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毒有内外之分“毒”之广义即“物之能害人痛苦者”,在中医药理论中涉及病名、病因、病机、治疗等多方面。作为致病因素 ,中医认为“毒”是引起许多疾病尤其是温热病的物质基础 ,是决定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重要因素和病理核心。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 ,有人认为“毒”包括了多种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 ,并强调细菌内毒素是中医致病之“毒”的一个重要物质基础。现代研究进一步发现 ,许多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的严重病理损害是由细胞因子等病理介质介导的。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等介质 ,在炎症、感染性休克及组织…  相似文献   

2.
现代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失衡可通过影响短链脂肪酸、胆汁酸代谢以及产生代谢性内毒素等途径,导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在中医理论方面,"浊毒"成为2型糖尿病重要的病机,"浊毒"致病早期以脾不散精、浊邪困脾为起始因素,后期以浊毒入血、痹阻脉络为致病之本。结合肠道菌群紊乱致2型糖尿病的现代机制与中医"浊毒"理论,笔者发现"浊毒"致病早期与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出现的肠道菌群失衡阶段相似,后期浊毒入血与肠道代谢性内毒素致2型糖尿各类并发症的发病机理相吻合,且可以运用化浊解毒中药调节肠道菌群防治2型糖尿病。笔者从中医"浊毒"病机入手,探讨在2型糖尿病中"浊毒"理论与肠道菌群失衡过程之间的共性,以期今后为2型糖尿病从"浊毒"论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风毒邪学说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风毒邪学说认为,中风后产生的瘀毒、热毒、痰毒等毒邪损伤脑络是中风病发病和损害的最直接病机,以中风毒邪学说指导治疗中风病,以解毒通络为大法,可使中医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疗效有一定的提高,同时对一些临床疑难病证如血管性痴呆、糖尿病性脑病等的治疗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对解毒化瘀汤进行治疗温病内毒素血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有抗炎作用,对内毒素有拮抗作用;能保护组织器官,特别是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免受内毒素损害;能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之防御能力;对血浆内毒素的清除作用非常显著,可控制Herxheimer反应;对内毒素之生物活性有灭活作用,有直接对抗或抑制内毒素之抗原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解毒祛瘀立论,探讨原发性肝癌的中医治疗。结合现代医学研究,阐明气滞血瘀,毒邪内生是贯穿于本病的主线,从解毒祛瘀论治本病有其客观依据,提出解毒祛瘀为其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6.
从癌毒理论探讨解毒类中药在晚期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毒类中药运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研究广泛.现代中医学者提出"癌毒"理论,认为其是肠癌复发转移的必要致病因子,解毒抗癌是晚期肠癌的重要治法之一.根据《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可将解毒类中药分为矿物类3味、动物类5味及植物类40味.通过检索各类解毒中药应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文献,归纳出矿物、动物与植物类解毒中药对晚期结直肠癌...  相似文献   

7.
熊晓刚  胡仕宏  宁秋荷 《陕西中医》2009,30(2):F0003-F0003
扶正解毒法即在以扶正为主、调整脏腑气血功能的基础上,佐以解毒之品,用于治疗人体正气不足、兼有毒邪之病证,属中医“攻补兼施”之法。中医认为“毒”邪往往代表病邪盛极时的一种继发性病理产物,如风盛为毒、热极为毒、湿重为毒、燥烈为毒、瘀甚为毒等,它们既可单独致病,亦可相兼为患。  相似文献   

8.
欲求清热必须解毒现代医学中的感染性疾病多有发热,是人体正气与邪毒相争的反映。其热是由“毒随邪来,热由毒生”。邪实是本,邪毒不除,则热难退。具有清热解毒的中药中,性味以苦寒、甘寒为主,此类中药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多有抗菌、抗病毒、消炎或中和毒素之作用,如  相似文献   

9.
中药炮制解毒去毒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宝龙  单镇 《山西中医》2006,22(3):45-46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辨证论治运用中药的特色和优势。这是根据中医临床用药需要和药物本身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各种传统制药工艺和技术。下面就中药炮制解毒去毒机理作一概述。1净制净制是除去中药材杂质和非入药部分,使达到药用纯度标准的方法。即选好入药部位或除去非入药部分,解毒去毒,来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例如《本草蒙荃》中记载蕲蛇去头足;《本草纲目》中记载斑蝥去头、足、翅方可入药。传统认为人参“去芦免吐”、山茱萸“去核免滑”等。这都是古人用药实践的总结。现代药理研究,蕲蛇的…  相似文献   

10.
中医解毒法研究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的交流和渗透,使人们在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与防治研究方面产生有益的借鉴。如对中医致病之“毒”的现代认识即为我们对中医解毒法实质及解毒方药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提出新的思路。1对中医致病之“毒”的新认识“毒”之广义即“物之能害人痛...  相似文献   

