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瞬时波强(WI)技术在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股动脉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价值。方法:用WI技术检测有斑块(15例)和无斑块(30例)糖尿病组及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股动脉相关参数。结果:有、无斑块糖尿病组较对照组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增高,顺应性(AC)降低(P≤0.05);有斑块组较无斑块组β、Eρ、PWVβ、膨大指数(AI)增高,AC减低(P≤0.05);糖尿病组瞬时加速度波强、负相波面积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股动脉硬化程度越高,弹性越差,早期左心室收缩功能代偿性增强及下肢外周血管阻力增高。WI技术在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瞬时波强(WI)技术在早期无创性评价心脏功能和动脉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BP水平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8例)分为I~III级高血压组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另选正常BP者(30名)为对照组,均行超声心动图及颈动脉WI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高血压各组瞬时加速度波强(W1)、瞬时减速度波强(W2)及负向波面积(NA)升高(P〈0.05),高血压各组间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射血分数、W1及W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NA与颈总动脉收缩期峰速度(PSV)(r=0.423,P〈0.05)正相关,而对照组NA与PSV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WI技术在早期评价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及血流动力学方面较常规超声检查更敏感,可为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提供一种新的快速无创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蔡璐  尹立雪  周婕  徐芸 《西部医学》2018,30(4):558-562+568
【摘要】 目的 采用超声瞬时波强(WI)技术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早期粥样硬化及心血管整体功能。方法 选取30例MHD患者(MHD组)及30名健康人群(对照组),分别行颈总动脉无创WI检查及常规超声检查,并将WI检测指标与血管回声跟踪(ET)指标及常规超声检测参数进行组间比较和参数间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组内比较:双侧颈总动脉WI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MHD组瞬时加速度波强(w1)、瞬时减速度波强(w2)、 w1到w2的时间(w1 w2)、动脉弹性参数—颈动脉僵硬度(β)、血管的压力 应变弹性系数(EP)、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W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wi)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MHD组的颈动脉顺应性(AC)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两组组内相关性分析:W1值与SBP水平呈正相关(r=032,P<001);W1值与PWVβ呈正相关(r=031,P<005)。w1 w2与心率呈负相关(r= 045,P<001)。结论 WI技术有可能在常规超声所测量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基础上能更为全面地量化评价MHD患者颈总动脉动脉硬化导致的动脉功能变化,并能进一步评价其左心室 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从而更为全面地反映MHD患者心血管系统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超声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颈总动脉,厚度(TMT)和血清动力学变化.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分为RA血脂水平升高组(RA1组)16例、RA血脂水平正常组(RA2组)23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应用高频超声测量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Dn)、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RA1组、RA2组患者颈动脉IMT较正常对照组增厚(P〈0.05);RA1组较RA2组患者颈动脉IMT增厚(P〈0.05);(2)RA1组、RA2组患者颈动脉Dn较正常对照组增宽(P〈0.05);(3)RA1组、RA2组及正常对照组PSV、EDV及RI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RA患者IMT增厚、Dd增宽,高血脂类风湿关节类动粥样硬化IMT血流程度高于血脂患者,并与其血脂水平相关.超声可作为早期预测RA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有效的、简便且无创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曲线特征及其对心血管系统功能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 SSc患者23 例,正常对照组30例,两组年龄、性别相匹配,均于静息状态下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及短轴缩短率(FS).应用WI技术测量左右颈总动脉瞬时加速度波强W1,瞬时减速度波强W2,负向波面积(NA),射血前期时间R-W1,射血时间W1-W2,并对时间分别以R-R间期校正.将两组的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Sc组W1有减小趋势,NA具有增大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SSc组、对照组的W1分别与相应的EF呈显著正相关(r=0.675,0.608,均P<0.01).结论 WI作为一种检查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新技术,为评价SSc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提供了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技术评价甲亢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获取46例甲亢患者(甲亢组)及35例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一般资料、常规超声心动图资料、WI参数,并比较两组间各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甲亢组心率、收缩压高于正常对照组,舒张压低于正常对照组;甲亢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两组间其他参数均有明显差异;甲亢组瞬时加速度波强(W1)、第一峰到第二峰的时间间期(W1-W2)明显高于对照组,瞬时减速度波强(W2)、心电图的R波顶点到第一峰W1的时间间期(R-W1)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WI技术作为一项通过动脉内血流动力学反映心脏功能的新指标,可快捷、客观、无创、有效地评价甲亢患者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左、右心室收缩功能。