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硅油填充眼下方视网膜脱离氩激光光凝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硅油填充广泛应用于治疗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使不少患者恢复了部分视功能。但硅油填充眼仍可能发生视网膜脱离 ,对于此类患者 ,一般采用硅油下视网膜复位术或硅油置换术等治疗。然而 ,多次手术必然会增加对患眼的损害 ,并且有出现手术并发症的可能。我们对部分硅油填充眼下方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采用氩激光光凝“筑堤”的方法固定视网膜脱离的范围 ,待硅油填充术后 3~ 4个月再行硅油取出术并同时处理下方脱离的视网膜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选择 1998年 9月~ 2 0 0 0年 12月我院收治的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  相似文献   

2.
袁琳慧  刘新  邹吉新 《国际眼科杂志》2022,22(12):2082-2086
目的:探讨巩膜扣带术联合术后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03/2022-03就诊于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一病房行巩膜扣带术联合术后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硅油填充状态下视网膜脱离的患者23例23眼。比较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VCA)、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末次随访时,23眼中20眼视网膜复位,复位率87%。术后3、6mo BCVA均较术前提高(均P<0.05)。术后早期眼压出现短暂升高后恢复术前水平。3眼出现硅油移位并发症,予以对症处理后前房完全由房水填充或前房残余少量硅油滴远离角膜内皮,对角膜内皮未造成不良影响。结论:巩膜扣带术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首次玻璃体手术中下方周边部180°视网膜光凝对下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取出手术后再脱离的影响.方法 对142例(142只眼)下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硅油填充,尔后行硅油取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激光光凝组81例为首次行玻璃体手术时即对其下半180°周边部视网膜(除裂孔外)实施堤坝样光凝;对照组61例未行预防性视网膜激光光凝.结果 硅油眼内填充时间为7~24周,平均硅油填充时间(11.8±2.6)周.硅油填充期间,光凝组硅油填充状态下视网膜脱离6例,占7.4%,对照组视网膜脱离10例,占16.4%,两组硅油状态视网膜脱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油下视网膜脱离16例中,激光组6例.4例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引起,1例为预防性激光光凝手术后激光斑因受附近增生膜牵拉形成的新裂孔,1例原因不明:对照组10例,7例为遗漏小裂孔或原裂孔重新开放,3例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引起.硅油取出手术后11例患者发生视网膜再脱离,其中激光组3例,占3.7%;对照组8例,占11.4%.两组硅油取出后视网膜再脱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硅油取出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11例中,激光组3例,2例为激光光凝斑受附近增生膜牵拉形成的新裂孔,l例为激光孔;对照组8例,4例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2例为原裂孔开放,2例为原裂孔相邻部新裂孔.结论 下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在首次玻璃体手术中行预防性下半侧周边部180°视网膜激光光凝与裂孔愈合和硅汕取出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发生率下降有关联.  相似文献   

