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匮要略》痰饮证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成书以来 ,一直为医家尊为经典 ,笔者在学习过程中深感其内容博大精深 ,几尽医学之妙。现代临床痰饮为病较为多见 ,而《金匮要略》对于痰饮论述甚详 ,其理、法、方、药之完善 ,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痰饮病的辨证治疗。今不揣浅陋就痰饮之证治浅述一己之得。1 痰饮病机仲景论痰饮本于《内经》。《素问·经脉别论》曰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此为正常水液运化过程。《金匮要略》继承了《内经》的思想 ,从脾不“散精”、肺不能“通调水道”、膀胱(肾…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痰饮致病特点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琦 《国医论坛》2000,15(1):5-6
痰饮是《金匮要略》中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它不仅可以导致痰饮病,还会引起诸如咳嗽上气、胸痹心痛、奔豚气、心悸、腹满痛、呕吐、妊娠恶阻病症。痰饮致病的症状特点是:痞坚胀满塞感,呕吐涎沫,咳喘,短气,冷痛重感,悸动,鸣响,口干或渴。其病机特点有:饮好流动,为病广泛复杂;饮属阴邪,易阻遏阳气;饮邪有形,常扰乱气机;饮邪伏留,病势缠绵难愈。  相似文献   

3.
分析《金匮要略》中的有关痰饮病机及治法方药的基本特点,指出其痰饮治法方药对现代临床仍有相当价值。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痰饮病治则对肺病咳喘的辨治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论述痰饮病的脉因证治,极为精当,理法方药,丝丝入扣,后世医家论治痰饮病,莫不奉为圭臬。如孙思邈《千金要方》论痰饮,全宗《金匮》痰饮篇;喻嘉言《医门法律》论痰饮,对仲景方论推崇备至;清代温病大师叶天士治痰饮,亦本《金匮》痰饮篇创立的原则而辨证立法,遣方用药。笔者在肺系咳喘的治疗中,亦颇受启迪,宗其治则,灵活化裁,屡获效验。兹结合临床,将痰饮病治则对肺系咳喘的辨治意义作如下探讨。1痰饮是肺病咳喘的基本病理因素《金匮》痰饮篇把痰饮与咳嗽合为一篇,显然昭示后人:痰饮是咳喘…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痰饮病篇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痰饮病的命名与分类1.1 《金匮要略》痰饮的含义 “痰饮”病名始见于《金匮要略》。汉晋唐时期,“痰”字与“淡”、“澹”相通。《说文解字》曰:“澹,水摇也”,用以说明水液动荡之貌。《脉经》与《千金翼方》中均作“淡饮”。至宋·杨仁斋《直指方》才将粘稠浓浊的水津称为“痰”,清稀的水  相似文献   

