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性传播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性传播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病因学特点。方法 :对 1 89例性传播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前列腺按摩液 (EPS)的病原体检测。结果 :1 89例患者中 ,1 72例检出病原体 ,检出率 91 %。解脲支原体 (UU)阳性率最高 ,为 3 3 .3 %,沙眼衣原体 (CT)、细菌、淋病奈瑟菌 (NG)、人型支原体 (MH)阳性率分别为 1 9.6 %、1 1 .6 %、1 0 .5 %,两种及以上病原体的混合感染达 41 .3 %。结论 :性传播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体仍以 UU、CT、NG等性病病原体为主 ,混合感染已不容忽视 ,治疗前行 EPS病原学检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1996~ 1998年对 187例慢性非细菌前列腺炎患者应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其前列腺液中沙眼衣原体、解尿支原体及淋球菌。结果在前列腺液中 :沙眼衣原体阳性率为 2 8 34 % ,解尿支原体阳性率占 15 5 1% ,淋球菌阳性率仅为1 6 0 %。结果表明沙眼衣原体及解尿支原体是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原体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性传播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病因学特点。方法:对86例急性性传播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病人进行病原体检测,尿流率测定和性生活状况调查。结果: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7.3%(32/86),其中以葡萄菌为主占62.5%(20/32),前列腺液霉菌检查5例阳性,前列腺液PCR测衣原体阳性15例,支原体阳性11例,淋球菌阳性15例,尿流率检测发现11例病人最大尿流率偏低(9.0~14.2mL/s)。对14例病原体检查阴性患者进行性生活状况检查,发现8例患者放弃性生活或性生活频度减少(≤1次/月)。结论:前列腺液检查,对指导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同时应注意患者尿流动力学改变和性病后的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的致病病原体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 30例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病人的前列腺液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淋球菌、肺炎支原体 .[结果 ]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淋球菌、肺炎支原体阳性 2 5例 ,阳性率为 84 % ,其中 ,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各占 2 8% ,淋球菌占 2 4 % ,肺炎支原体占 2 0 % ,且两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率占 2 8% ,3种以上病原体感染占 4 % .[结论 ]在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病人病原体中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感染最多见 ,多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仍占很高的比例 .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主要病原体感染情况,探讨其病因学特点。方法:对105例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行中段尿(VB2)及前列腺按摩液(EPS)的病原体检测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VB2细菌培养阳性68例(64.8%),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30例,淋球菌12例,埃希菌9例,解脲脲原体(UU)培养阳性18例(17.1%);EPS细菌培养阳性79例(75.5%),其中表皮葡萄球菌27例,淋球菌13例,埃希菌7例,UU培养阳性21例(20.0%);EPS经PCR检测UU阳性23例(21.9%),沙眼衣原体(CT)阳性29例(27.6%)。同时经PCR检测出复合感染者19例(18.1%)。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感染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淋球菌、埃希菌、UU及CT为主。  相似文献   

6.
周金爱 《中外医疗》2010,29(31):45-45,47
目的了解临床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中病原体及耐药情况,为系统、规范地综合治疗前列腺炎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521例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培养;用PCR方法检测沙眼衣原体及淋球菌的DNA。结果 521例标本中有449例有病原体,阳性率86.2%,分离出259例细菌,检出解脲支原体174例,其中解脲与人型支原体合并感染3例;解脲支原体合并细菌感染16例,沙眼衣原体16例,淋球菌2例。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的细菌感染分布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最高,支原体感染者以解脲支原体为主。但其他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淋球菌等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应用前列腺液检测方法诊断性病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我院科收治的43例可疑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每位患者均采用前列腺液检测,即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培养,观察其阳性率.结果 根据表1可知,淋病患者为3例,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7例,混合感染患者4例,检出率为32.56%.结论 应用前列腺液检测法可提高性病的检出率,避免延误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56例20-40岁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用细菌学培养、多聚酶链反应(PCR)进行了细菌、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病毒的检测,并调查其性生活状况及主观症状改善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结果 56例中,前列腺液培养检测病原体阳性率53.6%(30/56);对前列腺液培养阴性的患者行PCR检测病原体,阳性率92.3%(24/26),其中衣原体10例(38.4%),支原体8例(30.8%),淋病双球菌6例(23.1%)。对全部患者进行了性生活状况调查,发现12例患者放弃性生活或性生活频率减少(≤1次/月)。结论 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有单纯性病原体感染,还有复合感染。前列腺液病原体检查对指导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同时还应注意患者的性病后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9.
