相应的显微解剖学基础加以讨论.方法 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松果体区肿瘤16例.结果 术前1例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行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终板造瘘术.16例在手术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3例.5例在处理完肿瘤后做终板造瘘术.结论 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手术切除第三脑室松果体区肿瘤系通过胚胎组织残留的透明隔间隙进入第三脑室,损伤少,肿瘤全切除、次全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干占位病变外科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方法、手术入路、切除方式和并发症防治等问题.方法分析总结1999~2005年我院住院治疗的55例脑干占位病变的临床资料.接受显微手术治疗40例,其中颞下经天幕入路5例,经中孔一小脑延髓裂入路15例,经蚓体切开入路12例,经小脑半球切开入路2例,经桥小脑角脑干侧方入路4例,经纵裂一第三脑室入路2例.术后接受放疗和(或)化疗13例.非手术治疗15例,接受放疗5例,化疗3例.结果手术治疗者术后6个月随访,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为90~100分8例,70~80分17例,40~60分6例,20~30分3例,10~0分6例(手术后1个月内死亡).非手术治疗者住院后6个月随访,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为90~100分1例,70~80分4例,40~60分2例,20~30分3例,10~0分5例(死亡4例).结论脑干占位病变以出血性病变(包括海绵状血管畸形)、星型胶质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多见.出血患者多数可在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出血较少和已进入出血后期可采用非手术治疗.脑干肿瘤中胶质细胞瘤最常见,除弥漫生长型不适合手术和放化疗外,其他生长类型的肿瘤都可以进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根据病理性质接受放化疗.手术入路的选择和脑干切开的部位取决于病变在脑干中的位置,可以利用的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可以耐受的神经功能缺损;在具体操作时采取循瘤原则、最短原则和避重就轻原则.经中孔-小脑延髓裂入路可以满足大部分经脑干背侧切除占位病变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