4.
氩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增殖前期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疗效。方法:对70例(118眼,其中增殖前期25眼,增殖期93眼)DR病人,依病变程度分别行全视网膜光凝或次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术后随访1年,观察光凝后患者的视力、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变化,并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光凝治疗后102眼有效。总有效率为86.4%,其中增殖前期23眼有效,有效率92%,增殖期79眼有效,有效率85%,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27眼视力提高(23%);77眼视力不变(65%);14眼视力下降(12%)。在治疗前有黄斑水肿的62眼中,治疗后有13眼黄斑水肿安全吸收(21%),40眼部分吸收(64.5%),9眼不变(14.5%)。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DR的有效手段,对其增殖前期应尽早发现及时进行光凝治疗,以阻病情发展,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5.
巩膜扣带术联合氩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巩膜扣带术联合氩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适应证范围。方法对1996年~2002年8月在我院行巩膜扣带术后接受氩激光光凝治疗的视网膜脱离患者386例392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392只眼中,视网膜完全复位377只眼(96.8%),术后矫正视力>0.05者341只眼(87%),最佳矫正视力为1.0。结论将巩膜扣带术中冷凝改为术后氩激光光凝,可简化术中操作,减少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的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手术方法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29眼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手术方式、解剖复位和视功能恢复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由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引起者15眼行硅油取出+剥膜+注气或硅油填充术;裂孔未封闭者行剥膜+硅油填充+光凝,其中周边裂孔8眼,黄斑裂孔2眼,巨大裂孔后瓣漏脱者2眼,7眼联合巩膜扣带(外加压);2眼行环扎巩膜扣带+外加压+外放液+冷凝;术后均获得解剖复位,视功能提高者15眼,随访4mo,6眼复发。结论: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是多种的,根据不同的眼底表现应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氩激光光凝对近视性视网膜变性的疗效。方法 充分散瞳,用双目间接眼底镜Mainster镜及三面镜检查眼底,对发现的视网膜变性和/或裂孔进行氩激光光凝治疗。结果 133例(165只眼),其中132只眼为高度近视,占80%。129只眼一次性治愈,其余患眼分别补激光l~2次后治愈,未有发生视网膜脱离者。结论 眼底激光光凝可以有效治疗近视性视网膜变性,能预防该类病人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巩膜扣带术联合氩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Li Z  Xia Y  Yang Z  Yang X  Wang X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4):278-280
目的 探讨将巩膜扣带术中冷凝改为术后氩激光光凝封闭裂孔,治疗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的疗效及适应证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至2000年4月,在我院行巩膜扣带术接受氩激光光凝治疗的RD患者35例(38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3-6个月,38只眼中,视网膜完全复位36只眼(94.7%)。术后视力≥0。05者31只眼(86.1%),最佳矫正视力为1.0。结论 将巩膜扣带术中冷凝改为术后氩激光光凝,可简化术中操作,减少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的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RD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光凝治疗效果。方法对136例(261只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病变的程度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并随访1年,观察光凝治疗变后患者的视力、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的变化,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136例(261只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有效226只眼,总有效率 86.5%,其中增生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4只眼,有效60只眼,有效率93.7%;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97只眼,有效眼166,有效率84.2%%。经统计学检验P<0.01,两者有显著差异。讨论对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如有光凝指征,应尽早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这对于控制或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稳定患者视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硅油填充眼复发视网膜脱离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硅油填充眼复发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手术方式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4例(24只眼)硅油填充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再手术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只眼选择视网膜冷凝联合扣带术,7只眼视网膜复位;15只眼选择硅油取出、剥膜、再次眼内填充术,其中视网膜切开达4个象限2只眼,3个象限1只眼,2个象限2只眼,局部松解性切开3只眼,10只眼视网膜复位。结论 增生膜的形成是硅油填充眼复发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但只要根据视网膜裂孔及增生膜情况遗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仍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硅油下视网膜复位术疗效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Jiang Y  Li X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6):416-418
目的 总结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再脱离行硅油正视网膜复位术的疗效,探讨该手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技巧。方法 对17例(17只眼)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再脱离者,在保留硅油的条件下,做睫状体扁平部3切口,在导光纤维的导引下行剥膜、断膜、视网膜切开、内放液、内激光光凝、视网膜下全氟化碳液体取出、补充硅油等使视网膜得位。结果 17只眼中,术后视网膜重位14只眼,成功率为82.4%。术中硅油误入前房1只眼,误入脉络膜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硅油取出的时机、方法及硅油取出能否防止并发症。方法 分析20 例由于严重并发症的出现而施行硅油取出术的病人,平均取出时间为14.7 月。结果 20 只眼取硅油。2 眼为注硅油后视网膜脱离复发,取硅油后1 眼再施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视网膜平复,1 眼未再手术。2 眼硅油取出后发生视网膜脱离,余16 眼取硅油后视网膜仍在位。结论 硅油取出是治疗硅油注入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但视网膜脱离术后不宜早期取出全部硅油。视网膜裂孔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完善处理及术后不要早期取硅油是降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关键。硅油取出时机为稳定的视网膜复位后或出现硅油注入并发症时  相似文献   

