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邵云  任艳丽  付强  张海礁  郭华 《中国药事》2017,31(1):101-106
目的:了解医院剖宫产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随机抽取的我院2014年7月-2014年9月11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及术后患者体温、炎症指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用药频度较高的药品是头孢西丁、五水头孢唑林、头孢唑林、奥硝唑,抗菌药物平均给药时间为2.27天,联合用药率为10%,术后感染率3.64%。结论:我院剖宫产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趋于合理,术后感染率低,但少数病例仍存在药物选择、用药天数、联合用药等方面的欠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2.
郭琪  陈超  王雨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35(9):1914-1918
目的 通过对Ⅱ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的分析,以期引起临床对Ⅱ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合理性的关注。方法 对2019年出院的577例Ⅱ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用药疗程等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577例Ⅱ类切口手术患者全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以头孢菌素类和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为主,二联用药占比较高,主要见于剖宫产等妇产科手术;用药时机以术前0.5~1 h和夹住脐带后为主,术前>1 h主要见于鼻内窥镜下多个鼻窦开窗术等耳鼻喉科手术;预防用药时长<48 h占比较高,其中腹腔镜下卵巢病损切除术等妇科手术用药时长相对较长,平均值超过4 d。结论 Ⅱ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存在选择广谱抗生素进行预防用药、用药时程过长等不合理问题,需加强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提高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庞浩龙  孙利华 《中国药事》2017,31(4):458-462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对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意义。方法:参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及相关管理规范,采用临床药学管理系统软件,提取北京某医院2011- 2015年心脏介入手术病例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某院2011- 2015年心脏介入手术共4357例,除外起搏器植入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为32例(0.7%);由于医院逐步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其2014年和2015年心脏介入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为零。结论:开展抗菌药物使用专项整治后,该院心脏介入手术围手术期基本不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提高,达到卫计委关于介入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干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剖宫产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进行干预,使临床使用逐趋合理。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6—12月、2010年6—12月及2011年6—12月,干预前、中、后剖宫产手术各120例,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后药物选择、用法用量、首次给药时机、疗程等都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实施干预可明显提高剖宫产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比例,对促进医院安全、有效、经济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婷  王隽  左文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8):2129-2132
目的 了解2017年徐州市中医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徐州市中医院2017年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633例,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及其合理性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 633例患者中260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1.07%;药物品种选择最多的为头霉素类(34.45%),其次是硫酸依替米星(32.44%);给药时间在术前0.5~1 h的有235例,占90.38%;91.54%患者使用疗程在24 h内;联合用药的126例,占48.46%。结论 徐州市中医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药物品种选择不当,联合用药较多等严重问题,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临床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品管圈活动的形式,旨在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时间的合理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活动主题,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6月病历点评中手足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探讨导致不合理应用的原因,设立目标及制定整改措施,与2015年7月至12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手足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手足外科抗菌药物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时间合理率由85.6%提高到96.7%(χ2=26.18,P<0.001)。结论: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中推行品管圈活动,能不断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同时促进品管圈成员熟练掌握和应用质量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六安市人民医院特殊诊疗操作中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六安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进行特殊诊疗操作的患者病历,对其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纳入调查的1 792份病历中,72份存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02%;血管(含冠状动脉)造影术、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均未预防用抗菌药物,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肿瘤的物理消融术(含射频、微波和冷冻等)和血管栓塞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分别为42.86%、15.38%、6.00%;72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病例中,不合理率达69.44%,其主要存在无适应症用药、药物品种选择不当及用药疗程偏长等问题。结论 六安市人民医院特殊诊疗操作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医院需要加强特殊诊疗操作中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8.
朱红云  周洪英  田桂锁  秦秀英 《安徽医药》2015,36(11):1399-1400
目的 探讨临产后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及最佳用药方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观察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妇产科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90例,所有孕妇都进入产程、宫口开2 cm以上、胎膜早破或羊水Ⅲ゜污染。将以上临产后高感染风险剖宫产产妇根据用药时间分为3组,其中A组为临产后使用抗菌药物24 h(29例),B组为临产后使用抗菌药物48 h(30例),C组为临产后使用抗菌药物72 h(31例)。比较3组术后切口感染、术后发热、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等,观察临产后产妇围术期24、48及72 h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差异。结果 3组产妇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3组术后血象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 > 0.05);术后发热分别为A组10.3% (3/29)、B组13.3%(4/30)、C组16.1%(5/31),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最高体温降到正常所需时间明显小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临产后剖宫产围术期24 h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安全有效,无需延长用药时间。  相似文献   

9.
李锐  刘福 《中国药事》2018,32(1):150-155
目的:调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药师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情况,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选取2014年1-12月出院的997例(干预前组)和2016年1-12月出院的958例(干预后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对其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干预措施实施前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干预后较干预前下降了9.87%;药物品种选择方面,干预后组预防性使用1、2代头孢菌素者比例明显高于干预前组(81.46% vs.62.12%,P < 0.01);用药时机及疗程方面,干预后组术前0.5 ~ 1 h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及术后用药疗程≤ 24 h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干预前组(96.15% vs.85.10%,P < 0.01;68.18% vs.29.55%,P < 0.01);适应证方面,干预后组的合理性用药比例也明显高于干预前组(84.62% vs.73.67%,P < 0.01);另外,在用法用量、药物联用等方面干预后较干预前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临床药师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能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地应用抗菌药物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宝鸡市中心医院临床药师干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 选取宝鸡市中心医院骨科2011年9月-12月(干预前组)和2013年9月-12月(干预后组)出院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临床药师干预,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用药时机和疗程合理性显著提高,规范了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同时使患者的治疗费用显著降低。结论 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可显著提高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同时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1.
