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从1987年起应用纤维胆道镜对胆道术后已知或疑有残余结石患者,经T管窦道进行检查和治疗7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胆道镜检查并取石78例,男34例,女44例,年龄13~76岁。取石方法:我们使用纤维胆道镜分别为Olgmpus CHF-B_3R型、4B型和P_(10)型。一般在  相似文献   

2.
胆道结石术后残余结石采用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9例,均取净,无不良反应。介绍取前准备及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3.
阳历 《中外医疗》2011,30(28):31-32
目的通过分析胆道镜在胆道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86例胆道结石的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93例。常规组采用传统的器械取石,观察组在胆道镜的协助下进行取石,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常规组28例出现残石,残石率为20.11%,观察组5例出现残石,残石率为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T"管窦道取石并发症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胆道结石治疗中应用胆道镜,能够提高结石清除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T"管窦道取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胆道术后残石诊断方法的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B超、T管造影和胆道镜检查对胆道术后残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02年1月~2005年12月在该院接受胆道镜治疗的病人进行了分析,依据不同的诊断标准,分析了B超、T管造影和胆道镜对肝内和肝外胆管残余结石的诊断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和特异度.结果对于肝内胆管残石,B超和胆道镜检查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T管造影(P<0.01),胆道镜的诊断准确率高于B超,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超、T管造影和胆道镜任两种方法联合检查比单一检查方法明显提高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对于肝外胆管结石,T管造影和B超 T管造影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B超,但漏诊率仍然高于40%,不能作为判断肝外胆管是否有残余结石的依据.结论B超、T管造影和胆道镜任两种方法联合检查是诊断肝内胆管残石的可靠依据.B超、T管造影和B超 T管造影检查,均不能作为判断肝外胆管是否有残余结石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6.
刘庆全 《广西医学》2005,27(7):1084-1084
胆道结石残留是胆道结石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达4%~30.7%,在急诊手术病人中其发生率则更高,治疗上有一定的困难。我科自1996年1月至2004年10月通过应用体外震波碎石加胆道冲洗的办法治疗胆总管残留结石25例,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耳穴电疗治疗胆囊结石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术中纤维胆道镜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建平  叶韵  付金强  张晓红 《四川医学》2002,23(12):1251-1252
目的 探讨胆道疾病术中胆道镜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5例术中经胆道镜治疗的胆道疾病。结果 肝外胆管结石3例,结石取净率100%;肝内外胆管结石20例,结石取净率90%;取活检2例,术中病理提示胆管癌1例,胆道腺瘤1例。结论 胆道疾病术中应用胆道镜,提高了疑难胆道疾病的诊治水平,有助于医生选择合理的术式;降低了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谢苍 《浙江医学》2005,27(5):354-355
对胆道术后残留结石的治疗始终是胆道外科的难题,以往多需再次或多次手术治疗,但自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以来,尤其此技术在基层医院逐渐开展后,胆道术后因残留结石再手术率明显下降,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笔者用纤维胆道镜治疗术后残留结石56例的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25例胆道术后残留结石患者,用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的初步经验。25例胆道残留结石有3例合并胆道蛔虫,1例合并胆总管下端狭窄。全组25例,取除结石及蛔虫成功22例,成功率为88%,取净结石20例,取净率为91%,1例胆总管下端狭窄,试用纤维胆道镜内插入PTCD导丝,导管扩张狭窄部分,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对纤维胆道镜术后直型引流管插入和固定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了早期导管滑脱的并发症。并对3例取石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我国胆道系统结石的发病率在增加,由于胆道系统不单纯是胆囊,而遍及肝内、外胆管系统的病变,病情复杂、解剖异常、技术水平、设备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术后胆道结石残留在所难免,我们应了解结石残留的原因,掌握手术要点,尽量减少结石残留,一旦结石残留,能及时作出诊断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清除残留结石。  相似文献   