慢性感染性前列腺炎葡萄球菌检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调查慢性感染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原体局部感染情况,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取性传播疾病不规范治疗后慢性感染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同时进行淋球菌、衣支原体的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87例患者中检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57株(占65.5%),粪肠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各2株、大肠埃希菌(Eco)1株、革兰氏阳性杆菌(G B)9株、淋球菌(NGH)2例、解脲支原体(UU)3例、沙眼衣原体(CT)1例。89.5%的葡萄球菌产β—内酰胺酶,77.2%苯唑西林耐药(MRCNS),同时存在对四环素(TE)、红霉素(E)、庆大霉素(GM)、氟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T/S)及克林霉素(CD)等严重耐药,对利福平(RIF)保持较高的敏感率,未检出对万古霉素(VA)和呋喃坦啶(FD)耐药的菌株。结论 长期应用抗生素导致性病感染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性病病原体检出率偏低,而机会致病菌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明显升高,而且耐药性十分严重,治疗困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男性性病尿道炎及男性尿道炎后综合征(MPUS)患者的病原体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实时荧光PCR法对718例男性性病尿道炎及MPUS患者尿道分泌物或前列腺液同时作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检测。结果52.2%的淋病患者并发Ct、UU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Ct、UU阳性率68.2%,Ct阳性率31.1%、UU阳性率42.6%,5.4%患者Ct、UU合并感染。MPUS患者NG、Ct、UU阳性率仅为10.2%。结论实时荧光PCR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对男性性病尿道炎及MPUS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奕全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722-3724
目的:研究慢性前列腺炎与病原菌的关系,探讨前列腺液病原菌检测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试剂盒进行检测,选择105例性病相关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分析研究,同时检测沙眼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结果:105例中有83例分离出细菌,阳性率为79%,,以葡萄球菌、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为主。分离出的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曲松钠、头孢唑啉的敏感性较高;对罗红霉素的敏感性居中。淋病双球菌对头孢曲松钠敏感性较高;对头孢唑啉及罗红霉素的敏感性居中。解脲支原体对罗红霉素、红霉素敏感性较高;对阿奇霉素敏感性居中;对氧氟沙星敏感性较低。结论:进行病原体分析有助于性病相关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计眭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分布研究及临床药物治疗。方法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人该院的81例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做出了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行前列腺液常规检查、PCR检查和细菌培养,并把8l例患者分成A、B、C3组,每组各27例,A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B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C组采用氧氟沙星治疗,治疗2周之后分析对比3组的疗效。结果从病原体的分布上来看,沙眼衣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解脲支原体都是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的病原体,且A组和B组的治疗效果较好,C组治疗效果一般,A组和B组的疗效明显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治疗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效果较好,而氧氟沙星的治疗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13.
刘业彪  黄学斌  陈华根 《四川医学》2010,31(9):1298-1300
目的总结研究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对368例性传播疾病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 36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原体检出率为53.4%,以解脲支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眼衣原体,淋病双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其中70.8%患性传播疾病后者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明显多于未患性传播疾病者。85.7%金黄色葡萄球菌及76.4%的表皮葡萄球菌产生β-内酰胺酶。37.2%的患者治愈,39.4%好转。结论前列腺液病原体检查,对指导性传播疾病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及心理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患性传播疾病后前列腺炎患者,治愈率及好转率明显低于未患者。同时还应注意患者病情改变和性病后药物和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4.
泌尿系支原体与沙眼衣原体合并感染的实验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泌尿系支原体与沙眼衣原体合并感染与性传播疾病的关系 ,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临床拟诊为“泌尿系感染”、具有典型尿路刺激症、近期内未服用抗生素的患者取分泌物 ,女性可取宫颈分泌物 ,男性可取精液、前列腺液和前段尿 ,用法国生物 梅里埃公司生产的MycoplasmaIST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剂进行支原体 (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培养和鉴定 ,用英国OXOID公司生产的沙眼衣原体 (Ct)检测卡检测沙眼衣原体抗原。结果 :5 63例泌尿系感染患者中有支原体感染 2 47例 ,感染率为 43 9%,其中解脲支原体 2 41例 ,感染率 42 8%;人型支原体 81例 ,感染率 14 4 %;而Uu和Mh合并感染有 75例 ,感染率为 13 3 %。衣原体阳性 10 9例 ,感染率为 19 4 %,而衣原体与支原体同时阳性有 84例 ,感染率为 14 9%。结论 :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是引起人类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可引起非淋病性尿道炎、子宫颈炎、不育症等。因此 ,开展支原体培养及沙眼衣原体的检测不仅对临床确诊非淋菌性尿道炎极其重要 ,而且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 了解性传播疾病治疗后病人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感染的情况。②方法 随机抽取205例性传播疾病治疗后病人的前列腺液,进行病原体检测。③结果 205例慢性前列腺炎病人中非炎症性前列腺炎115例,占56.10%。90例检出病原体,检出率为43.90%;其中细菌性前列腺炎57例(27.80%),非细菌性前列腺炎33例(16.0g%)。④结论 性传播疾病治疗后病人前列腺炎大部分为非炎症性的,性传播性疾病的病原体不是导致前列腺炎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6.
Nongonococcal urethritis. A clinical review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 M Felman  J A Nikitas 《JAMA》1981,245(4):381-386
The rising incidence of nongonococcal urethritis (NGU) and the risk of potential complications attributed to chlamydial carriage are of great concern to public health officials. Recognition of Chlamydia trachomatis as a serious, sexually transmitted pathogen has come more recently, and this agent may be responsible for many cases of epididymitis, prostatitis,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Reiter's syndrome, infant pneumonia, and possibly other complications.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NGU compared with gonococcal urethritis and the means of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in the patient and his sexual partners. The chlamydial etiology of NGU and other possible etiologie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