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分析晕厥儿童的发病情况及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几年在我院儿科以晕厥为主诉就诊的2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自主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是晕厥患儿最常见的病因占50%,其中最多者为血管迷走性晕厥,占所有晕厥患儿的39.29%。其次为神经源性晕厥,占17.86%,心源性晕厥占10.71%。直立倾斜试验(HUTT)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常用的方法。结论导致儿童晕厥的病因众多,以血管迷走性晕厥最常见,心源性晕厥最危险,仔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是诊断晕厥患儿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段小林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3):115-116
目的探讨晕厥患者的病因、转归与预后。方法分析218例晕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凶主要为血管迷走性晕厥、心源性晕厥及神经源性晕厥。结论血管迷走性晕厥及心源性晕厥是晕厥患者最常见的病因,器质性心脏病常预示病情严重,有高危因素者预后不良,需及时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晕厥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对38例儿童晕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血管迷走性晕厥23例(60.53%),排尿性晕厥4例(10.54%),直立性低血压3例(7.89%),其他8例(21.04%)。临床表现相似,部分病例可无晕厥先兆。结论儿童晕厥以血管迷走性晕厥最为常见,排尿性晕厥次之,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晕厥的病因是多样复杂的,本文重点阐述血管迷走性、心源性、脑源性晕厥的概念、发病机理、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并提出动态脑电图这一辅助检查手段在临床、特别是在晕厥的鉴别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晕厥的病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以晕厥为主诉在笔者所在科住院的3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儿年龄为2~14岁,平均10.0岁;男12例,女24例,男/女为1/2.心源性晕厥4例,占11.1%;脑源性晕厥4例,占11.1%;贫血性晕厥1例,占2.8%;低血糖性晕厥3例,占8.3%;血管迷走性晕厥18例,占50.0%;原因不明性晕厥6例,占16.7%.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中女性占83.3%,平均年龄11.4岁.结论 儿童晕厥的病因复杂,良性疾病占绝大多数.血管迷走性晕厥是青春期女孩晕厥的主要原因,防范措施应根据不同病因制定.  相似文献   

6.
倾斜试验加消心痛舌下含化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消心痛舌下含化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价值。方法 41例血管迷走性晕厥病人及10例无晕厥史的健康人分为晕厥组和正常组对照组,舌下含化消心痛10mg后做直立倾斜试验。结果 晕厥组直立倾斜试验敏感性70.7%,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直立倾斜试验加消心痛舌下含化是一种敏感性高、安全、简单的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各病因晕厥儿童的fl缶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运用2009年我国儿童晕厥诊断程序及直立试验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儿科门诊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以“晕厥”来就诊的57例患儿进行初步诊断,分析各病因晕厥儿童的临床特征。结果:57例患儿中,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53例,占92.9%,年龄2~15岁,平均(10.23±3.58)岁,男30例,女23例,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51例和境遇性晕厥2例;心原性晕厥4例,占7.1%,年龄0.8~8岁,平均(5.5±3.3)岁,均为男性。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与心原性晕厥相比,其发病年龄、发作次数、诱因、先兆、发作时的体位及有无心脏病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主神经介导的血管迷走性晕厥占晕厥的多数,多发生在11岁以上的青少年,有比较明显的诱因及先兆,一般发生在直立体位,晕厥次数较少。  相似文献   

8.
周东  刘航  杜宇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5):1809-1811
目的:分析青少年学生晕厥的临床特征从而提高对本病认识.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63例青少年学生晕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少年学生晕厥中非心源性晕厥者占92.1% , 其中以神经介导性晕厥为主(77.8%),血管迷走性晕厥是青少年学生晕厥中最常见的病因( 68.3%),心源性晕厥仅占全部晕厥患者的极少部分(4.7%).与运动相关的晕厥,并且伴有胸闷先兆症状是心源性晕厥特征性表现.结论:虽然神经反射性晕厥是青少年晕厥主要原因,预后良好,但心源性晕厥的危害重大也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运动平板试验诱发血管迷走性晕厥。运动性晕厥多属于血管张力与容量失衡性晕厥[1],临床研究证明:晕厥发生的基本原因是大脑一过性急性缺血,脑供血中断超过8s或脑组织氧供下降20%便足以引起意识丧失。即出现晕厥[2]。Framingham研究报道晕厥的发病率为0.62/100人年[3]。晕厥最常见的病因是神经心源性,其次为心律失常。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神经心源性晕厥的一种。VVS是由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不良所致,表现为外周血管阻力和心率的调节异常,占晕厥发作总数的40%[4]。  相似文献   

10.
胡淑琴  冯启高 《医学综述》2001,7(5):291-292
晕厥在临床上相当常见 ,据国内外统计 ,人群中最少有2 0 %的人发生过一次晕厥 ,占急诊患者的 3%~ 4 % [1 ] ,其中不明原因的晕厥占 70 % [2 ] 。在儿童的晕厥中血管迷走性晕厥是最常见的。直立倾斜试验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亦可作为评估疗效的手段之一 ,更有助于了解此类晕厥发生的机制。新近直立倾斜试验也被广泛用于研究评价儿童及青少年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与治疗 ,发现该人群中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率高达 15 % [3] 。现将近年来倾斜试验诊断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研究进展 ,综述如下。1 晕厥的定义和临床特点晕厥是…  相似文献   

