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的水平和发展特点。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774名河南省农村留守和非留守初中生进行测验。结果:1农村留守初中生和非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总分存在显著差异,非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弹性得分显著高于留守初中生(t=2.37,P0.05);2农村留守初中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弹性总分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心理弹性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1.99,P0.05);3农村留守初中生3个年级之间的心理弹性总分之间差异不显著;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总分在父母单亲监护和非父母监护两种类型上差异不显著。结论: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弹性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初中生,农村留守初中女生的心理弹性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在年级和监护类型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交叉滞后模型考察农村留守初中生孤独感与心理弹性的相互预测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孤独感问卷和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对253名农村留守初中生进行三次、每次间隔一年的纵向追踪调查。结果:(1)孤独感和心理弹性随时间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孤独感先上升后下降,心理弹性先下降后回升;(2)T1、T2的孤独感可以延时预测T2、T3的心理弹性,心理弹性对孤独感的延时预测则不显著;(3)孤独感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在留守类型上不存在差异。结论:农村留守初中生孤独感与心理弹性之间具有单向且稳定的影响关系,揭示了减轻孤独感对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和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重庆市348名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1)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6.2%;(2)农村留守中学生MHT总分、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因子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学生[如,MHT总分(42.7±1.1)vs.(33.6±1.6),P=0.004];(3)留守组学生的人际关系、受惩罚、健康适应因子分[(8.8±0.4)vs.(7.6±0.5)、(7.9±0.4)vs.(6.3±0.6)、(4.4±0.2)vs.(3.0±0.3),P=0.031、0.027、0.000]及幻想、退避、合理化等消极应付方式因子分[(6.2±0.6)vs.(3.9±0.2);(7.3±0.2)vs.(4.8±0.2),P=0.008、0.006、0.000]均高于非留守组;(4)相关分析表明留守中学生MHT总分与消极应付方式和生活事件量表中除丧失因子外各因子均呈正相关(r=0.26~0.48),生活事件量表中丧失因子与MHT各因子相关性最低,应付方式问卷中解决问题因子与MHT身体症状、冲动倾向呈负相关(r=-0.21~0.33);(5)生活事件和应付方式各因子能解释MHT总分、学习焦虑、冲动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因子中36%~53%的变异.在生活事件中,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事件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较大.消极应付方式中幻想因子对MHT总分最具有预测力,单独解释量达61%.而学习压力因子对学习焦虑最有预测力,单独解释量为38%.结论: 农村留守中学生存在较多心理问题,生活事件和应付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生活事件中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因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预测指标;积极应付方式和消极应付方式都与心理健康相关,但消极应付方式对其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初中生在学校归属感、自我价值感和心理弹性上的状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423名初中生进行学校归属感、自我价值感和心理弹性量表的测试.结果 ①整体上初中生具有较高的学校归属感、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弹性((x)=2.94,4.44,3.16~4.07),在困境条件、年级、性别上均存在一定的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亲子分离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心身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初中生亲子教育缺失对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为有针对地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适应性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466名农村初中生施测。结果:父母双方均外出的初中生其SCL-90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因子得分高于单亲外出和父母双方均在家的学生(1.7±1.0/1.4±0.7/1.4±0.7,F=3.24,P<0.05;1.4±1.0/1.1±0.6/1.1±0.6,F=3.50,P<0.05)。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得分双亲均外出的初中生低于后两者(61.5±12.3/65.9±8.4/67.0±9.5,F=7.13,P<0.001;38.7±7.1/42.5±7.2/42.3±7.5,F=6.15,P<0.01)。结论:父母外出打工造成了初中生亲子教育的基本缺失,降低了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性,这种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会对初中生的人际关系产生影响,会使他们在某一时期内产生焦虑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与探讨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阆中市千佛片区50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心理健康量表上的得分均〉2分,两者在强迫症状因子得分上差异显著(t=-4.362,P〈0.01)留守中学生显著高于非留守中学生;②留守学生中男生与女生在心理健康量表上强迫、偏执等7个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4.362~0.867,P〈0.05),其中女生得分要比男生高;③留守中学生采取的积极应对方式中:问题解决与偏执、抑郁、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97~-0.107,P〈0.05),积极合理化的解释与偏执、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123~-0.092,P〈0.05);消极应对方式中:忍耐因子除人际关系和适应不良外的8个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0~0.180,P〈0.05),逃避因子与除强迫症状以外的9个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0~0.216,P〈0.05),发泄情绪因子得分与除抑郁以外的9个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57~0.275,P〈0.05),否认幻想因子得分与心理健康量表的10个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5~0.291,P〈0.05)。结论留守学生存在轻度的心理问题,应对方式可能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因素,女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7.
