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和CD44v6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部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3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VEGF-C和CD44v6的表达,并以21例肝硬化组织、16例肝外伤或肝囊肿组织作为对照,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肝癌部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VEGF-C定位于肝癌细胞的胞质,阳性表达率为78.8%,CD44v6主要定位于肝癌细胞的胞膜及胞质,阳性表达率为72.7%。二者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12.157、10.280,P〈0.05);在发生转移的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的肝癌组织(χ^2=4.930、8.088,P〈0.05);在正常肝脏组织及肝硬化组织中几乎不表达。VEGF-C和CD44v6的表达与肝癌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是否并发肝硬化、AFP表达、有无HBV感染无关。VEGF-C和CD44v6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681,P〈0.01)。结论VEGF-C和CD44v6的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关,可作为估计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MP-9、VEGF,CD34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8例大肠癌组织,常规石蜡包埋进行MMP-9、VEGF、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MMP-9在大肠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6%(46/68),与正常大肠组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MMP-9表达随Duke8分期而增强;大肠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组(P〈0.01),大肠癌组织中MMP-9表达与VEGF表达有一致性(P〈0.05)。结论 MMP-9有明显的促血管作用,可能与激活VEGF有关,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研究CD44及其变异体CD44v6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食管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潮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存档的食管癌蜡块(所有病例术前均未接受过放、化疗)。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非生物素)检测食管癌中CD44的表达共145例,CD44v6共146例。SPSSl6.0统计软件分析实验结果。对于各组之间表达情况的数据统计采用多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各组中两两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Kruskal.WaUisH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CD44及CD44v6在5例小细胞癌中均不表达O%,在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71%(127/140)和82.27%(116/141)。其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组分别为100%(10/10)及88.89%(8/9),中分化组分别为98.21%(55/56)及94.74%(54/57),而低分化组则分别为83.78%(62/74)及72%(54/75)。CD44及CD44v6在鳞状细胞癌与小细胞癌之间的表达情况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在高分化组与中分化组间的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及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化越好,CD44及CD44v6的表达越强。结论CD44及CD44v6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型及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提示它们可以作为食管癌组织学分型的一个辅助标记物及预后预测因子之一。另外,鉴于CD44及CD44v6在食管癌中的高表达率,提示其可能为食管癌干细胞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增殖症组织中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其抑制物: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TIMP-2的表达,探讨它们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对子宫内膜增殖组及对照组的子宫内膜组织中CD44 v6。MMP-2、MMP-9、TIMP-1、TIMP-2的表达进行研究、分析。子宫内膜增殖组共92例,其中单纯性增生24例,复杂性增生26例,不典型增生42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共23例。结果 在不同的病理分型中随组织细胞异型性的增加,CD44v6、MMP-2、MMP-9、TIMP-1、TIMP-2阳性表达率均增加。对不典型增生组中该五指标的阳性表达进行Sp蝴咖相关性分析,它们的阳性表达强度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 推测它们可能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导致肿瘤的形成和进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CD4 4v6和p5 3基因分子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对 10 8例经手术切除和 /或肺穿刺活检证实的肺癌组织标本进行CD4 4v6和p5 3基因表达率测定。结果 :① 10 8例肺癌组织中CD4 4v6和p5 3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5 6 .6 %和 5 0 .9% ,而正常组织中无一例阳性表达 ;②CD4 4v6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 (6 2 .1% )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 (33.3% ) (χ2 =6 .91,P <0 .0 1)。p5 3基因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 (71.4 % )明显高于非小细胞肺癌(4 6 .0 % ) (χ2 =3.90 ,P <0 .0 5 ) ;③有淋巴结转移者CD4 4v6基因表达阳性率 (6 7.6 % )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35 .1% ) (χ2 =9.15 ,P <0 .0 1) ,晚期肺癌 (III/IV期 )组织中CD4 4v6基因表达率 (6 5 .7% )高于较早期肺癌 (4 1.5 % ) (χ2 =7.0 9,P <0 .0 1)。而p5 3基因表达与肺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测定肺癌组织中CD4 4v6和p5 3基因表达对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CD4 4v6阳性表达是判断肺癌转移的重要指标之一 ,p5 3基因分子与肺癌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7.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大肠癌预后的主要因素 ,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患者 5年生存率不足30 % ,无淋巴结转移者生存率可达 70 %以上[1 ] 。目前多项研究提示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44,特别是其变异体不同的表达方式可能在多种恶性肿瘤的转移中起重要作用[2 ,3] ,但有关CD44v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和意义却各家报道不一。作者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76例大肠癌进行研究 ,探讨CD44v6基因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 1 997年结、直肠癌根治术切除标本76例 ,同时取患者距肿瘤 1 0cm以外区域的粘膜为正常对照。男 55例 ,女 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44v6、VEGF、PTE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5例胃癌组织中的CD44v6、VEGF、PTEN表达情况。结果 85例胃癌组织中CD44v6、VEGF和PTE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94%、49.41%和56.47%,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临床分期之间CD44v6、VEGF、PTEN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细胞不同分化程度之间CD44v6、PTEN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与VEGF之间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r=0.2664),CD44v6、VEGF与PTEN呈负相关(P〈0.01,r=-0.4044;P〈0.01,r=-0.3189)。