方法:采用Philips IE 33超声诊断仪,应用RT-3DE技术检测35例DCM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左、右心室收缩功能参数,正常对照组与DCM组各参数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DCM组左、右心室的EDV、ESV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左、右心室EF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DCM组RT-3DE技术检测LVEFRT-3DE与RVEFRT-3DE呈正相关(r=0.59,P〈0.01)。结论:RT-3DE能够准确评价DCM患者左、右心室收缩功能;DCM病患者左、右心室功能损害程度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同步应用瞬时波强(WI)技术及脉象仪评估原发性高血压不同病理阶段的血管弹性功能。方法:纳入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内膜不增厚组(A组)36例和内膜增厚组(B组)34例,同时选择健康志愿者33例作为对照组。应用Prosoundα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颈动脉WI检测,应用DDMX-100脉象仪行桡动脉脉象参数检测,分析并比较各组受试者的WI血管弹性参数与脉象参数。结果:1WI参数:与对照组比较,A组受试者的EP增高(P0.05),AC降低(P0.01);B组受试者的β、EP、AI、PWVβ、PWVWI均增高(P0.01),AC降低(P0.01)。与A组比较,B组受试者的β、EP、AI、PWVβ、PWVWI均增高(P0.05,P0.01),AC降低(P0.05)。2脉象参数:与对照组比较,A组受试者的w2/t增高(P0.05);B组受试者的h3、h4、h3/h1、h4/h1、w2、w1/t、w2/t增高(P0.05,P0.01),h5、h5/h1降低(P0.01)。与A组比较,B组受试者的h3、h4增高(P0.05),h5、h5/h1降低(P0.05)。结论:WI和脉象技术同步检测为临床综合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弹性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彩色脉搏波技术(ultrafast pulse wave velocity,UFPWV)定量评价Graves病(Graves disease,GD)病人早期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方法选取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um thickness,IMT)未增厚GD病人76例(GD组),同期健康体检成人76名作为对照组,测量2组受试者颈动脉IMT,采用UFPWV采集脉搏波传导速度,包括收缩期开始时脉搏波传导速度(beginning of systole,BS)和收缩期结束脉搏波传导速度(end of systole,ES),比较相关参数,分析BS、ES与IMT、甲状腺容积及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GD组颈总动脉IMT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S及E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GD病人血管弹性参数BS、ES与甲状腺体积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均与IMT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 < 0.01),ES与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水平亦呈正相关关系(P < 0.01)。结论UFPWV可发现GD病人颈动脉IMT增厚以前的早期弹性变化,可作为评价GD病人动脉弹性的新型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任慧斌  邱力军 《医学争鸣》2009,(23):2855-2857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2例正常人和72例冠心病患者行心脏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对采集的三维超声图像进行处理,计算出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来评价患者左心室功能,并与二维超声心动图的相应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的EDV,ESV明显高于其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的EDV,ESV,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的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的EDV,ESV,LVEF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临床检查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中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斯红萍  胡丽艳  卢亮 《浙江医学》2010,32(4):501-50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尿酸的表达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测量,确定其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并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对不同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者(包括斑块形成者、IMT增厚者)及IMT正常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压、血hs—CRP、尿酸等进行检测,并作组间比较及血hs—CRP和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超声检查结果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与IMT正常者TC、TG、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hs—CRP浓度和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IMT正常者(均P〈0.05)。斑块形成者及IMT增厚者血hs—CRP浓度和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IMT正常者f均P〈0.01);而且斑块形成者血hs—CRP浓度明显高于IMT增厚者(P〈0.05),但尿酸水平与IMT增厚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hs—CRP浓度及血尿酸水平均与IMT呈明显正相关(均P〈0.05)。结论hs—CRP及血尿酸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racking,ET)技术评价晚期妊娠妇女双侧颈动脉顺应性改变的价值。