广州初中生身体自我满意度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考察广州初中学生的身体自我满意度的发展趋势。方法:采用中学生身体自我量表对582名广州初中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广州初中生对身体自我的满意度属于中等水平,最满意的是相貌特征(3.9±0.8),最不满意的是性特征(3.0±0.7);男生对身体自我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女生,如相貌特征(3.9±0.7/3.8±0.7,F=7.39,P<0.05)、运动特征(3.7±0.8/3.4±0.9,F=32.18,P<0.001)、身材特征(3.8±0.8/3.3±0.9,F=59.31,P<0.001)、性特征(3.1±0.7/2.9±0.7,F=15.35,P<0.01);随着年级的升高,初中生对自己身体的满意度呈现下降趋势(相貌特征均分从初一的4.0下降到初二的3.9,再到初三的3.7,F=65.64,P<0.001)、(运动特征均分从3.6到3.5再到3.3,F=41.53,P<0.001)、(身材特征均分从3.7到3.6再到3.5,F=7.20,P<0.05)、(性特征从3.2到3.1再到2.8,F=4.30,P<0.05)、(负面特征均分从2.9到2.8再到2.7,F=33.67,P<0.001)。结论:初中阶段,学生对身体的自我满意度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且女生的身体自我满意度较男生低,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大学生样本的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心理病理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某医科院校398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本文将留守经历定义为:在个体成长阶段(≤16周岁)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离开生源地外出务工,自己留守在家乡,由父或母单亲照顾或托付给其他人照顾。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BQ-R)来测量心理韧性、心理病理症状和自杀风险,其中,SBQ-R总分≥7分,提示有较高的自杀风险。共回收有效问卷343份。结果:116(33.8%)人有一年以上的留守经历;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RSCA总均分低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3.4±0.5)vs.(3.7±0.4),P<0.001],而SCL-90总均分和SBQ-R得分高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1.1±0.7)vs.(0.7±0.4),(5.9±2.6)vs.(4.9±2.1),均P<0.001]。结构方程建模发现,心理韧性部分中介了留守经历与心理病理症状之间的关系(β=0.22,P<0.001)。结论: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韧性水平可能较低,并可能与个体出现心理病理症状和较高自杀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及其关系,为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PQ)对4所中学的88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差异,并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留守儿童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总分等方面的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6,P=0.007;t=3.125,P=0.003;t=3.462,P=0.001;t=2.444,P=0.015;t=2.046,P=0.041;t=2.290,P=0.022;t=2.521,P=0.012;t=2.972,P=0.003);在人格特征方面精神质、内外向方面得分低于非留守学生(t=2.740,P=0.006、t=5.544,P=0.000),在神经质、掩饰性两方面高于非留守学生(t=2.818,P=0.005;t=3.208,P=0.001);相关分析表明,精神质与SCL-90量表中除强迫症状、恐怖两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均呈显著相关(P0.01),内外向与人际关系敏感呈正相关(r=0.155,P0.01),与其它各因子不相关(P0.05),神经质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P0.01),掩饰性与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留守对儿童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不利影响,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密切相关,应对留守初中生开展心理健康铺导,并注重健全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心理弹性的研究,为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和提高其改造质量提供帮助。方法:以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RSA)和一般健康问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20)为工具,对161名服刑人员施测。结果:年龄、劳动岗位、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因子在GHQ-20总分方面差异显著,罪名、劳动岗位、受教育程度在心理弹性总分上差异显著;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的得分呈显著的负相关(r=-0.706,P0.001)。结论: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密切相关。加强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和主观支持有利于促进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和提高他们教育改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初中生自我价值感在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279名初中生,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CSSMSS)、儿童控制知觉多维度测查表(MMCPC)和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ASES)评定初中生的应对方式、心理控制源和自我价值感水平分别采用层次回归法和依次检验回归系数法评估和检验自我价值感的中介效应.结果:MMCPC的有势力他人控制、未知方控制因子得分均与CSSMSS的问题解决、求助因子得分呈负相关(r=-0.12~-0.29,均P<0.05),其余的MMCPC与CSSMSS的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r=0.13 ~0.33,均P<0.05);CSSMSS的问题解决、求助和退避与ASES各因子得分呈正相关(r=0.15 ~0.45,均P<0.05),CSSMSS的幻想与ASES的一般社会自我价值感得分呈负相关(r=-0.16,P<0.01);MMCPC的内部控制与ASES各因子得分呈正相关(r=0.13~0.29,均P<0.05),MMCPC的未知方控制与有势力他人控制与ASES各因子得分为负相关(r=-0.16~-0.29,均P<0.01).ASES的总体自我价值感得分在MMCPC的未知方控制得分和CSSMSS的问题解决得分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11).