刘鸽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10):2727-2730
目的 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剖宫产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剖宫产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评价其合理性。结果 2 379例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共涉及10个品种,头孢呋辛、甲硝唑和头孢唑啉的使用频次居前3位。99.5%的手术术前0.5~1.0 h给药。用药维持时间以24、48 h为主,构成比分别为48.6%、50.4%。联合用药主要表现为头孢呋辛+甲硝唑,构成比为96.1%。不合理用药表现形式主要有用药维持时间长(44.1%)、品种选择不当(24.2%)、用药指征把握不严(18.3%)等。结论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剖宫产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2021—2022年天津市口腔医院病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预防用药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筛选预防用药高危人群,明确用药指征,为口腔医院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1—2022年天津市口腔医院5 863例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6.0软件以及R4.0.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率和百分比评价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合理性;通过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影响因素,构建预防用药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2021—2022年天津市口腔医院病区预防性抗菌药使用率为42.01%,其中单联用药占98.09%、非限制级用药占90.41%、头孢菌素类占66.78%、不合理用药占46.16%。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是术后用药时间过长、术前给药或术中追加用药时机不当、用药品种选择不当等。多因素分析:年龄、住院天数、手术切口类别、手术时长是口腔住院患者预防用药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上述风险因素构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风险预测模型。结论 2021—2022年天津市口腔医院病区患者预防性抗菌药使用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剖宫产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国家颁布的规范和文件制定评价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铜陵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400份剖宫产病历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400例剖宫产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100.00%.抗菌药物使用频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医院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现状,为医院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院2012年1~12月856例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6例剖宫产围手术期100%应用了抗菌药物;药物以头孢替安、头孢西丁为主,联合用药214例(75.00%),用药持续时间≥72h者526例,≤48h者25例,≤24h者305例;766例为断脐后给药,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者.结论 医院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及使用时间过长等,应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现状,为提高,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12月我院465例行剖宫产术的病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抗菌药物给药时间、剂量、品种、用药疗程以及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465例剖宫产术患者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者464例(占99.8%),其中单一用药者391例(占84.3%),联合用药者73例(占15.8%)。383例患者(占82.7%)在断脐后给药;用药疗程≥72h者314例(占67.7%)、≤48h者10例(占2.3%)、≤24h者140例(占30%)。用药频度(DDDs)排序居前3位的抗菌药物分别为头孢呋辛钠、头孢替安钠和奥硝唑。结论:我院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给药时间、品种选择、联合用药等方面比较合理,但存在抗菌药物用药疗程过长、药物利用指数偏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2018年荆门地区10家医院剖宫产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加强荆门地区医院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方法 回顾性抽取荆门地区2018年10家医院(三级综合医院4家,二级综合医院3家,专科医院3家)剖宫产手术患者病历968份,对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首剂给药时机、给药疗程和联合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参与调查的10家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均达100%,品种选择合理率三级医院79.5%,二级医院75.4%,专科医院87.8%;首剂给药时间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均在脐带结扎后,二级医院69.4%在脐带结扎后,30.6%在术后给药;平均给药疗程三级医院为2.7 d,二级医院为3.5 d,专科医院为2.3 d。抗菌药物的使用大部分为单用,但也存在少数患者有二联用药,无三联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论 荆门地区医院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趋于合理,用法用量逐步规范合理,但首剂给药时机和用药疗程仍存在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17.
杜世华  桑琳  方前进  丁玉芹 《安徽医药》2015,36(9):1089-1091
目的 分析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指导降低临床剖宫产率。方法 回顾分析某院2008~2012年住院产妇的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变化。结果 该院2008~2012年的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瘢痕子宫、羊水过少、巨大儿呈上升趋势,而头位难产、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过期妊娠、横位等呈下降趋势。结论 社会因素和瘢痕子宫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因素,而瘢痕子宫的增加也是由剖宫产率增加所致。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减少瘢痕子宫是控制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Two hundred sixty-thre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either piperacillin or cefoxitin for prophylaxis in cesarean section. Although both drugs were considered effective, piperacillin achieved a level of 98 percent satisfactory prophylaxis compared with only 91 percent for cefoxitin. Costs of prophylactic failure in cesarean section were calculated and then assessed for four different antibiotic regimens (based on 100 patients). Because of its high failure rate, ampicillin was the most expensive antibiotic; piperacillin was the least expensive. It was suggested that highly effective prophylaxis with an antibiotic agent such as piperacillin can result in significant cost savings when used for high-risk patients undergoing cesarean sec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奥硝唑的方法。方法 随机将146例剖宫产产妇分为术前给药A组(A1组50例,单次给药;A242例,术前术后双次给药)和术后连续给药B组(52例)。结果 A组术后平均体温低于B组(P<0.01),退热时间短于B组(P<0.05),人均抗菌药用量A组均少于B组(P<0.001)。结论 术前应用奥硝唑优于术后应用奥硝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