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环孢素A(CsA)肾中毒发病机理迄今不明,作者应用锂清除技术评价移植肾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对其病机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包括28例肾移植术后至少一年的病人,移植肾功良好,分成两组:Ⅰ组14例接受小剂量强的松龙和CsA;Ⅱ组14例接受小剂量强的松龙和硫唑嘌呤治疗(0.75,1.5mg/kg/d),所有病人不限制钠盐饮食。按Thomsen方法评价锂清除率:试验头天上午十点,服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应用环孢素(cyclosporihe)治疗肾移植受者后,移植物的存活较用硫唑嘌呤加强的松龙者为佳。但其肾毒性较大,可引起肾功不可逆性恶化。为此,作者对肾移植时三种免疫抑制方案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比较。1.环孢素长程疗法:术前1~6小时,给环孢素5mg/kg缓慢滴注(1小时),术中静脉给甲基强的松龙1000mg,术后第一天再用500mgiv,环孢桊4 mg/kgiv,此后口服环孢素12.5mg/kg/日3周,10mg/kg/日5周,再以7.5mg/kg/日维持。其间根据肾功情况作必要调整。2.环孢素短程疗法:用环孢素3月且经临床2周及肾活检证实无排斥反应时,改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环孢素(CsA)对糖代谢作用的可能性,将单用CsA治疗的肾移植病人与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同种病人进行了比较,用作分析CsA对这些病人胰岛素内分泌功能的影响。资料和方法选自1980年~1988年的504例肾移植病人,随机分为3组。Ⅰ组(7例):单用CsA,剂量2~6mg/kg/d;Ⅱ组(7例):CsA剂量同Ⅰ组+维持剂量10 mg/d的甲基强的松龙(MP);Ⅲ组(6例):MP(10mg/d)+维持剂量1~2mg/d的硫唑嘌呤。对照组(7例)为健康人。检测方法:在清晨空腹时,口服75g葡萄糖,行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术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中针对HLA抗体的检测和处理经验.方法 肾移植受者15例,术前行HLA分型、交叉配型和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检测,术后采用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霉酚酸酯和糖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15例于肾移植后1~14 d发生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AMR),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100 mg/d,使用5 d)治疗,或将环孢素A转换为他克莫司,当PRA明显升高,且血清中出现供者特异性HLA抗体时,即行血浆置换(PP),共行1~5次,每次PP后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VIG)100~150 mg/kg,最后1次PP后给予WIG 200~500mg/kg.结果 术后出现抗供者特异性HLA Ⅰ类抗体者9例,抗HLAⅡ类抗体者4例,同时出现抗Ⅰ、Ⅱ类抗体者2例.14例的AMR逆转,1例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显示移植肾血流灌注差,于术后第10天切除移植肾.并行二行肾移植.2例AMR后并发急性肾小管坏死,透析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抗排斥反应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感染.随访12~52个月,1例因慢性移植肾肾病恢复血液透析治疗,1例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余患者移植肾功能稳定.结论 将ATG、PP和IVIG联合应用能有效逆转AMR.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肾移植术后单独应用环孢素(CsA)是否优于其他免疫抑制方案,他们从1987.3~1989.8对151例肾移植受者随机分为单用CsA组(Ⅰ组,74例)和三联治疗组(Ⅱ组,77例)进行前瞻性试验。Ⅰ组免疫抑制方案:CsA5mg/kg.d静点,4天后按起始剂量15mg/kg.d口服,每3周递减2mg/kg.d,至大约5mg/kg.d时维持,保持CsA全血谷值浓度200~600ng/ml之间(RIA法),若发生2次以上急性排斥或血肌酐进行性升高者加用甲基强的松龙(MP),起始剂量按.8~16mg/d,以后8mg/d维持。Ⅱ组免疫抑制方案:术后头4天CsA按4mg/  相似文献   

6.
