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15例儿童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致伤因素、治疗方法。【方法】本院自1990年以来共收治115例儿童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各项辅助检查,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术后1年随访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10个月至4岁年龄组主要以跌伤为主,坠落伤多见于4~8岁年龄组,交通伤多见于8~12岁年龄组。随访112例,8例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良好。7例开口运动时向患侧偏斜,10例张口度轻度受限,4例关节轻度压痛,6例关节弹响,4例关节强直。【结论】正确选择保守治疗方法治疗儿童下颌骨髁状突骨折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3.
颌面部是人体的突出外露部分,因髁状突及颈部骨质较为薄弱而且曲屈,受外伤后易发生直接或间接的骨折,是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现将我科1990年以来收治43例髁状突及颈部骨折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 下颌骨髁状突及颈部骨折共43例,男32例,女11例,男女之比为3:1,年龄4~57岁,其中20~40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髁状突骨折的漏诊原因探索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0-2008年治疗的18例漏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因伤情较轻而漏诊,5例因伤情较重漏诊,11例因影像技术而漏诊,漏诊时间为1周~la.结论 提高对髁状突骨折的认识;CT冠状位、CT三维成像是诊断髁状突骨折的好方法;手术治疗为患者和学者接受. 相似文献
5.
孙宝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4,8(9):1703
对髁状突骨折术后患儿采用咀嚼运动训练,开口度训练,颞颌关节按摩等康复方式,观察其对儿童髁状突骨折咬合功能恢复的作用。结果66例患儿中,64例张口度>37mm,咬合功能恢复到伤前咬合关系。本组观察说明早期的功能训练可避免儿童下颌关节的退行性变及颌肌肉的废用性畏缩,更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咬合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实施下颌支垂直截骨术,行坚固内固定术保留髁状突以治疗髁状突颈部骨折,恢复髁状突功能。方法:通过口内、外入路行下颌支垂直截骨术,坚固内固定术固定髁状突及截骨部位,恢复髁状突解剖位置。结果:50例通过此方法治疗,术后张口度及咬合均恢复正常。随访平均6个月无关节强直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下颌支垂直截骨术,坚固内固定术固定髁状突及截骨部位较其他治疗髁状突颈部骨折手术方法具有技术可行、效果明显、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口腔颌面部外伤性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是下颌骨骨折,其中髁状突骨折又占较大比例,约占下颌骨骨折的10%~25%[1、2、3]。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颌面部外伤病人中,髁状突骨折13例,占同期下颌骨骨折的18.6%,其诊断和治疗都有一定的难度。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髁状突骨折13例,其中单纯髁状突骨折6例,伴多发性骨折7例(其中1例双侧髁状突骨折)。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27~50岁,平均40.29岁。外伤原因:车祸伤7例,打击伤3例,坠落伤和摔伤3例,均为间接性受力骨折。二、临床特点及治疗13例髁状突骨折患… 相似文献
8.
下颌骨髁突骨折30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各种类型髁状突骨折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病例的回顾性研究。30例中采用保守疗法9例,骨折复位骨固定10例,髁状突摘除术3例,髁突游离回植术7例,肋骨肋软骨植骨术1例。结果:开口度大于3.2cm23例,开口度2.5-3.2cm3例,失访4例。结论:(1)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移位程度,伤后就诊及合并伤进行综合分析决定采用手术或非手术治疗;(2)手术应尽可能选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3)对髁状突摘除术的评价应非常谨慎或下应提倡;(4)髁状突游离回植术的操作简便、临床效果良好,适用于延误治疗有粘连的病例,以及其他复位极困难的病例,强调此术技术操作应符合游离骨移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髁状突是下颌骨骨折常发部位之一[1]。由于髁状突是颞下颌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髁状突还是下颌骨的生长发育中心。髁状突骨折治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下颌骨的正常发育、颌牙合功能以及面部外形。作者自1980~1998年对105例儿童髁状突骨折病例的分析 ,从病因及治疗方面进行了总结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儿童髁状突骨折病例105例(120侧) ,占同期髁状突骨折618例的17 %。其中男89例 ,女16例 ,男女之比为5.56:1。年龄1.5~12岁 ,平均8.4岁。其中单侧髁状突骨折90例(85.7…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2007年05月至2010年01月,使用单侧入路PKP技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2l例,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2个月),手术前、手术后1d、手术后3月测量伤椎前缘平均高度分别为(13.9±4.8)mm、(20.6±3.8)mm、(19.2±4.3)mm;伤椎中线平均高度分别为(12.2±3.9)mm、(16.5±3.2)mm、(15.9±3.6)mm;伤椎Cobb角分别为25.3°±5.8°、15.2°±4.2°、16.8°±4.0°;患者VAS疼痛评分分别为7.7±1.6分、2.6±1.2分、2.4±1.0分,经统计分析得出伤椎前缘和中线高度、伤椎Cobb角和VAs疼痛评分在手术前与术后1d、手术前与术后3月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和术后3个月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入路PKP方法具有微创、安全、疗效确切的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齿状突合并周围性骨折的个性化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本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36例齿状突合并周围性骨折患者,其中男26例,女10例。