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液管内出现大段空气的紧急处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液管内出现大段空气的紧急处置,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的处理办法是采用“z”形挤捏法排除输液管内大段空气,效果非常好,现介绍如下。1 方法当输液管内出现大段空气时,先将螺旋夹移至输液管的最下端关闭螺旋夹,挤捏茂菲氏滴管使其中液面高度在1 / 2~3/ 4处,然后双手交替自下而上以“z”形挤捏输液管,直至管内空气全部进入茂菲氏滴管内,接着再双手交替自上而下松开输液管,必须等上段的输液管充盈后才能送开下段的输液管,一般双手交替3次就可以使输液管全部充盈,最后松开螺旋夹调节滴速。2 注意事项2 .1 松开输液管时均不能过快,以免茂菲氏滴…  相似文献   

2.
《中国误诊学杂志》编辑部:输液时偶有液体输空,莫菲氏滴管下段出现大段空气的现象,以往处理采取折叠下段输液管方法,但费力且时间较长;或分离输液管与穿刺针,会造成污染和药液浪费,有时还会有少量的空气进入穿刺针。我们采用快速降低输液瓶的方法处理,此法操作简便,整个过程完全为封闭式操作,避免了污染,节省了时间,效果满意,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输液过程中,偶而因更换液体不及时而导致输液管内出现大段空气现象,若不及时处置,会增加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甚至会带来严重后果.按照操作常规分离输液管与头皮针再排气的方法,会造成污染和药物浪费,有时还有少量的空气进入头皮针而无法排出.为此,作者采用绕指法排除输液管内大段空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输液管内出现大段空气的紧急处置,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的处理办法是采用"z"形挤捏法排除输液管内大段空气,效果非常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建红 《家庭护士》2008,6(6):552-552
静脉输注是临床治疗的一种主要手段,也是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常导致莫菲氏滴管以下的输液管内出现空气,当空气少量时,使用手指轻弹法,当空气多量时用上述方法不易成功,以往则将输液管接头端分离来排除空气,此方法费时费力,且易造成污染,也造成药物的浪费,为提高操作安全性,采用下述方法排除空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通过探讨消除一次性输液管调速器处微量空气进入静脉的方法,证实移动调速器排气法能彻底消除调速器处输液管内的微量空气;移动调速器检测法能消除一次排气成功的假象,保证静脉输液时无微量空气进入静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缠绕位置对排除输液管中空气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当茂菲氏滴管下输液管中含有10,30 cm.空气时,分别在距空气柱底部10 cm处(A组)、20 cm处(B组)、30 cm处(C组)的输液管处缠绕,当茂菲氏滴管下输液管中含有60,80 cm空气时,分别在距该空气柱底部30 cm处(c组)、45 cm处(D组)、60 cm处(E组)的输液管处缠绕,每组缠绕30次.结果 当茂菲氏滴管下输液管中含有10,30 cm空气时,C组一次成功率为100%,A组分别为30.00%,6.67%,B组分别为76.67%,7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茂菲氏滴管下输液管中含有60,80 cm空气时,C组排除空气成功率为53.33%,6.67%,D组为83.33%,3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茂菲氏滴管下输液管中含有10,30 cm空气时,在距空气柱底部30 cm处缠绕效果最佳.当茂菲氏滴管下输液管中含有60,80 cm空气时,在距空气柱底部45 cm处缠绕效果优于30 cm .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连续输液时常会遇到因更换液体不及时而致输液管内出现大段空气的现象,若不及时处理会增加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甚至气体进入病人体内产生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9.
10.
术中,多数患者急需快速补充血容量,在病情允许及需要的情况下,输液尽可能的开放.在输液过程中,偶会因更换液体不及时而导致空气降至莫菲氏滴管以下的输液管内.若不及时处置会增加清醒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时间过长会因血液反流而阻塞针头,甚至会造成空气栓塞的严重后果.按照操作常规分离输液与套管针再排气的方法,一方面易造成污染和药液的浪费,另一方面还存在气体排除不全的缺点.笔者采用"低位性驱气"的方法排除输液管内大段空气,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临床常见危急症状的紧急处置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危急症状直接威胁着患的生命安全,对其实施紧急处置及护理是护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述了对呼吸困难、意识障碍、胸痛、腹痛、呕血与便血等临床常见危急症状的紧急处置及护理。  相似文献   

