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与血清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对50例HBV携带者进行肝穿刺取肝组织送病理,研究病理结果与血清学指标的关系。结果 26例HBeAg阳性患者中,全部为HB-VDNA阳性,其中肝组织病理显示6例为G3S1,全为40岁以上的患者,12例G2S1,有1例40岁以上患者,8例为G2S0。18例抗HBe阳性患者中,有12例HBVDNA阳性患者,其中肝组织病理显示6例为G2S1,(有2例40岁以上),6例为G2S0,有6例HBVDNA阴性患者,其中5例为G2S0,1例为G1S0。6例HBeAg与抗HBe均阴性的患者中,有HBVDNA阳性4例,其中2例为G2S1,2例为G2S0。HBVDNA阴性2例,其中1例为G2S1,1例为G2S0。结论 40岁以下的HBV携带者肝穿均指示有程度不等的炎症和有或无肝纤维化,且炎症程度和肝纤维化程度与HB-VDNA高低不成正比,无明确关系,与HBeAg是否阳性也无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肝脏病理学特点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研究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方法对219例HBsAg阳性且血清ALT持续正常6个月以上的HBV携带者进行了肝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同时检测血清HBV DNA和HBV血清标记物,研究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的发生率和程度,分析感染者组织学改变与血清病毒水平、HBeAg及年龄的关系。结果HBV携带者中95.0%(208/219)肝脏组织学有改变,其中轻度炎症和(或)纤维化(G0~1/S0~1)者占50.0%(104/208),有8.7%(18/208)炎症活动度和(或)纤维化程度在3级(期)或以上。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分布在慢性HBV携带者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慢性HBV携带组中,以HBeAg阳性和阴性分层分析,炎症活动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纤维化性程度在HBeAg阴性组严重于HBeAg阳性组(χ^2=9.551,P〈0.05);不同年龄组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40岁以上年龄组S3~4占21.1%,18岁以下年龄组S3~4仅占7.7%。免疫组织化学检查219例HBsAg全部阳性,HBcAg在慢性HBV携带者组均是阳性,在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组中10例阳性(33.3%)。结论绝大部分HBV携带者存在不同程度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其中约50%为轻度改变,8.6%炎症和(或)纤维化程度在3级(期)或以上。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与血清病毒水平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替比夫定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中国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不同剂量替比夫定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以及多次给药后的稳态血浆药代动力学。方法42名年龄在18~40岁的健康志愿者,男32名,女10名,随机分配到200、400、600、800mg 4个剂量组。其中600mg剂量组受试者接受单剂量和多剂量的研究。多剂量每日给药,持续8d。采用HPLC-MS/MS法测定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替比夫定的主血浆、尿液药物浓度,并据此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在单次口服200、400、600、800mg片剂后,受试者的达峰时间分别为2.50、2.00、2.00h和2.50h;半衰期的平均值分别为(43.3±15.2)h、(49.1±14.4)h、(39.4±12.1)h和(46.7±20.8)h;血药达峰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 753.2±389.0)ng/ml、(2 586.7±871.4)ng/ml、(3 703.6±1 219.0)ng/ml和(3 454.6±953.9)ng/ml;曲线下面积的平均值分别为(12 843.2±2 925.6)ng·h ~(1·)ml~1、(22 948.9±5 721.0)ng·~(1·)ml~1、(26 440.5±8 938.1)ng·h ~(1·)ml~1以及(28 820.9±7 912.9)ng·h ~(1·)ml~1;血浆清除率(600mg)为(6 545.6±1 504.4)ml/h;多次给药后的稳态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在600mg/d的给药剂量下,连续给药8d后,平均稳态药时曲线下面积为(26 123.9±7 196.3)ng·h ~(1·)ml~1,平均血药浓度为(1 088.5±299.8)ng/ml,血药达峰浓度和曲线下面积蓄积囚子分别为1.02±0.21和1.23±0.26。结论受试者口服替比夫定以后,吸收较为迅速,给药后的2~3h即达到峰值。在200mg至800mg剂量范围内,血浆中替比夫定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均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替比夫定在受试者体内有轻微蓄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48周的疗效及其预测指标。方法采用替比夫定(LdT)600 mg/d治疗78例HBeAg阳性CHB患者48周,从性别、年龄、ALT和HBV DNA基线、早期病毒学应答(治疗12周时HBV DNA转阴)为预测因素,分析其对治疗48周疗效的影响。