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君子汤是补气剂中的代表方之一。主要治疗脾胃气虚证 ,也是补气剂的基本方 ,后世所用的补脾益气的方剂多是从此方化衍而来。在学习和研究方剂的过程中 ,发现四君子汤中“入盐少许”的用法令人感到颇为微妙。四君子汤的主治证病位在中焦脾胃 ,而用法中又偏偏强调“入盐少许”  相似文献   

2.
“四君子汤”源出宋代由国家颁布的成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是一首治疗脾气虚弱证的基本方。后世有很多以补气健脾为主的方剂,都是由此方加减化裁而来,因此可以说,它是补气的总方。 中医学所说的“气”,从生理病理的角度而言,基本上是指人体的生理功能,而“脾气”则是  相似文献   

3.
四君子汤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又名白术汤,具有补气、益气健脾之效,是治疗脾胃气虚证的经典方剂,其对气短乏力、食少便溏、面色萎白等导致的不良症状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尤其是胃肠道方面,四君子汤应用广泛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证,具有调节胃肠运动、促进消化吸收、抗黏膜损伤、改善肠道黏膜免疫等多种作用。未来,深入研究四君子汤的药理作用,将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凡用调理气机的药物,组成治疗各种气机不畅证候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气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由此可见因气而导致的疾病较多,因而理气剂的内容也较为广泛,概据起来,可分为行气,降气与补气三方面。补气方剂将在补益剂中介绍,本讲仅论述行气,降气两类。气病一般有气滞,气逆、气虚三种类型。其原因多由气机阻滞、升降失调,脏腑功能障碍所致。临床中常见有肺气上逆,脾胃气滞,肝气郁结,胃气上逆等证。治疗上气滞应行气,气逆应降气,气虚则宜补气。但使用理气剂时要辨清证侯的虚实,若虚中夹滞者,又当补气与行气并用;而阴亏兼气  相似文献   

5.
血府逐瘀汤是王清任诸方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方剂,也是临床最常用的方剂之一。本方主要用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证。在临床实践中对一些疑难病证,以此方加减运用,收效颇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同一章节的方剂,当然有它的共同点,如解表剂都能发散表邪。均治恶寒发热,头痛脉浮等外感证;补气剂都能补气,均治少气懒言,倦怠无力,脉虚弱等气虚证。不同章节的方剂,在某些方面也有相同之处,如补血剂的  相似文献   

7.
补中益气汤双相调节功能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四大家之一、补土派创始人李东垣遵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之旨所创的著名方剂,具有补气升清降浊之功和补气而不壅,升阳而不燥的特点。临床广泛应用于一切中气不足,清阳下陷之证。笔者仅就截然不同的病证验案,探析该方双相调节作用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论《伤寒论》脾胃方中的药对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统计《伤寒论》治疗脾胃病61首方剂(脾胃方)的药对应用频率,分析脾胃病六经主方药对、脾胃病主证药对、脾胃病补脾益胃药对,探讨仲景用药组方规律。  相似文献   

9.
止血方剂是以止血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制止出血、调整血行的作用,治疗出血病证的方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这是止血方剂的立论根据和应用原则。汉·张仲景《全匮要略》一书中,首列“吐衄下血”专篇进行论述,并创泻心汤、柏叶汤、黄土汤、胶艾汤等有效方剂,堪称止血方剂之“祖剂”。  相似文献   