13.
[例 1] 男 ,37岁。因反复发作右上腹痛半年 ,伴发热 ,皮肤巩膜黄染 1个月 ,在外院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术中见胆囊和胆总管内共有 4块结石。因术后 T型管无法夹闭 ,于术后 16 d转来我院。CT检查未发现残余结石及占位病变 ,胆总管扩张直径约 2 .1cm,行 T型管造影发现肝内外胆管扩张 ,壶腹部有充盈缺损。胆道镜检查 ,见胆总管远端有肿瘤阻塞 ,远端通不过。再次手术探查 ,切开十二指肠 ,发现乳头部有约 1.2 cm直径大小肿瘤 ,表面呈乳头状 ,边界清楚 ,堵塞于开口处 ,行肿瘤局部楔形切除 ,乳头括约肌切开成形术 ,术中快速病理报告为…  相似文献   

14.
吴丹 《浙江医学》1997,19(3):152-152
纤维胆道镜的应用目前在全国各地医院已逐渐开展,因其能直视胆道内部,并可利用其附件直接在胆道内部进行取石、碎石以及活检等操作,有助于胆道结石的诊断和治疗。现将我科1992年以来进行的160例纤维胆道镜胆道取石作一分析。临床资料160例中男性87例,女性73例,年龄24~82岁。胆道手术中使用胆道镜40例(术中组),手术后使用胆道镜120例(术后组)。采用日本Olympus CHF-P_(20)型纤维胆道镜,配有取石网篮、活检钳、逆喷冲洗管、气囊扩张导管等附件。术中组10例为术前B超等检查怀疑胆总管下端结石,术中经胆囊管置入纤维胆道镜,3例发现胆总管下端结石并通过胆囊管取出,7例胆道检查正常。另30例为术前明确胆道结石,25例术中取净,其中最多1例一次取出结石136枚;另5例因结石较大且嵌顿,术中  相似文献   

15.
叶盈义  薛永寿 《上海医学》1993,16(6):364-364,359
自1987年6月至1991年12月,我们应用日产 Olympus CHF—P_(10)型纤维胆道镜(以下简称胆道镜)为125例胆道手术患者进行术中、术后胆道镜检查及治疗196例次,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5例中,男性42例,女性83例。  相似文献   

16.
术后胆道镜治疗胆道残余结石35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汉良 《浙江医学》1998,20(4):230-232
胆道结石,尤其是肝内胆管结石仍是胆道外科的一个难题。本文报道并分析我院近12年来手术后应用胆道镜治疗的胆道残余结石351例,以探讨胆道结石外科治疗中纤维胆道镜应用的若干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道镜术中、术后治疗胆石症的效果。方法对126例胆石症患者的胆道镜术中、术后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手术常规取石,结石残留率29.4%;术中行胆道镜取石,术后结合胆道造影检查,结石残留率达12.7%;术后再经反复胆道镜取石,结石取出率达100%。结论肝内外胆管结石术中常规应用胆道镜有助于降低胆管残石,术后经T管窦道应用胆道镜取石可有效清除胆管残石。  相似文献   

18.
胆道残余结石是胆道外科较难处理的一个问题,肝内外胆道术后残石率高达96%[1],术中及术后纤维胆道镜的使用及普及减少了再次手术率,我院自2003年至2007年采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共30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老年胆道外科手术28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培生 《当代医师》1996,1(1):12-13
本文报道65岁以上的老年胆道疾患284例,因老年人体体储备下降,免疫功能减弱,全身细胞呈退行性变化。许多器官具有潜在的功能不全,同时体内非胰岛素依赖增加,呼吸中枢变化,CO2负荷下降,运动负荷增加,术后并发症相应增加,再由于胆囊上的CCK受体数目逐渐减少,对CCK敏感性亦明显降低,从而使胆囊扩张,排空延迟,胆汁淤积以致胆汁浓缩加甚,粘滞度增加,加之肝脏分泌胆汁减少,构成胆流动力学障碍,造成胆汁淤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道再手术(BTRO)的发病原因及手术方式.方法对1992-2005年治疗的115例胆道再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再生结石和残余结石是胆道再手术的主要原因(73.04%),内窥镜下乳头切开术(EST)对于肝外胆管结石效果良好.结论减少残余结石,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注重围手术期的处理是减少胆道再手术及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