方法:对正常妊娠女性35例(妊娠组)和该年龄段的非妊娠女性35例(对照组),应用ET技术检测双侧颈总动脉的硬化度(β)、弹性系数(Eρ)、动脉顺应性(AC)、膨大系数(AI)及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妊娠组β、Eρ、AI、PWVβ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AC降低(P0.05,P0.01)。结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能够简便、准确地反映妊娠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粥样斑块,并探测颈动脉血流频谱,计算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用动脉硬化诊断仪测量baPWV。将6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B1组baPWV(1400 cm/s和B2组≤1400 cm/s,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B1、B2组baPWV、C IMT比较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1组CIMT、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斑块积分(Crous-s)、斑块面积(plaques area)、PI、R I,均明显高于B2组和对照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示CIMT与baPWV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可导致大动脉的弹性降低,促发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baPWV增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所有患者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和baPWV检测,并查尿微量蛋白。根据baPWV测量结果,将10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baPWV〉1400cm/s组(A组)61例,baPWV≤1400cm/s组(B组)45例。结果baPWV〉1400cm/s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高于baPWV≤1400cm/s组(P〈0.05);颈动脉内膜厚度(CIMT)、颈动脉斑块评分(Crouse-s)、尿微量蛋白(mAlb)、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较baPWV≤1400cm/s组明显增高(P〈0.05);直线相关分析示baPWV与CIMT、LVMI成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与动脉弹性降低有关;靶器官损害与增加的baPWV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类风湿关节炎(RA)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9年11月包头地区确诊的150例SLE及219例RA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SLE及RA心脏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43.3%及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SLE及RA心脏损害组平均年龄、平均病程明显大于无心脏损害组(P〈0.05),心脏损害组中RA平均年龄大于SL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心脏损害患者中27例SLE及32例RA无心脏病相关症状及体征,经心脏超声、心电图检查确诊。④SLE组心前区不适、心律失常、心包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⑤SLE、RA心脏损害组CRP平均值均明显高于无心脏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LE、RA并发心脏损害早期症状轻或无症状而易漏诊,应重视临床观察,及时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CRP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脏病变,降低心血管事件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332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超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特点及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1级组、2级组和3级组,并选择32例血压正常对照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动脉内径,并观察斑块发生及颈动脉狭窄情况.结果:高血压各组颈动脉IMT均较对...  相似文献   

17.
余传庆  张梅  薛敏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8):831-834,836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其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240例确诊的ICVD患者(ICVD组,又分为有CAS斑块组123例和无CAS斑块组117例)和236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状况,并对血浆Hcy和MMP-9水平与CAS的斑块及其硬化程度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CVD患者Hcy和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ICVD患者斑块组Hcy和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 < 0.01)。ICVD组颈动脉IMT与Hcy和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 < 0.05);ICVD组颈动脉硬化程度与Hcy及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 < 0.05);ICVD组血浆Hcy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 < 0.01)。高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饮酒及冠心病对ICVD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影响较大。结论: ICVD患者中,CAS斑块形成可能与血浆Hcy和MMP-9升高有关,CAS程度愈高,其相关性愈大,ICVD患者Hcy和MMP-9水平可以反映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是临床了解ICVD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胆红素和尿酸的关系。方法:177例脑梗死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根据结果分成斑块组(颈动脉IMT〉1.2mm和/或有颈动脉斑块)和无斑块组(颈动脉IMT≤1.2mm且无颈动脉斑块),分析两组间胆红素和尿酸的差异。结果:斑块组血尿酸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血清胆红素、尿酸均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血清胆红素、尿酸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