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v6、VEGF和PTEN的表达与胃癌细胞分化、浸润和转移有着密切关系,CD44v6、VEGF过度表达和PTEN低表达预示着淋巴结转移,CD44v6、VEGF和PTEN免疫组化检测对评估胃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44v6、MMP9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Plus法对78例子宫内膜癌中CD44v6和MMP9表达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CD44v6和MMP9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无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CD44v6、MMP9在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早期预测转移潜能,判断预后及指导术后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D166及CD44v6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166及CD44v6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及病理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CD166蛋白表达的总阳性率为76.19%.其表达率在性别和年龄之间无明显区别,但是在肿瘤浸润、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上有着明显的差异.CD166与CD44v6蛋白表达的一致性一般.结论 CD166和CD44v6的表达与食管癌的恶性程度以及侵袭、转移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44v6和nm23的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了解胃癌中CD44v6蛋白表达与nm2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4v6及nm23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v6阳性表达率在进展期胃癌显著高于早期胃癌(P<0.05),伴淋巴结转移组和肝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CD44v6表达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倾向呈正相关(P<0.05);nm23阳性表达率在进展期胃癌明显低于早期胃癌(P<0.05),伴淋巴结转移组和肝转移组显著低于无转移组,nm23蛋白表达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倾向呈负相关(P<0.05)。胃癌中CD44v6及nm23蛋白表达之间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v6和nm23蛋白的检测可用于胃癌转移的预测、恶性程度的评估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胃癌组织中MVD计数及CD44v6,VEGF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CD44v6,VEGF基因蛋白和胃癌微血管密度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探讨三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染色方法检测59例胃癌,10例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病变和13例慢性胃炎组织的CD44v6,VEGF,CD34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CD44v6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1%和71.2%,均高于不典型增生组及慢性胃炎组(P<0.05).胃癌中MVD值高于不典型增生组及慢性胃炎组(P<0.05),CD44v6和VEGF的表达及MVD与是否浸润浆膜、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胃癌MVD计数分别与CD44v6表达,VEGF的表达存在正相关.结论 检测CD44v6和VEGF的表达和MVD计数是反映胃癌生物学特性良好的指标,对判断胃癌的浸润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研究CD44及CD44v6在癌前食管及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潮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存档的食管病例蜡块(所有病例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非生物素)检测癌前食管6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140例。SPSSl6.0统计软件分析实验结果。对于各组之间表达情况的数据统计采用多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各组中两两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CD44及CD44v6在正常的鳞状上皮,只表达于上皮基底层3~5层细胞,随着上皮的增生,表达的细胞层数逐渐增加,在非典型增生的上皮则主要表达于有异型的上皮,而原位癌则几乎表达于上皮的全层。CD44及CD44v6在各种食管癌前病变组织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均存在差异(均P〈0.01),其中从正常食管组织及伴上皮增生但无细胞异型的食管组织至食管鳞状细胞癌之间,其表达强度逐渐增强,而从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至食管鳞状细胞癌之间的表达强度逐渐减弱。结论CD44及CD44v6在癌前食管及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差异,提示它们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为食管癌干细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CD44v6在大肠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以不同程度异型增生的大肠腺瘤(110例)、大肠癌(68例)组织为研究对象,正常大肠黏膜(30例)为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测定各标本的CD44v6阳性率.结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的CD44v6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41% vs 3%和56% vs 3%,P<0.01),大肠腺瘤CD44v6阳性率与异型增生程度有关(轻度、中度、重度异型增生分别为22%、42%、67%),大肠癌CD44v6阳性率与Dukes分期、有无淋巴转移及分化程度有关.结论:CD44v6参与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可作为早期预测及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E-钙黏附素和CD44v6在舌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舌癌中E-钙黏附素、CD44v6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取我院经病理证实初诊舌癌患者45例。采用S-P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舌癌中E-钙黏附素和CD44v6。结果 CD44v6和E-钙黏附素总的阳性率为71.1%和64.4%。E-钙黏附素在高分化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中低分化鳞癌(P<0.05)。CD44v6在高分化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中低分化鳞癌无差异(P>0.05),有转移者E-钙黏附素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无转移者(P<0.05),而CD44v6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5),局部肿瘤T1-2与T3-4之间二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E-钙黏附素阳性表达率在临床Ⅲ、Ⅳ期的病例中比I、Ⅱ期显著降低(P<0.05)。CD44v6阳性表达率在临床Ⅲ、Ⅳ期的病例中比I、Ⅱ期显著升高(P<0.05)。结论 E-钙黏附素和CD44v6与舌癌病理分级、转移、预后密切相关,而与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且该两项指标表达方式相反。当E-钙黏附素阴性、CD44v6阳性时,高度怀疑患者有转移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44v6和CEA在胸腔积液性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5名胸腔积液患者,35例为恶性胸腔积液,30例为良性胸腔积液。抽取胸腔积液后采用ELISA法厦化学发光方法检测CD44v6、CEA的含量。结果恶性胸腔积液中的CD44v6、CE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4v6的恶性胸腔积液诊断分界点为15.60ng/ml,敏感性为88.60%,特异性为80.00%。CEA的恶性胸腔积液诊断分界点为1.15ng/ml,敏感性为68.60%,特异性为63.30%。CD44v6+CEA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8.60%,特异性为86.70%。结论CD44v6、CEA检测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