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麻醉方式对开胸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单纯全麻和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进行开胸手术的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方法:4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复合全麻组(研究组)和单纯全麻组(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确保硬膜外阻滞效果确切。以芬太尼、维库溴铵和七氟醚维持麻醉。术后研究组患者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照组患者采用吗啡静脉自控镇痛。记录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麻醉苏醒室(PACU)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住院天数以及患者满意程度等。结果: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PACU停留时间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及术后住院天数少(P〈0.05),2组患者术后下肢运动阻滞情况和活动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镇痛效果及患者满意程度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是更适合开胸手术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高胸科麻醉质量,降低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维持循环、呼吸功能稳定及良好的术后镇痛至关重要。我们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胸科手术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方法用于肾移植手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其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1/2006-05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麻醉科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患者110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编码奇偶数随机分为2组,自控硬膜外镇痛组和肌注镇痛组各55例。自控硬膜外镇痛组留置硬膜外管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肌注镇痛组术毕拔除硬膜外管回病房,患者疼痛难忍时,肌注哌替啶1mg/kg。比较两组患者以下指标:①呼吸功能:监测围麻醉期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变化。②镇痛效果:疼痛评分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0为无痛,10为剧烈疼痛。其中包括静息、移动状态下疼痛评分。结果11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自控硬膜外镇痛组患者的静息、移动状态下疼痛评分均低于肌注镇痛组(P<0.05)。②术后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均增快,但肌注镇痛组比自控硬膜外镇痛组明显(P<0.05);肌注镇痛组分钟通气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肾移植手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连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手外科麻醉及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5~12岁手外科手术患儿,其中骨骼伤23例,软组织伤37例.分为A、B两组,A组31例,静脉留置针腋路臂丛神经穿刺,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连续臂丛阻滞麻醉,术毕带留置针回房,间断给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B组29例,盐酸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术毕自控静脉镇痛.记录分析两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及相关费用.结果:两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较多(P<0.05),B组麻醉相关费用较高(P<0.05).结论:连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手外科麻醉及术后镇痛,安全、高效、简便、价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不同镇痛方法用于肝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范 《临床医学》2009,29(6):30-31
目的比较硬膜外自控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用于肝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为静脉复合全麻,术后经静脉曲马多(12mg/kg)自控镇痛;Ⅱ组为静脉复合全麻联合胸部硬膜外阻滞,术后硬膜外吗啡5mg+布比卡因100mg自控镇痛,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判定术后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患者均有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Ⅰ组患者的VAS评分于术后各时点分别明显高于相对应的Ⅱ组的VAS评分(P〈0.05)。结论硬膜外镇痛是肝癌患者术后较为合适的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6.
两种不同方法用于上肢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静脉自控镇痛方法是上肢手术等不适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常用方法,但持续静脉自控镇痛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嗜睡、骚痒等给患者带来不适.我们采用持续臂丛神经阻滞自控镇痛用于上肢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且简单易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手术应激反应引起的高血糖、高代谢状态已引起麻醉工作者的关注。有作者报道,围术期采用多途径给镇痛术对糖代谢具有较好调控作用^[1]。