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胡家瑞 《中医临床研究》2012,4(10):85+87-85,87
目的:观察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口服汤剂与中药外治法相结合的临床疗效,探讨总结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证经验。方法:68例患者采用口服中药自拟方汤剂加自拟中药方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达95.59%。结论:中药口服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牛明了  甄欢欢 《新中医》2012,(12):55-56
目的:观察败酱草为主的中药汤剂口服加直肠滴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38例渍疡性结肠炎患者,均采用中药汤剂口服加直肠滴入治疗,15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2疗程结束后做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治疗后,38例患者,近期治愈22例,显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4%。结论:口服败酱草为主的中药汤剂加直肠滴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口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辨证施治给予汤剂口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联合甲硝唑灌肠治疗。治疗28d(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痊愈率治疗组分别为92.3%、46.2%,对照组分别为71.8%、15.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汤剂口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方法采用中药液直肠滴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观察组),并与42例使用中药传统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进行对比观察(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滴注药液后保留6h以上37例占92.5%,药物完全吸收率90%,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药液灌肠后保留6h以上17例占42%,药物完全吸收率31%,总有效率83.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滴注后药物对肠壁刺激小,保留时间长,利于吸收,疗效好,痊愈快。  相似文献   

5.
辨证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9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翟文炜  杨淑珍  景慧玲 《陕西中医》2007,28(9):1155-1156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根据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辨为4型确立治法,采用相应的方药口服治疗,同时配合中药痔炎冲洗灵直肠滴注。结果:治愈:60例,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提示: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直肠滴注及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3例,采用中药直肠滴注及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联合口服西药柳氮磺胺吡啶片、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片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口服西药柳氮磺胺吡啶片、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3%,而对照组为71.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直肠滴注及中医穴位埋线疗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中药保留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将中药汤剂经肛门直肠内置管灌人,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直接吸收药物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大多数病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后,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春成 《光明中医》2009,24(7):1354-1355
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我们采用加味附子薏苡败酱散合并锡类散经直肠加压灌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6例,并与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灌肠治疗的80例对照,经2个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疗效,临床症状疗效,肠黏膜病理组织学_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91.7% vs 85.0%,94.2%vs 80.0%,84.9%vs67.5%.P<0.01),无任何毒副作用.结果表明,中药直接灌肠给药,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部,增加药物与病灶的接触面积及时间,而且具有给药量小,吸收充分,作用迅速,无创伤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分析。方法:以地榆、石菖蒲、白及、锡类散为基本方辨证加减组方灌肠,同时配合中药汤剂内服治疗30例。结果:治愈9例,好转22例,无效1例。治疗后临床各主要症状及肠粘膜有明显改善。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可使药物直达病所,有效药物吸收完善,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结肠清直肠滴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药直肠滴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直肠滴注法,对照组48例用传统方法灌肠,1~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80%、94.2%;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50%、70.7%。[结论]中药直肠滴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中药汤剂是中医最常用的传统剂型之一,但对中医急症、小儿患者,口服中药就很困难了。最近国内有人试用中药汤剂直肠点滴法来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国外近来也有研究直肠对药物吸收情况的报道。中药直肠给药剂的直肠给药既符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又保持了汤剂的特点。为此,我们以家兔高热为病理模型,选用“清瘟败毒饮”分别进行口服与直肠点滴给药的药理比较,初步探讨了中药直肠给药剂直肠点滴给药的显效速度,相应疗效,吸收情况及影响其吸收因素。一、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是大肠炎性疾病的一种。藏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由体内的隆、赤巴、培根、血、黄水等被外界因素如异常的饮食、起居所扰乱而发生肠功能减损或紊乱等变化所引起的一种大肠木布病。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除了口服藏药以外,若能配合应用藏药灌肠,治疗效果更佳。藏药灌肠是将藏药汤剂自肛门灌人,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道粘膜吸收,在药力作用下将病邪随大便排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直肠给药法属中医外治法,对病位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将药物灌入相应部位,直达病所,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有利于祛邪和组织修复,为此,我们用白头翁汤直肠给药并以口服为对照,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2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在住院病人中,选择已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是非特异性的炎症性肠病,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的粘膜,亦可累及直肠,主要表现为粘膜的糜烂与溃疡,西药治疗副作用大,复发率高,笔者近几年来,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此病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丁勇  张江伟 《河北中医》1997,19(5):42-42
中药灌肠(滴注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0例丁勇张江伟(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研究院750021)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主要发生在结肠粘膜层的炎症性肠病,青、中年患者多见,病变主要累及乙状结肠和直肠,肠镜下多以溃疡、糜烂和结...  相似文献   

16.
中医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粘膜,甚至全结肠和回肠末端粘膜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患之一。近年来我们应用中药口服或以灌肠为主治疗了一些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此基础上又以中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动物模型进行治疗,观察其对结肠溃疡面的修复作用,并以病理学加以证实。兹将临  相似文献   

17.
直滴法是将中药汤剂由口服改为直肠滴注,药液通过肛门直肠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根据我们近几年来在临床医疗中的运用。体会到这种给药方法对急危重病的治疗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为中医药治疗急症开辟了一条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8.
大肠宁滴注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48例青岛市市北区中医院(266033)董建勋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大肠宁滴注液,疗效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是主要发生在直肠、结肠粘膜层的炎症性病变,以溃疡糜烂为主。临床症状以里急后重、便下赤白、便次增多为特点。因受“大肠的内分...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以直肠与结肠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为主的疾病,西医学在治疗上多采用抗生素、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其他对症治疗,虽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存在疗程较长、复发率较高、副作用较大等问题。中药局部灌肠治疗本病,药物能直达病所,有效成分直接在肠道吸收,提高了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并可保护肠道溃疡面,改善局部血运,促进溃疡愈合。将近5a来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从中药辨证灌肠治疗、专方专药灌肠治疗、中药灌肠配合内服、中西药结合灌肠治疗、中药灌肠配合其他外治法5个方面给予总结。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尚未明了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变主要局限于直肠和结肠黏膜,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要特征。近年来,笔者应用中药汤剂保留灌肠加口服治疗50例UC,并与单纯中药汤剂保留灌肠治疗的48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