结果性别、年龄与治疗8~48周时HBV DNA转阴无相关性(P〉0.05);5 ULN≤ALT≤10 ULN组治疗24、36及48周时HBV DNA转阴率高于2 ULN≤ALT≤5 ULN组(P〈0.05,P〈0.01);HBV DNA 106~105拷贝/ml组治疗48周时ALT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高于HBV DNA〉107拷贝/ml组(P〈0.05);早期病毒学应答组治疗48周时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也高于非应答组(治疗12周时HBV DNA≥500拷贝/ml)(P〈0.05)。结论 ALT、HBV DNA基线、早期病毒学应答可能可以作为预测替比夫定抗HBV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疗效预测探讨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5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拉米夫定治疗24周时对HBV的抑制程度,与治疗1年疗效的相关性,探讨临床实用的疗效预测指标。方法Ⅲ期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多中心设计。共入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32例,其中替比夫定组167例,拉米夫定组165例。根据治疗24周时血清HBV DNA的水平,将患者分为4组:PCR低于检测下限(QL)组(〈300拷贝/ml)、QL-〈10^3拷贝/ml组、10^3-〈10^4拷贝/ml组和≥104拷贝/ml组。结果治疗52周时,替比夫定组血清HBV DNA自基线下降6.2log10,拉米夫定组下降5.4log10,t=3.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例分别为69.6%和43.4%,χ^2=6.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论替比夫定组还是拉米夫定组治疗24周时HBV DNA水平越低,在52周HBV DNA达到PCR检测不到的水平、HBeAg血清转换和ALT复常的比率越高,48周病毒耐药的发生率越低。24周时替比夫定组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患者在52周时达到HBeAg血清转换的比率为43.3%,≥300拷贝/ml患者为8.8%,χ^2=21.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治疗24周时,PCR检测不到HBV DNA,提示在52周可达到较佳疗效;24周时病毒水平下降不理想提示发生耐药的可能性增加。24周对HBV DNA的抑制程度可作为1年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4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替比夫定组24例,拉米夫定组21例,观察2组治疗不同时间点的生化指标、HDV-DNA水平及病毒耐药的变化。结果在替比夫定组,治疗后ALT、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及PTA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2周时HBV-DNA水平已有明显下降,4、12、24、48周时继续下降(P0.05);在治疗24、48周时分别有90.91%(20/22)及95.45%(21/22)的患者HDV-DNA阴转,分别有21.05%(4/19)及36.84%(7/19)的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在治疗48周时有1例YMDD变异4.17%(1/24)。在治疗2、4及48周时HBV-DNA水平的下降,治疗24、48周时HBV-DNA阴转率,替比夫定组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结论替比夫定能快速有效抑制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复制,使HBV-DNA水平迅速下降,明显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高ALT水平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HBeAg阳性的CHB患者以ALT为依据分为低ALT组(ALT在2倍ULN与10倍之间)和高ALT组(ALT在10倍ULN与20倍之间),给予替比夫定600 mg/d,观察治疗52周时的应答情况。结果治疗52周时,高ALT组HBV DNA降低比例明显高于低AL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ALT组HBeAg阴转率及血清学转换率、HBsAg阴转率低于高AL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ALT组中有4例出现HBsAg阴转,3例出现了HBsAb;低ALT组中没有出现HBsAg阴转及血清学转换。52周时两组患者ALT复常率、病毒学反弹、对替比夫定耐药及肌酸激酶升高水平相似。结论高水平ALT是替比夫定治疗应答较好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30例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600mg,每日一次口服。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及后在2周、4周、12周的HBVDNA,治疗前后肝功能,PTA,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HBVDNA阴转率2,4,12周分别为33.0%,80.0%,83.3%,对照组分别为0%,3.3%,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在TBil降低(P〈0.01)、PTA升高(P〈0.01)方面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67.7%,对照组40.0%(P〈0.05)。结论替比夫定有较强的抗HBVDNA活性,且起效快,能显著改善肝功能,适合重型肝炎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9.