结论:本研究提示,初中生的问题解决应对方式可能与未知方控制相关,而总体自我价值感在其中可能有一定程度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就业动机因素与核心自我评价对失业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经济困难、就业承诺对失业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核心自我评价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对北京市369名失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层回归分析(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后,经济困难和就业承诺在心理健康上的标准回归系数均为负,且达到显著性水平;随着核心自我评价水平的提高,经济困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逐渐由显著变为不显著,而就业承诺的影响则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经济困难和就业承诺对失业人员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消极影响,核心自我评价能有效调节经济困难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状况,考察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之间的联系,为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心理韧性量表》和自编的《中学生社会支持调查表》对安徽省蚌埠市某农村中学初中3个年级253名留守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①各年级留守学生的心理韧性得分在116~130之间,处于中等偏低水平;②留守学生最希望得到父母的心理支持,被试获得的社会支持中父母支持>学校支持>亲戚支持>网友支持(P<0.05);③父母支持、学校支持及亲戚支持与心理韧性得分间皆有显著正相关(r=0.47,0.36,0.32;P<0.01);④留守女生比男生更擅长向身边人求助和倾诉,对支持的利用度高于男生;⑤与父母联系频率不同的留守学生的心理韧性得分有显著差异(F=7.70,P<0.05),与父母联系的频率越高,其心理韧性的得分也越高.结论 父母及学校的心理支持对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目的:探讨初中生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运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99名初中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进行测试,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初中生的自我价值感量表上各因子得分与其在SCL-90自评量表各心理症状得分呈负相关;且各个层面上的高、低自我价值感组的初中生在心理健康量表上的得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初中生自我价值感水平的高低及其不同因子和层面与其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即初中生自我价值感水平越高,其心理症状就越少,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相似文献
16.
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弹性、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了5所高校的560名大学毕业生,对其施测心理弹性量表、积极消极情绪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结果①心理弹性与积极情绪(r=0.489,P0.01)和总体幸福感(r=0.541,P0.01)正相关,心理弹性与焦虑(r=-0.468,P0.01)和抑郁(r=-0.601,P0.01)负相关,积极情绪与焦虑(r=-0.230,P0.01)、抑郁(r=-0.392,P0.01)负相关,积极情绪与总体幸福感正相关(r=0.432,P0.01);②积极情绪能够部分中介心理弹性和抑郁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弹性和总体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当积极情绪进入回归方程时,心理弹性对抑郁的预测效应从-0.601降至-0.538,心理弹性对总体幸福感的预测效应从0.541降至0.433。结论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弹性对心理健康的预测效应是通过积极情绪这一中介变量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心理弹性近年来日益成为应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心理弹性在个体经历创伤性应激后的积极作用,它被纳入西方军队日常训练科目。本文详细介绍了心理弹性的概念和前沿研究现状,并结合军人的心理健康特点,综合性地分析了心理弹性对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初中生正念对学校适应的影响,以及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初中生学校适应问卷(SAIJS)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对411名在校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正念与学校适应存在正相关(r = 0.40,P<0.01);正念与心理弹性存在正相关(r = 0.51,P<0.0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的自我同一性、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人格量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对198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医学新生中处于成就型同一状态的人最多(43.1%),其次是弥散型(30.9%)。②男生的成就型同一状态得分高于女生(60.7±13.8/53.9±11.4,P<0.001),男生更为坚韧、利他、随和(45.2±6.2/43.1±6.0,23.1±5.6/20.2±5.7,27.4±3.4/26.2±3.3,P≤0.01),强迫症状更明显(16.7±5.7/15.1±4.8,P=0.025);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更多地处于成就型同一状态(59.2±12.1/54.5±14.0,P=0.017),更为活跃(53.0±8.8/49.3±10.0,P=0.005),心理症状得分与非独生子女无显著差异(P>0.406)。③成就型同一性与抑郁、依赖呈负相关(r=-0.17~-0.24);弥散型与抑郁、社交退缩、依赖、冲动呈正相关(r=0.15~0.34)。④活跃、随和、坚韧与几乎全部维度的心理症状呈负相关(r=- 0.16~-0.56)。结论:医学新生有近半处于成就型同一状态,促进大学新生形成成就型的自我同一状态,培养活跃、随和、坚韧的人格品质,将有助于减少心理症状,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