移植肾自发性破裂是肾移植术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8%~8.5%,发病急骤,危险性大,应当引起足够重视,现将2例报告如下。病例简介例1,男性,33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期于1991年6月21日行肾移植术,术后服用环孢素A每日7mg/kg,硫唑嘌呤每日1mg/kg,强的松20mg/d,甲基强的松龙0.5g/d,冲击3天,尿量3000ml/d左右。术后第4天晨,坐起后突然感移植肾剧痛,无尿,体温38℃,脉搏100次/分,血压20/12kPa,查移植肾饱满,即给甲基强的松龙0.5g加入5%葡萄糖100ml静滴,症状无缓解,行手术探查,术中见移植肾大,色正常,肾后皮质裂口1cm。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清除血肿。术后移植肾恢复好,  相似文献   

7.
作者报告200例移植肾同时进行细针抽吸细胞学(FNAB)与槽氏针活检组织学的比较。免疫抑制药有的为二联法:硫唑嘌呤加强的松龙或环孢素(CsA)加强的松龙,有的为三联法:硫唑嘌呤CsA加强的松龙。按计划或发生毒性反应逐渐减少CsA,排斥反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4~9天,总量为1.25~3克。组织学:用外径2mm的Tru——Cut针取肾组织,经磷酸盐缓冲的4%福尔马林固定后石蜡封固,分为8个诊断组:①正常组织学,②急性肾小管坏死,③急性CaA肾中毒,④急性细胞排斥,⑤急性血管排斥,⑥慢性血管排斥,⑦肾间质纤维化,⑧没有确定诊断/其他诊断。 FNAB:按Hayry等所描述的方法获取和处理肾组  相似文献   

8.
移植后糖尿病(PTDM)传统认为由类固醇激素引起,但有证据表明环孢素(CsA)也有致糖尿病性。作者回顾分析1987.1~1989.7间接受CsA治疗的非糖尿病肾移植病人(Ⅰ组),对其中发生PTDM者停用类固醇激素以观察效果。高血糖定义为:需用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这些降糖制剂只用于连续3次空腹血糖>200mg/dl者。免疫抑制方案:术后头7~14天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围手术期硫唑嘌呤(Aza)负荷量5mg/kg,随后按2mg/Kgd,并据骨髓耐受情况调整,术后头4天采用递减型静点甲基强的松龙,分别为:60mg/4小时、60mg/6小时、60mg/8小时、60mg/12小时,随后按1mg/kg.d服强的松(Pred),至术后第10天,递减至30mg/d,术后6个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术后非梗阻性结肠扩张(NCD)文献中很少报道,由其导致结肠穿孔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极高。美国匹兹堡大学医院1981~1987年间共行尸体肾移植1050例,其中13例患者发生NCD,11例发生肠穿孔(6例合并NCD),作者对这些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复习。所有患者肾移植前后均接受环孢素,甲基强的松龙琥珀酸钠或强的松治疗,其全血环孢素维持在700~1000ng/ml(放免测定)或200~300ng/ml(高速液相色谱法)。 4例左半结肠穿孔继发于结肠憩室病,穿孔发生于肾移植术后7~283天,行穿孔肠段或左半结肠切除,结肠造口术治疗,1例死亡,3例存活并维持肾功能。13例移植术后1~13天发生NCD,12例(92%)移植肾功能不良,其中9例出现急性肾小管  相似文献   

10.
业已证实术后早期应用钙通道阻滞剂(CCB)能改善移植物功能,预防急性环孢素毒性以及减少术后头几周排斥反应的次数。为了说明CCB是否对长期移植肾具有同样的益处,Palmer等对1987年至1988  相似文献   

11.