王海燕  王煜  彭晓明  刘娅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2):1320-1322,1326
替比夫定是一种新型的抗HBV作用的核苷类似物,其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起效早,耐药发生率低。了解替比夫定的药理作用,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及时监测,根据第24周时患者的HBVDNA水平来指导后期的治疗,有助于达到长期抑制HBV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许洁  陆志檬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12):958-959,960
核苷类药物能有效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已经得到人们的共识。然而随着时间的延长耐药性变异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人们期望新疗法和新药物的问世,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和减少耐药。目前替比夫定的出现就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病毒基因型与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分子杂交-ELISA法检测139例血清HBV DNA阳性的慢性HBV携带者的乙肝病毒基因型,并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研究病毒基因型与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结果139例HBV携带者中感染B基因型42例(30.2),C基因型97例(69.8)。B基因型感染者中肝组织病理正常者5例,符合慢性肝炎轻度34例,中度3例;而C基因型组中肝组织病理正常者仅2例,符合慢性肝炎轻度47例、中度39例、重度5例,肝硬化2例;两组的构成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对于临床诊断乙肝病毒携带者,感染C基因型者较B基因型者肝组织损伤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周疗效。方法 6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成两组,34例给予替比夫定600mg/d治疗,30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d,持续治疗48周。观察治疗后病毒学、生化学、凝血酶原时间及Child-Pugh计分等变化情况。结果替比夫定组患者血清HBV DNA对数值在治疗前为(5.35±0.58)log10拷贝/ml,在治疗后12、24、36、48w时血清HBV DNA下降值依次为(1.88±0.84)log10拷贝/ml,(2.11±0.84)log10拷贝/ml,(2.17±0.74)log10拷贝/ml,(2.36±0.57)log10拷贝/ml,相比拉米夫定组下降值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24周时ALT、AST明显下降,Alb、TBil、PT及Child-Pugh积分等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于失代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48周内即能快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使HBV DNA水平明显下降,同时可以改善肝功能及Child-Pugh积分等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朱陇东  袁宏  陈琳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6):633-634,637
目的探讨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肝组织病理特点及与血清HBV DNA、HbeAg、Hbe-Ab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56例ASC进行肝组织活检病理检查及血清HBV DNA、HBV-maker定量测定。结果 71%(40/56)发生程度不等炎症病理改变,大部分为轻度改变,28%(16/56)发生程度不等纤维化病理改变,大部分病理诊断为轻度,极少部分为中度和重度,3%(2/56)达G3以上。ASC中血清HBV DNA复制水平与肝脏病理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无相关性。HbeAg阴性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显著高于阳性组。结论 ASC患者中大部分存在轻度炎症改变,个别患者出现程度较重的纤维化改变或早期肝硬化病理改变,HbeAg阴性的ASC病理改变较HbeAg阳性者严重,并且肝脏病理与血清HBV DNA载量之间并无相关性,所以对这些患者仅仅定期检测肝功能及病毒载量,可能会掩盖部分患者病情进展,所以尽可能应对ASC及早行肝活检,及时判断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并指导抗病毒治疗,这是其他检查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14.