11.
刘铁军教授认为,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当以"肠毒"立论,大肠传导功能受损,毒邪不能有效排出,肝脏解毒功能减低是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发生、发展、迁延不愈、产生多种并发症的原因。肠毒作为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主要致病因素,其形成与肝、大肠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刘教授在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上,主张将中医理论与西医现代研究的有机结合,将"中医下法"运用在其辨证论治的全过程,并在此基础,将"肝与大肠相通"等中医传统理论融入其中,研发出疗效确切的成药"毒消肝清丸",为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论大黄解结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的解毒功效历代都有记载,但是随着对大黄和“毒邪”认识的不断深入,对其解毒功效的认识也需重新厘定。本文从日本古方派对大黄的认识出发,认为大黄解毒的主要内涵即是“通利结毒”,辅以解痈肿疮毒、水火烫伤、杖疮、冻疮之毒,涉及部分六淫邪毒。通过对传统及现代“毒邪”所致病证以及大黄临床应用、药理作用研究结果的总结认为。大黄除泻下作用之外还具有广谱抗菌、保肝利胆、抗肿瘤、降血脂、改善肾功能、利尿、降尿素氮、止血活血、镇痛消炎、抑酶、提高免疫力等作用,提出随着现代中药药理学日新月异的进展,最终将会阐明大黄解毒的原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大黄的解毒功效历代都有记载,但是随着对大黄和“毒邪”认识的不断深入,对其解毒功效的认识也需重新厘定。本文从日本古方派对大黄的认识出发,认为大黄解毒的主要内涵即是“通利结毒”,辅以解痈肿疮毒、水火烫伤、杖疮、冻疮之毒,涉及部分六淫邪毒。通过对传统及现代“毒邪”所致病证以及大黄临床应用、药理作用研究结果的总结认为。大黄除泻下作用之外还具有广谱抗菌、保肝利胆、抗肿瘤、降血脂、改善肾功能、利尿、降尿素氮、止血活血、镇痛消炎、抑酶、提高免疫力等作用,提出随着现代中药药理学日新月异的进展,最终将会阐明大黄解毒的原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665-1668
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和慢性起病两个方面。其中,急性病主要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和哮喘发作;慢性病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癌。根据大气污染物的致病途径、致病特点及肺的生理特性等方面论述大气污染物与中医"毒"邪的联系,从而提出解毒,即化解、转化肺内毒素,使毒分解;排毒,即针对毒的部位,因势利导,给毒邪以出路;御毒,即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抗邪能力,治疗大气污染所致呼吸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5.
下法是中医治疗八法之一,为"邪治则下"的重要治疗手段,具有调畅气机、下排邪毒等作用。临床上通过通导大便,荡涤邪实而攻逐水饮、寒积、瘀血、虫积、脏毒,应用十分广泛。现代肝病危急重症因肝功能严重受损而致肝脏致解毒功能障碍,代谢产物和毒素的蓄积又加重了肝脏的损害形成恶性循环以致衰竭,急以中医下法治之,多能促进有害物质的外泄,减轻肝脏负担,保护受损肝脏而起沉疴。笔者列举了通腑逐瘀、泻热凉血、泄浊解毒、通腑逐水、搜络攻毒救治肝细胞性黄疸、重型肝炎、肝性脑病、难治性腹水和肝脏恶性肿瘤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正气不足,痰毒内蕴、本病再发,则"体更虚,毒更深"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机理。"扶正祛邪"为其治疗大法,贯穿始终,初期多以痰凝结滞为外在表现,加之体虚毒陷,故治疗上当以化痰散结为主兼顾扶正、解毒;肿块渐消后,可酌减化痰散结之力,然体内毒邪仍未清除,故可加重解毒之力并辅以活血行气之药使祛邪不留瘀;邪去毒减后,则将治疗之重点用于扶助正气,固护卫表,解毒之力渐减。  相似文献   

17.
吴深涛教授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天津市名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他深入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医籍,博采众方,活用古方疗今病。吴教授重视"内毒"研究,提出"内毒蓄损是现代病证的核心机制"之学说,总结出"气-血-脉络"辨证论治诊法,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糖尿病"由浊致毒"的病机理论及"化浊解毒"的新疗法和方药。吴教授认为:糖尿病下肢溃疡乃浊毒日久入络或深伏于内,由内而外损害机体所致;临床辨证属阳毒为多,然易兼夹湿浊寒瘀等顽恶之邪,而成寒热错杂难解之证;治宜清热化浊解毒,湿浊寒瘀并驱。  相似文献   

18.
解毒法治疗脑中风急性期机理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脑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以标实为主。风、火、痰、瘀引起中风后 ,均能化为毒邪 ,促使病情在短时间内急剧变化 ,出现神昏、高热、抽搐、便血等危急重症。解毒法能快捷清除或抑制体内有毒物质 ,经临床证实能有效地缓解病情 ,使病人迅速苏醒 ,减少其病死、病残率。目前 ,解毒法已为医学界所关注 ,并作为中西医共同研究的一个结合点。现将其机理作初步探讨。1 毒邪的形成及致病机理毒邪系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失常 ,使体内的生理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 ,蕴积体内而成。毒邪以败坏形体为能 ,其产生 ,宏观上是在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偏胜、气血错乱的…  相似文献   

19.
刘厚林 《四川中医》2002,20(5):62-62
瘙痒性皮肤病,主要是脏腑功能失调致邪毒内生,加之饮食不节,外受六淫等侵袭,内外之邪毒郁于肌肤而发,用地白解毒止痒汤治疗114例,总有效率达97%。  相似文献   

20.
论解表通里法的解毒与排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外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始终重视毒邪与正气的关系,不管是外感的邪毒还是内生之邪毒,其治疗原则都必须解毒和排毒。本文就由外感邪毒所致的外科疾病的解毒与排毒等有关问题讨论如下:1 外科表证与里证相联发生于人体体表的外科疾病,基本上都能呈现出形态上的表证,以及由邪毒而引起的全身性的表证。太阳主表,统卫外之气。毒邪入经,太阳首当其冲。肌表是人体的卫外,所以外感邪毒侵犯肌表,不仅有红肿热痛的有形表证,而且还有发热、恶寒等表证。太阳内属膀胱、小肠,膀胱为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