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1999年 9月至2 0 0 2年 1月 ,我院施行了 13例胰肾联合移植手术 ,包括 6例 1型糖尿病及 7例 2型糖尿病病人 ,胰岛素用量为 0 5~ 1 5IU/ (kg·d) ,13例病人均合并糖尿病肾病 ,及心衰、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并行透析治疗。 13例手术均采用体循环 膀胱内引流式。结果  6例 1型糖尿病病人于胰腺通血后 1 5~ 2 3h后停用外源性胰岛素 ,7例 2型糖尿病病人于术后第 5~ 9天停用外源性胰岛素。 13例病人均于术后第 2~ 4天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出现排斥反应、血尿、感染并发症 ,其中 1例术后 5d发生加速性排斥反应 ,抗排斥治疗无效 ,术后 11d切除移植胰肾。其余均痊愈出院 ,定期随访 ,移植物功能良好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得到缓解。结论 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最有效方法。达到胰岛素依赖期的 2型糖尿病也是胰腺移植的适应证之一。供胰肾原位灌注、快速整块切取、以预防为主、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减少各种并发症 ,取得良好疗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中远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影响因素及移植肾生存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血清肌酐水平升高而接受移植肾病理活检并确诊移植肾AR受者临床资料,共纳入43例受者,其中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17例,急性T细胞排斥反应组26例;同时纳入同期(2周内)肾移植且移植肾功能正常的39例受者为对照组。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log-rank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HLA-A错配2个比例(4/17)高于对照组(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和急性T细胞排斥反应组AR发生时和末次血清肌酐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高于AR发生前(P均<0.05);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和急性T细胞排斥反应组AR发生时和末次血清肌酐和eGFR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进入慢性肾脏病(CKD)-4期受者比例低于急性T细胞排斥反应组(χ2=5.73,P<0.05);急性T细胞排斥反应组进入CKD-4期受者比例以及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移植肾失功比例均高于对照组(χ2=17.727和9.882,P均<0.05)。AR发生时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和急性T细胞排斥反应组受者均接受PRA检测,前者PRA-Ⅰ和PRA-Ⅱ阳性比例分别为41.2%(7/17)和88.2%(15/17),均高于后者[11.5%(3/26)和26.9%(7/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01)。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急性T细胞排斥反应组及对照组术后分别有13、24和38例受者应用他克莫司。发生AR时,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3.72±0.76)ng/mL]与急性T细胞排斥反应组[(3.37±0.86)ng/mL]均低于对照组[(5.73±1.25)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与急性T细胞排斥反应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均低于发生AR前[(6.27±1.18)和(6.33±1.6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20和6.216,P均<0.05)。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4例受者应用以环孢素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其中3例术后33、36和55个月环孢素血浓度分别为112.4、138.3和7.0 ng/mL,均低于要求血药浓度。急性T细胞排斥反应组2例应用环孢素受者术后16和177个月环孢素血药浓度分别为43.2和24.6 ng/mL,均低于要求血药浓度。随访至2021年6月30日,急性抗体排斥反应组移植肾生存率低于对照组(χ2=8.738,P<0.05)。 结论HLA-A位点错配及他克莫司低血药浓度是肾移植术后中远期诱发AR的重要原因。急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是移植肾生存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再次肾移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再次肾移植进行临床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再次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86例首次肾移植患者进行对比分析。首次肾移植失败的原因,17例为超急性排斥反应,9例为急性排斥反应,55例为慢性移植肾肾病,4例为移植肾破裂,1例为严重肾结核;再次移植前,31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或补体依赖细胞毒(CDC)阳性;再次移植后,16例采用泼尼松(Pred)和硫唑嘌呤(Aza)预防急性排斥反应,70例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Aza(或霉酚酸酯)及Pred组成的三联用药方案,32例再次移植前后接受抗体诱导治疗。结果再移植组人/肾1、3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84.8%/61.6%、79.1%/45.3%和58.1%/41.9%,对照组分别为89.5%/79.1%、81.4%/74.4%和67.4%/58.1%,两组人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各时间段的肾存活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使用抗体诱导治疗者以及术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预防排斥反应者移植肾1年存活率明显优于未用抗体诱导治疗者和仅用Aza、Pred治疗者;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再移植组明显高于首次移植组(P<0.05);再移植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首次移植者。结论再次移植的肾存活率明显低于首次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采用抗体诱导治疗有利于再移植肾的存活。  相似文献   

14.