本研究旨在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及术后镇痛对开胸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的影响,并与单纯全麻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围术期不同时点的血栓前状态指标变化的影响,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围术期卒中发生高危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Societyof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I~Ⅱ级且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24例,术前均无心、肺、脑合并症,将其随机分为3组: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n=8),全麻组(n=8),硬膜外阻滞组(n=8)。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采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硬膜外阻滞选用0.375%布比卡因;全麻组采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硬膜外阻滞麻醉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硬膜外阻滞选用0.5%布比卡因。分别在诱导前(T1)、诱导后(T2)(硬膜外阻滞麻醉组为手术开始即刻)、术毕即刻(T3)、术后72h(T4)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yonWillebrandfactor,vwF)、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一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complexes,TAT)、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的变化。结果:(1)vWF:T2时全麻组vWF水平显著高于其他2组;T3时全麻组vWF水平显著高于硬膜外阻滞麻醉组,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和硬膜外阻滞麻醉组间无显著差异。(2)FIB:3组各时间点组间无显著差异。(3)DD:T2时全麻组DD水平显著高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4)TAT:3组各时间点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与单纯全麻相比,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和单纯硬膜外阻滞能减少因手术应激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以及血小板活化、降低围术期老年患者的高凝状态,但不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纤溶状态,故这两种麻醉方法有利于维持患者的凝血、纤溶、抗凝系统的动态平衡,降低围术期卒中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下行择期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0)用药为0.2μg.mL^-1舒芬太尼和0.2%罗哌卡因,对照组(n=30)为0.2%罗哌卡因。分别记录两组用药量、静息和运动VAS评分、PONV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间静息和运动VAS评分、PONV及患者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0.2μg.mL^-1的舒芬太尼不能增强0.2%罗哌卡因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术后镇痛的研究在国内广泛兴起,已经证明良好的术后镇痛也可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病人呼吸循环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早期单次肌注或硬膜外单次给镇痛药,近期硬膜外持续PCEA。作者观察了60例妇产科手术(硬膜外麻醉20例,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阻滞20例,腰麻20例)应用曲马多在不同给药途径(硬膜外输注镇痛PCEA,硬膜外单次给药,肌肉单次肌注)的镇痛效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施行上肢手术128例经验。方法:分析2010年2月—2011年12月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施行的上肢手部、前臂、上臂、肩部及锁骨部手术的麻醉效果。结果:本组麻醉完全112例,对镇痛、肌松不全者术中辅助麻醉性镇痛药可顺利完成手术。结论: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麻醉持续时间长且可反复穿刺,并发症少而短暂,操作易于掌握,故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及肩部手术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背景:硬膜外持续镇痛曾被认为是下肢术后镇痛的金标准,其效果确切,全身不良反应较少,临床上普遍采用。但此法有低血压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且患者在术后常规需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有增加硬膜外血肿的可能性,限制了硬膜外镇痛的临床使用。目前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腔隙阻滞技术的相关研究报道甚少。 目的:评价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和连续硬膜外阻滞两种不同镇痛方法对全髋关节置换后镇痛效果和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60例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分为2组: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和连续硬膜外镇痛组(n=30)。两组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前均接受预注量,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经髂筋膜间隙注入0.25%罗哌卡因30 mL,连续硬膜外阻滞组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20%罗哌卡因10 mL,均留置导管。待镇痛效果明确后,全麻插管。术毕两组分别经髂筋膜间隙、硬膜外连接镇痛泵持续给药,未使用术后自控镇痛单次给药。若疼痛难以忍受时,视其疼痛程度,予补救镇痛(帕瑞昔布20-40 mg/次)。记录目测类比评分、帕瑞昔布补救剂量、麻醉并发症、髋关节Harris评分、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 结果与结论:目测类比评分、额外追加的镇痛药量、Harris 评分、住院日两组无明显差别。但是下床时间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早于连续硬膜外阻滞组,而且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并发症明显低于连续硬膜外阻滞组。