13.
经巩膜双通道行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脱离复位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巩膜双通道行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12眼)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患者,在保留硅油的条件下,经上方巩膜双通道行眼内剥膜、内放液、激光光凝、补充硅油等复位视网膜,观察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12只眼中,术后视网膜复位11眼,另一眼术后因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未能复位,术后并发症:玻璃体出血1眼。结论 对于选择的部分硅油填充眼视网膜再脱离的患者,经巩膜双通道行视网膜复位术是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带硅油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总结二次硅油注入术治疗硅油眼复发、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150例带硅油眼的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其中40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接受二次硅油注入术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带硅油眼的视网膜脱离以下方为主,其主要原因为硅油上浮,原裂孔封闭不好或裂开,新裂孔形成,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牵引。对40例带硅油眼的视网膜脱离进行了硅油再次注入术,平均随访8个月。视网膜解剖复位34例(85%)。二次硅油取出术12例,视网膜解剖复位9例(75%)。结论:带硅油眼的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是玻璃体牵引,对于复杂性病变,行硅油再次注入术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硅油充填眼视网膜脱离原因分析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以便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年来收治的31只硅油填充眼发生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31只硅油填充眼进行二次手术,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硅油下剥膜、巩膜外垫压、视网膜前膜剥离、视网膜切开、眼内激光光凝等手术,再次眼内填充惰性气体3只眼。硅油21只眼,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1只硅油填充眼二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28眼,复位率为90%,部分复位3眼;术后视力提高者13眼41.9%,不变16眼。占51.6%,下降3眼,占9.7%。视网膜复位后硅油取出21眼,视网膜复位16眼,未复位5眼。结论:硅油填充眼的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多以下方为主。术后增殖膜形成牵拉是造成硅油填充期间发生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视网膜前膜剥离。视网膜切开,眼内激光光凝,再次眼内填充手术是治疗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伤眼硅油取出术前视网膜预防性和强化性光凝对预防取出油后视网膜再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取出硅油前行视网膜赤道部环形(360°)预防性光凝和视网膜裂孔区进行强化性光凝.激光参数:光斑直径250~350μm,时间0.2~0.3s,光斑间距1~1.5个光斑,以出现三级光斑为准,光凝4~5排.结果 硅油取出术后随访6~37个月,视网膜复位良好者42例,占93.33%.3例发生视网膜再脱离,占6.67%.其中1例因出现新的裂孔而视网膜再脱离;另2例取油后脱离越过激光斑发生视网膜再脱离.视网膜再脱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最高达25%以上者.结论 硅油取出术前进行视网膜预防性和强化性激光光凝,可明显减少取硅油术后发生视网膜再脱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充填硅油与充填全氟丙烷气体的视网膜复位率与术后视力。方法 56例(56眼)随机分为2组,硅油组(30例)玻璃体切除术后注入硅油,3月后取出;全氟丙烷组(26例)术后注入全氟丙烷。两组6月后分别记录视力与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硅油组视网膜完全复位25例(83.33%),矫正视力大于0.1者14例(46.66%);全氟丙烷组视网膜完全复位16例(61.55%),矫正视力大于0.1者22例(84.61%)。硅油组视网膜复位率显著高于全氟丙烷组(P<0.05),全氟丙烷组术后视力显著好于硅油组(P<0.05)。结论 硅油充填视网膜复位率明显较高,但术后视力恢复较差;全氟丙烷充填后视力恢复较好,但视网膜复位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复杂视网膜脱离眼硅油取出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RRD)的影响因素及发生原因.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择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的连续患者455例458只眼纳入研究.对所有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中根据眼内情况酌情行重水、剥膜、视网膜切开或部分切割、眼内激光光凝或冷冻、气液交换或直接油液交换等操作.对伴多发裂孔、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增生及牵拉病变较严重者行环扎手术98只眼.手术完毕时玻璃体腔内填充硅油.硅油取出手术中眼底检查发现有需处理的视网膜前膜者,行切断、剥膜或切除及360°预防性激光光凝治疗等操作,手术中发现裂孔或可疑裂孔者行眼内激光光凝或冷冻治疗.硅油取出手术后1周内及随诊期间均采用与手术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等检查.依据硅油取出手术后有无RRD将患眼分为复位组、再脱离组,分别为419、39只眼.