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分析和移植肾组织病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总结亲属活体肾移植后移植肾组织活检资料,并结合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亲属活体肾移植55例,其中有血缘的亲属供肾移植53例,夫妻间供肾移植2例。供、受者间HLA配型,1条单倍型相同者45例,2条单倍型相同者6例,5个抗原错配者3例,完全错配者1例。除1例采用腹腔镜取肾外,其余均采取开放手术取肾。供肾热缺血时间1~8min,冷缺血时间1~2h。术后应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 55例中,有10例接受16次移植肾活检,结果 4例次为急性排斥反应(Banff分级均为Ⅰ级),3例次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逆转,1例合并慢性移植肾肾病,治疗无效,恢复透析;3例次为移植肾退行性病变(其中2例合并急性环孢素A肾毒性损伤),2例减少环孢素A用量,并加用西罗莫司,效果良好,1例将环孢素A转换为西罗莫司,效果不佳,恢复透析;4例次为急性肾小管坏死,采用他克莫司和霉酚酸酯联合用药,并辅以透析治疗,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虽然亲属活体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的发生率低,但仍应重视术后移植肾组织活检,将被动活检转为主动的计划性活检,以提高亚临床排斥反应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报告我院经肾活组织检查 (肾活检 )病理学诊断急性排斥反应 3 2例 ,并将急性排斥反应近期转归与肾活检病理学改变参数作相关性回顾分析 ,探讨肾活检在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预后判断上的价值。一、临床资料1988~ 1999年我院共行尸体肾移植术 4 0 0余例 ,经肾活检诊断急性排斥反应3 2例 ,其中男性 2 8例 ,女性 4例。年龄( 3 7± 7)岁。肾移植术后给予泼尼松、硫唑嘌呤和环孢素A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 ,少数早期病例仅以前二者联合抗排斥。确诊急性排斥反应者给予甲泼尼龙0 .5~ 1.0 g/d静脉滴注 ,连续冲击 3d ,酌情给 1~ 3个疗程 ,合用透析疗…  相似文献   

16.
延迟性异种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特征及IgG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小鼠→大鼠心脏移植模型,探讨延迟性异种移植排斥反应(DXR)的病理特征及IgG的作用。方法将移植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A组,n=6);环孢素A(CsA)组(B组,n=6),CsA每2日用药1次,每次20mg/kg,自移植当日(day0)起使用;环磷酰胺(CyP)组(C组,n=6),移植前1d给予CyP40mg/kg,自移植后第1天起每2日用药1次,每次20mg/kg;CsA加CyP组(D组,n=5)。血清IgG水平用ELISA法测定;C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加速性排斥反应(acceleraced acute rejection,AAR)的治疗方法。方法 3例肾移植患者中,亲属肾移植术、夫妻间亲属肾移植术、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术各1例,患者术前HLA配型〉3位点匹配,群体反应性抗体(penelreactive antibody,PRA)〈20%。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2、3、4天发生AAR,常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MP)0.5 g/d,无改善,及时加用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5 mg/(kg.d),环孢霉素(CSA)减半,10~12 d后仍无改善,停OKT3及CSA改用普乐可复(Fk506)0.1 mg/(kg.d)、霉酚酸酯(MMF)1.5~2 g/d及强的松(Pred)30 mg/d。少尿期给予血液透析维持。结果 3例患者分别在术后第34、30、20天开始尿量明显增加(〉2 500 mL/d),血肌酐(SCr)下降(〈200μmol/L),彩超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70,肿胀消退。3例随访至今分别为5、3、4年,患者肾功良好。结论同种异体移植后加速性排斥在常规激素冲击或OKT3/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无效时,FK506、MMP及Pred三联的抗排斥治疗可作为有效的维持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肾移植术后特异性HLA抗体对急性排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肾移植术后特异性HLA抗体对移植肾急性排斥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136例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特异性HLA抗体水平,随访观察HLA抗体对急性排斥的影响.结果术后HLA抗体阳性组急性排斥发生率高于阴性组(32.65%vs13.79%,P=0.000).按照HLA-Ⅰ类和Ⅱ类抗体水平分组后,移植肾无排斥存活率依次为HLA-Ⅰ-/Ⅱ-组>HLA-Ⅰ-/Ⅱ+组>HLA-Ⅰ+/Ⅱ-组>HLA-Ⅰ+/Ⅱ+组(P=0.03).结论术后特异性HLA抗体可能是引起移植肾急性排斥的原因之一,HLA-Ⅰ类抗体与急性排斥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9.