提示全髋关节置换后,两种镇痛方式均可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髋关节功能可得到良好的恢复;但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并发症少且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对于髋关节置换后镇痛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上肢和肩部手术患者麻醉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应用氟芬合剂行臂丛神经阻滞其麻醉效果及对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60例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随机分为R0、R1、R2三组(n=20),局麻药分别采用0.375%的罗哌卡因、0.5%的罗哌卡因、0.375%的罗哌卡因加入氟芬合剂,双盲观察比较各组对术中患者血压心率的影响并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术中血压、心率R0、R1组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和加快,R2组相对平稳或略有下降(P〈0.05),镇痛效果R2组优于R0和R1组。结论:利用小剂量氟芬合剂伍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有效控制术中血压心率,镇痛效果好。能够使患者平稳渡过围手术期且术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国产曲马多与进口曲马多在术后PCEA中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手术后镇痛已广泛用于临床上,它可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有利于机体恢复。而采用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技术治疗术后疼痛。因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肌注镇痛,且使用方便,已成为一种较理想的镇痛方式。本主要比较国产曲马多与进口曲马多用于术后病人PCEA治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姚建武 《华西医学》2009,24(3):617-619
目的:比较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在胸科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在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术后苏醒等方面的影响。方法:46例择期胸科肿瘤手术患者(ASAⅠ~Ⅲ),随机分成两组,Ⅰ组应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并行PCEA,Ⅱ组应用单纯全身麻醉。并对术中MAP、HR、SPO2、全麻药用量,术后苏醒程度,拔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Ⅰ组病例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轻微,全麻药用量少,苏醒迅速彻底,术后并发症少。Ⅱ组病例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大,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较强,苏醒时间相对较长,术后并发症较多。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能更有效抑制胸科肿瘤手术的应激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促进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麻醉效果及安全性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静脉自控镇痛(PCIA)和间断肌注镇痛三种方式用于老年患者开胸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90例老年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PCEA组(n=30)、PCIA组(n=30)和曲马多肌注组(n=30),分别记录患者VAS镇痛评分、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及HR、MAP、SpO2值。结果:镇痛评分PCEA、PCIA组低于肌注组(P〈0.01),且PCEA组低于PCIA组(P〈0.01);镇静评分PCEA、PCI-A组高于肌注组(P〈0.01),且PCIA组高于PCEA组(P〈0.01);不良反应以PCEA组最低(P〈0.01);HR、MAP、SpO2以PCEA组最平稳(P〈0.01)。结论:老年患者开胸术后3种镇痛方式中,肌注曲马多不能取得完善的镇痛效果,PCIA和PCEA镇痛效果满意,但PCEA优于PCIA。  相似文献   

17.
昂梅鲜  刘宗民 《天津护理》2001,9(6):274-275
为解决手术后创伤性疼痛问题。本组210例手术后患者,其中静脉组83例,适用于全麻、臂丛神经阻滞及蛛网膜下腔阻滞等术后病人。硬膜外组127例,适用于硬膜外阻滞的手术后病人,选日本产奥贝泵充填量100ml,注入速度2.0ml/h,连续输注50h。奥贝泵持续手术后镇痛效果满意,舒适无痛,利于康复,护理人员必须重视术前宣教,术后妥善固定,认真观察镇痛效果,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是利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特点,使麻醉效果得到改善。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起效迅速,效果确实,肌松满意,阻滞作用不受限制,可完成长时间的手术,局麻药用量小,大大地降低了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并且术后可进行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适用于下腹部的普外和泌尿外科手术、髋关节手术、下肢手术、妇科手术、剖宫产手术和分娩镇痛;疼痛治疗和术后镇疼。我院于2005年4月开始使用腰麻硬脊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现将有关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臂丛复合异丙酚氯胺酮混合液静脉合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臂丛复合异丙酚、氨胺酮混合液静脉全麻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上肢、肩或锁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臂丛复合静脉全麻组(实验组);先行术侧肌间沟经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确切后,再以异丙酚,氯胺酮合剂(异氨合剂)复合静脉全麻,主要手术操作完成停全麻药;单纯静脉全麻组(对照组);不行臂丛神经阻滞,直接以异氨合剂静脉全麻,记录两组全麻药的诱导剂量,全麻药总量,麻醉时间、清醒时间,并计算单位时间全麻药平均用量,比较两组诱导剂量、平均用量、清醒时间。结果:臂丛复合静脉全麻组的诱导剂量和平均用量均明显低于单纯静脉全麻组(P<0.01)。两组清醒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臂丛复合异氯合剂静脉全麻具有充分的镇静、镇痛效果,清醒时间可控性好,安全性好,副作用少,是一种可行性的复合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颈丛加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用于肩部和上臂手术的经验。方法我院肩部和上臂手术患者86例,均采用颈丛加臂丛联合阻滞。结果86例患者的阻滞范围和阻滞深度均符合手术需要,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顺利完成。结论臂丛加颈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