10.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是一首调补脾胃、升阳益气的方剂,其配伍特点是升提药与补气药同用,方中黄芪补气益肺固表;人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和中;陈皮理气;柴胡、升麻助参、芪以升举阳气;当归补血,专为气虚发热、气虚内脏下陷而设。笔者在临证中试用于脾胃虚弱、清阳不升引起的多种疾病,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医宗金鉴》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临床运用。[方法]收集整理《医宗金鉴》中的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对其临床运用范围及前贤用药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医宗金鉴》采古籍精粹教化后学,融医理治法分科阐明。治疗各类气虚证,先以四君子汤夯脾胃之气,再审证加味,虽方法多样但稳妥实用,为纂者呕心求索于历朝医著斟酌而成。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能助气血转盈、病势转安,广布于内、外、妇、儿多个篇章,涉及病种广泛,如脾胃病、中风、久疟、痰厥、外科溃疡后诸症、痈疽、带下病、妊娠病、幼科惊风、痘疹等。[结论]《医宗金鉴》中的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运用灵活,对治疗各类脾胃气虚证有显著疗效,有助于现代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健脾散对脾虚证治疗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大黄塑大鼠脾虚证模型,采用细胞线粒体结构与功能改变为观察指标,选用治疗脾虚证的经曲方四君子汤作为对照,对民间常用中草药方剂健脾虚证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健脾散治疗脾虚证的主要机理与四君子汤相似,是促进脾虚证大鼠胃底腺壁细胞和十二指肠粘膜吸收细胞的线粒体功能的恢复,从而使脾虚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3.
<正>七味白术散,原名为白术散,出自宋代医家钱乙所撰《小儿药证直诀》,"白术散治脾胃久虚,呕吐泄泻,频作不止,津液苦竭,烦渴燥,但欲饮水,乳食不进,羸瘦困劣,因而失治,变成惊痫,不论阴阳虚实,并宜服"。七味白术散由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加葛根、藿香、木香而成。四君子汤为补气之基础方,甘温补益脾胃之气,其中茯苓、白术健脾燥湿,藿香芳香化湿止泻,葛根解表,生津止渴,升阳止泻,木香为三焦气分之要药,调气醒脾和胃~[1]。诸药合用,融补、运  相似文献   

14.
代敏 《大家健康》2016,(8):44-45
目的:探讨选择四君子汤对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104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展开所有脾胃气虚证患者的分组研究。临床采用常规治疗+四君子汤的方法对52例观察组脾胃气虚证患者进行治疗;临床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对52例对照组脾胃气虚证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脾胃气虚证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脾胃气虚证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临床选择四君子汤进行治疗,患者症状改善程度显著,最终显著提高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方剂是由药物组合而成的。是用药物防病治病的进一步发展,是在中医理法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法度地运用药物防病治病的有力工具。方剂的内涵既有“方”、又有“剂”。所谓“方”即治病的方法;所谓“剂”有两种含义:剂型、剂量。这在《方剂学》中早有论述。然而在人们平时学习和运用中并没有把它放到应有的位置,往往是重“方”轻“剂”,甚至以“方”代“剂”。当给病人诊病后拟定处方时表现尤其突出。此时往往注意的是此“方”药物用  相似文献   

16.
四君子汤在治疗内、外、妇、儿各科以及各系统脾胃气虚证疗效显著,不仅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造血功能,改善中医偏颇体质,还可显著减轻西药对机体产生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本文对四君子汤治疗脾胃气虚证的现代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进展综述,为临床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为四君子汤在脾胃气虚型亚健康领域的应用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参苓白术散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苓白术散是广泛用于临床的有名方剂。该方以参、术、苓、草四君子为基础,配苡仁扁豆、砂仁健脾益胃,渗温降浊;山药,莲米平补脾胃之阴;桔梗载诸药上浮,以强健脾运、益气升清;更伍以陈皮调气行滞。全方药性平和,能调理脾胃升降之机,是一有效,平稳的补气健脾,益胃渗湿的方剂。适用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原因所致的形体羸弱,神倦纳  相似文献   

18.
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是仲景先生用治“伤寒吐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头眩”,“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诸证的方剂。笔者根据其主证和病机,衍化推广凡属于脾胃阳虚,水湿内停者,无论症状各异,用之均收到满意效果。兹举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存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采取四君子汤进行治疗,分析其效果。方法本研究在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选择28例脾胃气虚证的患者实施四君子汤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再在同一时期选择30例脾胃气虚证患者进行常规方案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状况以及复发情况。结果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总评比对照组的高,且研究组出现复发的例数比对照组的少,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存在中医内科脾胃气虚证患者可以实施四君子汤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复发几率低。  相似文献   

20.
3 掌握方药 掌握方药,即掌握方剂。本文前言“熟悉思想”,主要是辨证,此言“掌握方药”,主要是谈论治时涉及到的方剂。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的基础上,拟定治法,选择适宜的药物,按照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经妥善配伍而成,以满足治疗的需要,它是中医治病的主要工具之一。故汪昂说:“察脉辨证而立方焉。方者,一定不可易之名。”“方者,一定不可易之名”是说:对于方药一定不可轻视它的功效。《金匮》前22篇计有205首方剂,这些方剂大体上体现了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治法,其中大多数方剂均具有较好地疗效。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