11.
外科门诊处置室在处理外科创伤急症感染性疾病时 ,常遇到病人突发晕厥现象 ,因发病急骤 ,病因复杂 ,如缺乏明确的鉴别和有效的救治 ,会失去抢救时机 ,甚至危及生命。现对我院 1998- 0 1~ 2 0 0 0 -0 1在外科门诊处置室发生的 5 2例晕厥的病因分析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5 2例病人 ,男性 2 0例 ,女性 32例 ,年龄在16~ 6 6岁之间。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 4 1例 ,体位低血压性晕厥 6例 ,低血糖性晕厥 3例 ,心源性晕厥 2例。2 病因分析及护理2 .1 血管迷走性晕厥 此类晕厥多因恐惧、焦虑、疼痛、创伤等引起 ,常出现在站立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诊断与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直立倾斜试验对77例不明原因的晕厥患者先进行基础倾斜试验,阴性者再进行两个阶段的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结果77例晕厥患者中60例阳性,17例阴性,阳性率占77.9%。结论倾斜试验设备简单,易于操作,是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比较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不同类型的血管迷走性晕厥确定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血管迷走性晕厥为不明原因晕厥的主要原因,常反复发作,影响工作及生活。1996年以来,我们试用倍它乐克口服治疗血管迷定性晕厥,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对象及方法 1.对象26例住院及门诊晕厥病人,经询问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排除心源性及其它明确病因的晕厥,直立倾斜试验阳性为观察对象。其中女性15例,男性11例,年龄22~53岁,平均 35.6上 11.1岁。按时间顺序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信它乐克组14例,安慰剂组12例。两组年龄及性别无统计学意义。 2.方法倍它乐克组:口服倍它乐克片12.5mg…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后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病因,以提高其规范的治疗。方法分析6例血管迷走性晕厥后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患者临床特点及检查资料。结果 6例血管迷走性晕厥后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均有血管发育异常或Willis动脉环的变异。结论人脑Willis动脉环的变异可能会加重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局部脑缺血,积极治疗可避免不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疾病的直接诊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科研教学,国内外学术交流将产生较大影响.本文根据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方法和要求,设计了实时数据处理的直立倾斜实验诊断分析系统,为医学提供较为可靠的临床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明确不明原固晕厥儿童的病因,协助诊断及治疗。方法:不明原因晕厥的患儿给予仔细询问病史,查体及相关辅助检查后除外神经系统疾病、心脏疾病及代谢病,给予进行直立倾斜试验检查。持续监测心电监护,记录其血压、心率变化。结果:发现血管迷走性晕厥25例。其中心脏抑制型10例(占40%),血管抑制型11例(占44%),混合型4例(占16%)。结论:不明原因晕厥的患儿经直立倾斜试验检查,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正> 晕厥是心血管疾病临床中较常见症状,晕厥的病因诊断是诊疗中的难点。神经介导性晕厥是晕厥类型中的常见类型,在各种形式的神经介导性的晕厥中,血管迷走性晕厥最为常见,多发生于青年人,临床无特殊方法加以证实诊断,或与其它形式的晕厥相鉴别。国外近来已广泛采用直立倾斜试验来诱发血管迷走性晕厥,本文结合我院1999-2002年4年来门诊及住院病例中32例不明原因晕厥进行的倾斜试验进行总结,并就倾斜试验对晕厥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中的疗效。方法:将直立倾斜试验(HUT)阳性的小儿随机分为两组,卡托普利组(n=15)和倍他洛克组(n=15),每月随诊1次,并复查HUT,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卡托普利组无发作6例,好转5例,无好转4例;倍他洛克组无发作7例,好转3例,无好转5例。结论:卡托普利可有效治疗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晕厥的发病原因、治疗及随访结果。方法总结分析我院就诊的晕厥患者86例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晕厥的病因和治疗效果。结果我院晕厥病因主要为血管迷走性晕厥(46.5%),心源性晕厥(30.2%),脑源性晕厥(11.6%),未明原因(11.6%);治疗后患者痊愈、好转74例(86.0%),无效后转省级医院治疗8例(9.3%),死亡4例(4.7%),另所有患者均得到1年随访。结论详细分析晕厥患者的发病病因,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措施,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好转率。  相似文献   

20.
三步法直立倾斜试验诊断不明原因晕厥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步法直立倾斜试验(HU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可行性。方法:对临床不明原因晕厥的89例患者行HUT,试验分3个步骤,即基础倾斜试验(BHuT)、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IHUT)。结果:89例患者中HUT阳性61例,阳性率为68.54%,其中基础直立倾斜试验阳性13例(14.61%),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阳性44例(57.89%),含服硝酸甘油阴性的11例中静点异丙肾上腺素阳性4例(36.36%)。结论:三步法直立倾斜试验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可行方法。该方法可靠简便,可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