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以嘌呤类STAT3小分子抑制剂S3I-V4-01为先导,设计并合成一系列新型目标化合物,通过初步的体外细胞实验检测其生物活性,以筛选出活性更优的化合物。方法: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目标化合物,运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目标化合物对STAT3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利用MTT实验检测目标化合物对人表皮鳞癌细胞A431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本研究共合成8个终产物(Z2~Z5及H2~H5),其中,优势化合物H3能有效抑制STAT3磷酸化,阻断STAT3信号转导通路,抑制A431和A549的细胞增殖。结论:化合物H3比S3I-V4-01具有更强的p-STAT3抑制能力和抗肿瘤细胞增殖能力,并且可以在H3结构上进行优化,以进一步提高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by which macrophages regulate angiogenesis by co-culturing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ECV-304) with human macrophage cells (U937) stimulated by concanavalin A (ConA). METHODS: Monolayer ECV-304 cells growing to 60% confluence were co-cultured with 1 x 10(5)/ml U937 cells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ConA (ConA+U937+ECV-304 and U937+ECV-304 groups, respectively), with non-treated and ConA-treated ECV-304 cells serving as the control groups (ECV-304 and ConA+ECV-304 groups, respectively). Forty-eight h later, U937 cells were removed from the cell co-culture for examining changes in DNA synthesis of ECV-304 cells with (3)H-TdR incorporation assay and for cell cycle analysis with flow cytometry. RT-PCR was employed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macrophages stimulated by ConA on the expression of the target genes. With immunofluorescent method, the changes in the expression of integrin receptor alphavbeta3 of ECV-304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phase ECV-304 cells with enhanced DNA synthesis was observed after co-culture of the cells with ConA-stimulated U937 cells (P<0.01), which also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up-regulation of the expressions of KDR mRNA (0.879+/-0.003), Hoxb2 mRNA (0.947+/-0.003) and integrin receptor alphavbeta3 (10.26+/-1.73). CONCLUSION: Macrophages can accelerate the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adhesion of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to the basilar membrane matrix by affecting their cell cycle, DNA synthesis, expression of KDR mRNA, Hoxb2 mRNA and integrin alphavbeta3, so as to modulate the angiogenetic process of the latter cells.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整合素α5、β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 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18例EM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研究组)和18例非EM患者子宫内膜(对照组)行整合素α5、β3 mRNA检测.同期放射免疫法测定EM患者体内雌二醇(E2)、孕酮(P)、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对EM患者术中行美国生殖学会评分系统(AFS-r)评分. 结果整合素α5 mRNA在EM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对照组子宫内膜中表达水平分别为0.773±0.113、1.077±0.032、0.924±0.120,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合素β3 mRNA在EM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对照组子宫内膜中表达水平分别为0.653±0.080、0.963±0.132和0.763±0.090,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M组血清E2水平与异位内膜整合素α5、β3 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793、0.917;而P水平与异位内膜整合素α5、β3 mRNA表达均无相关(P>0.05).CA125水平与异位内膜整合素α5、β3 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763、0.754,AFS-r评分与异位内膜整合素α5、β3 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01、0.773. 结论EM异位内膜组织中整合素α5、β3高表达可能与EM黏附发生有关,整合素α5、β3表达受雌激素调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膜瘤中整合紊β1、α3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脑膜瘤、5例正常硬脑膜及5例蛛网膜中整合素β1、α3以及Ki-67的表达。结果在Ⅰ级及Ⅱ、Ⅲ级脑膜瘤中,整合素β1的免疫组化阳性率分别为40.0、87.5%,整合素α3的免疫组化阳性率分别为80.0、37.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合素β1及α3的表达与Ki-67标记指数均有相关关系。结论整合素岛β1、α3亚基参与脑膜瘤的增殖调控。随着整合素β1表达的增高及α3表达的减少,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升高,恶性程度增加;并与脑膜瘤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5.
6.
7.
整合素αvβ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骨髓微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郑伟 武正炎 甄林林 王汉晋 朱旬 ZHENG Wei WU Zheng-yan ZHEN Lin-lin WANG Han-jin ZHU Xun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6):417-420,430,F0002
目的:研究整合素αvβ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抗整合素αvβ3抗体LM 609在乳腺癌骨髓微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6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整合素αvβ3表达及RT-PCR法检测乳腺癌骨髓微转移状况.流式细胞仪检测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MDA-MB-231、MDA-MB-435s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建立BALB/c裸鼠乳腺癌骨髓微转移模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抗整合素αvβ3抗体LM609对裸鼠乳腺癌骨髓微转移模型的影响.结果:乳腺癌标本免疫组化结果,整合素αvβ3阳性患者30例,占43.5%;阴性患者39例,占56.5%.乳腺癌骨髓微转移RT-PCR检测阳性患者22例,占31.9%,阴性患者占68.1%.卡方检验,χ^2=9.564,P<0.05.两者有显著相关关系.MCF-7细胞膜上整合素αvβ3受体为阴性,MDA-MB-231、MDA-MB-435s细胞膜上整合素αvβ3受体阳性.在由整合素αvβ3受体阳性细胞制作的裸鼠乳腺癌骨髓微转移模型中,经LM609处理后,可显著减少乳腺癌骨髓微转移的肿瘤细胞(P<0.05).结论:整合素αvβ3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与骨髓微转移有显著相关关系,用抗整合素αvβ3抗体可抑制乳腺癌的骨髓微转移. 相似文献
8.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作为RAS-RAF-MEK-ERK信号通路中关键的下游蛋白,其异常活化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选择性ERK1/2抑制剂能够阻断ERK信号通路,同时克服上游靶点突变而导致的耐药性。本文概述了MAPK信号通路的组成、ERK的结构与功能以及ERK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重点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处于临床和临床前研究阶段的ERK抑制剂。 相似文献
9.