对患者年龄、眼轴长度、玻璃体切割手术前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眼压、硅油取出手术前LogMAR BCVA和眼压、视网膜裂孔数目、硅油填充时间、随访时间、硅油取出手术后眼压和视力以及玻璃体切割手术和硅油取出手术中相关因素进行记录.统计年龄、性别、高度近视、巨大裂孔、下方裂孔、黄斑裂孔、无晶状体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 C3级及以上、既往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史、360°预防性激光光凝、联合环扎、角膜穿刺取硅油与硅油取出手术后发生RRD的关系.计算年龄<40岁、性别等因素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将高度近视眼、联合巩膜环扎及经角膜穿刺硅油取出纳入多元回归方程.结果 硅油取出手术后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86±0.63,复位组、再脱离组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82±0.59、0.99±0.70,两组平均LogMAR 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59,P>0.05).复位组和再脱离组高度近视眼分别为116、22只眼,分别占为27.7%、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84,P<0.01).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联合环扎手术患者中发生RRD 3只眼,占3.1%,未行环扎手术患者发生RRD 36只眼,占10.0%,两者RR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761,P<0.05).手术后RRD的发生率与手术前PVR程度、既往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史、无晶状体眼以及预防性视网膜激光光凝等因素均无关性(1.626、1.699、1.986、0.709,95%CI:0.836~3.162、0.832~3.658、0.921~4.279、0.268~1.875,P>0.05).与高度近视、联合环扎有相关性(OR=3.380、0.284,95%CI:1.733~6.595、0.086~0.944,P<0.05).通过角膜穿刺取硅油的风险无统计学意义(OR=2.119,95%CI:1.043~4.306,P>0.05).硅油取出手术后RRD的发生率为8.5%,其中35.9%源于新裂孔的形成,5.1%源于PVR,69.2%与新裂孔相关,51.3%与PVR相关.结论 高度近视眼是硅油取出手术后发生RRD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巩膜环扎手术是硅油取出手术后发生RRD的保护性因素.对于行玻璃体切割及硅油填充手术后视网膜稳定复位眼而言,硅油取出手术后发生RRD的主要原因是新裂孔的形成.PVR可能是RRD后的继发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硅油填充对限内异物伴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价值。方法玻切联合硅油填充治疗17例(18眼)眼内异物搞出前后网脱的病例。结果出院时视网膜完全复位者13眼(72.2%);视力数指以上者10眼(55.6%),其中3眼>0.05。结论该方法对于一般玻璃体切除联合环扎术难以治愈的病例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Purpos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viscosity (5000-centistoke) versus lower viscosity (1000-centistoke) silicone oil in traumatic retinal detachment surgery.

Material and methods

Patients who underwent 23-gauge pars plana vitrectomy using 1000- or 5000-centistoke silicone oil to treat retinal detachment associated with traumatic globe injur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Anatomical and visual outcom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Forty-four eyes of 44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which included 22 ey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younger in the 5000-centistoke group compared to the 1000-centistoke group (median: 22 vs. 54?years old, respectively, p?<?0.001) and open trauma was more common (77% vs. 36%, respectively, p?=?0.006). Anatomical success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73% and 77%, 5000- and 1000-centistoke groups, respectively; p?=?0.73). Although ambulatory vision (>5/200) at the final follow-up visit was more common in the 1000-centistoke group compared to the 5000-centistoke group (55% vs. 9%, respectively, p?<?0.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ith respect to change in visual acuity postoperatively compared with preoperatively.

Conclusion

Surgeons prefer 5000-centistoke silicone oil for use in more complicated cases. Anatomical outcomes were similar using 1000- and 5000-centistoke silicone o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