移植肾切除标本中C4d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C4d在难治性排斥反应移植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体液免疫参与难治性排斥反应与移植肾长期存活的相关性.方法 以40例难治性排斥反应致移植肾切除患者为研究组(A组),20例移植术后因移植肾功能一过性异常行穿刺活检患者作为对照组(B组);应用C4d多克隆抗体对移植肾组织的石蜡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4d在切除移植肾中的表达情况,分析2组标本中C4d的表达差异.结果 A组中检测到C4d阳性17例(42.5%),17例C4d阳性患者中存活时间<5年的移植肾12例(70.6%),明显多于存活时间>5年者的阳性数(5例,29.4%);B组中C4d阳性2例(10.0%),2组比较P=0.024.A组中受者男28例,女12例;年龄27~67岁,平均(39±10)岁;冷缺血时间6~12 min,热缺血时间170~720 min;免疫抑制方案为吗替麦考酚酯加环孢素加糖皮质激素19例、吗替麦考酚酯加他克莫司加糖皮质激素7例、硫唑嘌呤加环孢素加糖皮质激素14例;二次移植4例;31例术后仍有高血压.经t检验与X2检验,以上各因素与移植.肾C4d的阳性沉积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体液免疫参与的难治性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物长期存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动态监测在预防肾移植术后人巨细胞病毒(HCMV)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242例.男144例,女98例,平均年龄42(17~71)岁.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27例,对照组115例.实验组患者移植术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动态检测患者血、尿标本HCMV-DNA,其中任何一项HCMV-DNA拷贝数>1×103拷贝/ml者,连续静脉滴注更昔洛韦4周,按照肌酐清除率计算剂量(肾功能正常者剂量为5 mg/kg 2次/d;肾功能减退者,肌酐清除率50~69 ml/min时2.5 mg/kg,2次/d;肌酐清除率25~49 ml/min时2.5 mg/kg,2次/d;肌酐清除率10~24 ml/min时1.25 mg/kg,1次/d;肌酐清除率<10 ml/min时每周3次每次1.25 mg/kg,于血液透析后给予).对照组不进行定期检测及更昔洛韦预防用药,比较2组患者HC-MV肺炎发病、治疗情况及移植肾1年存活率. 结果实验组术后HCMV肺炎发生率6.3%(8/127);肺炎发生中位时间84(46~167)d;住院治疗中位时间36(30~57)d;病死率12.5%(1/8);呼吸机使用率12.5%(1/8),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率25.0%(2/8);移植肾1年存活率98.4%(125/127),其中1例为移植肾带功能死亡,1例为移植肾急性排斥失功.对照组术后HCMV肺炎发生率14.8%(17/115);肺炎发生中位时间51(34~138)d;住院中位时间40(21~67)d;病死率23.5%(4/17);呼吸机使用率29.4%(5/17),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率41.2%(7/17);移植肾1年存活率93.0%(107/115),死亡4例中3例为移植肾带功能,1例移植肾功能未恢复;4例为移植肾急性排斥失功.2组间比较住院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HCMV肺炎发生率、发生时间、病死率、呼吸机使用率、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率、移植肾1年存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荧光定量PCR动态监测肾移植术后患者血、尿标本HCMV-DNA载量,预防术后HCMV肺炎效果好,移植肾1年存活率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