甘氨酸转运体1(GlyT1)是研究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靶点。以化合物2,4-二氯-N-{[4-(环丙甲基)-1-(乙磺酰基)哌啶-4-基]甲基}苯甲酰胺(1a,IC50=92.2 nmol/L)为参考,设计并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13个喹唑啉酮类化合物。初步药理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除化合物7e外都具有一定程度的GlyT1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7j的活性最强,接近阳性对照药1a。 相似文献
10.
水通道蛋白是细胞膜转运水分子的特异性通道蛋白,在维持机体水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水通道蛋白广泛分布在人体各组织器官,其表达异常与一系列水平衡紊乱导致的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针对水通道蛋白的基础研究、水通道蛋白特异性抑制剂和水通道蛋白分子靶向治疗等取得了诸多进展,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是临床心脑血管系统常用药物,一些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肿瘤作用。研究表明ACEI类药物具有抑制肿瘤发生、生长,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和治疗恶病质等多种作用。作者就其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VEGFR2抑制剂与靶酶的作用机制,为设计新型抑制剂建立理论模型.方法:应用AutoDock3.05对接2-吲哚酮类抑制剂到靶酶的活性腔,然后以抑制剂的对接构象为基础,在Sybyl6.9中建立抑制剂的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parative of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 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mparative of molecular similarity index analysis, CoMSIA)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结果:对接构象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统计指标Q2均大于0.5.结论:所得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对于设计新型化合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设计合成新型2-吲哚酮类c-Met激酶抑制剂.方法 以c-Met激酶抑制剂SU11274为先导化合物,利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设计出系列2-吲哚酮类衍生物.以2-吲哚酮为起始原料,先后经历与氯磺酸的氯磺酰化、与3的磺酰胺化、与6a~6h,7a~7h和4a~4b的缩合反应制得目标产物10a~10r,并测定它们对c-Met激酶和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 成功合成了设计的18个2-吲哚酮类化合物,产物结构经1H NMR和ESI-MS确证.部分化合物显示出一定的c-Met激酶和MCF-7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对目标产物进行了初步构效关系分析,为该类化合物进一步的结构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胶质瘤中整合素α3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5例胶质瘤、5例正常脑组织中整合素α3以及Ki-67的表达.结果整合素α3在WHOⅠ、Ⅱ级及WH0Ⅲ、Ⅳ级胶质瘤中的免疫组化阳性率分别为36.84%、69.23%,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合素α3的表达与Ki-67标记指数有正相关关系.结论整合素α3参与胶质瘤的增殖调控,随着整合素α3表达的增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升高,恶性程度增加;并与胶质瘤的侵袭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BALB/c 小鼠小肠乳糖酶活性双糖酶法测定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方便、准确测定小鼠小肠乳糖酶活性的方法.方法采用不同pH的底物溶液与肠黏膜提取物反应,计算相应的酶活性;取不同反应时间(45 min,60 min,75 min),不同显色时间(45 min,60 min,75 min)和不同显色剂用量(2.0 ml,2.5 ml,3.0 ml)按L9(34)正交实验设计方法,测定不同条件下的底物溶液与肠黏膜反应的A值作为正交实验的评分标准.结果与结论由正交实验得出,该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 4.6,水浴75min,显色时间45 min,显色剂用量3.0 ml;批内酶活性(0.029±0.003)U/ml,CV=2.49%,批间酶活性(0.032±0.004)U/ml,CV=4.19%.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合成一系列结构新颖的3-取代吲哚-2-酮类化合物,并测试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抑制活性。方法:以2-(羟甲基)-5-氰基-1H-吲哚为起始原料,经水解、氧化、缩合和胺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6-14);以舒尼替尼为阳性对照,用MTT法测试目标产物对VEGFR-2高表达的人乳腺上皮细胞(HMEC)的抑制活性。结果:合成9个未见报道的目标产物,其结构均经1H NMS,ESI-MS确证;样品浓度为10μmol/L时,化合物14对VEGFR-2的抑制率为68.56%,舒尼替尼为62.53%。结论:化合物14对VEGFR-2的抑制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舒尼替尼。 相似文献
19.
将二氢杨梅素和喹诺酮抗肿瘤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拼合,设计了一系列3-羟基-4-喹诺酮类化合物;以3,5-二甲氧基苯胺为原料,经还原氨化、弗克酰基化、微波促进闭环、BBr3催化脱甲基、Mannich反应等步骤制备得到16个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测定了化合物对肺肿瘤细胞株A549和NCI-H 460的增殖抑制活性。所合成的16个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IR、MS、1H NMR确证;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多个化合物对两种细胞株均表现出中等的抗增殖活性,化合物11b对NCI-H 46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初步构效关系表明:在3-羟基-4-喹诺酮结构的N-1位进入异戊烯基能显著地提高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合成1,2,3-三唑侧链取代三唑醇类化合物并考察其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设计合成了21个三唑醇类新化合物,所得化合物结构都经过1HNMR、MS确证;选择8种真菌为实验菌株,进行体外抗真菌活性测试。结果所合成的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其中化合物7{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N,N-(4-亚甲基-1-取代苄基-1H-1,2,3三唑)]-2-丙醇}对白色念珠菌的MIC80值为0.25μg/ml,是氟康唑活性的4倍,化合物Ⅵ{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N,N-二炔丙基)-2-丙醇}对白色念珠菌的MIC80值为0.0156μg/ml,是氟康唑活性的64倍,是伊曲康唑的4倍。结论利用13偶极加成反应可以方便地在化合物中引入1,2,3-三唑基;较大的侧链结构可能不利于目标化合物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