12.
输液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操作中,经常遇到排气不畅,不能一次性排气成功;或未能及时更换液体;或者管壁留有许多小气泡,或者有气泡随液体下行等。要排出这些气泡,传统的方法是将气泡向上弹出或分离输液管与头皮针放出液体,这样既浪费药液又延长了排气时间。实践工作中,我们对排气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方法 先将输液调节器关紧,然后将有气泡的某段输液管  相似文献   

13.
14.
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输液管内空气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 ,因诸多原因造成空气进入输液管内 ,为排出空气 ,常常需分离输液管与针头将空气排出 ,此法既浪费药液又易造成污染。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总结出以下几种常见空气进入输液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现介绍如下。1 造成空气进入输液管的原因1.1 续加液体不及时 ,使输液瓶内药液滴完 ,瓶内空气随药液下降而进入输液管内。1.2 续加液体不认真 ,未检查或调节莫菲氏管内液面及液体下降情况 ,造成节段性空气进入输液管内。1.3 续加液体时 ,未将输液器硬针完全插入输液瓶内 ,造成输液过程中空气间断进入输液管内。1.4 患者在输…  相似文献   

15.
临床危急症状直接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对其实施紧急处置及护理是护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述了对呼吸困难、意识障碍、胸痛、腹痛、呕血与便血等临床常见危急症状的紧急处置及护理  相似文献   

16.
临床工作中常常会因为更换输液液体不及时或排空气方法不正确,从而导致茂菲氏管下端的输液管内有空气存留,如果输液管内空气不及时排干净,直接进入血管内是非常严重的输液并发症,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临床中常直接分开输液管与针头连接处排空气,这样既浪费药物也可能导致少量空气进入血管。笔者经过临床多次试验,发现了一种简易排空气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输液管内负压在细小静脉穿刺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输液管内负压应用于细小静脉穿刺时昂见回血的操作可行性及其原理。方法 将560例静脉细小的输液患随机分为两组各280例,实验组采用负压法,对照组采高调法进行静脉穿刺。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穿刺成功率、回血率提高,回血时间缩短,回血长度增加。经统计 学处理(P<0.01)。结论 负压法应用于细小静脉穿刺时可显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在输液过程中时有空气下降到莫非氏滴管下的输液管内,而现在使用的输液管管腔细、管壁硬,用传统的方法很难将空气排出;用分离输液管和头皮针,然后从输液管下端排气的方法易造成药液的浪费和污染。现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排气法,只要空气未下降到输液管的一半以下时,此方法即有效:(1)将活塞快速移到输液管的最下端,并关闭活塞。(2)将输液架降至离床面10 cm处。(3)将输液管从紧贴活塞上端开始紧紧地缠在左手食指上,迫使空气上升到莫非氏滴管里。(4)当空气  相似文献   

19.
甘小红 《护理研究》2010,(5):1200-1200
临床上连续输液时常会遇到因更换液体不及时而致输液管内出现大段空气的现象,若不及时处理会增加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甚至气体进入病人体内产生严重的后果。用传统的方法将空气向上弹费时、费力,当排气时间长时易造成静脉血液回流堵塞针头,给病人增加二次穿刺的痛苦;若按常规用分离输液管与头皮针接头或分离留置针头再排气的方法,易造成药液浪费、细菌污染和血液的流出,增加职业危害的机会,甚至会有微量空气进入病人体内而造成病人恐慌。有文献报道,用手指或笔缠绕法排除输液管内空气,但易导致手指疼痛或麻木不适,而且用手指和笔缠绕,不仅费时、费力,还影响排气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在做静脉输液操作时,输液管排气是一个重要环节.在临床实际中经常遇到加液不及时等,造成输液途中液体下滑至莫菲氏滴管以下,产生少量的气泡,若不及时处理,进入患者身体中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身体伤害。息者会因为不了饵这种气泡进入身体后会被毛细血管吸收,而精神高度紧张,对静脉输液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影响患者疾病的治疗及身心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