入院后行X线片,CT或MRI检查,诊断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根据个性化分别采用Apofix,齿状突螺钉,枕颈融合术,C1-2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36例患者术前诊断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41处,术中发现周围骨折5例5处,共46处骨折,术中36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骨折均已骨性愈合,内固定无松动。JOA评分:术前中度14例、轻度22例,术后平均提高3~5分。术后JOA评分改善率平均为84.2%,疗效为优或良32例。【结论】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三种手术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三种手术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23例,髂腹股沟入路19例,前后联合入路4例。[结果]4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4~4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8个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参照Matta的髋臼骨折复位标准,解剖复住37例,满意复位6例,不满意复位3例。关节功能按D’Aubigne和Poste16分法评分标准:优27例,良16例,可3例,优良率93.5%。4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2例出现异位骨化。1例合并坐骨神经损伤者,术后6个月恢复。【结论】术前准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对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并采用有效内固定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4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64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采用切开复住,钢板内固定,BMP植骨,术后康复治疗。【结果】64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63个月。采用Rasmussen临床和放射评分方法,优良率分别为82.8%和81.3%。【结论】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正确的手术时机选择、稳定的内固定、保护关节附属结构、BMP植入、正确关节功能康复治疗,对提高疗效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三种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和回顾自1998年到2005年诊治的30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病人,前路手术者16例,后路手术者8例,前后路联合手术者6例。针对不同术式及其临床结果对其手术适应证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种术式都有比较理想的临床结果,除一例术中出现下腔静脉破裂外,无其他严重术中并发症,术后及随访结果显示除一例全瘫病人无任何恢复外所有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及症状缓解,三种术式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陈旧性骨折的处理棘手且存在争议,仔细评估患者术前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可以获得安全有效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用三维有限元法探讨单侧咬合接触时对髁突表面应力分布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利用所建的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 约束模型颞骨区上表面全部节点的自由度,限制下颌运动;约束后牙咬合面节点和垂直方向的自由度.分别观察单侧(右)第二磨牙区和双侧第二磨牙区加载时,两侧髁状突表面22个区域应力分布变化情况.[结果]双侧加载时在髁突表面产生的负荷,左右侧分布相等对称;单侧加载时,两侧髁状突表面应力分布不对称:工作侧髁突承受的最大拉应力大于非工作侧,而非工作侧髁突表面的最大压应力大于工作侧,非工作侧所有区域的Von Mises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均大于工作侧.[结论]单侧咬合接触可造成双侧髁突表面应力不对称改变,非工作侧髁突表面产生的负荷大于工作侧,提示临床单侧咬合接触可能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病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杂类型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复杂类型髋臼骨折48例。术中采用Kocker—Lagenbach入路19例,髂腹股沟入路6例,前后联合入路23例,均采用A0重建钢板和螺钉内固定。评估其手术治疗效果。根据可能影响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因素。【结果】本组全部获随访,随访时间10~68个月,平均29.7个月,本组术后功能优良率72.92%。年龄、手术时机、复位质量和创伤性关节炎与复杂类型髋白骨折术后功能评分结果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机、复位质量和创伤性骨关节炎是影响复杂类型髋臼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类型髋臼骨折疗效满意。手术时机、复位质量和创伤性骨关节炎是影响复杂类型髋臼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6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113例,其中动力髋(DHS)51例,Gamma钉36例,AO空心加压螺钉12例,解剖钢板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8例。【结果】通过6个月至8年(平均39个月)随访.优良率为92.5%,并发症发生率为9.73%。【结论】手术治疗老年人粗隆间骨折存在风险,但较之保守治疗风险及并发症更低;只要围手术前期准备充分,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内科舍并症,均能取得满意疗效;而术式选择与骨折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