6.
7.
张仲景痰饮论治体系与方药配伍脱胎于《内经》,相对于《内径》其痰饮论治理论更系统,药物使用更丰富,方剂配伍更完善,体系架构更加缜密。  相似文献   

8.
对《金匮要略》中痰饮与水气病论述的梳理与总结,探究痰饮水气病的共同病因病机,阐述了"温药和之"为痰饮与水气病等水液代谢失常所致疾病的共同治则,且对其核心治疗法则进行了探析,并在经典理论指导下,从气血水同病论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金匮要略》内涵的研究,总结提炼出了《金匮要略》杂病辨治的基本思维模式、思维原则,杂病治略思维方法,杂病辨证的思维方法,杂病制方思维、用药思维,药物制剂、炮制与煎服法思维及护理思维。这对构建内伤杂病临床思维方法体系,指导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刁雅静 《河南中医》2020,40(6):827-83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病因为感受寒湿疫毒邪气,病机为阳虚阴盛,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符合中医痰饮病特点。痰饮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当补虚与泻实兼顾,在温阳以治其本的同时,祛邪外出。饮邪在表者,以辛温药开腠理,发其汗;饮邪在里者,根据邪实盛衰,采用温阳行气或攻逐之法消痰利水。新冠肺炎初期,病机为寒饮袭肺伤脾,此期可参照溢饮、痰饮治法,散寒解表,温肺化饮,健脾利湿,采用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加减;中期病机为水饮停肺,饮郁不解,化热壅肺,此期可参照支饮、悬饮治法,宣肺逐饮,通腑泻热,采用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大青龙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厚朴大黄汤加减;危重期病机为饮邪闭肺,邪陷心包,应开窍醒神,益气生津,回阳救逆,采用木防己汤合肾气丸加减;恢复期病机为余饮留于肺脾,宜健脾补肺,行气化饮,采用外台茯苓饮加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金匮要略》中张仲景对痰饮病的治疗及其中方药的现代临床应用及研究。方法:以《金匮要略》痰饮病的理论及治疗原则为依据,对痰饮病的病因病机及证治进行分析。结论:张仲景对痰饮病的论述为后世痰饮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痰饮病篇的经方,临床运用广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13.
五版教材《全区要略讲义》痰饮病篇中原文“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痰饮病的治疗大法已无异议,但教材释义中的“实为治本之法”、“治本的主要方法”等句,细究涵义,似觉欠妥。新释如下,愿与同道磋商。首先,从痰饮病的形成来看,是由阳虚失运,水饮内停而致.阳虚是本,阴邪盛是标,所以痰饮病性质属本应标实之证。治疗此病当依据其性质来治疗。治本应是使阳气衰微得以改善,治标则是使痰饮之邪得以间除。单纯阳虚而无水饮停聚则不会形成痰饮病,所以痰饮病必县阳虚阴盛两方面,治疗痰饮病的正治法即应是标本兼治之法,“温药和之…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诠释了《金匮要略》对痰饮的认识,《金匮》中明确地指出了“痰饮”的名称及四饮的分类并依据其滞着的新久,提出了伏饮,留饮之名,痰饮的病因病机不出仲景的“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之中,痰饮的外在表现有八大症状,但及其病位,病势,病性的不同四饮的表现各不相同,然其共同特点是性阴形实,正虚邪实,寒热错杂,易阻窍道,滞着难祛等特点,痰饮在治疗上《金匮》指出温药和之的大法,但其所用方剂可具体分为温脾化饮,温肺化饮,温肾化饮,温胃化饮,通阳化饮,涤痰逐饮等六种具体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痰饮证治,可归纳为:解表化饮、温肺化饮、和胃降饮、温中化饮、温肾化饮、分消痞散饮、攻逐水饮等八法。“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治疗大法。饮为阴邪,最易伤人阳气。反之,阳能运化,饮亦自除。  相似文献   

16.
卢玉俊  石磊 《光明中医》2008,23(12):1915-1916
虚劳是对多种慢性虚弱性证候的总称,《金匮要略》对其的辨治颇具特色,如分五脏补虚,重视补益脾肾,用药突出甘温,扶正祛邪同施,注重调和阴阳,重视体质因素等,对今天的临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著。此书以论治精辟、用药精当而著称于世,对后世临床学的发展做了重大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匮》在审病求因、辨证施治的过程中,广泛运用了“同病异治”治疗方法。“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疾病由于病位、病性、病困、病机的证候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治法。如虚痨病,在“虚者补之”的治疗原则下,属脾虚的,用小建中汤;属肾虚的,用肾气丸;属心  相似文献   

19.
20.
《金匮要略》痰饮的辨证与治疗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饮是指三焦气化失常,水液在体内运化输布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痰饮是一个总的病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痰饮是诸饮的总称,可分为:痰饮、悬饮、溢饮和支饮四种;狭义痰饮是诸饮中的一个类型,仅指水饮停积于胃肠。痰饮是由肺、脾、肾功能失调,津液停积而形成的病证,其病因总属阳虚阴盛,本虚标实之证。张仲景根据不同的证型,确定不同的治法和方剂,这些辨证纲领至今还一直指导着临床实践。1治疗原则饮为阴邪,最易伤人阳气,反之阳能运化,饮亦自除。“温药和之”,温,具有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行水道之义;和,指温之不可太过,应以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