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两年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HBV DNA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5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28例: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的同时加用替比夫定600mg/d口服;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疗程均为10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生化指标、病毒学、Child-Pugh计分改变情况、病死率。结果治疗104周,观察组71.4%(20/28)、对照组48.1%(13/27)(P〈0.05)患者治疗后病情缓解稳定,肝功能好转或恢复正常;观察组患者HBV DNA水平显著下降,4、12、26、52、104周分别有46.4%(13/28)、64.3%(18/28)、71.4%(20/28)、75.0%(21/28)、75.0%(21/28)在检测水平以下(〈500拷贝/ml),对照组患者HBV DNA水平没有显著下降,均可检测出。观察组Child-Pugh计分下降,由治疗前(10.5±0.7)降至(5.9±0.5),对照组由治疗前(10.4±0.8)降至(8.7±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4周观察组病死率17.9%(5/28),对照组37.0%(10/2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比夫定治疗伴有病毒复制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减缓病情发展,提高生存率,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ALT正常的HBV慢性携带者肝组织病理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ALT正常的HBV慢性携带者(ASC)的肝组织病理改变状况,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其与HBVDNA、HBeAg的关系。对32例ALT正常的HBV慢性携带者行快速经皮肝穿刺术取肝组织,研究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分级分期;ELISA法检测血清HBVM,PCR法检测血清HBVDNA。结果没有真正的健康ASC(病理状态为G0S0),32例ASC中,G1S0有15例,G1S1有13例,G2S1有4例;肝组织学的炎症活动及纤维化改变程度HBVDNA阳性组明显重于HBVDNA阴性组,男、女之间、HBeAg定性检测及HBVDNA水平的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比较HBV血清标志物HBe Ag与抗-HBe同时阳性、同时阴性及单独阳性患者的病毒复制情况。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从中筛选出HBe Ag与抗-HBe同时阳性或均为阴性以及HBe Ag单独阳性或抗-HBe单独阳性的标本,检测该类标本HBV DNA定量值。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检测447例患者HBV血清标志物,所有患者HBs Ag均为阳性。HBe Ag与抗-HBe同时阳性患者32例,阳性率为7.16%,其中HBV DNA5×102拷贝/ml占84.38%,5×102拷贝/mlHBV DNA1×104拷贝/ml占12.50%,1×104拷贝/mlHBV DNA1×107拷贝/ml占3.13%;HBe Ag与抗-HBe同时阳性组的HBV DNA含量分布低于HBe Ag单独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1,P0.01);抗-HBe阳性组的HBV DNA含量分布低于抗-HBe阴性组(χ2=74.12,P0.01);HBe Ag阴性的患者218例,HBV DNA1×104拷贝/ml共9例(4.13%)。结论HBe Ag与抗-HBe同时阳性过去认为是不常见模式,但临床上并不少见,且病毒复制处于较高水平的仍占一定比例;当抗-HBe出现后,病毒复制减弱。血清HBe Ag阴性情况下,部分患者病毒仍存在较高水平复制。因此,HBe Ag存在与否不能作为抗病毒、疗效评价、传染性强弱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 DNA、HBeAg与肝组织HBcAg及炎症分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50例CHB肝穿刺患者,按血清HBV DNA水平,分为A组(<3 log10 IU/ml)45例,B组(3~6 log10 IU/ml)138例,C组(>6 log10 IU/ml)67例.按HBeAg阴阳性不同分为阳性组142例,阴性组108例.分别与肝组织中HBcAg水平、肝组织炎症分级进行比较,分析彼此的相关性,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及确切概率法,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血清HBV DNA不同水平与肝组织HBcAg免疫组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P=0.05),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75,P=0.001);与肝组织炎症分级(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P=0.075),两者之间也无相关性(r=0.04,P=0.325).HBeAg阳性和阴性分组与肝组织中HBcA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P=0.01),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56,P=0.001);与肝组织炎症分级(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43,P=0 065),两者之间也无相关性(r=0.06,P=0.415).结论 CHB患者肝组织HBcAg表达更能反映出肝内HBV复制状态,患者血清中测不出病毒标志物时,可以考虑肝穿刺以观察肝组织中HBcAg表达来判断HBV复制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LDT)优化治疗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基线HBV DNA<109 copies/ml、ALT>2 ULN的45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LDT600 mg/d治疗.4、12、24、52周时分别检测HBV DNA、HBeAg和肝功能.24周时HBV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