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升阳益胃汤治疗颅脑术后胃瘫的临床观察。方法:对20例颅脑手术后胃瘫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升阳益胃汤。结果:20例患者均痊愈;治疗后正常胃电节律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升阳益胃汤治疗颅脑术后胃瘫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莫沙比利治疗,观察组采用升阳益胃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浆胃泌素(GAS)及血浆胃动素(MTL)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6%,对照组为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浆GAS及MT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GAS及MT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能显著升高患者胃肠激素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1例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对照组45例用西药三联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腹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快速康复的疗效。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围术期常规处理。观察组术后1 d开始服用升阳益胃汤,1剂/d,治疗30 d。观测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胃肠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胀及腹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快速康复治疗中,不仅能有效缓解胃肠道症状,缩短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还可以进一步改善术后疲劳,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7,(2):139-141
目的:探讨加味益胃升阳汤联合化疗对脾虚胃癌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提高疗效。方法:选取76例脾虚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日期单双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行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38例采用加味益胃升阳汤辅助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个周期后、治疗3个周期后的临床疗效及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疗效上,对照组治疗1个周期后提高率18.42%、总有效率71.05%,治疗3个周期后提高率13.16%、总有效率55.27%;观察组治疗1个周期后提高率39.47%、总有效率84.21%,治疗3个周期后提高率60.53%、总有效率92.1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1个周期后、3个周期后同时期比较CD4+、CD8+、CD4+/CD8+、IgA、IgG、PA、ALB、TRF显著差异。结论:加味益胃升阳汤联合化疗能提高脾虚胃癌免疫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泄泻的疗效。方法:将64例胆囊切除术后泄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予升阳益胃汤治疗,对照组予双歧杆菌片、蒙脱石散治疗,均服用2周。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泄泻有效率(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75%)(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泄泻有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升阳益胃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分别给予加味升阳益胃汤、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2组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血清5-羟色胺(5-HT)等方面的变化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回访时患者的症状、体征,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3.3%(25/30)(P0.05);在降低血清5-HT含量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2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3例,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升阳益胃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远期复发率,且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虚兼证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DG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DGP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加用升阳益胃汤,对照组加用莫沙比利,2组降糖治疗不变,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生长抑素分泌升高水平下降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对患者症状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升阳益胃汤具有抑制DGP患者生长抑素分泌的作用,从而改善患者胃肠动力,对DGP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升阳益胃汤治疗痰湿气虚型糖尿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气虚痰湿型的糖尿病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二甲双瓜)和治疗组51例(升阳益胃汤),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治疗痰湿气虚型糖尿病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联合缬沙坦治疗肾病综合征(NS)的疗效。方法: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缬沙坦治疗,研究组加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24h-Upro、BUN、Scr指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Ccr指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联合缬沙坦治疗NS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手术联合升阳益胃汤合阳和汤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68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手术组及联合组各34例,手术组采用手术治疗方案,联合组采用手术后服用升阳益胃汤合阳和汤治疗方案,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随访6个月至1年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随访1年后复发率(2.94%)显著低于手术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联合升阳益胃汤合阳和汤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升阳益胃汤治疗疲劳综合征4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疲劳综合征41例,结果表明,升阳益胃汤确能明显改善患者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0.25%,且治疗后临床主要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提示:升阳益胃汤具有益气或阳,清热利湿之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减升阳益胃汤联合中药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78例,患者均经中医辨证为脾虚湿热证。将7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患者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加减升阳益胃汤联合中药贴敷神阙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症状总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87%vs 76.9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胀、大便性状、大便急迫、倦怠乏力、食少纳差、口干口苦、肛门灼热、排便不尽感及中医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腹泻、腹痛、腹胀、大便性状、大便急迫、食少纳差及中医泄泻证总积分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减升阳益胃汤联合中药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佳,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以升阳益胃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以及TCD检测。结果:总有效率为90.00%,TCD检测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虚型慢性胃炎74例济南市中医院(250012)董桂英,赵世珂关键词慢性胃炎,升阳益胃汤,疗效观察自1993年10月以来,我们应用李东垣的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虚型慢性胃炎74例,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病例选择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胃复春片口服,治疗组予升阳益胃汤口服,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候改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可缓解、逆转胃黏膜萎缩的程度。结论: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胃虚弱型萎缩性胃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联合雷火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50例,参考组采用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采用升阳益胃汤联合雷火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症状积分、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LQI)评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8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瘙痒、风团、红斑、皮损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治疗后两组DLQI评分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红肿结节、口干、呕吐恶心、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0.5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联合雷火灸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和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升阳益胃汤联合针刺与奥替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升阳益胃汤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替溴铵治疗。结果:经过1个疗程4周的治疗后观察组治愈12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治愈7例,好转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0.0%。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χ2=4.329,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联合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9.
将段富津教授临床中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的多种疾病进行总结,归纳出段老对升阳益胃汤的认识,以及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各种疾病的准则,每种疾病均附有案例一则,通过对各种疾病的病机及方药配伍的分析,以期为临床运用升阳益胃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食管癌术后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食管癌术后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治疗组予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片治疗。治疗30 d后分析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用药后胃泌素明显下降,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食管癌术后慢性腹泻有较好疗效,可减轻腹泻症状及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